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

李傕、郭汜等叛軍終於還是到了,按皇帝的話說,使者還是要派,只是無論如何都得先打一仗再說,不然一開始就遣派使者,會顯得朝廷心虛。

趙謙、馬日磾對此皆以爲然、並無異議,同時他們也都認爲,呂布之敗,敗於胡軫、楊定臨陣變節,若是拼死交戰,朝廷未必會輸的那麼慘。

當日下午,叛軍抵達長安城下,李傕有意示威,特讓精銳的士卒排在前面,將孱弱的民夫藏在後面,造成一副十萬精兵的假象。

這瞞得過皇帝派來查探軍情的外行人謁者僕射楊衆,卻瞞不過老於行伍的車騎將軍皇甫嵩。看着底下旌旗招展,步騎陳列,皇甫嵩笑道:“彼無謀之輩,不足爲慮!

“這是如何一說?”楊衆茫然道:“還請車騎將軍示下,我好回宮稟告陛下。”

皇甫嵩不敢拿大,如實說道:“僕射莫被這些小兒輩矇騙了,董卓手下親信部曲不過三萬,其中大多是朝廷兵馬,其餘的都是並涼匈奴屠各、湟中義從。眼下這十萬大軍,看上去氣勢很足,氣勢不過是強徵民夫拼湊出來的。”

楊衆放眼望去,看見敵陣兩旁遊騎策應、衣着打扮和武器制式截然不同的異族軍隊,而在更後面則是手無寸鐵的民夫青壯。

他點了點頭,道:“我記得當年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殺於省中,其手下部將吳匡由於素來與車騎將軍何苗不合,於是率大將軍手下兵馬攻打、並斬殺何苗,以至於雒陽城中大將軍手下部曲無人統御,最後都歸附了董卓手下。想必眼前這些人裡,有許多都是當年的雒陽禁軍。”

“是啊,孝靈皇帝組建的西苑軍、還有原來的北軍、羽林、虎賁、以及大將軍何進、驃騎將軍董重、車騎將軍何苗、執金吾丁原手下兵馬一共四五萬人,皆因董卓假借詔命收入麾下。其順者編散充入部曲,其不順者則裁撤逐出軍旅。”皇甫嵩嘆道:“說到底,這場仗不過是當年的雒陽禁軍與如今的長安禁軍之間的戰爭。”

“誒……”楊衆心情抑鬱,無話可說,在瞭解完城防已經敵軍情況後,他立即趕赴宮中向皇帝覆命。

皇帝在聽了楊衆的彙報後,並沒有如他那樣心情低落,但感慨還是有的,底層禁軍出於對皇帝、對朝廷的服從,以至於不分好惡,唯詔命是從,將守法則守法,將暴虐則暴虐。

其實說到底,這並不是士兵的問題、也不是掌兵將領的問題、而是制度與思想的問題。只要有個嚴謹合理的領兵調兵制度,在士兵中樹立家國與忠君的思想,哪怕再遇上一個暴虐的長官,他們也會知道對錯,至少不會盲從。

現在說這個還太遠,軍隊建設的問題皇帝打算在此之後慢慢調整修訂,當務之急,還是要解決城外的叛軍。

別看眼下十萬叛軍聲勢浩大,其實爲首作亂的也就李傕他們幾個,底層的士兵只要朝廷給條活路,又有幾個敢造反?

就皇帝現在所知道的情形,這十萬人裡有大部分都是當年守護雒陽、忠於朝廷的禁軍。只要控制住了叛亂的將領,斬斷將領與士兵的聯繫,昔日的雒陽禁軍自然會重新跟着朝廷的詔旨走,就像當年董卓侵吞禁軍的路數一樣。

要知道此時的漢室朝廷還沒有經過歷史上興平年間顛沛流離、威嚴掃地的光景,也沒有建安年間任人擺佈、束之高閣的境況。

漢室數百年的權威仍在,百姓依然對劉氏數十代天子不斷有意塑造、強化的人間神格心存敬畏。

此時還沒有‘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的口號,若是唐末武夫當道的時代,王允在誅殺董卓後哪裡來的底氣敢對手握兵權的李傕頤氣指使?李傕等人一開始又哪裡會如喪家之犬般惶惶不知終日,向朝廷搖尾乞憐、懇求赦免?

想到這裡,皇帝的底氣更足了,自己與馬日磾等人制定的請君入甕、誅殺首惡的計劃成功的勝算也愈加大了幾分。

只是這計劃能否順利實行,還得先看這開頭一仗打得怎麼樣。打贏了,能挫敗叛軍銳氣,在之後蔡邕的出城談判中朝廷就將更有底氣的開條件。打輸了,或是沒佔到便宜,那麼皇帝所綢繆的一切就將再次充滿不確定的因素。

戰鼓擂動,旌旗飄搖。

車騎將軍皇甫嵩親自登上城頭,督軍與叛賊奮戰。北軍五營旬月的操訓此時終於顯現出成效,射聲校尉沮儁與步兵校尉魏桀配合無間,防守長安城東北戰事最爲激烈的宣平門,幾次打退敵軍攻勢。

而長水校尉張猛、屯騎校尉姜宣、以及羽林中郎將徐榮、羽林監蓋順共率具裝騎兵數千,策馬出城,在叛軍中酣戰廝殺。

其中長水校尉張猛表現得最是勇武,他自持甲堅馬快,率部衝入叛軍中亂砍,一連砍倒了十餘個人,身上到處流淌着鮮血,叛軍士兵懾服,紛紛不敢靠近。

只是叛軍後續支援越來越多,出城的突騎逐漸抵擋不住,於是聚兵一處,開始往叛軍西部薄弱地帶殺了出去,李傕未有料到如此,來不及阻截,只得眼睜睜的看着他們往長安城南的西安門撤去。

大隊騎兵在駐守西安門的護羌校尉楊儒、衛士令高順等人的接應下順利入城,皇帝在未央宮北宮門的宮城樓上特意讓太官令孫篤等人發放飯食慰勞他們。

旅賁令張遼看得眼熱,主動請令要出城一戰。皇帝見士氣可用,當即允准,命張遼帶所部登城,助皇甫嵩協防長安,見機行事。

李傕等將雖聚攏十萬大軍,但各自爲戰,沒有一個高效統一的指揮中樞,十成的力氣只發揮了兩三成不到。反觀長安城頭將士用命,上下一心,士氣高漲,屢屢打退進攻,局勢愈發對城下叛軍不利。

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