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軍事教科書?

德國人投降了,曾經號稱強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投降了,戰鬥了數年、曾一度席捲幾乎整個歐洲的德意志軍人投降了。

在二十八凌晨五點十五分,作爲陸軍參謀總長的克萊勃斯穿着僅剩的一件整潔軍裝,舉着一面白旗,從國會大廈的地堡中走出來,當着上千名倖存的德意志士兵的面,大跨步的走到對面蘇軍的陣地上。隨後,他乘坐着蘇軍爲他準備的軍車,一路來到了朱可夫等人所在的蘇軍前總指揮部 ̄ ̄他要談判,爲了暫時停戰而進行的談判。

在蘇軍的前總指揮部裡,包括朱可夫、吉爾尼洛娃在內的幾位蘇軍前線指揮官接待了這位敵軍目前最高的指揮官,正是通過克萊勃斯之口,朱可夫等人才知道希特勒已死的消息。而後,克萊勃斯提出,他可以用元首的名義,向所有還在繼續戰鬥的德軍部隊下達命令,讓他們暫時停止戰鬥。但是在投降的問題上,他提出了德軍方面的要求,那就是這個問題,要等到德國新的政府成立之後,再同盟軍以及蘇軍方面商談。

很顯然,雖然是蘇軍前線的最高指揮官,但是朱可夫在這個問題上卻沒有決定權,按照蘇聯憲法的規定,只有身爲總書記的楚思南,纔有最終決定宣戰、議和等重大問題的權力。某些小說中那種指揮作戰的指揮官們,直接在前線接受某一敵國投降的描述,絕對是犯了最低級的錯誤,如果此時地朱可夫不向克里姆林宮報告。而是直接接受了德軍的最後投降的話,那麼等待着他的,只能是蘇聯軍事法庭的審判。而作爲安全委員會第一書記的吉爾尼洛娃,顯然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授人口實。於是,在幾分鐘後,朱可夫便通過高頻電話,同克里姆林宮取得了聯繫。

臨晨五點多鐘,楚思南纔剛剛起牀不久,這位蘇聯的最高決策者立刻就獲知了前線的情況。在同朱可夫通話的過程中,他毫不猶豫的對德軍方面要求做出了答覆:“告訴他們。必須無條件投降,我們地蘇維埃政權不會同任何法西斯談判。任何形式的談判都不會有。給他們限定一個投降地時間表,下達一個最後的通牒。如果他們在規定地期限內仍舊不宣佈無條件投降的話,朱可夫同志,你們的進攻就要繼續下去。”

楚思南的話就是蘇聯政府的最後決定,朱可夫必須予以執行,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在結束了通話之後,朱可夫徵詢了一下吉爾尼洛娃以及梅、羅兩位將軍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朱可夫建議給德軍下達最後通牒地時候。限令他們投降的最後時間爲兩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八點四十分。但是在這一點上,吉爾尼洛娃提出了反對意見,這位女強人認爲,兩個小時的時間太長了,她已經等不及了。因此,一個小時,只有一個小時纔是最爲合適的。如果一個小時德國人還不最後無條件投降。那麼就要讓一線的部隊發起進攻。

朱可夫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同吉爾尼洛娃較真,於是,克萊勃斯最終得到的答覆,就是他地部隊必須在一個小時之內宣佈無條件投降,否則,蘇軍將會再次發起進攻。形勢比人強,在這個時候的克萊勃斯已經沒有了任何討教還價的餘地,面對蘇軍開出地最後通牒,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憂心忡忡的返回仍舊暫時掌握在德軍手中的國會大廈。

此後的一切似乎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在克萊勃斯返回國會大廈地下室之後,蘇軍開始了長達半小時的宣傳攻勢,在那高音喇叭所播發出來的消息中,仍舊堅守在國會大廈內的德軍主要指揮官們獲知,他們依偎強援的海因裡希、溫克,已經早早的向美英盟軍投降了。而這一個消息的確認,徹底擊潰了殘餘德軍的鬥志,在半個小時之後,國會大廈內再次傳來幾聲槍響,一向不可一世的戈培爾,在絕望之中飲彈自盡,而在此之前,他已經親自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已經六個孩子。清晨,伴隨着新一天第一縷陽光的出現,德軍的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將,帶着隱匿在國會大廈內的一干德軍指揮官,以及上千名衣衫襤褸的德軍士兵,緩緩的走出了大廈的前門,正式向早已等候在大廈前蘇軍陣線內的朱可夫等人投降。

