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

“感悟遂晚,事往日遷。白璧何辜,青蠅屢前。”————————【雪讒詩贈友人】

漢初平四年十二月初七。

宣室殿西側的廡廊上,靠着欄杆鋪了幾張藺席,清冷的北風從屋脊上掠過,帶着隱隱的呼嘯聲。外側柱樑間懸掛的竹簾被風吹得前後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音,在廡廊上、牆壁上留下飄忽不定的疏影。

難得的一個晴天。

皇帝身着寬鬆的燕居常服,手執彤管,正在縑帛上一筆一劃的寫着字。

司空趙溫坐在一側,垂首不言,神態與心境較外人臆測的還要沉靜從容。

“去年夏天的一段時日裡,我常在這裡習字。”皇帝打破了沉默,手下筆尖一動,飄逸的在左伯紙上寫出這個字的最後一捺。那一筆就像是長龍伸展遊走於天,在雲間甩動着細長的尾巴。皇帝停下筆來看着自己寫的字,開始追憶往事:“現在想來,那還是王公與馬公等人密謀誅董的時候。”

“唯,幸賴蒼天庇佑,祖宗有德,陛下昧旦昃食,明斷庶務。朝廷諸公這才得以除奸扶正,四方之民乃能翕然生息,皆自以爲得遇其時。”趙溫想也不想,張口便奉承道。

無權無勢的時候,什麼功績都輪不上他,如今有權有勢了,沒做過的都成了他運籌有方了。

皇帝心裡冷笑一聲,卻不是針對趙溫個人,僅僅是突發感慨罷了:“你也不用將什麼都攬在我身上,是否功過,自有後人評說。誅董一事,朝野羣臣都看在眼裡,王公纔是主謀。而我,只是坐在御榻上擺擺樣子,事後不論是王公送來剷除董賊的賀表、還是董卓送來清算王公的劾奏,我也只有一概收下的份。”

當時皇帝智謀不顯,確實就是處於如此尷尬的境地,說好聽是皇帝,說不好聽就是一個用以參拜的神像。就連趙溫與趙謙兩兄弟起初也沒把皇帝當回事,如今直接被當事人不加掩飾的說破,趙溫居然有些過意不去,有心說兩句話,卻又不知該如何開口。最後只好選擇俯首貼地,對皇帝端正的行了稽首大禮,想用沉默的姿態、鄭重的禮儀,向皇帝表達自己的心境與態度。

皇帝這才把頭轉過去看他,向他伸手做了個手勢,笑道;“你這是做什麼?覲見時已經行過一次了,不用再行大禮。”

“是臣無能……”趙溫聲音沉重的說道。

皇帝的笑容在臉上立時凝固了瞬息,很快又恢復正常,只是把手收了回去:“這與你有什麼關係?形勢迫人,誰都是如此,我也從未怪過爾等,只知道爾等忠心漢室就可以了。”

趙溫這一句話說的其實是兩件事,也知道皇帝聽懂了但沒順着他的話往下講,於是他便不再提及此番地震的後續事宜,而是靜靜地起身、正襟危坐,聽皇帝追憶往昔。

“那時我無比信重的就是王公了,他教我識字、教我讀《孝經》,教我如何纔是一個好皇帝。”皇帝似乎忘記了這回召見趙溫的本意,又回到剛纔的話題:“他說真正的明君,就是要善於明辨是非、選賢任能。我那時便想着,若有機會掌權,我必然要用王公爲相,因爲王公就是那樣的賢能。”

說到這裡,皇帝的嘴角牽扯出一抹毫無溫度的笑來,微微有些譏諷:“可後來的事,你也知道了。”

這指的是皇帝與王允之間由最初的恩信到怨懟的一段往事,牽涉到數場風波,趙溫也是藉此走上朝堂的中心,從中獲利。故而作爲親歷者之一,他對此熟悉萬分。雖然不知道皇帝爲什麼將故事重提,但皇帝幾乎從不在大臣面前做無意義的事,或許是別有用意,趙溫不敢妄發言論,明智的保持緘默。

見趙溫沉默不語,皇帝復又擡起筆,繼續低頭寫着字:“你可知道,我那時爲何喜歡來這裡習字麼?”

皇帝發問,趙溫不得不答:“陛下胸懷天下,宣室又乃未央高處,於此習字,應有登高望遠、暢情抒懷之故。”

“無事可做,自然要找事來做。”皇帝認真的寫着,筆尖遊動不停,嘴上說道:“不趁着閒暇無事多習字讀書、熟悉典故,以後何以應付爾等大臣、何以應付天下大事?”

“唯唯,陛下勤學不輟,乃有如今基業,臣感佩莫名。”趙溫心裡一驚,隱隱猜到皇帝說這些是什麼意思了。

皇帝冷笑一聲,繼續頭也不擡的說道:“我初次坐在這裡習字的時候,欄杆外就是赤紅一片的夕陽,雜木荒草遍野的上林苑、滿處斷壁殘垣的建章宮。我那時就在想,我大漢四百年江山,難道就要像這晚霞一樣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麼?朝中大臣若無一可託付者,我又能指望誰爲我匡扶漢室?馬日磾?士孫瑞?還是董承?”

“是誰都不重要。”皇帝不等趙溫答話,石破天驚的說道:“我親政以來,雖說是借祖制重設了許多制度,但講究的依然是‘變通革弊,與時宜之’這八個字。能興復漢室、能使黎庶安居樂業、能對當下有用的,我一概用之,何曾在乎過規矩?有些規矩合乎時宜,於我有利,那我便用;若是不合時宜,還守他作什麼?”

皇帝停了筆,像是終於完成了一篇文章,滿含深意的問道:“司空,你說呢?”

“陛下!”趙溫表情先是驚喜、復又是深深的驚駭,他有些承受不起皇帝如此厚愛:“陛下還請三思!”

現在是地震過去的第四天,按以往的規矩,身爲司空的趙溫應該主動請辭,爲皇帝代罪受過。可與以往不同的是,皇帝不僅沒有允准趙溫的辭表,而且朝堂之上除了幾個迂腐的經學儒士在旁敲側擊的試探口風以外,更沒有別的什麼重量人物主動就此事說話。

這導致此次地震不僅是烈度、還是影響力,都遠遠不及十月份罷黜前任司空士孫瑞的那次地震。

所有人都在裝聾作啞,像是地震根本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因爲這不僅事關趙溫,更是事關皇帝。

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