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

“夫有功不賞,爲善失其望;奸回不詰,爲惡肆其兇。”————————【資治通鑑·漢紀】

此時的覆車山下,劉雄鳴攜衆人下山歸降,待他們見到徐晃等三百不到的軍隊時,立即明白了怎麼回事。只是現在他們都已放下兵器,爲首的幾個頭目更是在徐晃的要求下跪地自縛,可以說是毫無反水的機會。

劉雄鳴從一開始的震驚很快平靜了下來,坦然的接受現實,不再有任何反抗的心思。

看到劉雄鳴等人俯首帖耳的樣子,徐晃與王昌並未因此放鬆警惕,而是愈發小心的加派人手,將眼前這數千老弱分別監視,隨時準備應付突發情況。

直到看見蓋順帶着虎賁軍的千餘先鋒趕到現場,兩人這才大鬆了一口氣。

“公明。”王昌異常的做出一副親近姿態,對徐晃笑着說:“此戰你功勞不小!我定會在蓋將軍面前保舉你,但此刻還得有勞你配合剛來的兄弟們,好生看管這些人,切莫惹出是非來。”

徐晃看了王昌一眼,此時賞識他的徐榮未至,王昌怎麼說也是此行的主將,於情於理,都該由王昌向蓋順面陳戰事經過。所以徐晃只稍作猶豫,便應了下來,帶着人配合虎賁軍看守降兵去了。

看着徐晃轉身離去的背影,王昌得意一笑,在心裡整理出一幅說辭之後,他隨手借來一匹馬,騎上它沿着河溪尋蓋順去了。

蓋順正帶着一羣人騎在馬上,沿着河邊觀察着覆車山下的一片河灘平地。

這片平地是羣山中少有的一塊坦途,由於地近覆車山,劉雄鳴帶着流民將此地開墾,面積大約有數百畝。

一行人走到河邊一塊大石頭的時候,蓋順翻身下了馬,坐在大石頭上,脫了鞋,把腳泡進水裡。

他愜意的說:“這地方人跡罕至,山谷清淨,涼風習習,河水潺潺。你又能帶領流民,開墾整治出這麼一片田地,實在是了不得。我看你不適合打仗,反倒適合在縣裡當個農曹掾。”

一直步行跟隨在旁,氣質文弱的劉雄鳴立即笑着迴應道:“在下區區山野鄙人,受人蠱惑,抵抗朝廷王師,本屬大罪。如今歸順得活,已屬萬幸,又豈敢覬覦印綬?”

“你既已歸降,我總要給你一個安置,若是隨便給些財帛,當庶民打發了,今後誰還願意歸降朝廷?”蓋順語氣不急不慢,不容置疑的說道:“你有帶民屯墾的本事,我想,屯田司馬或者是農曹掾這些到很適合你。”

“謹諾。”劉雄鳴知道蓋順這是要將他與手下一同歸降的流民納入屯田,能有一塊安生之地,臨了還能撈得一官半職,劉雄鳴心裡已經很滿意了。

“這條河叫什麼?溯流往上又是什麼地方?離武關還有多遠?”

面對蓋順一連串的發問,劉雄鳴恭敬的答道:“此河名叫藍水河,順着河谷往上走就是藍橋驛,幾百年前就建有一座木橋,因爲其地遍生藍草,故得此名。以前朝廷定都長安的時候,身負詔命的使者往往從此處南下,必經藍橋驛,再過二三十多裡的山路就能到武關。後來光武中興,朝廷定都雒陽,這條路除了商賈,便再沒什麼人走了。”

蓋順沒有說話,拿眼望着藍橋驛的方向,心裡不知在想些什麼。

“駱曜此人,你在覆車山上可曾見過?”

輕飄飄一句話,在劉雄鳴心頭恍若重擊,他知道駱曜是絕不會歸順朝廷的,所以他也只是勸服對方不要干涉自己帶人投降。至於駱曜的去留,劉雄鳴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帶人走了。

畢竟駱曜此人名氣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朝廷應該不至於一追到底。

此時被蓋順親口提了出來,劉雄鳴感覺事情不妙,似乎朝廷對此人的重視遠過於他的預估。劉雄鳴還沒有想好如何措辭,解釋自己是無意放走駱曜,盡力擺脫干係的時候。

王昌騎馬趕來了,他老遠就翻身下馬,在通報之後,一路小跑着來到蓋順身邊。

“你來的正好,我有話要問你。”蓋順久在皇帝身邊,耳濡目染,不經意間帶了些皇帝的說話習慣。只是他年紀輕輕就登此高位,閱歷太少,不及皇帝兩世爲人的城府,是故語氣多了些倨傲、少了些溫和。

王昌趕緊垂手而立,洗耳恭聽。

“關中有一妖道,名喚駱曜,蠱惑百姓藏匿深山,不僅使地方戶口流失,更增添了幾分隱患。”蓋順冷硬的說道:“據探子來報,駱曜早在多日前就帶手下來到覆車山,與劉雄鳴負隅頑抗。”

蓋順也不顧劉雄鳴就在一旁尷尬的站着,自顧自的說道:“上個月我接到詔書,國家在詔書明言,務必捉拿駱曜。如今覆車山上數千人皆已歸降,爲何唯獨不見駱曜的影子?”

