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尚書·大禹謨】

王允聽了這話,道:“不是讓你與他人去城中各府衙、城外各軍營傳達誅董的赦詔麼?發生什麼事了?”

“是陛下。”王宏是王允族人,說話耿直,毫不見外,他將自己探聽到的見聞都說了出來;“陛下在得知董卓身死之後,立即派奉車都尉王斌、北宮門司馬蓋順、謁者僕射楊衆等人手持制詔,赦免了城南的中郎將徐榮等三千兵馬,並將其編入羽林,以徐榮爲羽林中郎將,蓋順爲羽林監。”

王允坐不住了,他本來的設想是讓呂布替他掌握長安諸軍,先安定三輔,再進取圖謀牛輔等董卓餘孽,沒料到小皇帝不動則已,一出手就拿下了長安近半的軍權!

他站了起來,對王宏說道;“到底怎麼回事!”

“呂布手持制詔去董卓部將胡軫、楊定的軍營,剛安撫不久,正準備去徐榮處,沒料到徐榮與蓋順帶兵前來,說要奉詔接管胡軫等人的六千西涼軍,將其編入虎賁,由謁者僕射楊衆監關中諸軍。”王宏直起身子,雙臂撐膝,仰看王允;“呂奉先自然不樂意,司徒給他的制詔說是讓他來統管長安諸軍,如今兩道制詔裡聖意相違,兩方對立,誰也不肯先讓,也不肯說對方是僞詔。”

他們彼此自然不敢說對方是僞詔,一旦說了,他們所做的都將站不住腳。

“胡軫等人的軍心如何?”王允沉聲問道。

“還算安定,本來是已經順服於呂布,現在看到徐榮投靠了皇帝,時間一長,難保不會生出別的心思。”

王允滿面肅容的走了兩步,心念急轉,現在的情況是呂布與徐榮在城外擁兵對峙,所有人都看得出刺董聯盟內部出現了分歧。雖然衆人還不知道其中一方是皇帝,但董卓剛死,內部就有人忙不迭的爭權奪利,這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

氣惱歸氣惱,王允卻並沒有真的把皇帝的出爾反爾當回事。畢竟當日在石渠閣,別看皇帝與王允約定的好好的,其實心裡都沒把對方的承諾當真。彼此心知肚明,在沒有利益擔保和實力保證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承諾,都是空口說白話。

但無論如何,王允由於輕敵而被皇帝擺了一道已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王允必須想辦法改變這一被動的局面。

想到制詔,又想到負責撰寫制詔的尚書檯,王允頓時駐足,問道:“蓋順他們的制詔哪裡來的?我未曾吩咐尚書檯發過此詔,如果不能說出緣由,當是矯詔。”

王宏稍移了下位置,正對着王允說道:“王斌與蓋順不過微末之官,豈敢矯詔?竊觀陛下近日所爲,大有坐觀司徒誅董,事成之後介入朝局的意圖,所以今日之事,跟陛下絕逃不了關係。”

“那制詔呢?陛下縱有此意,若是沒有我的准許,尚書檯豈會下這道……”王允突然語塞了,他突然想到小皇帝確實有讓尚書檯爲他私下擬詔的可能性。

王宏尚在等待王允說完,結果片刻沒聽見下一句,擡頭一看,只見王允衣袂飄飄,幾步就走出了門。

尚書檯內分批坐着若干尚書與尚書郎,桌案上簡牘堆積如山,今天事發突然,董卓死後,尚書檯要一時間寫出大量的詔書發告關中各地甚至是天下各州,日常公務也來不及處理。

尤其是出了蔡邕被脫去印綬,押出尚書檯的事後,諸尚書的心都不在擬詔上了,紛紛竊語討論今後朝廷王氏獨大,漢室將何去何從。

這會見王允一臉戾氣的走了出來,更是紛紛把頭低下,生怕王允找自己的麻煩。但王允沒空理這些心驚膽戰的鵪鶉,徑直走到了一個人的桌案前。

那人正持一根彤管筆,在一根粗不過指寬,長有一尺一寸的竹簡上擬詔。見到王允過來,他氣定神閒的擱下筆,避席拜倒:“下官楊瓚,見過尚書令。”

在尚書檯,自然要稱呼王允兼任的另一個官職,尚書令。

這本沒有錯,但聽在王允耳中,卻格外刺耳:“你我同謀,誅董之後,正是我等攜手,中興漢室,還天下太平之時。本該一心,你又何故謀我耶?”

“下官雖然愚鈍,也不敢謀算尚書令,這本無從說起,還請尚書令慎言。”楊瓚擡頭說道。

王允被氣得胸口發疼,不僅因爲這是他頭一次感受到背叛,而且是眼前這個背叛他的人還如此理直氣壯;他一副沒有錯的樣子,難道是自己錯了?

他定了定神,現在董卓已死,在皇帝親政、合法掌握權力之前,朝野內外屬他王允最大。他既已拿下蔡邕,也不介意再拿楊瓚開刀,替換一批自己平日在尚書檯看不慣的官員們;“下發給城北胡軫等人的赦詔,老夫記得是你毛遂自薦,親自擬寫,對麼?”

他這聲音不大,卻清清楚楚的讓在場所有人都聽見了,不僅是尚書、尚書郎們小心觀察王允與楊瓚的言語交鋒,就連尚書僕射士孫瑞也皺眉擱筆,面色複雜走到兩人之間,他對楊瓚說道;“楊尚書先起來說話。”

王允怒視着士孫瑞,他知道士孫瑞與弘農楊氏有世交,前京兆尹蓋勳編練長安虎牙營時,又曾被徵辟爲鷹鷂都尉,可以說蓋勳對士孫瑞有提攜之恩;再聯繫到被皇帝提拔爲羽林監的蓋順是蓋勳的獨子,王允似乎明白了這其中的脈絡。

明白歸明白,也不妨礙他因爲兩個重要的尚書檯盟友背叛自己而大發雷霆,要知道這兩人可是他當初在董卓跟前一手提拔舉薦上來的;“如此看來,那份制詔,是尚書僕射授意的?”

“楊尚書本來是按尚書令的吩咐,撰寫了詔旨,可後來我又接到陛下的傳諭,便讓楊尚書重新改寫了制詔。”士孫瑞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垂手立在王允身邊,“按理說應該事先知會尚書令一聲,但事情緊急,所以只得先發詔,再通告尚書令了。”

“糊塗!”王允沉聲罵道:“天子年未及冠,才智不顯,他的傳諭未經我等商議,豈能草率書詔?士孫君榮,你任職多年,難道還不明白這個規矩?老夫看你是有意如此,要擾亂朝綱!”

“敢問尚書令,陛下未親政時,說的話就不算話了嗎?發佈的詔令他就不算詔令了嗎?”士孫瑞把袖一揮,側過身去,竟是不願與王允說話。

王允鐵青着臉,哪怕礙於弘農楊氏的情面,他也可以抓住這個把柄處置楊瓚,但若是要將在關中享有名望的士孫瑞與楊瓚一同處置了,恐怕會直接造成士人集團的內部動盪,在董卓剛死不久,朝政人心未穩的情況下,這可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