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三帝國的末日

在對德戰爭還沒有全面結束的情況下同英國人開戰,楚思南的這一項決定,多多少少的令最高統帥部以及克里姆林宮的最高決策層感到驚訝。不過此時的蘇聯還遠遠談不上什麼所謂的集體性民主決策,無論是在最高統帥部還是在克里姆林宮,抑或是在蘇共黨內,“一言堂”是決策的最集中體現方式,這個“一言”是總書記的一言,是最高統帥的一言,說白了,也就是楚思南的一言。

因此,當楚思南決定在巴爾幹地區實施秘密的全面軍事動員,並命令駐留在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等國的蘇聯紅軍部隊結束脩整,轉而進入戰前預備狀態的時候,蘇共高層雖然有一些質疑的聲音,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提出反對。

當然,對於軍方的主要將領來說,他們更加不會對楚思南的決定提出半點的反對,相反,他們在這一個問題上的意見是支持,絕對的支持,舉雙手雙腳的表態支持。正如阿赫羅梅耶夫同志在最高統帥部會議上接受詢問時所提出的看法一樣:對英國人的這一場戰鬥,其意義絕不於最後的勝負,更不在於消滅多少敵人,它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作用在於,偉大的蘇維埃政權要通過這一場戰鬥向全世界宣告,無論是東歐還是巴爾幹,抑或是東亞,全都處在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的戰略地緣結構範圍內,這裡所發生的一切,全都關乎着蘇聯的國家安全利益。因此。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抑或是其他形形色色地國家,都不允許單反面的在這一地區內挑起事端,否則,就是對蘇聯的挑釁。

英國佬,這些個在二戰中被德國人打掉了牙齒的老虎,還以爲他們仍舊是當初那個縱橫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呢,它要在蘇聯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想要充當美國人的導盲犬來試探一下蘇聯政府的忍耐底線。那好,我們就以希臘的事端爲突破口。狠狠的打他一仗,最好能夠在最短地時間內。在最大限度上把英國人打疼,讓他們知道。如今的蘇聯並不害怕打仗,處在蘇聯國家決策層裡地,都是在戰爭中走過來的鐵血軍人,面對任何形式地挑釁,這些決策者都沒有任何的耐心去忍耐,他們只有一個方式來回應敵人的挑釁,那就是 ̄ ̄戰爭!

只要有了這一場戰爭的勝利。那麼相信自此以後,任何人、任何國家,想要在蘇聯的戰略地緣範圍內搞些小動作,都會提前仔細的考慮一番了。

這樣看來,這一場戰爭是必須要進行的,它關乎到了蘇聯在今後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內。周邊地區地穩定與否,國際環境的走向如何,地緣政治的安定與否等等等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走勢。能夠通過這一場戰爭,一攬子的解決這麼多問題,無論從那方面說,這都是值得的。

就這樣,一場針對英國人地戰爭準備很快就開始了。

在籌建的過程中,楚思南以共產國際會議主席的身份,向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四國左翼政府首腦發出了電函,告知他們:作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地一份子,蘇聯黨和政府絕不會坐視希臘的革命同志遭受敵人的無恥欺壓,因此,爲了保住希臘革命同志的革命成果,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派遣蘇聯紅軍進入希臘,協助希臘人民解放軍抵禦英國人的入侵。同時,蘇共中央希望巴爾幹四個兄弟國家,能夠在這次行動上對蘇軍給與支持。

楚思南以共產國際名義下發的號召,很快得到了四國的迴應。一月十三日,巴爾幹半島四國一致推選南共總書記、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主席鐵托,爲四國盟軍總司令,統帥四國盟軍共十八個師赴希臘作戰。

與此同時,由阿赫羅梅耶夫率領巴爾幹第一方面軍(下轄諸兵種合成的四個整編集團軍)、索科洛夫率領的巴爾幹第二方面軍(下轄兩個坦克集團軍、三個步兵機械化集團軍、一個遠程航空軍)同時秘密開赴巴爾幹,他們將分別取道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進入希臘北部。

爲了能夠出敵不意,打英國人一個措手不及,因此,從部隊調動,到戰略部署,無論是哪方面的行動,楚思南都要求絕對的保密。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衛星監測一說,而在歐洲戰場上,此時的兵力調動似乎也非常正常,所以,直到蘇軍以及四國盟軍的數十萬部隊從六個方向上進入希臘境內之後,英軍以及希臘的政府軍方面還沒有絲毫的察覺。

