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

“切而調之,從虛去實,瀉則不足,疾則氣減,留則先實。。”————————【黃帝內經·靈樞】

一天夜裡,來敏纔剛睡下,旋即便被人從窗外喚醒。

“來君、來君!”聲音急促而堅定,伴隨着幾聲咳嗽。

“喔!”來敏驚醒之後,立即掀開被褥,赤腳走下了牀榻,剛一接觸冰冷的地板,又‘嘶’的一聲縮了回去,他於是坐在牀上輕聲問道:“是何人在外面?”

“是我,呂常。”

來敏這時已分辨出對方的身份,乃是荊州南陽人,當初劉焉畏懼蜀道艱難,招募義士隨從,呂常便應募護送,後來由於道路隔塞,難以回返鄉里,故羈留此地,爲劉焉身邊最親近的舊人、護衛。

呂常的到來讓來敏很是吃驚,心底卻是按捺不住的激動,劉焉派他過來難道是有什麼要緊事?

來敏立即翻身下牀,趿拉着鞋履,身上隨便披了件袍子便開門走了出去。今晚難得月色通明,益州牧劉焉身着一件黑色的衣裳,背後披着大氅,整個人站在月光底下,前幾日那幅病懨懨的姿態幾乎蕩然無存,顯得格外精神抖擻、威勢畢露。

“明公。”來敏直覺這副陣仗有些超乎尋常,他不敢怠慢,忙走到劉焉身前,躬身施禮道。

劉焉略點了點頭,他神色淡然,臉上沒有半分因爲打擾了來敏睡眠而該有的歉意,用不容拒絕的語氣說道:“老夫讓她設壇打醮去了,今晚難得的好月色,故邀你出來走走。”

來敏雖然覺得奇怪,但也沒多問,順從的跟在劉焉的身邊。於是由呂常一手提着一隻銅燈,一手扶着劉焉,沿着廡廊往府邸的西側走去。呂常的身體也不是很好,三十餘歲的年紀,鬢髮卻早已斑白,走路時偶爾還咳嗽幾聲。來敏見兩人相互扶持太過吃力,自覺的上前搭起了劉焉的另一條手臂。

劉焉先是饒有興趣的看了來敏一眼,復又看向前路,似是跟好友聊天一般對呂常說道:“你家那個小子,是叫呂乂?明年該有八歲了吧?”

“犬子有幸,能得使君掛記。”說起兒子,呂常不由得笑道:“是有八歲了,喜歡讀書,近來對音律琴曲也頗爲有意。就是……不怎麼愛說話。”說着,呂常又憂心的嘆了口氣。

“訥於言而敏於行。”劉焉讚賞的說道:“汝子有君子之風,你無須有何顧慮。至於學問,敬達就是博學之士,等那天有空,不妨讓此子入敬達門下進學?”

來敏一愣,旋即領會了劉焉的意思,說道:“孜孜而好學者,我豈有不納之理。”

呂常對來敏投以感激一笑,他膝下共有四子,前三子盡皆夭折,故而對這個幼子極爲看重。如今家門能否興旺,全在乎彼一人,能有劉焉這句評價、以及來敏這等閥閱子弟的授學,呂乂長成以後不愁無途晉升。

對呂常許下利諾之後,劉焉突然嘆道:“吾兒若是才智堪用……”

話說到一半,劉焉便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不再說下去了。

來敏知道劉焉此刻的心境,忍不住說道:“明公四子,長子伯玉是左中郎將、次子仲玉乃治書侍御史、幼子季玉又爲奉車都尉。可謂宦仕不絕,後繼有人。何況朝中尚有黃公等昔日故人,代爲照拂,屢加庇護,明公大可放心。”

聽來敏提及了羈旅長安的三個兒子,劉焉臉上不見輕鬆之色,反倒眉頭微蹙,深深的看了對方一眼,意味深長的說道:“有敬達這句話就足夠了,黃子琰那裡,老夫自然是信得過的。”

來敏這纔有些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那番話有些歧義,讓精明的劉焉誤解了,他有心解釋,又怕越描越黑,正訥訥難言之時,一行人正好走到了目的地。

