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

“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莊子·徐無鬼】

馬日磾親自將蔡邕的奏章轉交王允,從旁勸說道:“蔡邕曠世逸才,並且熟知兩漢故事,應該讓他繼續修史,以成一代大典,全歷代先皇及儒士之願。而且蔡邕素來以忠孝著名,也沒有犯什麼大罪,貿然誅殺只會寒了士民之心,還請王公爲天下計,寬赦蔡伯喈。”

自從遭到士孫瑞、楊瓚等人的背叛,王允對關西士人再無好感。自然也容不得別人對他的決議指指點點,王允對馬日磾的話不以爲然,道:“當年孝武皇帝不殺司馬遷,導致司馬遷修撰謗書,流於後世,敗壞武帝聲譽。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我難道還要這等佞臣執筆修史,讓陛下翻閱,而後令吾等一起遭受謗議嗎?”

馬日磾頓時心就涼了一半,他聽明白了王允的意思,這是擔心蔡邕逃過死劫後修史帶有私心,對王允多加誹謗,毀壞其身後之名,同時也擔心皇帝長大後看了蔡邕修的史書,人云亦云,對他產生偏見。

若不是蔡邕是馬日磾好友,同爲三公的他哪裡願意低頭來求王允網開一面?沒想到王允軟硬不吃,言語之中又處處顯露出對關西士人的敵視,這讓馬日磾羞憤難當。

“司徒!”馬日磾嚴厲道:“當初我們可沒說,一定要懲治蔡伯喈!”

這話裡帶着對王允擅做主張,以私怨而針對蔡邕的不滿。

王允早就自覺被關西人擺了一道,此時遷怒馬日磾,不怒反笑道:“當初也沒有說不懲蔡邕,何況蔡邕阿附董逆,難道不算罪過?你不僅要赦免他,還想要他入蘭臺修史,有過不罰,反倒還要施與恩賞,這天下哪裡有這樣的事?”

馬日磾大怒,他不是不知士孫瑞與楊氏衆人投靠皇帝的事情,只是爲了大局着想,一直未有對皇帝的暗示拉攏表明立場。此次代蔡邕前來求赦,一來是爲了幫好友解脫牢獄,二來也是想恢復以往和諧融洽的關係,再不濟也不至於劍拔弩張,非鬥個你死我活不可。

如今知道王允心意已定,再難挽回,馬日磾自此斷絕了修好之心,既然不能爲友,那便只能成仇。其實這也在馬日磾的預想之中,他不似士孫瑞那般天真,還曾以爲王允會不偏不倚,將關西與關東搓成一股繩。

任何敵對的勢力爲了針對另一個敵對的大勢力,都會暫時修好。等到打倒了共同的敵人之後,鬆散的聯盟就會立即分散,開始各自爭奪權力。後世的國共是這樣,如今的關東與關西士族也是這樣。

離開尚書檯後,轉變心意的馬日磾回到太尉府,對前來探聽消息的人說:“綱紀,是由德行高尚者維護的;典籍,則是由編撰史書而得來的。王司徒滅紀廢典,怕是不能長久於世了!”

這話等若是代王允宣佈了蔡邕的死刑,也等若是公佈了自己對王允的不滿,堂下衆人大驚失色,有人跺腳大罵王允苛責蠻橫,公報私仇;有人見蔡邕挽救無望,當場哭泣出聲……

“王允專斷無禮,不聽良言,所作所爲與董卓有何兩樣!”

還是太尉掾第五巡知道馬日磾的心意,上前說道:“太尉應有所知,王司徒近來酬功封賞者不是同鄉同郡,就是門下親友故交,其次就是關東豪族。眼看朝中又將出現一個董卓那般的人物,太尉,當此之際,我等不僅是要救蔡公於水火,更是要挺身而出,剷除權臣啊!”

堂下衆人有的都在誅董事件中出過力,對王允厚此薄彼早有不滿,經此一挑撥,此時紛紛出聲附和,吵吵嚷嚷,宛如鬧市。

馬日磾知道王允已經漸惹衆怨,心中已有定計,正欲喝止,只聽一人朗聲說道:“事情尚未步入絕境,諸位何苦自暴自棄?”

一個不過十五歲的少年排開衆人,徑直走到馬日磾面前,他其貌不揚,身材瘦小,顯得弱不禁風,但認識他的人都知道這小小的身軀裡藏有淵博的學識,當初蔡邕聽說此人到訪,倒屣相迎,誇讚說:“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馬日磾認出這少年是王粲,其曾祖父王龔,祖父王暢,都做過三公,家世顯赫,是山陽郡大族。王粲年紀雖小,但有異才,博物多識,記憶力出衆,看書能過目不忘,寫出來的文章也是一流,假以時日,必能像他祖宗一樣名列公卿。

王粲少年成名,此時上前,馬日磾也沒有把他當小孩看,鄭重其事的問道:“何故有此一說?”

“回太尉,依小子看來,王司徒強則強矣,這權位終究是殺臣子同僚所得,得來不正。更何況董卓死後,朝中不僅未曾平靜,反而較之以前更爲詭譎複雜,這正是我等迴護蔡公的大好時機。”

馬日磾深知朝局詭譎之處,士孫瑞、楊琦、楊瓚等人在誅董當天率然背盟,站在皇帝一邊與王允作對。當時他還以士孫瑞等人視爲背義之徒,嗤之以鼻,可隨着局勢的發展,王允有失衆望,馬日磾是深服他們三人的先見之明。

見王粲有的沒的說了一大通,第五巡對此不屑的反駁道:“這又如何?放眼朝廷,論權勢,有幾個人能比得上王司徒?淳于司空乃袁氏門生,一直是向着王司徒,在這個事情上不會說一句好話;皇甫徵西倒是頗有威名,但他遇事不敢出頭,我等前去勸說也無動於衷;至於太尉與尚書令,大家也都知道了王司徒的態度。這時機雖好,卻無人襄助,奈何!”

“謬矣,你還忘了如今還有陛下!”王粲到底是少年傲氣,全然不顧對方年長,直言道:“陛下雖是沖齡,但聰慧沉穩,處事有度。自董卓伏誅當日即可看出,陛下胸有城府,饒是王司徒也不能全然招架。既然朝中公卿說不動王司徒修改成命,我等何不求陛下出面?”

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二百零七章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