七點五十分,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國會大廈的大會議廳內舉行,德軍代表魏德林與興奮的滿臉通紅的吉爾尼洛娃,先後以投降者、受降者的身份,在投降書上籤了字。隨後,魏德林向所有仍舊在柏林城內堅持戰鬥的德軍殘餘部隊下達了繳械投降的命令,至此,柏林戰役全面結束。

從發起柏林外圍戰役開始,到柏林市區的爭奪戰最終結束,這一場標誌着二戰最終結束的重大戰役,共持續了將近三個月。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蘇軍損失兵力高達三十萬,堪稱是對德戰爭後期兵員損失最大的一場戰役,而同樣是在這場戰役中,德軍則付出了將近四十萬人的生命,而在這四十萬的生命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當然,這四十萬還不包括那些死於戰鬥中的無辜柏林市民。

到了二十八日的中午,柏林市區內全部的戰鬥已經結束,倖存下來的德軍官兵,被蘇軍的士兵從各個殘破的廢墟中驅趕出來,直接押往柏林東郊的戰俘營。而在這個時候,連續幾天沒閤眼的朱可夫,纔算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不過有人傳言,當時朱可夫在長吁一口氣,轉而回指揮部去休息的時候,曾經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 ̄“終於走了。”

不是“終於結束了”。而是“終於走了”,那又是誰終於走了?毫無疑問,在這個時候走地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足以令任何一名蘇軍指揮官大爲頭疼的吉爾尼洛娃同志。

在魏德林簽署了投降書之後,吉爾尼洛娃似乎就在前線待不下去了,她在柏林的國會大廈前,同蘇軍的幾位主要指揮官們合了一個影,而後又草草的慰問了一下一線官兵,隨即,便揣着那份德軍投降書乘坐軍機。一路趕回莫斯科去了。

吉爾尼洛娃這次如此急迫的返回莫斯科,可絕不僅僅是爲了請功。她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在經過了柏林戰役的一段生活之後,這位安全委員會的最高負責人好像對身處戰鬥一線的生活感興趣了。她似乎覺得在前線指揮戰鬥是最佳地晉升途徑。不過說來也是,對於她這樣的一個人來說,在前線幾乎什麼事情都不用幹,衝鋒陷陣地有士兵,真正決策指揮的有軍官,而她呢,她所要做地就是等。等到戰鬥結束之後,撈取一份憑空得來的功勞。別說是她啦,這樣的好事大概任何人都會感興趣的。

如今柏林的戰事結束了,之後對德的一系列後續工作,恐怕還有等上一段時間才能正式開展,而且呢。她對那些事情也不感興趣。幸好的是,就在這個時候,令偉大而突然間好戰地吉爾尼洛娃同志感興趣的東西出現了。英國人在希臘挑起事端,觸怒了她那位脾氣原本就不是很好的丈夫,如今,巴爾幹的兩支方面軍已經成立,幾十萬蘇聯紅軍氣勢洶洶的殺赴了希臘。毫無疑問,這場戰爭又是無可避免了。

在柏林戰役的最後這兩天時間裡,吉爾尼洛娃一方面關注着柏林戰事地進展,一面卻又將目光投向了巴爾幹半島。她這個人或許功利心太重,或許從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但是有一點,那就是她很有自知之明,對於自己所不瞭解的東西,她從不過分插手,而一旦是她打定主意要去插上一手的事情,那她就肯定會提前在上面花上一些功夫。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去希臘地前線有一番作爲,那麼吉爾尼洛娃自然不會毫無準備,她更加不想像在柏林戰役時那樣,整天在指揮部裡做一個悶葫蘆,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一羣大男人在自己面前商量戰略戰術的問題而自己一無表現。

因此呢,在這兩天時間裡,她讓人搞到了一份巴爾幹地區的地理詳圖以及最近的一份希臘兵力分佈圖,對於安全委員會的第一書記來說,搞到這些東西實在是太簡單了。而當地圖到手之後,她便找藉口將朱可夫、梅列茨科夫、羅科索夫斯基三人,以及柏林前線大大小小的作戰參謀們召集到一起,美其名曰要研究一下希臘未來戰爭走向的種種可能性,實際上就是讓這些身經百戰的將軍以及軍中智囊們給她出謀劃策,制定出一條在希臘作戰的最佳方案。

