第290章 說點事情

第290章 說點事情

在這次事件上攤牌,實際上陳念是考慮過後果的。

他其實也想過其他方案,比如以“演習”爲藉口的大規模疏散,比如“預測技術”等等。

但前者操作難度大到嚇人,而後者.則幾乎沒有可能實現。

是的,系統裡給出了預測儀的源點需求,但這個需求的體量,卻是五位數級別的。

原因很簡單,想要預測,首先就要對全球地質環境達到百分之百的掌握,這對人類探測技術的要求,可以說是超前上百年的。

另外,即使擁有了地質環境數據,以目前人類所擁有的算力,也不可能完成具備參考性的分析——那至少要等到量子計算機出現之後。

綜合來講,預測技術看似尋常,可在實現難度上,甚至比星艦還要大

所以,他只能坦白開口。

沒錯,有些事情一說出口,他將要面臨的是極大的邏輯挑戰。

你爲什麼能掌握這些信息?信息從哪來?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什麼?

或者.你是不是來自未來?

無論是哪一個問題,他都很難回答。

但是,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本來就是無法逃避的一件事情。

從客觀上,挽回這次災難所造成的損失對國家發展極爲重要,甚至比一艘航母、一架戰略轟炸機還要重要許多倍。

從主觀上,他實在是無法坐視自己的同胞遭難。

這不是什麼電車難題,這是數萬條活生生的人命。

畢竟在他看來,明明可爲卻不爲,那就是對自己能力的極大浪費。

退一萬步說,哪怕是在考慮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其實這個選項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壞處。

反正現在自己的情況跟攤牌也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只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不提罷了。

能夠預見未來,對普通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外掛”,但對於一個國家,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陳念並不這麼認爲。

在宏觀層面上,“未卜先知”這個特性,其實能發揮的效果真的有限。

伱知道對方要對伊拉克動手,然後呢?

提前囤積石油?提前佈局能源市場?

且不說這樣的大動作會引來什麼樣的連鎖反應,光是做出這些動作所需要消耗的資源,就不是隨便能承受得起的。

一句話,大國相爭,都是陽謀。

從二戰之後開始,就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是倒在陰謀之下的。

哪怕是上一世,我們在大豆、鋼鐵、芯片市場的潰敗,官方不知道對方要出什麼招嗎?官方真的沒有一點超前的預測嗎?

不可能。

要麼,是擋不下來。

要麼,是無法算清應對對方謀劃需要付出的成本、與可能產生的收益孰重孰輕。

這一點,哪怕能夠預知未來,也是做不到的。

畢竟,陳念知道的只是“事件”,而不是全局的“事態”,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方案纔是“最優解”。

所以,歸根結底,科技發展纔是唯一的主線,想靠未卜先知去投機取巧的話,還是早日放棄爭霸的念頭吧。

當然,話是這麼說,但如果真的面對“信息能改變結果”、且陳念能夠記得的關鍵事件,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的。

比如這一次,再比如14年那一次,20年那一次.

想到這裡,陳唸的眉頭稍微舒展開來。

他重新擡起頭看向陳果,心思已經完全通達。

他開口說道:

“在資金上,我們應該不會存在太大的困難,包括應急救災資金、災後重建資金,總數額都不會超過2000億。”

“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還是放在‘怎樣最大程度減少損失’,尤其是減少人員傷亡這件事情上。”

“只要人活着,一切就都好說。”

“明白。”

陳果微微點頭,隨後說道:

“我不是相關的學者,但根據我的瞭解,目前在應對大規模、高烈度災害這方面,整個世界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最優的選擇,無非是加固建築、提高抗災級別、及時進行人員疏散這幾項而已。”

“至於想要從源頭上阻止.聽都沒聽過。”

“我聽過。”

陳念接口說道。

“有一種設計叫做‘地質盾’結構,可以通過鑽孔的方式,在需要保護的重點區域外圍形成一層空隙結構。”

“人工實驗數據表明,這種結構可以讓災害產生的能量下降80%以上。”

“唯一的問題是,這種結構的工程量太大,成本太高。”

“另外還有所謂的‘地質斗篷’,就是在土地上種植楔形樹林,通過樹木的高低排布,把瑞利波轉化爲剪切波。”

“當然,這種設計實現難度雖然小了一些,但效果也差很多。”

聽到陳唸的話,陳果微微皺起了眉頭。

“如果多種方法結合使用呢?能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理論上應該可以——不過具體的實施,還需要相關的地質專家去討論。”

陳果默默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你能劃出的範圍能精確到什麼程度?”

“10公里以內。”

“那也不算什麼大工程嘛.”

