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輕哀薄斂

“五帝聖焉死,三王仁焉死,五伯智焉死。”————————【風俗通·正失·封泰山禪樑父】

雖然皇帝早在最開始就打了預防針,但是以恩賞和弭諸侯、放棄武力征討的論調依然在朝廷內部、甚至是民間都很有市場。

一來是天下盼望和平,不想出現刀兵戰亂;二來是這些關東牧守目前的確沒有出現叛國的錯事——如果起義兵討董卓也算錯的話。

是故儘管有袁紹等人私相開府假職,那也可以說成是爲了討董的權宜之計,朝廷真要追究,那也不至於動武,而是應該責以大義,施以恩德。

這個論調背後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又是哪些人在暗中推動,其實一目瞭然。

關東那批擅自割據,妄動刀兵的諸侯爲了保住現有的權勢以及防止朝廷秋後算賬,是極力鼓吹這一論調的人。其次,就是如趙岐這般,認知還侷限於過去,不知世道已變的人。

這其中奧秘,裴茂一開始也不甚了了,直到現在他才知道,原來皇帝纔是自始自終都沒有被這種論調左右、時刻保持清醒的明白人。

盧植冷笑一聲,彷彿不屑於說這些人的不是。他將目光轉向裴茂,眼神裡透出一絲不可捉摸,突然問道:“陛下可曾怪過我?”

當初董卓統領朝政,意欲廢黜少帝,擁立當時還是陳留王的劉協爲帝,便召集百官商討,結果衆人都畏懼董卓威勢,無一人敢言反對,只有盧植一個人站了出來,爲少帝說話。

雖然最後盧植是在蔡邕等人的求情之下才得以免去一死,但還是被罷黜了官職,回到了幽州隱居。

如今曾爲陳留王的劉協已是乾坤獨斷的大漢天子,會不會因爲當初盧植的反對他即位而心存怨懟呢?

答案,是否定的。

裴茂搖了搖頭,道:“孝懷皇帝早已在雒陽安葬,來時陛下也說,朝廷養士數百年,仗義守節,今唯有盧公一人而已。”

盧植眼前一亮:“陛下當真如此說?”

“當真如此。”

“哈哈哈……”盧植突然笑了起來,笑到一半,卻忍不住的咳嗽,但他咳嗽之後仍然繼續的笑,如此往復,臉被咳得通紅。

盧植緩過勁來,既是快慰,又帶着點惋惜的說道:“惜乎哉,惜乎哉!陛下胸懷大義,實在是我朝仁君。只可惜我老之將死,不能爲陛下效犬馬之勞,看陛下重整天下了!”

裴茂有些明白盧植的心情了,還有什麼比得遇明君而垂暮已老讓人遺憾的呢?他勸道:“當年姜尚古稀,得遇文王也未道晚也,廉頗老矣,尚能飯鬥米,被甲上馬。盧公莫要懊惱,安心養病,終有重回君側的一天。”

盧植緩了緩氣,落寞的說道:“仁君在世,何愁大漢不興?我縱是一死,也無愧去見列祖列宗了。”

他直視着裴茂的眼睛,目光炯炯,透出一絲精芒:“裴君回長安之後,應當如實告知關東詳情,切不可讓他們人云亦云,養虎爲患。現下首要的是振興朝廷,而不是抱有畛域之見,排斥賢才,因人失政,不然會有大禍啊。”

“呃!”裴茂語塞,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

當初爲了反抗董卓暴政,彼此有過恩怨的東西士人難得的親密無間,抱成一團。在王允、士孫瑞、黃琬等人的籌劃下,最終除掉董卓。

按照正常的演進,兩派共患難之後,憑着這段合作產生的情誼,應該繼續合作下去,兩方共掌朝政,匡扶社稷,開一代君臣共治的局面。

可偏偏不是如此,親近關東士人的王允,藉由誅董首功,獨斷專橫,以他爲代表的關東人勢力大漲,權壓百官。將曾經的盟友一腳踢開,這讓馬日磾等人怎麼能忍?