就在巴爾幹兩支方面軍秘密挺進希臘境內的時候,遠在德國柏林戰場的朱可夫,向最高統帥部提交了一份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朱可夫指出,即將在希臘進行的戰爭,最好能夠向後拖延兩到三天。

如果從柏林戰場的現實情況來看,朱可夫的建議並非沒有道理。在朱可夫提交報告的時候,柏林市區內進行的戰役,已經到了最後、最關鍵的時刻,經過連續幾天的進攻,蘇聯紅軍的一線作戰部隊,已經攻佔了柏林第九區,法西斯德國的生命線已經幾乎被蘇軍完全切斷了。面對這一情況,朱可夫認爲,只要再給他一週左右的時間,柏林的戰役就將最後結束,從而也爲這場曠日持久的蘇德戰爭,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

如果在柏林戰役結束之前,蘇軍就在希臘採取行動,並直接同英軍交火的話,那麼朱可夫擔心柏林方面會出現問題,畢竟如今的英美盟軍,就駐紮在易北河一線,而在那個方向上,蘇軍駐紮的兵力並不多。可以說是佔據着絕對的弱勢。一旦由於希臘戰事地爆發,導致英美一方產生強烈的反應,甚至不惜在柏林地域同蘇軍兵戎相見的話,那麼無疑該線的蘇軍會陷入極大的被動之中。

誠然,朱可夫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儘管楚思南並不認爲美國人有可能會直接同蘇聯交兵,但是這話說回來,不怕個一萬還要怕個萬一呢,這美國人心裡會想些什麼,誰也說不好。爲了保險起見。楚思南最終決定同意朱可夫的提議,他一方面命令阿赫羅梅耶夫、索科洛夫將進攻的時間向後拖延四十八個小時。另一方面,則命令處在德國易北河一線的蘇軍部隊。從即刻起,進入戒備狀態,隨時準備着迎接來自河對岸的敵人進攻。

在得到了楚思南地肯定答覆之後,朱可夫也立刻加強了在柏林城內的攻勢。

在十二月十六日下午三時,蘇軍兩個集團軍兵力發動了對蘭德維爾運河沿線德軍地進攻,意圖奪取這條運河防線,然後對德軍要害位置的最後一個防禦支撐點 ̄ ̄蒂爾花園區防禦地帶發起進攻。

蒂爾花園區實際上就是德國地政府核心所在地。象徵着第三帝國權力核心的國會大廈、最高統帥部、帝國政府機關,都設立在這個區域內。而爲了保障這一區域的安全,德軍指揮部方面已經把黨衛軍中最爲精銳的部隊,都劃撥到了這裡,毫不客氣地說,只要攻克了這條防線。那麼柏林戰役也就算是基本結束了。

戰鬥從二十六日下午打響,一直持續到二十七日上午近十點鐘,蘇軍在付出了重大代價的情況下。最終摧毀了德軍蘭德維爾運河防線。隨即,第二梯隊負責進攻的蘇聯紅軍,以團級爲單位,分批次的進入蒂爾花園區,同仍舊堅守在那裡地德軍展開殊死的較量。

可以說,在整場柏林戰役中,只有蒂爾花園區的戰鬥纔是最爲慘烈、最爲殘酷的街道巷戰。由於可以展開部隊的空間過於狹小,因此,蘇軍過去那種無往不利的大兵團式地作戰方法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而炮兵所能夠提供的火力支援也相對薄弱,因此,他們只能像是啃咬芭蕉樹葉的小蟲子一般,一點點地蠶食德軍的據點。而已經瀕臨絕境的德軍防禦部隊,更是退無可退,他們除了據守着自己那僅存的一塊陣地之外,就再無它法了。

此時的德軍,展現出了足以令任何人都爲之目瞪口呆的戰鬥力。在那一棟棟殘破不堪、佈滿了彈洞和焦黑的燒燎痕跡的樓房廢墟里,蘇德雙方的士兵幾乎是在面對面的作戰,那種距離幾乎近到無法形容的地步,一枚扯掉了引信的長柄手榴彈,甚至可以在雙方的士兵之間你丟過來我扔回去的拋動數次,才最終爆炸。而蘇軍士兵配備的專門用來攻堅的火焰噴射器,也必須小心翼翼的使用,因爲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從某一扇門內出來的,究竟是德國人還是自己人。