陳果的神色再次鬆弛下來,隨後,他一邊在紙上演算,一邊解釋道:

“你看啊,如果說地質盾的作用是可靠的話,我們按照直徑30公里來算,管控區周長大概在100公里左右。”

“在這一百公里的長度內,我們需要進行深度鑽孔作業,按單孔直徑1米,深度100米,孔間距按1米計算吧。”

“一孔的土方量也就是120方而已,總共600萬方的土方量我不是土建專業人員啊,但如果只看土方量的話,這數據連大型工程的邊都沾不到啊。”

聽完陳果的計算,陳念也吃了一驚。

他一開始確實覺得這會是個大工程來着,但仔細一想,精確位置圈定了,好像又確實沒多大

當然,這個“沒多大”對標的是國家項目的體量。

如果不借助官方,靠他自己、哪怕是靠星火小組,想要搞定這種項目的話,那還是天方夜譚的。

畢竟,項目最大的問題不是工程難度,而是施工過程中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

思索了片刻,他開口說道:

“不到600萬方。”

“地質盾的計算是有固定標準的,針對8.0級、50Hz的波,孔洞大小應該在60釐米左右,深度不需要100米,30米,能阻擋面波就夠了。”

“那更簡單了!”

陳果輕輕一拍手,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

“事情不大,在處理範圍之內。”

“不過,你這條消息,還真的是重中之重了。”

“要不然,幾百億、甚至幾十億就能解決的問題,可能就要造成上萬億的損失了.”

陳果的這個推斷並不算誇張。

“你真信我?”

陳念突然開口問道。

“沒有什麼不信的,就算你說你是做夢夢到的,我們也要按‘噩夢成真’的標準處理。”

“不用糾結太多,哪怕錯了,我們就當做是一次預演好了.”

陳念鄭重點頭,隨後繼續說道:

“地質盾的作用並不是確定的,所以,在這個直接措施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準備好其他的應對手段。”

“包括搶險救災裝備、救援方案、疏散方案、安置方案等等。”

“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能事到臨頭了,我們再抓腦門。”

“放心,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陳果合上了手裡的本子,看了一眼手錶之後說道:

“會要開了,一起來吧。”

幾分鐘之後,在上級的許可下,星火小組核心組的十餘名成員通過電話召開了這一次的緊急會議。

陳果代替陳念通報了情況,而在聽完之後,線上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這個消息的衝擊力太大了,哪怕在場的都是跟陳念有過直接接觸,並且已經可以說是“見過了大世面”的人,但乍一聽到陳果的描述,還是不由得有點懵。

足足安靜了半分鐘之後,經濟組的陳飛雲才第一個開了口。

他跟陳果一樣,壓根就沒有去考慮“可信度”的問題,而是直接問道:

“如果情況屬實的話,一年的時間,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很多。”

陳念回答道:

“從金融到實體,所有經濟部門、社會部門都會受到衝擊,對經濟組來說,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衝擊應對預案。”

“如果我們的減災手段失效、災情不可避免地爆發的話,我們勢必要調用大量資金、調動大量人力前往救災。”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面臨的經濟壓力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爲了避免社會經濟體系發生坍塌性下行,我們必須制定好一系列的經濟策略。”

“這一點,就要交給你們組來做了。”

“明白。”

陳飛雲果斷回答,隨後繼續說道:

“等上級通知下來之後,我會組織組內人員進行討論,儘快輸出方案。”

他的話音落下,民發辦現任負責人何文茂立刻開口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各個工業部門也要做好災備預案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對工業產能的管控是偏緊的,這主要是受前期金融危機影響導致的政策延續。”

“這種策略有利於我們應對國際經濟衝擊,但不利於短時間內組織大規模生產。”

“我建議,工業產能這一塊,我們還是要做一些儲備,否則,臨時調動成本太高,時效性也不夠。”

“同意。”

陳念下意識地點頭,隨即說道:

“這個問題可以跟工業口討論,作爲前期提案。”

“除了這些呢?其他人還有別的想法嗎?”