再加上又有皇帝在背後推波助瀾,兩方關係徹底破裂,這纔有了眼下彼此對立的朝局。

盧植雖遠在江湖,卻看的透亮,他與馬日磾等人的關係好,在地緣上又親近關東士人。像當初爲了對付權宦,士人放棄成見,同仇敵愾,可如今呢?沒了外在強敵,就都計較起門戶私利去了。

他實不忍見到這種局面,如果他真能重返朝廷,說什麼也得試着讓兩方重歸於好。可惜現在他沒這個命了,所以盧植只好苦心相勸,希望馬日磾能早早醒悟。

然而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他不知道朝廷在裴茂走後不久就發生了因鹽鐵而引發的鉅變,兩方隔閡進一步加深,再想走到一起,卻不知要付出多大代價。

盧植說了很多話,稍顯疲態,語調開始變得有氣無力起來,他似乎不想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徑直問道:“陛下要劉伯安去幷州治理羌胡,那這幽州,應該是要讓給公孫瓚吧?”

裴茂也不瞞他:“朝廷確有此意,讓貴門生接任幽州牧。”

盧植頻頻點頭,似乎沒有注意裴茂的具體說辭:“好一招坐山觀虎!劉伯安一走,公孫瓚在幽州便再無掣肘,實力大增,冀州兵不及幽州兵悍勇,幽州兵不及冀州兵衆多。屆時爲了爭奪燕趙,袁本初定是要與公孫瓚疲於征戰。這仗一打起來,誰還有餘暇關注朝廷,關注天子?等陛下修養關中,養蓄精銳後……咳咳,天下何愁不定。”

裴茂點頭稱是:“這就是爲什麼在下不先去解決劉使君與貴門生的齟齬,反倒要先來見你的緣故。”

盧植隨即明瞭,道:“是想讓老夫去說服我那門生?”

“嗯,劉使君與貴門生互有成見已久,在這個時候,容不得一絲差池,盧公既是天下大儒,又是公孫瓚的師長,定能開解兩人。”

良久無言,室內一時安靜,裴茂知道盧植要思考,所以並未有催促,他知道此時將盧植拉入劉虞和公孫瓚兩人的鬥爭漩渦中有些不仁義。但,爲了社稷,眼前這個老臣還有什麼不答應的?

只見盧植呵呵笑道:“沒想到老夫病篤將死之軀,還有再爲天子效力的機會。裴君,取筆來,替我擬信幾封。”

裴茂不敢怠慢,趕緊走到桌案前,執筆待寫。盧植理清了思路,說幾句便刻意停頓一會兒,等着裴茂寫完。就這麼斷斷續續的,伴着盧植幾聲乾咳,屋子內就只剩下沙沙的寫字聲。

屋外的鳥鳴叫的彷彿更歡快了些,好像是老鳥回巢,雛鳥待食一般熱鬧。約莫一刻鐘的功夫,裴茂寫完了信箋,他吹乾了墨水,正準備拿起給盧植看,可就待他轉身一看,便發現剛纔只是稍許憔悴的盧植,此時臉色愈發的枯黃了起來。

“盧公!你這是怎麼了!”裴茂感覺俯身問道。

“裴……裴君。”盧植剛纔一直在強撐着身體,本來他身體早已虛弱不堪,只是今天聽到這麼多喜事,漸覺天下有望,這纔打起精神來。如今好不容易口述完,身體卻再也撐不住了。他仍吩咐道:“繼續寫下去,替我再寫一封,老夫還有話要交代給鄭康成。”

裴茂將盧植扶回牀上躺好,這才重新提筆去寫。

待盧毓幾個兒子重新進到這個房間的時候,盧植已經眼皮半闔,氣息微弱了。盧毓等人見狀,立時撲了過去,哭喊道,“阿翁!”

盧植這時已經筋疲力盡了,他躺在牀上,嘴脣輕輕張闔,含糊道:“吾死之後,爾等爲我掘出一冢,不用棺槨,薄葬即可。”

幾人心知盧植這是要交代後事,都含淚應下。一時間悽悽的啜泣聲,不絕於耳,讓房間內的裴茂、溫恕、田疇等人無不感傷。

“巨光。”盧植手指巍巍的擡起,指向裴茂。

“盧公。”裴茂眼睛發酸,語氣哽咽,強忍着不落下淚來。

他本以爲盧植要託他照顧三個兒子,誰知盧植卻道:“老夫幼子盧毓,今年虛歲有十,年紀雖小,但應對有方,聰慧非常。裴君可帶去薊縣,我那門生見到他,顧念師生情誼,便再也不會另生事端。”

裴茂心知這是盧植在他們的計劃上最後一道保險,心想推辭,但眼淚卻啪啪的往下掉,再也說不出話來。

“莫要推辭,這算是老夫爲朝廷,爲陛下,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