單兵對單兵的作戰打到這個時候,似乎什麼武器都可以用了,負隅頑抗的德軍士兵,甚至將原本用來打坦克的“鐵拳”,都用到來打擊蘇軍步兵了。不過蘇軍士兵也很快發覺了這種武器的妙處,他們在剛剛奪取的陣地上四處蒐集德國人留下的炮筒、炮彈,然後扛着這種東西去轟擊德國人固守的房間。在這種近距離作戰的條件下,一枚反坦克火箭彈發出去,往往就是一聲刺耳的呼嘯,緊接着就是震耳欲聾的爆鳴。在這種反坦克火箭彈的近距離轟擊下,能夠在死的時候還保持着身體完整的人,已經是百分之百的幸運了,至於說活下來,那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儘管德軍士兵的抵抗非常頑強,但是失敗的命運還終究會落到他們的頭上。

戰鬥進行到二十七日夜,蘇軍已經攻克了蒂爾花園區內大部分地區,並全面包圍了帝國大廈以及它的外圍建築內務部大樓,而此時仍舊在該包圍圈內作戰的德軍,只剩下不到六千人了,而即便是這六千的兵力,也面臨着食物供給不暢、彈藥瀕臨耗盡、傷員衆多等一系列的問題。

在當日夜的七點三十分到八點十分,蘇軍圍攻內務部大樓地戰鬥停歇了整整四十分鐘,在這個時間段裡。蘇軍一方面調動後一梯隊的進攻部隊上前,一方面對兀自在做着困獸之鬥的德軍展開勸降。

四十分鐘的時間很快過去,而德軍也絲毫沒有投降的跡象。從八點十分開始,蘇軍的最後一輪進攻開始了。

這是一場沒有憐憫也沒有妥協的戰鬥,身穿灰色軍大衣的蘇軍士兵佔據了內務部大樓的底層大廳,身着已經分不出是什麼顏色的軍裝地德軍士兵便退到二樓以及地下室,繼續進行着戰鬥。那一道道殘破到搖搖欲墜的樓梯,成爲了雙方爭奪地焦點,在嘈雜的槍聲中,不是有人從樓梯上跌落下來。隨即淹沒在成堆地屍體當中。

到當日深夜的十一點鐘,精疲力竭的蘇聯紅軍。終於拿下了國會大廈的最後一道屏障,而就在內務部大樓被蘇軍攻克前的幾分鐘。人類軍事史上最大的一個戰爭策劃者、猶太人心目中最邪惡的一個魔鬼、人類政治制度上最富有傳奇色彩地一個野心家 ̄ ̄希特勒,在經歷了長期絕望的折磨之後,在國會大廈的地下室裡服毒自盡了。

對於希特勒這個戰爭狂人的死,後世有好幾個版本的傳言,而其中最令人信服的就是兩個:其一,自然就是說希特勒之所以自盡,是擔心將來落到蘇聯人手裡。對於他來說,那將是一場災難,因此,他地自盡也就順理成章了。其二,則是說希特勒並非自盡,而是被迫服毒的。其原因無非是爲了讓這個戰爭狂人揹負下所有的責任。幾年地對外戰爭,曾經強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國迅速的土崩瓦解,而在這個過程中。數百近千萬的德意志男兒殞命殺場,這個對國家、對民族的巨大罪責,需要有人來承擔主要責任。這個責任由誰來背最合適?毫無疑問,就是希特勒。同樣的,在這數年的戰爭中,德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無論是蘇俄還是英美,抑或是衆多淪陷德國大軍鐵蹄下的歐洲諸國,真可謂是傷亡慘重、損失不可計數。這個責任也要有人來承擔大頭,這個人是誰?當然還是希特勒。因此,爲了避免這位元首在戰後的審判中胡言亂語,惹得大家都不得消停,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他提前死掉。這第二種說法聽上去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是保持這一看法的史學家們有他們自己的依據。根據蘇軍繳獲的重重資料顯示,希特勒在自盡前的最後一分鐘,立下了他的遺囑,在這份遺囑中,他選擇鄧尼茨作爲自己的接班人,以繼續同英美蘇抗爭。與此同時,他也近乎是歇斯底里的認爲,柏林是不可能被蘇聯人攻佔的,儘管這些低賤血統的高加索人此時佔據着上風,但是隻要忠於他的海因裡希、溫克帶領德意志大軍趕到,那麼柏林的危機將會徹底解除。試想一下,如此一個近乎到了瘋狂境地的人,而且還是在對自己的部下抱有絕對信心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會無緣無故的自盡了?

