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

“由是觀之,忠未足以救亂世,而適足以重非。何以識其然也?”————————【慎子·知忠】

寒風在屋外肆虐着,氣勢洶洶的拍打着屋門,像是有個暴徒要從外間闖進來。

可暴徒終究被攔在了屋外,室內的爐火燒得正旺,驅散了賈詡身上帶進來的最後一絲寒意,賈詡坐在爐邊,正安靜的傾聽着荀攸的話語。

荀攸平凡的相貌此時被爐內的火光照得通紅,他盯着忽明忽暗的炭火,緩緩說道:“陛下曾有言在先,平準令可直入省中,上稟御前。賈公如今雖不在中臺,單論權重,卻不遜於尋常尚書。”

賈詡漫不經心一笑:“荀君身居君側,顧問應對,這纔是崇高貴重。我區區不才,怎能談及‘權重’二字。”

“尋常人只看到侍中常隨陛下左右,卻鮮有人知,侍中職分駁雜,還須掌乘輿服物、褻器虎子。”荀攸笑了,像是自嘲一樣:“朝野不是有人笑稱麼?說侍中‘非奉唾壺,即執虎子’也,這難道還是崇高貴重?”

虎子就是溺壺,侍中最開始常隨皇帝飲食起居,還要負責端溺壺,故有蔑稱‘執虎子’一說。

賈詡嘴角配合的牽扯出一絲笑來,他注視着荀攸,說道:“荀君經達權變,世出高門,深受陛下信重,豈會做這種事情?荀君說笑了。”

“那依賈公之見,這等事該由誰去做呢?”

荀攸說到這裡就頓住了,他端起茶碗喝了口溫熱的茶水,不禁抿了抿嘴脣,低聲道:“這‘茶’到底是澀了些。”

而後兩人都不在說話,屋子裡安靜得連外頭狂風吹折樹枝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

賈詡怔了半會,一語雙關的說道:“總會有人去做。”

“是啊,總會有人去做。”荀攸無不感慨着說道,他微微皺起眉頭,語氣裡彷彿有很重的心事,目光幽幽的看着爐子裡逐漸變得暗紅的炭火:“尚書最初不還是在殿中專司文書,與尚冠、尚衣、尚食等官合稱‘六尚’。可如今呢?時移俗易,今非昔比。侍中、黃門侍郎是如此,秘書監也是如此。”

荀攸看了一下默然不語、臉色沉靜的賈詡,再次拿起漆製茶碗,說道:“賈公的平準監,更是如此。”

以微末之官,而專機樞之任。

常人都以爲賈詡從尚書的職位上調任平準,遠離中樞,等若貶謫。但在荀攸眼中,平準監眼下雖未成氣候,假以時日,定然會成爲朝堂上的龐然大物。

若只是秘書監那樣的職能倒也罷了,不過是多個顧問而已,可平準監偏偏是在往監察、刺探這條路子上走,最終會走到哪道路口、會劍指哪類人羣,荀攸不用想也知道皇帝預設平準的用意。

他無法阻止、也無能阻止,只能尋機告誡、點醒主事者賈詡而已。荀攸對賈詡知根知底,知道他與自己一樣是個聰明人,所以是聰明人,就不會把事情做絕,而是要給自己留下轉圜、脫身的餘地。

賈詡這時忽然看向在兩人席間矮桌上擺放着的幾隻茶具,開口說道:“陛下首創新制‘茶’法,不添蔥姜等物,雖說味道淡了,但其本味盡在,而且愈加醇正。”

荀攸一愣,看了看手中拿着的茶碗中,映照着點點炭火紅光的茶湯。

“這茶除了澀以外,還有別的味道,荀君可莫要只嫌它的澀,而忽視了它在飲下後的‘回甘’。”

屋外突兀地響起了一陣敲門聲,內謁者令李堅在外面大聲說話,勉強蓋住了風聲:“荀君、賈公,國家傳詔二位入內!”

荀攸沒有喝下這碗茶,他默默放下茶碗,沉吟道:“賈公的籌策權變,攸一直都很信服,今後也是一樣……”

他話還沒說完,便起身走出門外。

賈詡仍坐在原地沒有急着起身,他緩緩拿起屬於自己的茶碗,湊到嘴邊沾了一下。茶獨有的香氣與澀味立時進入賈詡的口鼻,雖然帶着淡淡的甘香,賈詡到底也是沒有繼續喝下去,遂將其放下了。

荀攸就在門外含笑看着賈詡的一舉一動,那洞觀一切的眼神讓賈詡莫名的熟悉。兩人相視一笑,雖然沒有多餘的言論與動作,但彼此之間突然像是成了多年深交的好友一樣。

他們在皇帝身邊,需要在一起合作無間的算計、針對關東乃至於整個天下的諸侯,所以他們必須暫時結好。但即便如此,兩人心裡也各自都明白,隨着時間的推移、天下局勢的逐漸穩定,他們遲早會分道揚鑣。

溫室殿內,兩人剛伏地稽首,還未來得及拜禮唱名,就聽皇帝高聲說道:“快起來吧,這麼冷的天,在地上別凍着了。”

對這兩個親信,皇帝又是賜食,又是賜茶,實在是殷勤備至。賈詡看着再度擺在眼前的茶,驀然笑了下,忍不住擡眼看向對面的荀攸。只見對方表現的泰然自若,雙手規矩的拿起茶碗兩邊的耳柄,湊到嘴邊喝了起來。

賈詡見了,也跟着拿起茶碗,在皇帝的注視下喝了一口茶。

這時候的皇帝就真像是個得了新奇的東西、忍不住找人分享的孩童,他見賈詡與荀攸都喝下了用自己提出的法子烹煮出來的茶,自矜的說道:“冬日飲茶,能生熱暖腹,靜心養氣。太醫也說這茶對人大有妙用,二位一會也帶些回去。”

他有意以身作則,自上而下的帶動整個士人階層飲茶的風氣,並在適合的時間段推廣各地,甚至是塞外、國外。等到形成需求和市場之後,皇帝再提出茶榷,與鹽鐵一同專營,那麼到時候又是少府的一大收入。

賈詡與荀攸拘於時代的見識,沒有皇帝看的那麼長遠,只以爲這純粹是出於皇帝個人的喜好以及對他們二人的恩賞而已。

兩人一齊謝過之後,皇帝顧自喝了一口茶,忽然喜憂參半的說道:“眼見就要落雪了,雖說大雪降下,來年必是歲谷豐登,只是如今卻不知要凍餒多少黎庶啊。”

荀攸放下茶碗,朗聲說道:“陛下心憂黎庶無以自贍,惻然愍之。大可效仿往例,詔賜關中鰥寡孤獨、篤癃及貧不能自存者過冬粟麥、柴炭。”

皇帝聽了笑道:“王凌前日上的奏疏,正好與荀君所言不謀而合。我也正有此意,在雪落之前,先讓中臺傳詔,照此辦理,每人給三斛粟、五斤柴炭。”

賈詡謹守本分,沒有插話,所以是由侍中荀攸應了下來

“臣謹喏。”

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