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我定位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爲自己職業發展着想,我們有必要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加強對自身的認識與瞭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能幹的工作也即優勢所在,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自我人生目標,即給自我定位。自我定位,規劃人生,就是明確自己“我能幹什麼?”、“社會可以提供給我什麼機會?”、“我選擇幹什麼?”等問題,使理想可操作化,爲介入社會提供明確方向。

第一,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

很多人們面試時,當面試官問道:“你認爲自己有什麼樣的優勢可以勝任應聘崗位?”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對某公司有強烈熱情。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你覺得我適合做什麼就安排我做什麼吧,反正公司都會有培訓吧,我會努力學習的。”當遇到這樣的面試者時,雖然欣喜於其對本公司的認可,但同樣也會令人很擔憂,工作豈是僅憑一腔熱情就能勝任的?當你入職後,發現自己的專業技能、知識經驗不能滿足工作的需求時,無論對員工本人還是企業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事實上是一種對企業和自己都不負責任的結果。

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你的志向是什麼?你是更擅長跟人打交道還是跟事務打交道?或者自己能做什麼樣的工作。然後再分析哪些行業和領域存在一定的機會?以及你如何才能進入這個行業?將這些問題考慮清楚後,在面試時簡練精彩地陳述給面試官,這樣才能讓面試官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你與崗位匹配的一些信息。

第二,很多人不重視第一份工作,初期選擇處於混沌狀態。

有人說,畢業後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養活自己,不是職業,更不是事業,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第一份工作對於一個人的職業來說非常重要,除非這個人具備做高級白領和職業經理人的天才或者運氣和機遇非常好,否則一個人一旦工作之後,未來將在多大的圈子裡面流動,基本上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劃圈。朋友們剛剛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爲你帶來的是一種職業習慣的養成。因此,朋友們選擇工作的時候,不能抱着暫時養活自己的心態,也不能說今天干的不是自己的事業,也不是職業,所以先就業纔是根本,冷靜,謹慎認真的選擇纔是根本。

第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斷一個工作機會是不是好。

很多人心中都會有一些自己的認識,比如外企好,國企好等等,但是一旦找到一些合適的機會的時候,他們又開始犯嘀咕,特別是多個機會可以選擇的時候,常常這山看着那山高,最後導致好機會溜走才後悔莫及。

這說明,很多人們並沒有深入的瞭解職業發展的成功因素,一個人的成功的因素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知識結構、技能、思維和社會資本。從四個因素來看,一個好的單位先不管背景,但是必須讓一個人在四個方面中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幾個方面受益纔是一個好單位。

第一,這個工作是不是有助於你拓寬你的知識結構,比如你可以在工作中學習到很多自己所不具備的知識;第二,這個工作是不是能夠帶給你某個細分的職業技能,這個職業技能你本身不具備或者你並沒有實踐經驗,但是通過工作你可以讓你在某個領域成爲一個專業人員;第三,這個單位是不是有助於形成你的思維,包括你看問題的視角,看社會的視角,看世界的視角,而這些視角可能給你帶來新的價值。第四,是不是在這個單位你可以獲得社會資源,或者提升你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廣泛的結交朋友,認識專家,或者是提升自己的社會資本。

如果一個單位四個價值都不能帶來,那麼這樣的單位只能解決吃飯問題,但是並不能解決職業問題。

第四,職業心態欠佳。

由於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後,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狀態,特別是當四處碰壁的時候。很多人找工作常常遵循這樣的階段,第一階段,非常“高調”,估價過高;第二階段,非常“低調”,碰壁之後就開始變得不自信,然後就開始降低期望,或者就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值錢,甚至洗碗都覺得可以嘗試了;第三階段,開始“跑調”,在接連碰壁之後,就亂了陣腳,於是就失去了方向。當然,社會很多說法也會導致很難適從,比如,認爲大學生一定要做白領纔好,北大才子賣肉了,博士去當村長就覺得不划算了,但是這些人不是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很好嗎?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看,我們不能去阻止每個人都當領袖的慾望,但是大學生還是要清醒的認識一點,職業是不分貴賤的,既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也不要就碰幾次壁就失去自我了。“心態決定一切”,這是職業人生存的關鍵法則。

二、如何做好就業中自我定位?

