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

“傕、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勢力相敵,變難必作。吾乘其閒,大事可濟。”————————【後漢書】

朝廷委派的使者以蘭臺令史蔡邕爲主、議郎種劭爲副,二人攜帶金帛綢緞、玉器珠玩等物正滯留於營門之外。

種邵是太常種拂之子,爲人堅忍果毅。這不是他第一次奉詔出使,當年大將軍何進後悔私召幷州牧董卓,於是派他前往董卓軍中宣詔,命董卓返回駐地。

誰知董卓不願,還派軍士拿刀威脅種邵,種邵當時全然不懼,高舉着詔書大聲呵斥旁人,於是士兵紛紛不敢上前,董卓因此辭屈,於是還軍夕陽亭。

近來朝中屢屢有人響應爲持節出使,雖然有心懷叵測之徒,但也有像種邵這樣忠貞之輩。

皇帝在得知這個故事後,特意將其遴選出來,擔心蔡邕不夠硬氣,便讓種邵充當副手。

此時種邵身負皇命,等候許久,還不見有人出來迎接,知道是被人故意冷落,於是心頭大怒,上前罵道:“爾等真的是要做亂臣賊子,竟連天子派遣的使者也敢不敬了嗎!”

軍中有不少是在當初親眼見識過種邵不懼強兵在側,敢於當面指責董卓的人,見到這隊使者中有種邵,紛紛變了臉色,趕忙進帳通傳。

不消一會兒,校尉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揭帳而出,見到當初董卓親近的蔡邕後,衆人不失熱情的將其迎入帳中。

李傕等人將蔡邕奉上主座,蔡邕也知道此時不是客套的時候,順勢就座,種邵坐在他的身側。

“自東都一別,蔡公愈發精神了。”李傕剛一說完,就有人從旁附和道。

“是啊,是啊,我等聽說蔡公入獄,本來還在擔憂,如今看到蔡公安然無恙,我等就放心了。”

看到西涼諸將一個勁的親近蔡邕,刻意忽視自己,種邵也不動怒,只冷言旁觀着。

衆人客套完,便打算進一步的言談。

他們本來已經做好了明日交戰的具體事宜,誰知道情況突變,長安朝廷主動釋放了和解的信號,讓他們大爲驚奇,不知道朝廷在如今軍心士氣高漲的情況下,還派使者來做什麼?

衆人各執一詞,最終還是在賈詡的建議下出帳迎接,畢竟天使都到門口了,無論如何都得先接觸一番,瞭解虛實再說。

李傕環顧衆人,有意裝出一副主將首領的樣子,沉聲說道:“蔡公當年在太師手下任事,可以說是自己人。”

剛從獄中釋出的蔡邕眉眼一突,在心裡罵道:‘誰跟你這等逆賊是自己人!’

他忍不住瞥了眼神色冷淡的種邵,心裡惴惴,生硬的別開話題:“老夫素知諸位將軍忠義,此番起兵無非是迫不得已,並非執意要與陛下、朝廷對抗。”

這頓時引起了衆人的話頭,只見耿直的樊稠在榻上立起身子,大聲說道:“蔡公說的是極!要不是王允老兒看不慣我等涼州兒郎,非要拿一年不再赦的規矩來置我等於死地,誰願意與朝廷作對!”

樊稠話音剛落,他手底下的王方、李蒙等人紛紛隨聲附和:“是啊,我等也是迫不得已,還請蔡公在陛下面前替我等好生轉圜,赦免我等之罪。”

叛軍內部早在弘農聚兵時便開始分作兩派,一派以牛輔舊部、實力雄厚的李傕、郭汜等人爲主,他們的打算是一鼓作氣拿下長安,徹底掌控朝政。

另一派則是董卓舊部、實力一般的樊稠、董承等人爲主,他們跟隨造反本是迫不得已。直到新豐大勝之後才逐漸嚐到好處,此時在長安城下受挫、攻城無望,赦免的事情又看似有了轉機,幾人的心境又開始動搖了起來。

李傕見情況有點不對,急忙插話道:“朝廷當初要是早些下發赦詔,或許我們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恐怕早就難以回頭了。”

這時種邵眉頭一豎,反駁道:“怎麼就無法回頭?正所謂‘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當年韓遂因朝廷一時失當,跟隨羌胡叛亂,攻打郡縣,對蓋京兆的說辭不也是這個嗎?他哪裡是無法回頭,還不是捨不得手下兵馬,執意要與朝廷作對!”

這話簡直指桑罵槐,說得極不客氣,李傕臉上被氣得漲紅,他正欲發作。

只見蔡邕立即打起了圓場:“也不是這麼說,韓遂即便從賊造反,但也心存社稷,上個月不還呈上降表,請求陛下赦免其罪嗎?知錯就改,爲時不晚,如今朝廷有寬恕之念,諸位若真有歸順之心,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如若不然,朝廷的軍威諸位也都看到了,自然知道對抗的下場。”

“韓遂等人當真投降朝廷了?”李傕等人驚疑不定的說道。

這本是機密,蔡邕卻一五一十的說道:“這事豈敢亂說?韓遂、馬騰等人不僅上了降表,還說要帶軍來長安請封呢,算算時日,也就這幾天了。”

涼州以馬騰、韓遂爲首的叛軍幾次三番侵犯三輔,李傕等人曾在董卓手下與其打過好幾次硬仗,對各自實力都有所瞭解。如果連韓遂這樣的人都投降了朝廷,而且還要帶兵來長安,那這場仗就很難打了。

長安城裡的兵馬雖然上陣的次數較少,但是進退有序,兵馬強壯,上至將校,下至士兵,無不奮勇殺敵,這是在場衆人今天都看到了的,做不得半點虛假。

更何況長安城還有皇甫嵩與趙謙等人帶着一干身經百戰的老兵鎮守,尤其是皇甫嵩,他的威名整個天下幾乎無人不知,要想從他手下搶奪長安這座雄城,不知道要花費多少血汗。

如果韓遂等人投降朝廷的事是真的,那這場仗還有繼續打下去的必要麼?

別看如今叛軍手下有十萬之衆,按現在這個形式,沒十天半月根本打不下長安,若是韓遂等人帶兵來了,城中的禁軍與外來的韓遂等人兩面夾擊,那時衆人就連涼州老家都要回不去了!

衆將皆驚疑不定,顯然在很多人的心中,拿下長安已經不是一個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一個做不做得到的問題。

尤其是在出了今天皇帝親登城頭,引起叛軍內部軍心動搖的事情後。哪怕李傕再怎麼絞盡腦汁的穩定軍心,但明眼人都知道,這看似強盛的十萬大軍,其實早就變作一盤散沙,再也聚集不起來了。

樊稠聽了蔡邕的話,大喜過望,也不顧李傕、郭汜等人難看的神色,追問道:“敢問蔡公,不知我等若是就此歸順,朝廷將如何安置我等?”

“來時陛下便有明言示下,說是過去的事不僅一概既往不咎,而且還會下發封賞,以嘉諸位不懼亂命的氣節。只要諸位繼續爲國效力,便依然是我大漢的將軍。”蔡邕說道。

衆人以樊稠爲首,紛紛喜笑顏開,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變作叛賊,而能繼續做大漢的將軍了。

唯有賈詡在一旁聽得不對勁,朝中如今不是王允當政麼,怎麼不該是‘王司徒有明言示下’,而是‘陛下有明言示下’?另外,這個‘不懼亂命’的亂命,是指不懼王允的亂命麼?

這怎麼也不像是掌握朝政的王允該說的話!

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