州郡長官的府邸向來模仿着皇宮‘前朝後寢’的格局,府邸前面是辦公用地,後面則是生活區。來敏等人走到的,正是州牧府內的倉庫區,這片區域鱗次櫛比的坐落着大小十數間木製屋宇,呂常走上前去,一一將府庫打開,裡頭有的存放着滿竹筐的銅錢、有的放着一箱箱金銀珠玉、有的則是堆放着華麗精緻的銅器、漆器。

這些都是劉焉在益州通過打擊豪強,而逐漸積攢的財富。劉焉像是一個要在客人面前宣示財力的土財主,幾乎每個府庫都要讓呂常打開來看,但每次都是匆匆一瞥,連門都未曾進去。

當衆人走到中央的一個巨大府庫的時候,劉焉首次帶來敏進去了。

府庫裡整齊有序的排列着一支龐大的車隊,當頭的是一輛以玉爲飾的玉輅車,其後則是朱班重牙的金根車、插有日月大旗的五時安車與立車、飾有矛麾金鼓、羽析幢翳的戎車、以及設有玄黃五色等三蓋的耕車。

這支本該只有皇帝才能乘坐的龐大車隊靜默無聲、氣勢壯觀的排列在偌大的倉庫內,即便沒有挽上駿馬,卻依然可以讓人想象得到這支車隊出行時該有何等的隆重威嚴。

“天子乘輿。”來敏臉色有些發青,原來在荊州的傳聞是真的,劉焉果然在益州私造乘輿車具,有圖謀不軌之心!

劉焉彷彿沒聽見來敏語氣中暗含的不滿,他本該蒼白的臉上泛起一絲潮紅,無限嚮往又感慨的說道:“老夫也就坐了兩次,一次是董卓廢黜弘農王,引起關東諸公起兵討董、另一次是朝廷遷播,天子蒙塵,董卓僭越不法。自那以後,老夫便再也未曾坐過了,這鑾駕與尋常車駕其實沒什麼兩樣,無非是拉的馬好些、坐着能看得更遠些罷了。何況,老夫乘鑾駕的時候,身後不知有多少人在指指點點,還不如乘赤帷車來得自在。”

說完,劉焉無限留念的伸出一根纖細的手指,輕輕彈了彈車轅上懸掛着的鑾鈴,鑾鈴發出‘叮鈴’的清脆響聲,迴盪在寬敞的府庫內,像是有人躲在暗處發出譏諷的嘲笑。

當年是多麼充斥着絕望與希望的一段日子啊,天下喪亂,自己身爲漢室宗親,坐擁巴蜀天險,屬下安定且富庶。當初高皇帝從此處北進關中,乃得天下,如今益州又有‘天子氣’,自己大可重走陳倉舊道,光復漢室,那是何等讓人血脈賁張、激動不已的宏圖。他想坐着天子大駕,從綿竹一路駛向長安、雒陽,他想光復漢室!

可未料到時局跌宕,天機難測,這祖宗的基業,看來是輪不到他一個原支宗親來光復了。

劉焉嘆了口氣,接着毅然決然的走了出去,將來敏帶到了旁邊的一個倉庫之中,這間倉庫裡存放着如山的縑帛、蜀錦,總共算起來,最少值數百萬錢。

“孝靈皇帝時,王室多故,各地方伯只知割剝百姓、不思報效朝廷。老夫於是建言先帝,選清名重臣以爲牧伯,鎮安方夏。孝靈皇帝從我所議,那時所選的州牧,劉伯安、黃子琰,哪一個不是當世所重的能臣幹吏?”劉焉站在蜀錦前,語氣有些激動的說道:“老夫如此做有錯麼?”

來敏遲疑了下,低聲道:“沒有。”

孝靈皇帝在世時只設了劉焉、劉虞、黃琬等三個州牧,其中兩個是宗親,而且都是有清能之名的官員。他們一旦赴任,便火速平定了當時益州、豫州與幽州的叛亂。州牧只是一時權宜所設,但朝野卻隱隱有將天下崩壞的禍源歸罪於劉焉的私心上,這讓劉焉很是委屈。

“老夫一直想匡扶社稷,還天下太平,奈何時不利我。”劉焉慘然一笑,說道:“老夫身後,或許會有無數罵名吧?可老夫身前的痛苦,又有誰會明白呢?”

說完,劉焉也不待來敏回話,向提着銅燈的呂常招了招手。

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