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

“自矜我利其款而畏其便,挾市挾賞。”————————【備邊屯田車銃議】

“江東?”賈詡輕聲說道:“周公瑾果能說孫策來投,確爲我軍幸事,只是據甘寧最近一次奏報,彼等自出峽以來,荊州沿江各郡長官無不舉兵響應,南郡、長沙、江夏等太守更是親領兵馬協助。劉表也遣將調度,如今彼等已入江夏,將入柴桑,若是在豫章與孫氏發生齟齬,再有反覆,可就不妙了。”

此時衆人尚未接到甘寧等人攻下豫章的戰報,只知道甘寧在劉表等荊州各方勢力的支持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從威脅劉表腹背到主攻江東的行軍意圖的轉變。並不知道此刻在江東地面上,存在有朝廷的兩股互不統屬,甚至私下不諧的隊伍。

“孫策與黃祖等人縱生嫌隙,朝廷也是鞭長莫及。”荀攸好似沒把這事的影響放在心上,顧自言道:“朝廷本就沒有仰仗他二人之力剿滅袁術的打算,徐晃用兵有方,攻破壽春、收復淮南不過指日而已。若是孫策、黃祖二人互鬥於江東,屆時再說和、調解不遲。”

賈詡聞言,不予置否,拿起茶碗輕抿了一口。

“劉表倒是會順勢而爲,幾下就將甘寧引到別處去了。”皇帝也不在意甘寧一行是否會與孫策產生摩擦,只顧言他,不知是誇讚還是怎麼譏諷:“雖是解決了腹背之患,鬆了不少氣,但蔡瑁等兵馬皆已隨軍調出,文聘一部也已至南陽。荊州有數的精兵幾乎無存,有趙公鎮守襄陽,我就當是劉表誠心納款了。”

“劉表主動派出蔡瑁、文聘兩部兵馬,參與大戰,尤其是蔡瑁一出,長沙、江夏等兵馬也不得不脅從。”賈詡微闔雙目,收在袖子中的手動了動:“威脅到他腹背的何止是甘寧一部?他也是怕自己重蹈劉君郎覆轍,與其說真心爲朝廷效命,倒不如說是爲自己謀生計罷了。”

“劉表自以爲宗室,乍前乍卻,謀無遠志,據有荊州,卻坐觀世變。”荀攸鮮有的沒有爲人說好話,搖了搖頭道:“以眼下荊州之格局,朝廷不足以花費精力去謀算他,只待河北大定,一輛公車,便能徵其來去。”

“說起公車徵辟,我倒是想起中原喪亂以來,海內俊傑,多有向南避亂荊州的。此外,還有不少荊州本地賢才可堪任用,就如上回潁川司馬公所薦的龐統,竟然稱其爲‘南州士之冠冕’。其人我也見了,樣貌雖不算上乘,但辯才還是有的,如今已讓其試守東武平縣倉曹掾,以觀後效。”皇帝順嘴提道,像是說閒話一般。

龐統是有心思、有動作歸順朝廷的荊州豪強們推舉出來的年青一代中,最傑出的人物,通過潁川士人司馬徽推薦到皇帝跟前。其人年才十七歲,皇帝若是謀算荊州需要借重當地豪強勢力,招攬賢才,怎麼也該給與優待纔是。即便不入秘書監,其他清貴的職務也不是不行,誰知被皇帝安排了一個比三百石的縣令,皇帝本人還覺得並沒什麼不妥。

“黃公現駐雒陽,也曾聞聽其名。”荀攸也正想找機會說起這個,順口接話道:“臣聽說黃公起初是想徵其入公府,奈何陛下有詔書在先,事情便未始而終了。”

司徒黃琬是荊州江夏人,自然要照顧龐統,本想着皇帝爲了籠絡荊州豪強,應當會暗示黃琬利用三公的名義去徵辟,讓黃琬像趙溫一樣,將荊州士人與自己捆綁在一起。作爲交換,荊州可以像益州一樣,兵不血刃的歸順朝廷,甚至連帶着交州都能一同奉給。可皇帝卻直接將龐統安排至微末,讓黃琬後續爲荊州豪強等人準備的說辭一時都憋在心裡,不敢再進言了。

現在皇帝的態度既不像是要依靠荊州豪強、又不像是要寄望劉表,而似乎是打算讓荊州無條件歸順。這樣簡直與彼等起初所設想的大相徑庭,皇帝的突然‘變卦’讓人追悔莫及,可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了。

荊州豪強們與劉表經過一開始的主動折騰、自廢武功,州中精兵、糧草泰半調出,太僕趙岐又以個人名望與朝廷威勢壓制地方,荊州完全失去了與朝廷對抗的實力與機會。

這就好比做生意之前爲表誠意,先將自己的底牌打空,對方默默看他做完這一切後,索性不談合作,直接吞併,讓人猝不及防。

“如今不是當初收益州的時候了。”皇帝嘴邊噙着的笑有幾分霸道,他意味不明的說道:“當初即便收益州,彼州士人,無不擇賢良先入吏治科學習,而後再指派職務。龐統年未及冠,便能在東武平參與統籌糧草,可以算是例外殊遇了。”

的確,皇帝不聲不響的看着黃琬、荀攸等人在荊州的一系列舉動,不制止,反倒樂見其成,做出一副默許彼等施爲的樣子,着實麻痹了不少人。就連老謀深算的黃琬,自詡最瞭解皇帝的荀攸都被一時矇蔽了,以爲皇帝確實想用名利做交換,換取荊州豪強的倒戈。因爲皇帝要治理天下,不能光靠朝廷現有的這一批人,還當吸納關東諸州的賢才,先恩惠荊州士人,不僅能輕鬆解決朝廷東征時側翼的威脅,更能給所有新附州郡的豪強士人做個千金馬骨的榜樣。

這個交換怎麼也不虧,可沒想到皇帝拿出的名利僅僅只是個‘餌’,荊州豪強忙活到現在才發現有‘詐’。

或許事後荊州豪強都能保全自身,甚至入朝爲官,但這個結果勢必與他們所料想的存在巨大落差。

“東武平現已囤積我軍大部糧草,皆爲河南、豫州數年經營。”賈詡臉色淡淡,對荀攸輕聲說起道:“我聽說陛下此令一下,就有人暗自惋惜,說龐統非百里之才,不足爲區區之守。斯言大謬,豈不聞‘宰相起於州郡’之語?何況龐統若是不情願,何必受詔赴任?”

“陛下睿鑑。”荀攸很快接受了這個事實,提起精神道:“如今的確不復從前了。”

皇帝擡眉看了荀攸一眼,目光意味深長,藏着些許驚訝。

諸葛亮在一旁聽得實在納罕,世人都說皇帝與荀攸君臣相得,堪爲典範,當初荀攸甫一出獄,皇帝就屢加親近重用。這些年來雖仍是侍中一職,但早已是權比宰相,成爲能左右皇帝想法的少數幾人之一。

誰知道諸葛亮親眼見到兩人私底下相處後,卻覺得並不是這麼回事,若說信任,皇帝確實對荀攸恩信有加,一直未變,許多大事都要徵求荀攸的意見,讓他拿主意。

可要說親近,看皇帝對荀攸的態度,卻又像是少了些什麼。

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