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

“克明峻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書·堯典】

初平三年十二月初八。

皇帝在退朝之後,於宣室正式召見濟北王太子劉政、東海王次子劉琬、琅邪王弟,陽都侯劉邈等劉氏宗親;以及在朝爲官的旁支,如宗正,逯鄉侯劉鬆、幷州刺史,襄賁侯劉虞、左中郎將劉範、治書侍御史劉誕、奉車都尉劉璋等人。

除此之外,隨使臣入朝的一批孝廉、茂才等士子與郡國上計吏中也有些許宗親。皇帝爲表親親之義,在經過宗正府的勘合後,特下恩詔,准許這些遠房親戚入宣室會面。

宣室內,十幾位漢室宗親按血緣親疏依次落座,坐在最前面的毫無疑問是光武皇帝一脈的藩王小宗,在中間相對而坐的則是劉虞與劉鬆,再往下則是西漢皇帝的後代,屬於出五服的遠親。

這些遠近宗親在經過一開始的生疏尷尬之後,在皇帝來之前,很快劃分爲了三個小團體,各自聚在一起促膝長談、言笑晏晏。

現任藩王的旁支親屬們難得相聚,互相論資排輩之後,便開始聚在一起敘論各自家國之事。儘管面前的桌案上擺滿了他們很少、甚至很久沒有吃到過的溫酒炙肉,他們仍擺起了皇親的架子,對這些視而不見,用意志抵住了誘惑。

這不僅是基於王子皇孫的體面,更是拘於宴飲的規矩,在皇帝來之前,誰也不能動箸。所以這些人只能不停的喝水以消飢火,用說話來轉移注意力,在與人交談的間隙,眼神時不時地像刀子一樣飛快的從發着熱氣的炙肉上剜過,然後又若無其事的繼續與人清談。

血緣親近的王室成員湊在一起,另一邊的劉虞與宗正劉鬆等朝中爲官的宗親也同樣聚在一起說話。

濟北王太子劉政他們之間談論的無非是各自國內的風情民俗,順帶感慨一下世道艱難,彼此沒有什麼利益糾葛,說話也坦誠許多,你來我往倒真像個一大家子似得。而劉虞這邊則不一樣,他們除了是宗室以外,更是朝廷大臣,彼此說話自然要多幾分顧忌。

宗正、逯鄉侯劉松年紀約有四、五十歲了,在這個時代,如此年紀的人幾乎都是須發花白,鬢角全是皺紋。尤其是他身子單薄,兩眼渾濁,樣貌比真實年齡還要老上許多。

劉虞的聲望雖然比名不見經傳的劉鬆要大,又曾是對方的前任宗正,但站在對方面前,仍不敢小瞧這個垂垂老者。

因爲他的父親是孝靈皇帝的老師、前太尉劉寬,劉寬在世時的聲望巨隆,甚至與楊賜等人齊名。而劉鬆作爲通儒、名臣的後人,父親劉寬身後有大批門生故吏作爲政治遺產,其本身又有才能,而且還是宗室。尋常人隨便滿足以上任何一個條件,都能在官場上順風順水,仕途一片光明。

可劉鬆偏偏全部滿足,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所謂物極必反、過猶不及,正是因爲有這麼多的優勢,以至於劉鬆在繼承父親的爵位後,絕不會有更大的晉升空間,最多隻能做到宗正——這還是孝靈皇帝報答師恩的緣故。

劉鬆是漢高祖十六世孫,按輩分,劉虞還是劉鬆的叔祖:“很久沒能與叔祖一同敘談了,上一次還是在雒陽的時候吧?叔祖授任幽州,將宗正事務交代於我。當日教導,對我大有裨益,我也一直銘感於心。”

“這談何說起?”劉虞不敢託大,擺手謙抑道:“你本來就德行具備,才堪此任,哪裡用得着我教導?只是這麼些年來,委屈了你纔是真的。”

劉鬆的白眉輕輕抖動了一下,旋即露出不以爲然的神色,樂呵呵的笑道:“難道只有做三公纔算是爲國效力嗎?做縣吏同樣能修己安民,這說起來也都一樣,沒什麼委屈不委屈的。能看到朝廷有明天子在上,中興可待,宗室屢出能臣,我心裡就很高興了。”

談及宗室,劉鬆便笑着往左右看了看,目光中帶着期許,又對旁邊幾個在朝爲官的宗室和顏悅色的點了點頭。作爲晚輩的左中郎將劉範、治書侍御史劉誕等人見了,立即拱手施禮,唯唯稱是。

劉虞轉過目光,深沉的看了劉範等三兄弟一眼,忽然問道:“你們近來可有書信通於蜀中?可不要久離父母,連書信問候這點孝道不盡了。”

“啊?”奉車都尉劉璋沒反應過來,還以爲是劉虞誤解了自己等人不孝,這要是說出去了,罪名非同小可。他立即老老實實的辯白道:“我等有過書信……”

話還沒說完,行二的治書侍御史劉誕悄然捉住了劉璋垂下的右手,暗中捏了捏,示意他噤口。

“回稟叔祖。”作爲長兄,左中郎將劉範比劉璋要老練的多,他趕緊接過話頭:“歲旦就要到了,這些時日,我等兄弟確實思念蜀中父母,也曾給家君傳過家書。只可恨米賊張魯盤踞漢中,阻絕道路,不僅是朝命,就連商旅、信使都不得南下。我等兄弟與家君不通音訊,在心裡都很牽掛家君。”

劉虞注意到了這個劉範背後的小動作,他神色不改,微微頷首,像是接受了這個理由,繼續說道:“張魯在漢中蠱惑百姓,割裂州郡,行跡殊爲敗壞,等朝廷騰出空來,遲早是要南下動兵的。爾等兄弟若是能與蜀中劉君郎聯繫,那便是再好不過;如若不能,倒也無妨,只要他認清形勢就是了。”

“唯、唯。”劉範等人趕忙答應了下來,一番交談下來,尤其是劉虞最後那‘認清形勢’四個字,劉璋倒是沒有什麼,反倒讓劉範與劉誕俱是心驚膽戰、冷汗直流。

劉鬆在一旁看着劉虞擺出長者的架子敲打後輩,也不說話,只在原地笑吟吟地撫摸着頷下長鬚。

對方剛纔無論是對劉範這些小輩、還是對他,話裡話外藏着什麼意思,劉鬆心裡其實都明白。只是他打定主意了要恪守中立,不偏不倚——這也是他長期屹立朝堂而不倒的自保之道,絕不會爲了劉虞幾句話而輕鬆動搖立場。

至少,現在還不會。

劉鬆看了看劉虞、劉範,又擡眼往前看向那些王子皇孫們,他那一片陰翳的雙眼,在混沌中很好的隱藏了懾人的精光。

在漢代對藩國有繼承權的兒子的稱呼向來是‘太子’,在之後則是改爲‘世子’。《漢書》: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子簡王錯嗣,錯爲太子時,愛康鼓吹妓女宋閏,使醫張尊招之不得,錯怒,自以劍刺殺尊。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