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

“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祝爰賦】

劉熙悠悠嘆了口氣,說道:“已經派人去華縣了?”

“已經見到王必了。”蕭建擡頭應聲說道:“只要昌豨敢在國內作亂,曹公必會兵出泰山。那時昌豨既除,我等再收服臧霸,與曹公聯合,就算此番尚不能公告世人,但亦能在曹公的支持下有所作爲。”

“曹孟德。”劉熙緩緩念着這個男人的名字,多日以來被昌豨等跋扈匪類欺壓的心情驟然輕鬆不少:“其父避難琅邪,託庇於先王治下,先王對其屢有恩義,王叔也曾在朝廷爲其進過良言。上回先王入殮,曹孟德更是遣子告祭,兩家情誼深厚,其人確實可以爲我良助。”他看向一旁的蕭建,復又說道:“我只求琅邪國內平安,遠近再無盜賊。”

蕭建低下頭讚歎了句:“先治小家、再治大家。殿下心懷黎庶,實乃仁德之君,青徐等地數十年飽受罹難,亟待殿下這樣的明主。”

劉熙微闔雙目,默然不語,他現在手中可以動用的勢力不多,只有一個死心塌地追隨他的開陽令蕭建,還有一個態度似是而非、不可確信的懷義校尉臧霸。至於國相陰德向來明哲保身,不到最後他也不能輕易向其袒露野心。情勢如此,他只能對一切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泰山郡,費縣。

在費縣東南的山道上,一支軍馬正緩緩的沿着河岸走着,短小精悍的平東將軍曹操騎在一匹黑色的駿馬上,神情嚴肅的走着。在他身邊跟着一個弱不禁風的士人,面色蒼白,眼窩深陷,時不時地在馬背上咳嗽幾聲。

“志才,你的病又加重了。”曹操對這位最親近、最重視的謀士戲志才說道:“這一趟你本不必隨我過來,茫茫山道,何苦來哉?”

戲志才的臉色似乎比去年還要憔悴了幾分,他的身體本就不好,這段時間又跟隨曹操領兵討伐泰山賊寇,在泰山丘陵之中風餐露宿,很是摧殘了一番。前些日子又遭逢一場寒意料峭的山雨,險些讓戲志才垮了下來,他咳嗽了幾聲,說道:“徐州之事,非同一般,在下既爲曹公門下,便當爲曹公分憂纔是。”

曹操嘴上說不願戲志才繼續跟着他奔波,其實還是想讓戲志纔在他身邊出謀劃策的,相比於荀彧的心思不定、程昱愛劍走偏鋒,能不偏不倚、完全站在曹操的立場上爲其運籌並值得信任的,也就只有這個戲志才了。此外,他還是看在與其讓戲志才返身回兗州、倒不如跟着他從費縣一同趕往更近的琅邪,路上一邊分析局勢、一邊也能方便療養。他心思急轉,捋須說道:“今後的事還長,你的身體纔是最緊要的,等到了琅邪,我再找幾名醫術高明的方士爲你診治。”

戲志才拱手答道:“多謝曹公厚愛。”

客氣了幾句後,曹操便簡單的步入正題,他輕聲嘆道:“徐州的事,其實也不簡單,這幾日我一直在因此事爲難。眼下看似是劉備與袁術相爭,背後卻還有曹豹陰叛劉備、昌豨私結外人、如今更還有一個琅邪王也不安分。”一個徐州就引來各方勢力在此錯綜複雜的利益算計,曹操要做最後得利的漁翁,就不得不掌控全局,面面俱到。而要想做到這一切,光是靠他自己是不成的,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猶自咳嗽不止的戲志才:“志纔可有良計教我?”