1.明確自身優勢

首先是明確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就需要進行自我分析。通過對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瞭解自身,根據過去的經驗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與機會,從而徹底解決“我能幹什麼”的問題。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順應社會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馬到成功。要知道個體是不同的、有差異的,我們就是要找出自己與衆不同的地方併發揚光大。定位,就是給自己亮出一個獨特的招牌,讓自己的才華更好地爲招聘單位所識;對自己的認識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觀、深刻,絕不迴避缺點和短處。你的優勢,即你所擁有的能力與潛力所在。

2.發現自己的不足

(1)性格的弱點。人無法避免與生俱來的弱點,必須正視,並儘量減少其對自己的影響。譬如,一個獨立性強的人會很難與他人默契合作。而一個優柔寡斷的人絕對難以擔當組織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說:“人性的弱點並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儘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於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來,多跟別人好好聊聊,尤其是與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學、朋友等交談。看看別人眼中的你是什麼樣子,與你的預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這將有助於自我提高。

(2)經驗與經歷中所欠缺的方面。“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由於自我經歷的不同,環境的侷限,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一些經驗上的欠缺,特別是面對招聘單位紛紛打出數年工作經驗條件的時候。有欠缺並不可怕,怕的是自己還沒有認識到或認識到而一味地不懂裝懂。正確的態度是:認真對待,善於發現,並努力克服和提高。

3.明確選擇方向

通過以上自我分析認識,我們要明確自己該選擇什麼職業方向,即解決“我選擇幹什麼”的問題,這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職業方向直接決定着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職業方向的選擇應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的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自身實際來確定,即選擇自己所愛的原則(你必須對自己選擇的職業是熱愛的,從內心自發地認識到要“幹一行,愛一行”。只有熱愛它,纔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績),擇己所長的原則(選擇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才能發揮自我優勢,注意千萬別當職業的外行),擇世所需的原則(所選職業只有爲社會所需要,纔有自我發展的保障)和擇己所利的原則(應該本着“利己、利他、利社會”的原則,選擇對自己合適、有發展前景的職業)。

4、用長處來經營自己

有的畢業生存在過分的自卑心理,總認爲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去比,因而不敢主動地推銷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成功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因此,在人生之旅上,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後果肯定不會理想的,他可能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故在選擇職業時要注意發揮自己一技之長。首先你不要過多地考慮這個職業能給你帶來多少錢,能不能使你成名,而是應該把最能發揮你個人優勢的職業作爲首選,因爲,你若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錢是可以慢慢積累的;經營自己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而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

總之,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是個人理想的具體化和可操作化。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身實際,適合於自身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現代科技與社會進步,個人要隨時注意修訂職業目標,儘量使自己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適應社會需求,纔不至於被淘汰出局,記住,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第二十二章 人際交往第四章 自我定位第十七章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第九章 讚美的力量第二十六章 常懷感恩的心第十四章 讓夢想飛翔第十二章 帶着微笑出發第八章 心靈的力量第二十章 成功來源於專注第十章 友情第二十六章 常懷感恩的心第十二章 帶着微笑出發第八章 心靈的力量第十章 友情第十九章 思路決定出路第六章 改變自己第二十六章 常懷感恩的心第二十二章 人際交往第二十四章 大智若愚第二十二章 人際交往第一章 認識自我第二十一章 成功來源於人脈第十七章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第十四章 讓夢想飛翔第二十章 成功來源於專注第二十二章 人際交往第十九章 思路決定出路第十一章 關於愛情第十一章 關於愛情第十章 友情第十七章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第十三章 青春的力量第七章 知識的力量第十章 友情第十八章 別讓情緒影響你第八章 心靈的力量第六章 改變自己第九章 讚美的力量第十二章 帶着微笑出發第四章 自我定位第十九章 思路決定出路第六章 改變自己第四章 自我定位第二十四章 大智若愚第四章 自我定位第九章 讚美的力量第十七章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第七章 知識的力量第九章 讚美的力量第二十一章 成功來源於人脈第二十五章 人格魅力第十五章 相信自己第二十章 成功來源於專注第八章 心靈的力量第三章 進需要勇氣,退需要智慧第二十六章 常懷感恩的心第十三章 青春的力量第六章 改變自己第八章 心靈的力量第二十五章 人格魅力第十七章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第一章 認識自我第十八章 別讓情緒影響你第十章 友情第十七章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第十七章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第一章 認識自我第十八章 別讓情緒影響你第二十二章 人際交往第十二章 帶着微笑出發第二十四章 大智若愚第十五章 相信自己第二十五章 人格魅力第六章 改變自己第六章 改變自己第四章 自我定位第十章 友情第十章 友情第二十二章 人際交往第二十四章 大智若愚第二十二章 人際交往第六章 改變自己第十五章 相信自己第二十三章 吃虧是福第二十三章 吃虧是福第十章 友情第二十四章 大智若愚第十三章 青春的力量第三章 進需要勇氣,退需要智慧第二十章 成功來源於專注第十三章 青春的力量第二十一章 成功來源於人脈第十九章 思路決定出路第六章 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