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

“樹葉強大,比居同勢,各結朋黨,競進憸人。”————————【兵要】

袁氏子弟,哪能這麼輕易的敗亡?

雖然心裡對袁術極爲痛恨,但袁紹依然對自己家族抱有極大的自信,只是他嘴上卻沒有這麼說:“有朱靈與曹操二人領兵,收回陳留想必用不上一個月?”

“諾。”田豐接着簡短的問道:“卻不知陳留既下,又該使何人駐守?”

這本是一個將手伸向陳留的機會,不僅能爲袁紹出一口氣,而且還能適當削弱曹操的勢力。可袁紹忽然面無表情的看向田豐,站在那裡沉思了許久,這麼一件利弊明晰、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在他眼中卻猶如是一道艱難的抉擇。

“此戰過後,就命朱靈帶兵駐守封丘,讓張邈繼續回陳留當他的郡守吧。”

雖然封丘屬於陳留郡,讓朱靈駐守封丘等若是把住了陳留郡一部分兵權,也算是將勢力延伸到陳留。但這跟田豐預先的想法,重新袁紹手下信得過的自己人做陳留太守,可謂是大相徑庭。

田豐心裡一驚,忍不住皺起了眉頭,沮授在一旁搶先應下:“明公睿鑑,如此正可使天下人知道明公寬愛,饒是張府君也必將慚愧、感激於心。”

袁紹淡淡的笑了笑,復又說起別的事來:“聽聞劉虞已到幷州了?”

“諾。”郭圖接口道:“已與王公打上交道了。”

“如何?”袁紹轉過身去,拿起筆吸飽了墨,似乎在思考要寫些什麼。

郭圖是最瞭解袁紹對風雅的熱忱,私下裡接見幕僚時,常要一邊在手頭上做些雅事,一邊談論軍務政事,好似只有這樣才能顯出他貴爲士族的不凡、以及對任何俗事都能舉重若輕的態度。

於是郭圖輕輕一笑,小步上前,走到袁紹身邊坐下,將劉虞與王允在幷州的幾次較量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期間還偶爾插句題外話,誇讚袁紹寫的字。

田豐搖了搖頭,與沮授站在那裡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元皓。”袁紹在聽完幷州近來的幾個消息後,用空着的左手拍了拍身邊的一個空位,頭也不回的招呼道:“何不近前來坐?”

田豐在心裡重重的嘆了口氣,隨即與沮授二人上前圍着袁紹,在他身邊坐了下來。

“劉伯安到底是不如王公的手段高明,這纔多少天,如此就屈服了。”袁紹停下了筆,擡頭看向田豐,說道:“位列三公,宰輔執事,難道比我當初要給他的強?請他登基,他自詡忠貞;請他承製封拜,他還是扭捏作態。如今王公幾句話就讓他自甘入轂,願爲驅使,就爲了那點權勢?真是可笑。”

郭圖笑着說道:“興許在劉虞眼中,一步步走上去,秉政中臺,燮理陰陽,這纔是正途。”

“正途?”袁紹轉過頭,看向身前寫了一半的紙張,冷笑道:“我走的難道就不是正途?”

郭圖訕訕的笑着不說話,田豐卻在一旁冷着言語說道:“明公走的自然是匡扶社稷,興復漢室的正途。”

袁紹這才哼笑一聲,在皇帝與袁術等人連兵逼迫他放歸劉虞以及天使裴茂之後,他痛定思痛,與田豐等人商榷密謀了一樁大事。這回王允主動聯繫劉虞、試圖再度作爲,其中就有袁紹在背後的支持。王允雖然對皇帝有所改觀,但仍沒有改掉他以往秉持的政治理念,依然是選擇聯繫關東諸公,禮待士人。所以王允對皇帝掌權之後的種種政策都不以爲然,尤其是見到黃琬等人無力攔阻皇帝之後,更是想有所匡弼。

所以這時候袁紹的及時出現,不僅肯定了王允的功績與做法,並且表示願爲王允後盾,支持他重返朝堂,這就是王允敢於如此行事的最大底氣。

只是王允一廂情願的將以袁紹爲代表的關東士人視爲正人君子,還以爲袁紹只是會在地方上聲援自己,卻根本沒有想過袁紹其實是在利用他。

“如今太原各地豪強的部曲、精壯都已被劉虞聚集、編練成軍,交由龐德統管。若是算上夏育掌握的匈奴精兵,總數約有二萬餘人。”郭圖憂心道:“若是河東那批人鬧將起來,這批部衆可能會給計劃造成麻煩。”

“那就讓他們暫且安分點,莫教人抓住了把柄,至少得等到冀州解決了陳留、以及青州的禍患,我們才能騰出手來西向。”袁紹說完,又吩咐道:“對了,記得知會朱靈,在打之前,先聯繫於夫羅,就問他還想不想回美稷做單于。他若是想,就趁早背棄我那兄弟,臨陣之時,幫我軍一把。不然的話,就等着坐看朝廷拜右賢王當單于統領匈奴吧。”

“若是有於夫羅這個名正言順的單于迴歸幷州,必然會對朝廷封拜的監國去卑產生齟齬。兩相交兵之下,幷州正當其衝,屆時劉虞手下的兩萬人就脫不開身了。”田豐向來是袁紹陣營大戰略的策劃者與主持者,論及軍謀,他比郭圖要厲害得多:“只要時機成熟,明公可借平黑山之名,兵入太行,幷州有王公代爲轉圜,料想劉虞也做不得什麼。等張燕被逐入上黨,河東等地便見機起事,於夫羅也將在幷州糾集部衆。屆時大軍西向,諸軍合兵,可一氣吞下幷州、河東。”

袁紹不動聲色的聽着,他看似雲淡風輕,其實心裡非常激動,這從他拿着筆不自覺的在紙上依次寫下‘幷州’、‘河東’、‘弘農’等處地名與相關人物就能看出來。

只聽田豐繼續說道:“只要王允與於夫羅在幷州拖住劉虞,明公命人帶兵南下弘農,那麼楊氏必然服軟。屆時明公將坐擁黑山餘部、河東、於夫羅、及本部兵馬共十萬之衆,屆時再勒兵西進,上疏天子請求入朝侍奉。”

“朝廷手下不乏精兵名將,無論是皇甫嵩,還是南北軍,都是一時難啃的骨頭。”郭圖潑了盆冷水,說道:“進圖幷州、河東倒是可行,入京畿卻未必輕易。”

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零七章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