說罷,曹操見戲志纔有些體力不支,於是朝身後猛地一揮手,行厲鋒校尉曹仁會意,立即約束部衆暫停行軍、原地休整。

曹操搶先一步翻身下馬,走到旁邊親手將孱弱的戲志才扶了下來,又攙着他走到一邊的大樹下——已有親兵先行在哪裡鋪設了氈毯,兩人就此坐下後,曹操又給戲志才的雙腿蓋上一層薄被。

對方殷勤備至,關懷體貼得如同親密至極的親族,讓戲志才感動不已。他本只是潁川的豪強出身,雖是豪強,但跟普通人家比起來也不過是資財多些罷了,論及家世根本比不得荀氏、郭氏等大族,族中也沒有出過什麼二千石的高官、或者聲名遠播的儒士。若非是荀彧年輕時曾與之結交,將他舉薦給曹操,恐怕世人至今都還不知道豪強林立的潁川還有一個戲氏。

如今幸而恰逢一個可以讓他盡展所才的亂世、又得遇一個善於任人用人的明主,如何能不讓他躊躇滿志?至於身體,他早已不放在心上,只要能爲知己者曹操做些事,便是早逝也無妨。戲志纔在心中回想了許多,一時卻沒有說話,在山道上顛簸久矣的他在樹下喘了好一會才氣息平靜下來,剛要說話,曹操便遞來一碗燒好不久的熱水。這時候的人無不是喝生冷的河水,何況此刻還是在行軍途中,但曹仁心細,知道戲志才體寒,所以特意囑咐人燒了熱水。

戲志才心裡認爲是曹操的體貼入微,感動的伸手接過,小口飲了下去,那飄入些許柴草灰燼的熱水似乎瞬間灌入了他的五臟六腑,彷彿給他注入了一道生機,連帶着說話也輕鬆了不少:“曹公不該只着眼於徐州一隅。”他一手捧着碗,一手撐着膝蓋,對曹操一字一句的說道:“徐州之內有曹豹、昌豨等異心者試圖作亂,琅邪王陰有雄心,這並不假,但在徐州之外,剛得青州的大公子袁譚、在徐州西邊的汝南太守劉艾、沛相田疇,也無不是在關注着徐州局勢。尤其是劉艾與田疇二人,其身後不僅站着豫州刺史朱儁,更是爲朝廷指派,一言一行都代表天子,故而他們對徐州的態度就至關重要。”

曹操此時也拿起一碗熱水,野外行軍,凡事都不能太講究,譬如就像是主將曹操喝的熱水,上面也不可避免的會有些草木的灰燼與塵土。若是袁紹這些公家子弟或許會嗤之以鼻,但曹操本就是不拘小節的人,此時更是毫不在乎,只是輕輕將浮在水上的雜質吹掉,然後慢慢的啜飲了一口。

他慢慢將微燙的熱水嚥下去,方纔說道:“袁譚小兒,眼裡只看得到身前三尺之地,毫無遠慮。前次我進軍泰山討伐賊寇,他以爲我是要借道跟他爭搶青州,不僅讓袁紹寫信勸我,更在私下封拜公孫犢、郭祖等賊寇爲中郎將、校尉,讓彼等在山道之中阻擊我。幸而有呂子恪在一旁勸我施行恩惠,親自代我招撫賊寇,這才讓彼等降服,我更能借此從中揀選強者以補充精兵。”

曹操目光犀利的看着戲志才,輕聲說道:“青州那一邊,我自然不放在眼裡,袁譚無能,其手下敗將呂布更是如此。除非是袁紹親至,我到會讓他幾分,不過此時袁紹又要開始與公孫瓚交兵了,哪裡還騰的出手來應付青徐?文若說的沒錯,此時袁紹無暇、袁譚無能,當趁此良機進取兗徐之地,其後方可在袁氏與朝廷之間從容轉圜,不然再過一年,朝廷興復關中、開始插手關東的時候,我等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更別說自保的餘地了。”

戲志才低頭想了會,輕聲說道:“曹公知道袁譚有意緊隨呂布其後,入軍徐州?”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