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

“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選序】

說完,又向劉熙行禮,辭謝道:“故人來訪,我不得不見,讓殿下見笑了。”

“王叔有歲餘未曾歸國,訪問舊識也是人之常情。”劉熙此時沒了壓力與負擔,臉上的笑容也跟着自然了起來。

劉邈也不多說話,很快便走了出去。

琅邪王劉熙端端正正的坐在席上,身上雖然穿着由最粗的生麻布所製作而成的衣服,簡陋寬大,給他帶來一絲弱不禁風的柔弱感。但劉熙收斂笑容之後的樣子,卻隱然流露出那麼一絲貴氣,這種貴人的氣度就連親人劉邈都從未在劉熙身上見過。這個名不見經傳、因爲保護父親遺體而孝名遠揚的新王,這個似乎臉上永遠掛着庸懦的微笑、讓人一看就覺得軟弱可欺的劉熙。

此刻在帷幕重重的殿中,竟顯得有一絲深不可測。

帷幕大幅度的擺動了幾下,像是一位窈窕的美人蹁躚起舞、飛揚裙襬。

一個身材修長的年輕人從帷幕之後踱步走出,坐在劉邈剛纔坐過的位置上。

“蕭君。”劉熙這時已然換了一副生冷的神色,悠悠說道:“王叔曾經、不,他一直都待寡人很好。”

那被稱爲‘蕭君’的年輕男子正坐在下首,饒有興趣的仰頭看向劉熙,安靜的聽着,一時沒有說話。

“寡人小的時候背不下書,父王考問的時候,他便在父王身後張口默言,偷偷提示我。有時候惹了禍,他也每每都向父王說情,他說他膝下亡兒,視我猶如親子……王叔一直都是站在我這一邊的。”劉熙說着說着,自稱不由自主的從‘寡人’變作‘我’,放在腿上的手也攥成了拳頭,語氣沉重的說道:“可他這回是註定不會幫我了。”

“大鴻臚預計還要過一天才動身返程,殿下尚有時間尋陽都侯敘談。”年輕男子眉頭微蹙,輕聲說道:“不過話裡得要小心斟酌,切不可流露異樣,剛纔陽都侯必是留意到了什麼,不然在最後的話裡也不會刻意保留。”

年輕男子名爲蕭建,字叔直,東海國蘭陵縣人,祖上乃孝元皇帝的老師蕭望之,據說再往前溯源,還是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後人。此時的蘭陵蕭氏尚且沒有兩三百年後那麼聲名顯赫,反倒是自叢蕭望之含冤被誅後便不斷的落魄沉寂,到了蕭建這一代,蘭陵蕭氏已經是仕不出州郡的小豪強了。

當初劉熙還是王子的時候,其父爲了讓他承繼琅邪孝王好經學辭賦的家風,特意延請了琅邪國內的一個處士、東莞綦毌君來做劉熙的師傅。綦毌君精通《公羊春秋》,琅邪人趙昱等名士皆乃其門下弟子,蘭陵蕭氏爲了攀上這道交情,也跟着派蕭建前往東莞求學,一來二去,劉熙便與蕭建互相熟識。

蕭建頗有審時度勢之能,見黃巾起事之後,天下久亂不止,尤其是孝靈皇帝駕崩後,海內沸騰。他便立時燃起了在亂世之中博取功名、光大家族門楣的想法,這個想法像野草一樣在心中肆意生長。很快,他就將目光放在了身子雖弱,但同樣有顆不安分的心的劉熙身上。

光武血脈,天潢貴胄,數代琅邪王在琅邪國內養就的清名,第一代琅邪孝王劉京更是有着‘賢王’美稱,聲名次於東平王劉蒼。有着種種優勢、天賦的劉熙,在蕭建看來,自己何不能效仿先祖蕭何輔佐高皇帝的事蹟,再開一代太平?

於是兩人便綢繆良久,蓄謀着等繼承王位之後,藉着天下崩壞,許多禮制都遭廢弛、州官無以管束的情況下,嘗試結交臧霸這樣掌握兵權的人物。可誰知琅邪順王死後,朝廷對此近半年不聞不問,讓他們心慌了好一陣,畢竟一個王太子的身份根本沒有封王的身份好用。

好在天使來了,與劉熙情同父子的劉邈也來了,不僅成功冊立繼位,而且還出於照顧的心思,無意之中爲劉熙解決了拉攏臧霸的難題。

蕭建此時向劉熙建議的是,讓劉熙藉助劉邈的身份與關係,在朝中爲他多謀些便利,最好是能說服他一同謀事。可惜見今日這般模樣,劉熙再遲鈍也明白劉邈對朝廷的一片堅貞,根本不是他一個晚輩就能說服的。

“不會了。”劉熙遺憾的搖了搖頭,“王叔與先王一樣,皆是忠心漢室之輩。初平元年的時候,朝廷遷都長安,先王便是第一個入朝貢獻的封王,王叔這個陽都侯的爵位,還是那時候冊封的呢。這些年來,饒是先王病重,也日夜不忘國家安危,去年聽說董卓就戮,先王喜不自勝,不顧病體寫就章表,請王叔再度入朝。可見彼等至忠至誠,我等……還是罷了。”

“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地。”蕭建甚爲理解,既是寬慰、又是勉勵的說道:“就連長沙定王,當時也絕不曾料到自己的後人會出一個光武皇帝。”

聽到這裡,劉熙心裡的那一絲慚疚這才寬解不少,緊握着的拳頭也悄然鬆開了。

蕭建繼而說道:“國相打算薦舉我爲孝廉,若是運籌得當,我應是能留在莒縣。”

“何不留在開陽?”劉熙思忖了一會,緩緩說道:“不若寡人明日與王叔說一聲,請他在國相陰公薦舉你爲孝廉之後,再爲你打點一二,拜蕭君你爲開陽令?如今國相身邊無人相佐,急需賢才治理琅邪。你又與其交好,若是從旁陳說利弊,他少不得也要留你。”

蕭建點頭道:“國相無兵無人,若是不做些什麼,恐有爲臧霸逼凌之危。”

“臧霸此人,你覺得如何?”劉熙忽然問道。

“有勇有謀,又頗重氣節,殿下足以倚重籠絡。”這是蕭建這些天以來,在暗中對臧霸的觀察。

劉熙點點頭,復又問道:“那昌豨等人呢?”

蕭建面色一改,大爲鄭重的說道:“此輩票掠宮室,目無尊卑,殿下要小心爲是。”

“寡人有蕭叔直,何愁大事不成?”劉熙這才綻開笑顏,一副壯志凌雲的模樣。

蕭建也謙遜的說道:“殿下不棄薄才,這纔是在下之幸。”

於是,兩個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年輕人在帷幕重重的殿中徜徉了天下局勢,又說了些青徐之間在未來將有的變化,只覺得彼此意見相得,成事不遠。

可他們卻不知道,亂世之中從不缺的就是野心家,任誰都知道亂世到來,任誰都想在亂世中建立功業,可最後有多少人是妄自菲薄、有多少人妄自尊大、又有多少人是笑到最後呢?

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