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

“即夜遣三校銜枚先渡,渡輒營陣,會明,遂以次盡渡。”————————【百戰奇略】

皇甫嵩‘哈哈’一笑,說道:“這不過就是殺賊的事,彼等聞我軍前來,恐怕早已喪膽。不過如今是要你帶輕騎先行渡河,據守聞喜,嚴密防備白波谷動向,若是能打下頭功,我擔保你一個前程!”

說完這些,皇甫嵩又從後面喚道:“叔威、文遠!”

長水校尉張猛與越騎校尉張遼聞聲趕至,皇甫嵩欣賞的看着張猛與張遼這兩個年輕後輩。尤其是張遼,跟性格暴躁的張猛比起來,沉穩有度、智謀出衆的張遼才真正算得上有大將之風。可以說是南北禁軍之中,除了皇帝青睞有加的徐晃以外,最有前途的年輕將領。

他衝段煨介紹道:“張叔威是度遼將軍張公的季子,這你應當識得,李傕犯長安時,就是他帶手下騎兵出陣破敵,挫敗敵軍士氣。”

“這我自然識得,當日我就在城頭,親眼見此子雄威,此子頗有乃父之風,假以時日,必是朝廷的一員大將!”段煨不吝諛辭,大肆誇讚道。

“這位是越騎校尉張遼,頗有軍略,武力過人。”皇甫嵩特意提到:“文遠原來是陛下跟前的旅賁令。”

段煨當即恍然,合着這是要他帶隊,爲皇帝鍛鍊後進!張猛、張遼都打過仗、有謀略,缺的就只是功勞與戰績來證明自己,所以在出戰的過程中,完全不需要段煨有什麼計謀,只需要將他們帶出去就是了。

而段煨轉念一想,打前鋒本不需要什麼資歷,完全可以單獨派張遼二人去,完全不用搭上自己。皇甫嵩刻意擡舉,恐怕是真的要給自己謀一場富貴。段煨性格多疑,此時終於下定決心,判斷無誤,再次應諾也是鏗然有聲。

皇甫嵩在岸邊看着段煨等人整軍離去,眼神意味深長。

當天傍晚,段煨帶着張遼、張猛二人,共五千騎兵渡河來到黃河北岸,此時寬闊的黃河與南邊的羣山大地都融進一片漆黑的夜色裡,天穹之下,萬籟俱寂,唯聽見黃河水聲嘩嘩,終不停歇。

稍作歇息後,三人聚在一起商議,張遼說:“茅亭太小,容不下我們這麼多人。沿着黃河往東就是大陽縣,我等不妨在哪裡歇腳,明日一早,便帶兵北上,趕往安邑。”

張猛聽了,卻持有不同的意見:“夜色已深,星光黯淡,諸軍不識路況,連夜行軍恐怕不妥。”

“東邊就是大陽,沿着黃河邊上走就是了。”

“說得輕巧,河岸曲折,萬一走到水裡了怎麼辦?”張猛擡槓道。

段煨連忙打圓場道:“可以讓最右邊的人在右手拿着火把,照耀地面,只要反光的就是水,如此可以避免走錯。”

皇帝視南北軍如禁臠,向來寵命優渥。像張遼和張猛這樣的北軍將領,彼此之間或許沒什麼差距,但在段煨這等負責屯田的二線部隊將領面前,哪怕段煨秩比二千石,官職比他二人要大,在見到張遼他們的時候也得小心進言。

張猛看了段煨一眼,到底還是給了對方一個面子,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段煨不禁鬆了口氣,有這麼兩個大佛在,看來這個差使也不見得哪裡輕鬆了。

待到第二天下午,五千騎兵正式抵達安邑,稍作休整後,衆人又帶着兵馬趕往東北處不遠的聞喜縣。

在郊外,他們終於遇上了此行的第一批敵人。

張遼一馬當先,手中高高舉起馬槊,這無疑是一個信號,身後越騎營見了,紛紛照往日訓練那般提槍策馬,踩着乾燥鬆散的黃土,向敵方衝去。霎時間塵土飛揚,蹄聲如平地驚雷,聲勢浩大。

在對面的正是白波渠帥之一李樂,看到這麼一夥剽悍的騎兵向他們衝來,膽怯之下,立即對身邊人吼道:“快!到坡上去!”

步兵遇到騎兵最好的應對方式應該是團聚在一起,結陣自守。可李樂手下雖說有萬餘人,但多是衣不蔽體的流民青壯,僅憑着簡單的木質盾牌,如何能抵擋越騎營的一次衝鋒?

所以李樂選擇跑到坡上去,希冀藉着山坡的地形來減緩對方騎兵的優勢。

只是這麼一來,就等若是將後背暴露給了敵人,張遼在馬背上左手持弓,右手從箭囊中抽出羽箭,搭在弓上。他也不瞄準,只略微對準了方向,便立刻引弓射箭。那箭快得看不見,只見一點白羽飛掠而過,登時將人羣中大呼小叫的一員小校射倒在地。

後面的越騎跟了上來,從張遼兩旁繞出,這些越騎看到混亂不堪、爭搶着上坡的蛾賊,不需要張遼再做什麼提示,很自覺的分作兩支,組成兩把尖銳的利刃直插入敵軍之中。

此時的白波軍早已沒有了剛纔整齊行軍的隊勢,在山坡下沒來得及上去的衆多蛾賊,就像是經久失修的堤壩,登時被騎兵組成的洪流給衝潰。只有跑到高地上去的李樂等人才能倖免於難,李樂見到坡下的人不斷的慘叫、潰逃,後怕不已,趕緊叫人組成方圓的陣勢,並朝下方不斷射箭。

張遼帶着越騎楔入敵軍陣中,並沒有選擇深入、也沒有過分靠近坡底,只是不斷的迂迴衝鋒,一股腦的穿過敵陣,跑開一段距離後再度穿插進來。

如此往復數次,坡底的蛾賊再無還手之力,要麼紛紛逃竄、要麼放下武器,跪地求饒。

張遼吩咐手下人將降兵收攏,帶到一邊安置看管。他則獨自帶着幾名親兵策馬走到一處高地,擡頭仰望山坡上的李樂等數千兵衆。

李樂同時也在往底下張望,待他看到整齊有序、殺氣凜然的越騎營時,心裡頓時沒了底。這場遭遇戰他已經徹底的輸了,現在該做的就是等張遼派人上來招降,按照多日前青牛角與他們的謀劃,遇到朝廷的軍隊,只要配合的打一仗就好,然後便可以保存實力,下山受賞。

可讓人奇怪的是,這次出征的主帥似乎與預定的不一樣,底下那個帶兵的將領似乎也沒有派人招降他的意思。

是哪裡出什麼變故了麼?

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