要知道此時能夠在柏林地區指揮作戰的人,那都是真正在蘇德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實戰指揮官,他們中有善於進行大兵團作戰的指揮官,比如朱可夫;有善於指揮機動作戰、進行裝甲軍團對決的指揮官,比如羅科索夫斯基;有善於破陣攻堅、亂中取勝的指揮官,比如梅列茨科夫。當然,那些從各個方向上攻到柏林城下的中高級指揮官、作戰參謀,也都各自有所擅長,比如從高加索地區一路西進而來的指揮官,就極其擅長指揮山地作戰;從列寧格勒方向上過來的指揮官,就擅長在水網地區、沼澤密佈地帶指揮作戰;而從白俄羅斯、烏克蘭方向上過來的指揮官,就精通在叢林地貌、草丘平原地區指揮作戰。吉爾尼洛娃把這些戰場的一線指揮官們聚集到一起,爲她將來所要干涉的希臘戰事出謀劃策,那情形真是熱鬧至極,毫不客氣的說,恐怕楚思南那最高統帥部的智囊團,都沒有這個陣容來的強大。

儘管在這些指揮官看來,希臘的戰事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吉爾尼洛娃的身份在那裡擺着,誰看見她較真心裡都有些發虛。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這些人倒也是竭盡全力,儘可能把整套作戰計劃做到無一漏洞,不爲別的,大傢伙都怕這個喜怒無常地女人,一旦在希臘吃了虧,會把帳算到他們頭上。

經過幾天時間,一大羣指揮官、作戰參謀集思廣益,針對希臘每一個可能性戰區的地形條件、敵軍兵力佈防特點、可能性的變動等等因素,制定出了一套近乎完備的作戰計劃。戰場如何推進、各個戰線的兵力如何調配、各個進攻方向上應該向哪一個區域推進;如果在某個地區受挫應該如何應付、在某個地區進展順利應該如何趁熱打鐵乘勝追擊、如果在某道防線上英軍增兵怎麼辦;某一地域的英軍在遭受攻擊後有可能向哪個方向撤退、在他們撤退的時候應該如何應付、如何對集結在特定區域的敵軍實施有效的合圍並最終殲滅、如何防止英軍向海上撤退、如何防止英軍向土耳其方向撤退等等等等。毫不客氣的說,這些指揮官、作戰參謀們。是真地殫精竭慮,儘可能將希臘戰場上可能會出現的種種狀況以及相應地對策考慮到了。不過即便是如此。朱可夫等人還是一再強調,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在前一刻誰也無法猜測到下一刻會發生些什麼,因此,無論多麼詳盡得當的戰役計劃,也只是一個計劃,它必須根據戰場形勢地發展,而不斷做出改進。

斬獲頗豐的吉爾尼洛娃,終於興沖沖的離開了柏林前線。而對於她的離開,包括朱可夫在內的所有柏林前線指揮官,全都鬆了一口氣,在他們看來,這位女瘟神可要比那些亡命的德國人可怕多了。

信心十足的吉爾尼洛娃,一回到莫斯科就直接跑去見了楚思南。她一方面將德軍簽下地投降書交給自己的丈夫,另一方面就是要求立刻前往希臘,前往即將爆發戰爭的前線。

吉爾尼洛娃的要求讓楚思南大爲皺眉。他心說自己這位妻子還真是一刻也不捨得消停啊,在柏林前線整出那麼多是非來,這而今好不容易回到莫斯科來了,她又要去希臘,難道幾個月不見,這位權力上的野心家有一轉眼化身爲戰爭販子了?

鑑於前段時間在柏林戰場上吉爾尼洛娃的表現,楚思南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妻子的要求,他的理由很充分,作爲安全委員會地成員,吉爾尼洛娃並不通曉軍事,她如果到了前線,能幫上忙的地方不多能惹麻煩的地方卻是不少。更何況在希臘進行的戰爭,從目前來看不可能有太大的規模,她這樣一個職務的人,也沒有必要到那裡去。

吉爾尼洛娃自然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打算,她同樣也有充分的理由。首先,她現在是預備役方面軍的軍事委員,什麼叫預備役?顧名思義,那就是對一線作戰部隊進行各方面支援的一支後備部隊。而今呢,希臘的局勢變幻莫測,雖然說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但是畢竟現在誰也說不準。因此,爲了以防萬一,她這個預備役方面軍的軍事委員,就必須親臨一線,隨時關注戰場形勢的最新變化,以決定是否對前線給於必要的支援。其次呢,吉爾尼洛娃得意洋洋的反駁楚思南,說是什麼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她吉爾尼洛娃原來是不懂的軍事,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段時間的前線生活,讓她學習到了不少東西。這次回來,她還專門整出了一套完備的作戰計劃,就等着運用到希臘戰場上去了。

