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

“經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從吏士。時人歸其長者,以爲有宰相器。”————————【後漢書·寇恂傳】

周瑜的看法與荀攸、法正等人的一樣,也是不贊同在這個時刻出擊韓遂,他的條理分明,是站在韓遂當前實力的角度來說的:“去歲旱蝗大侵關中,其酷旱橫行西北,不知其源;而溯其蝗羣,分明來自雍涼,其必也以涼州肆虐爲盛。韓遂及麾下諸將、羌氐部族皆不事生產,不知農桑,專以劫掠遊牧爲生,今年又逢小旱,其倉儲豈是豐滿?微臣淺見,韓遂近來屢屢效恭順於朝廷,無非是圖求恩釋,而不敢有異心反覆,此其一也。”

毌丘興性情激烈,瞅準時機,立即出聲應和道:“臣附議!”

這咋的一聲把離他最近的射援給嚇得夠嗆,忍不住橫了一眼,心裡埋怨對方太沒有體統,皇帝詔對的是周瑜,就連荀君都未曾說話,你無緣無故的插什麼嘴?果然是出身粗豪,雖是河東僅剩不多的豪強之一,但到底不如裴氏、衛氏那般上得了檯面。

一旁荀攸的臉色倒是沒什麼變化,似乎不覺得此事是非常失禮的舉措,反倒攏了攏袖,一副作勢旁觀的模樣。法正則是一臉譏笑的看向毌丘興,他們二人同是黃門侍郎,家境類似,但毌丘興爲人豪爽大方,不拘小節,時常在某事上得罪人而不自知。法正又是睚眥必報的脾氣,由此兩人相處常有不諧。眼下見對方貿然插話,還是搶的周瑜的風頭,心裡不免幸災樂禍起來,畢竟周瑜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可不同於其他人。若非刻意想給周瑜一個出頭露面、表現自己的機會,皇帝又豈會放着荀攸和他這些身邊的謀士不說,特意召一個駙馬都尉問計?

在這種情況下,其餘的諸如尚未接到正式詔命,仍爲黃門侍郎的鄧昌,以及種輯等人皆默然不語,沒有任何爲毌丘興說話轉圜的意思。畢竟他們與毌丘興的關係只是一般,都不欲多事,更不願在這個時候攪亂局面。

“你附議?”皇帝揚了揚眉,加重了語氣,道:“若是隻言這‘附議’二字,你便是口口附和、不知所然之輩,近侍內臣可沒有容你的位置。”毌丘興心裡猛然一沉,正要開口解釋,卻見皇帝話鋒一轉,淺笑說道:“但我是熟知你的秉性爲人,知道你定當是按捺不住,另有說辭想要進陳了?”

毌丘興大鬆了一口氣,趕緊答說道:“唯唯!臣心中實有進言,若是不言,非鬱結於內,而要吐之後快。”

周瑜面色平靜的看了毌丘興一眼,他去年是與毌丘興一同奉詔,巡視雍涼,對方頗有膽識勇略,深得周瑜的脾性。二人也因爲同時經歷了巡視雍涼,直面宋建、韓遂等的遭遇,在私下也比較談得來。周瑜也算是熟知毌丘興才華的人了,對方也算是有勇有謀之輩,早在數年前就爲驃騎將軍皇甫嵩征討河東白波黃巾立下不小的功勞,只惜在這人才濟濟的朝堂之中,始終沒有得到太大的重視。此刻見到對方開口插話,周瑜不僅不以爲忤,反倒好奇對方會說出什麼見地、會如何引起皇帝賞識。

皇帝一直觀察着周瑜神色,也是心中有了計較。毌丘興他或許未曾在後世聽說過,但淮南三叛之一的毌丘儉卻是赫赫有名,天底下姓毌丘的不多,彼此難說沒有親屬關係。此外,他任用毌丘興,多是看在籠絡河東士人的份上,派其隨周瑜巡視雍州,只是想讓他隨同護衛而已。

但毌丘興爲人低調,做事不矜不伐,這些優點與特質逐漸被皇帝看在眼裡。只是對方可能因爲河東豪強的前車之鑑,總是不敢主動表現自己,這是讓皇帝不甚滿意的。爲了磨鍊對方,皇帝可謂是良苦用心,今日毌丘興終於經受不住,站了出來,皇帝心裡是高興的:“但說無妨。”

“臣巡視雍涼,觀安定、隴西諸郡土地貧弱,近年缺水頻旱,黎庶困苦。韓遂等人不事農桑,二三年間尚可以部族奉獻、多年劫掠所得以支應軍事,如今必無力進取。”毌丘興得了准許,精神一振,遂大膽言道:“依臣之見,若選使一二良將鎮守漢陽、安定、隴西諸郡,其人必不敢來犯關中。”

皇帝點了點頭,目光看向周瑜,周瑜會意,接口說道:“陛下既已始定明年東征之策,貿然改約,西伐韓遂,無有名義不說,又會使人有朝廷決策無能定論而行、謀劃不周等語。顧此失彼,因小失大,非明君之所睿鑑,韓遂既是困獸,侷促一處,倒更應姑且置之,全力應付關東纔是,此其二也。”

“唔……”皇帝沉吟了一會,忽而輕聲問向荀攸:“若使鎮雍涼,孰可堪任?”

荀攸眼瞼低垂,不假思索的回道:“雍州刺史鍾繇,爲人開明實幹,可使朝廷無西顧之憂。”隨後,他又不偏不倚的提及道:“漢陽太守射堅,安集將軍張濟,護羌校尉楊儒等皆有勇識,可爲副屬。”

皇帝似乎有些猶豫,問道:“張濟用兵如何?”

荀攸知道皇帝是認爲鍾繇不知兵事,想倚重張濟,於是不動聲色的回答道:“張濟曾爲董卓部將,雖比不得李傕、郭汜、樊稠善戰,亦未聞有何出奇之處,但尚可一用,以求穩重。”

張濟在董卓賬下時就默默無聞,無有威望,能有今日,全是投機站隊的緣故。若讓他全權鎮守一方,恐怕不能讓雍州各郡長官信服,倒是鍾繇憑藉自己的聲名才學,又長袖善舞,善於維繫衆人的關係,深得安定太守郭貢、隴西太守劉繇等人的支持。

皇帝被荀攸一語點醒,心裡同時也想着鍾繇歷史上曾爲曹操鎮守關中,羈縻諸將,可見對方在這一點上的能力確實出衆。這樣想着,皇帝遂下定了主意:“加鍾繇建威將軍,假節,督雍州諸將。”

說着,皇帝目光又看向毌丘興,道:“毌丘興有膽識,屢建功績,可任武威郡丞,參預該郡軍事。”

毌丘興神情激動,一張年輕的臉龐漲的通紅,他甕聲甕氣的說道,語氣裡有絲毫顫抖:“臣謹諾,必不辱命!”

皇帝向前走了幾步,伸手拍了拍毌丘興結實的肩膀,在他耳邊低聲說道:“知道你這番話,我等了多久麼?我還以爲你會一直顧忌重重,謙抑過甚呢。”

毌丘興被皇帝一語說中,激動地渾身顫抖,難以發聲。

見到相交的人終於開始得到皇帝重用,周瑜也是由衷的喜悅,旁人見了,更是覺得周瑜心胸寬廣、爲人厚道,事後朝野多頌揚周瑜寬厚的名聲、並對其成爲侍中的任命毫無異議,卻無人記得毌丘興爲了躍入皇帝眼前的那一步,付出了多大的勇氣與突破。

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