“有,救災設備的問題。”

說話的是中航一集團的林永明,他的聲音平靜,但卻仍然能從中聽到濃濃的擔憂。

“該盆地地形複雜,尤其是在我們預計將要發生災害的映秀附近更是如此。”

“山高路遠,水網密集,哪怕近兩年已經大規模鋪開了路橋基建工作,但總體來說,那裡的交通便利程度、抗災等級也不高。”

“更何況,我們也不能指望靠一條‘永不中斷的公路’來救災。”

“根據國際經驗,我們需要一款重型運輸設備,來承擔核心救災運輸任務。”

“我的建議是,儘快着手採購重型運輸直升機,比如米-26。”

“同時,重型直升機的研發也要提上日程。”

“這個‘即將發生的災難’對我們是一種警示,我們確實缺少應對災害的基礎能力,尤其是基礎裝備”

聽到林永明的話,陳念不由得有些感慨。

這些老一輩的技術型領導,他們在視野和眼光上,的確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的。

哪怕只是根據陳念所提供的極其有限的信息,他就立刻看破了最大的困難點,甚至還提出了與上一世官方如出一轍的解決方案。

陳念還記得,在那個時候,米-26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災區的救星。

它不僅在最初期給災區運去了大量緊缺的生活物資、轉移了大量受困傷員,還憑藉一己之力,吊裝運輸了數十臺重型設備進場,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災情嚴重的核心卻缺乏救援能力的問題。

當初災區幾個最危險的堰塞湖,就是靠這架龐然大物運來的工程機械設備解決的。

它的作用巨大,但數量卻少的可憐-——只有一架!

所以,林永明的提議,無疑是直接打到了最痛的點上。

“這個建議很好,我同意。”

“採購重型運輸直升機的問題,可以用星火的資金來解決。”

“同時,我也會嘗試去解決重型運輸直升機的技術難關,爭取在一兩年的時間之內,造出我們自己的重型直升機。”

“到那個時候,我們就不會那麼被動了”

一連串的討論之後,關於未來將要發生的這場災難,大家的意見終於獲得了基本的統一。

而與此同時,上級部門也開始展開研判,諸多專家被緊急召集。

在普通人看不見的角落,這臺國家機器的齒輪已然悄悄開始了運轉。

晚點還有一章

(本章完)

第354章 巨浪來襲第287章 即將告別校園第76章 資金缺口第322章 釷基熔鹽四代堆(晚上還有兩章)今天會更,但是延遲點,明天看吧第253章 又省下上千億第391章 總有人帶着你絕境翻盤第46章 第一個成員第351章 這麼好的東西,你們居然要做炸藥?第489章 冷凝技術的真實全貌第490章 無處不在第322章 釷基熔鹽四代堆(晚上還有兩章)第485章 最終的分裂第49章 外援(審了一章,等會兒)第343章 誘供第42章 又有新想法了第7章 第七 八章修改合併 你不是主角啊第120章 1對9,遭遇電子干擾!第443章 嫦娥五號發射第366章 逃離第431章 拉斯拉凱拉襲擊第462章 確認了第216章 引爆!第457章 內部問題第223章 最強之矛!H-20!第203章 死在海里第444章 火箭回收失敗第16章 可持續性第86章 明天中午12點上架,感言第328章 開始第48章 我們有數據第260章 碳納米管,打破專利封鎖第243章 援建?慈善?第269章 H-20首飛第278章 母豬登上舞臺,對決正式開始第180章 要有水槍第256章 考察第312章 講道理不用靠嘴第338章 關鍵線索第135章 準備下套第189章 DF-17計劃第100章 你來搞殲二十第341章 9個月5艘潛艇?第496章 優先級第458章 熱戰第15章 站在我們這邊第374章 仿星器,還是託卡馬克?第222章 薩德系統?你不賣我賣!第173章 希望第472章 被擊中的歐洲第479章 謀大事第430章 聚集調整一下更新時間第265章 酒尚溫也第268章 最後準備第142章 搖光空天防衛系統第17章 自由解析第361章 情報較量第116章 我們的導彈太垃圾了第267章 幽靈在你頭頂第76章 資金缺口第393章 殺死比賽的技術第469章 只是一小步第132章 誰要你的技術啊!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222章 薩德系統?你不賣我賣!第159章 扣了那麼久?第384章 又是你?第357章 突破恐怖平衡?第85章 我要看飛機第284章 島國的外骨骼也太先進了叭!第449章 月球艦港第200章 無法攔截!第100章 你來搞殲二十第448章 太陽風第301章 什麼世界最強?倒數第二罷了!第344章 進攻演練第353章 植入第207章 天鯨號,正式下水!第244章 起碼賺一千億第235章 對比?第209章 島嶼建成,J-20B降落!第327章 只要把它造出來就好了第325章 紮根第191章 四項基本材料完成!第186章 完美受害者第306章 不擇手段地壓制!第326章 能源之爭,全氮陰離子鹽纔是未來?第188章 碰瓷第199章 DF-17,準備試射!第326章 能源之爭,全氮陰離子鹽纔是未來?第53章 再來點專家第394章 完成不了?第13章 學霸的筆記本第95章 黑科技商場?第444章 火箭回收失敗第19章 試製成功第156章 這真不是F -35B,這是J-20B!第384章 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