自己這位軍事細胞匱乏的妻子,竟然還有了完整的作戰計劃!這一點着實讓楚思南吃驚,出於好奇,他將被吉爾尼洛娃視爲瑰寶的那套作戰計劃要來看了看。這一看之下,楚思南吃驚的差點沒把當時抱在懷裡的兒子給扔出去。

這作戰計劃……嘖嘖……那絕對看成是完整,以至於完整到它都不像是一場戰役的作戰計劃了,而現實一本系統翔實的、針對各種作戰環境下指揮要領的軍事教科書了。老實說,如果這東西拿到軍事院校裡去給那些即將畢業的學員們當作教材使用,都是毫不過時的,只不過與一般的軍事教科書不同,這本東西是完全以希臘的地形、兵力分佈、敵我形勢對比爲模板打造出來的。

楚思南幾乎不用去考慮,都知道這份所謂吉爾尼洛娃同志制定的作戰方案,究竟是怎麼搞出來的,他能夠從其中感覺到很多熟悉的人的作戰思路。

看着這份頗有意義的軍事教材,楚思南在感覺哭笑不得的同時,也不由得對吉爾尼洛娃的能量感到驚訝。毫無疑問,那些身經百戰因而有些桀驁不馴的將軍們,是真的在她面前服軟了,不然的話,就這麼一份東西,等閒的人就不可能搞得出來。

第5章 恐怖的吉洛第36章 戰爭與欺騙第28章 北線大決戰(7)第5章 阿穆爾共青城第10章 體制下的危機第35章 雪崩之伊始(下)第2章 西線那一點曙光第32章 老朋友來了第23章 血染黑土地第14章 潛在的巨大威脅第28章 生不逢時第7章 東方的珍珠港(1)第26章 到處都是無奈第1章 新的契機第2章 華盛頓會議第16章 對妻子的防守反擊(下)第29章 北線大決戰(8)第26章 北線大決戰(5)第10章 體制下的危機第30章 夫妻重聚在牢籠第6章 飛彈與核武第19章 遠景戰略協調(下)第2章 血色的誕生禮第7章 全面的反攻第43章 塞米巴拉金斯克第3章 革命之父=列寧=楚思南?第10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1)第17章 戰役反攻的到來第33章 英蘇首戰第19章 人才的集中營第6章 游擊戰的開端第11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2)第16章 勒布元帥的困境(1)第27章 圍殲第44章 實爆第16章 不可小覷的女人第4章 引流疏導的戰役第13章 包圍圈裡的大魚(2)第9章 此一時彼一時也第2章 蘇維埃的占星師第14章 北線決戰的帷幕(1)第27章 圍殲第7章 輕描淡寫的離間第9章 楚思南的蓋世太保第13章 如果 如果之如果第15章 共產主義的清教徒第13章 葬禮上的陰謀第1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6章 游擊戰的開端第28章 重返莫斯科第8章 第一場狼羣攻勢(2)第18章 雪第12章 歷史的大改變第27章 峰迴路轉第4章 軍營蜜月第7章 平凡人的英雄氣概第19章 兵徵城下第19章 警衛迴歸第9章 霍爾崔的空襲第5章 列寧格勒攻防策劃第3章 三巨頭的會晤第4章 四處硝煙的戰場第24章 如此不堪一擊第23章 一個精明的猶太第8章 東方的珍珠港(2)第3章 三巨頭的會晤第34章 外交第23章 血染黑土地第3章 挖個坑給你跳第19章 克里姆林宮會議第1章 新的契機第8章 德黑蘭之春第10章 鋼鐵與鋼鐵的博弈第20章 再一次的輝煌第15章 軟弱就要捱打第22章 遠東軍事摩擦(1)第5章 阿穆爾共青城第14章 漏船還遇打頭風第14章 蘇家王朝第10章 將軍也會打飛機第15章 黑太陽的末日(1)第3章 茫茫路在何方第18章 最後關頭的臨近第13章 一個使節團的到訪第10章 前線總指揮部第9章 兩個戰場第14章 蘇家王朝第11章 蘇聯的楚氏時代第22章 勝利者第22章 緋聞第8章 鬥志昂揚的海峽第42章 沃爾霍夫坦克大戰(6)第47章 北線戰役的終結第10章 鋼鐵與鋼鐵的博弈第30章 夫妻重聚在牢籠第9章 鏖戰布拉耶夫斯基(4)第8章 整治中的勾心鬥角第19章 叢林裡的狙擊手(2)第14章 清洗拉開帷幕第20章 大事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