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后王斯重

“君子之於忠義,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後漢書·卷六十四】

雨停風歇,鳥雀趁着這短暫的光景,在山間樹林裡清亮的鳴叫。帶着水汽,冰冷的山風,從更深處的谷地,順着寬闊的山腹吹來。清新而潮溼的風,從茅屋的牆縫裡呼呼的鑽進,讓本就有些憋悶的屋子,一下子涼快了不少。

待裴茂將衆人介紹完了之後,裴茂這才說道:“盧公要好生養病,要知道在關中,無論是太尉馬公、還是驃騎將軍。就連在河南的前將軍也都在惦記着你,望你早日入朝輔佐明主,重開治世。”

“恐怕得要諸公失望了。”盧植臉色黯淡,有氣無力的回道:“這身子如何,老夫心裡清楚,也不過是這幾天的事了。”

“切莫說這種喪氣話。”裴茂本還想勸說幾句,但見盧植臉色,頓時嘆了一聲。

倒是盧植頗爲豁達,居然還笑道:“暫時莫談私誼,天子讓裴君來此,可有制詔?”

裴茂彷彿這纔想起正事一樣,他赧顏笑道:“你看我糊塗的,光顧着說話,居然連正事都忘了!”

說完裴茂便退後一步,等盧植的三個兒子們代爲跪下稽首後,方纔從袖中抽出四種‘帝之下書’之一的制書。

他將其拿在面前,整肅表情,緩緩讀道:“制詔前尚書臣植:朕聞‘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盧公高壯質烈,不畏兇鋒,其心可知矣。東觀修纂,有利文教。克定蛾賊,功績尤著。夫名冠天下,當爲天下所重。今遣使予印綬,拜尚書左僕射,封臨鄉侯,食邑二千戶,敬之哉!”

“臣植叩謝陛下!”盧植的大兒子代爲跪接了制書,將那制書雙手接過,轉身遞到了盧植手上。

盧植老淚縱橫,乾枯的雙手捧着制書,激動的說道:“朝廷沒有忘記我啊,遠在千里,國家還記得起我這個垂垂老朽,縱是死也無憾了。”

裴茂暗自嘆了一口氣,看盧植這個情況,尚書左僕射是沒機會赴任了。現在只希望這制詔能對方心情愉快一些,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不至於全是陰鬱。

他還有話要說,於是側身對溫恕等人使了個眼色,溫恕瞭然,立即帶着田疇等人一一退了出去。

窗外斜照進來的天光,將兩人的影子倒映在空蕩蕩的牆上,屋外鳥鳴清亮,檐下滴水叮咚。

裴茂端坐在盧植的榻邊,默然無語,而盧植也沒了一開始的欣喜,神情悶悶地握着制詔。

兩人相顧良久,一時無話。終於,不知是誰先嘆了口氣,兩個靜止不動的身影這纔有了變化。

盧植雙手撐着牀榻,勉力支起半個身子,似乎想半靠起來。就這麼一個看似輕而易舉的動作,他卻是要付出全力。

裴茂見狀,趕緊伸手去幫,並拿了枕頭墊在盧植腰間。他跪坐在盧植一旁的獨坐方榻上,靜靜地看着盧植緩過氣來,心裡頭百味雜陳。

盧植看了靜默的裴茂一眼,知道對方心裡在想什麼,笑着寬慰道:“孟子曾說‘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活得長與活的短,其實都一樣,不必過於計較壽數,只須致力修身、無愧於行,方可立命。老夫今已是知天命的年紀,研經、平賊、治事、扶持幼主,什麼艱難都經歷過了,何曾懼過一死?”

裴茂苦笑不已,他知道盧植這是安慰自己,只輕輕搖頭,並不說話。

盧植睨了他一眼,緩緩道:“裴君此行,恐怕不單是爲了給老夫加官這麼簡單吧?”

“到底是瞞不過你,”裴茂說完,又拿出一份絹帛出來遞給了盧植:“這是趙公的書信,盧公看完就都知道了。”

盧植眼力不濟,沒有伸手去接,只得由裴茂將其讀出來,信件的內容除開問候,實際上說的也就是朝廷裡發生的幾件事:董卓伏誅,朝廷黨爭等等。

聽完之後,盧植花了半刻時候理清了思緒,然後目光直直的望着屋頂,疲憊的說了句:“陛下可好?”

裴茂正色道:“陛下很好,王司徒雖然被免,但陛下身邊依然聚集了許多賢才,無論楊氏、抑或是馬氏等人,無不衷心輔佐。南北軍經幾次改制、屢屢操訓,已成強軍……只是世事艱難,陛下欲有所爲,但還是大爲拘束,所以時常掛念着盧公,盼着你能入朝。”

“不僅僅是要我入朝吧?”盧植輕輕一嘆,似在喃喃自語,復又說道:“裴君來幽州,恐怕也是爲了劉伯安。還有趙公,此時應該在四處徵辟薦舉吧。”

馬日磾、董承雖手綰大權,但並不是理政之才,徵召外地能臣入朝,吸收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可以輔佐政事,推動政策的下達實施。此外,如盧植、劉虞這樣的人物,還能用來平衡朝廷局勢。

封給盧植的尚書左僕射就是這樣的一個位置,它分走了原屬於尚書僕射楊瓚的權力,是對楊氏的一種削弱。

可惜,盧植老了,也無能爲力了。

“喏,這次有詔,要將劉使君調任幷州。此外不僅是趙公,就連在下,也有持節徵辟當地賢才的權力與責任……”裴茂語句一頓,說:“朝廷一直有這樣的風聲,說是關東諸君興起義兵,是抗擊權奸,情有可原,如今宜出使和柔,勸服歸順,不應有動武之心。”

“這都是哪些人說的?”盧植問道。

“哪些人都有,兩邊總有些人看不清形勢。”

盧植心頭有些苦澀和痛惜,不禁握拳捶牀道:“這些豎子!實在是短視至極!”

裴茂繼而說道:“從長安到雒陽、再到鄴城、幽州,這一路走來,地方上無不是建壘據守、舉衆割裂。袁本初野心昭著,袁公路更是悖逆不道,關東各地互相征伐,哪裡還有點爲國牧民的樣子?此等‘義兵’,朝廷還要溫辭勸服,有些人真是糊塗!”

“真糊塗的有,更多的卻是哪些裝糊塗的。”盧植默默說道:“袁紹使說客,威逼韓馥退位獻土,這已經不是臣子該做的事了。他去年要我爲軍師,無非是想借我的聲名,爲他助勢罷了。至於袁術,還有袁氏的門生……誒,汝南袁氏竟至於此!”

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