王昌本來邀功求賞的心此時一下子就沒了,爲求補過,他當即說道:“屬下這就帶人去山上搜,不捉到駱曜,絕不下山!”

“駱曜善緬匿之法,介象蔽形,郡縣官府緝捕多年都未見蹤跡。更何況這莽莽羣山,你到何處去尋?”蓋順把腳從溪水中擡了起來,直接溼漉漉的套上鞋履,起身走到馬邊。

劉雄鳴在一番思慮後終於在個人富貴與哪點淺薄的交情之間做出決斷,他快步跟上,走到蓋順身邊,說道:“將軍,這越過羣山,往西南正是漢中,在下曾聽駱曜說他與益州牧手下別部司馬張修有舊,張修乃五斗米師,彼二者應該有什麼聯繫。”

蓋順沒有上馬,他靜靜地摸着轡頭,陷入沉思。

在場沒有人比他更爲了解關中周邊的局勢,漢中太守蘇固早在初平二年的時候,就被益州牧劉焉派別部司馬張修與督義司馬張魯二人殺害,在此之後張魯不知爲何又設計殺死張修,吞併部衆,從此據守漢中,斷絕了關中與益州的來往。

“照這麼說,駱曜沒有理由走武關往荊州跑,或許真是去漢中了。”王昌在一旁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蓋順這時已經翻身上馬,他勒住繮繩,在馬背上居高臨下的說道:“漢中離此地太遠,我等追之不及,且由他去吧,日後自當有機會捉他。只是這回沒能捉獲駱曜,此戰便不能稱作克竟全功,你今後遇到這種事得多用點心,不要再犯。”

王昌也跟着上了馬,在蓋順身邊落後一個馬頭,應承道:“唯!此戰若不是將軍運籌帷幄,屬下哪裡能搶關奪寨、說降賊寇?”

他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將所有功勞攬在自己身上,也不覺得臉紅,反正此戰大部分人都是與他相善的虎賁郎,事後問起來也不怕出岔子。至於徐晃,給他一個先登關城的功勞就夠了,還想奢望更多?

徐晃就算事後不服又能怎樣,要知道,就連看好他的羽林中郎將徐榮在自家將軍面前都是畢恭畢敬,不敢說上一句硬話。再說了,軍中冒功的事情多了去了,一個無權無勢的軍候,徐榮哪裡肯犯着得罪自家將軍的風險爲其伸張!

蓋順信馬由繮,眼神望着兩邊的青山,全然不曾理會王昌在一旁唾沫橫飛的吹噓自己在此戰中的英勇表現。在他看來,此戰首功必是王昌無疑,所以他沒必要去在意王昌的吹噓,反倒是將思緒拉遠,想起了別的事。

五斗米道、太平道,這些曾經讓人談之色變的名字,似乎並未隨着黃巾起義的失敗而遠去,反倒是潛伏在各處,仍舊如林中猛虎在暗中窺探、試圖動搖漢室的根基。

彼等蛾賊爲世人所不容,只是不知道作爲漢室宗親、朝廷方伯的益州牧劉焉,爲何會接納、任用昔日叛賊呢?

這是蓋順心裡如何也想不明白的疑惑。

劉雄鳴在歷史上其實是個很戲劇性的人物,《魏略》記載:劉雄鳴者,藍田人也。少以採藥射獵爲事,常居覆車山下,每晨夜,出行雲霧中,以識道不迷,而時人因謂之能爲雲霧。郭、李之亂,人多就之。建安中,附屬州郡,州郡表薦爲小將。馬超等反,不肯從,超破之。後詣太祖,太祖執其手謂之曰:“孤方入關,夢得一神人,即卿邪!”乃厚禮之,表拜爲將軍,遣令迎其部黨。部黨不欲降,遂劫以反,諸亡命皆往依之,有衆數千人,據武關道口。太祖遣夏侯淵討破之,雄鳴南奔漢中。漢中破,窮無所之,乃復歸降。太祖捉其須曰:“老賊,真得汝矣!”復其官,徙勃海。

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