這是一個迷,永遠也解不開的迷。

不過無論這個謎如何的難以破解,如何的誘人探索,在二十七日夜,蘇軍最後進攻國會大廈的時候,都沒有人會去考慮它。希特勒所深深信任的海因裡希、溫克,都不可能進入柏林了,就在此前的一天,這兩位將軍已經率部向美英盟軍投降了。而在希特勒死後,倖存在國會大廈裡的德意志諸多將軍、士兵,似乎也失去了繼續戰鬥下去的理由。

二十八日凌晨零點十五分,在蘇軍對國會大廈的第一波進攻結束後,德軍通過高音喇叭和廣播,向正在準備發動第二波攻勢的蘇軍喊話,他們希望能夠進行停戰談判。

在聽聞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朱可夫幾乎連猶豫一下的興趣都欠奉了,他現在整天考慮的,就是儘快結束掉柏林的戰事,因爲希臘的戰爭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這裡早一天結束,那裡就能早一天開始,這其中的問題他怎麼會不清楚?

而當德軍有心停戰的時候,一直在等着這一刻到來的吉爾尼洛娃同志,已經進入了深深的睡夢之中。她雖然同樣關心前線的戰事,但是卻沒有朱可夫那樣熬夜的毅力,對於她來說,只要能夠在最後的受降儀式上露個臉,從“老匹夫”們的手裡搶上一些軍功就可以了,別的事情還遠沒到用她來操心的程度。因此呢,可愛而又實在的吉爾尼洛娃同志,是被自己的警衛從睡夢中叫醒的,在醒來的時候,她還忿忿的將警衛呵斥了兩句,可是當聽說德軍有意停戰的消息後,她便一溜煙的趕到了總指揮部,那副精神奕奕的樣子,絕對找不出半點睡眠不足的痕跡。

第34章 江山待有隱龍出第10章 鋼鐵與鋼鐵的博弈第7章 戰爭的豪賭第43章 新衝突的開端第5章 國會山的演講第16章 米里和他的武直機第1章 新的契機第37章 沃爾霍夫坦克會戰(1)第11章 黎明前風暴來襲(中)第4章 對日作戰?第21章 再遇第11章 欲加之罪不患無辭第9章 霍爾崔的空襲第18章 最後關頭的臨近第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7章 平凡人的英雄氣概第24章 如此不堪一擊第2章 生命不止戰鬥不息第17章 勒布元帥的困境(2)第3章 喧夜故人來第6章 意外的變故第16章 窮途末路有曙光第21章 國慶大閱兵第28章 重返莫斯科第7章 兩支佩槍第6章 軍事大冒險第27章 北線大決戰(6)第10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1)第25章 KGB人的處事方法第3章 三巨頭的會晤第21章 對妻子的首戰失利第13章 一個使節團的到訪第42章 鐵克瓦第21章 國慶大閱兵第18章 叢林中的狙擊手(1)第33章 雪崩之伊始(上)第14章 北線決戰的帷幕(1)第33章 雪崩之伊始(上)第39章 腐敗的迂迴第48章 大閱兵(1)第13章 包圍圈裡的大魚(2)第32章 軍事教科書?第15章 軟弱就要捱打第39章 腐敗的迂迴第18章 布洛達寧工廠第12章 包圍圈中的大魚(1)第1章 新的契機第13章 如果 如果之如果第4章 軍營蜜月第15章 首輪空中的較量(2)第8章 軍團分佈會議第19章 有根據的紙上談兵第9章 此一時彼一時也第25章 再臨霍爾崔(下)第12章 一切都在醞釀第35章 殺人的鐮刀與鐵錘第16章 黑太陽的末日(2)第40章 土地承包責任制第18章 叢林中的狙擊手(1)第3章 巡視途中小插曲第38章 沃爾霍夫坦克會戰(2)第37章 以色列復國第10章 沼澤裡的女兵連(上)第8章 德黑蘭之春第14章 漏船還遇打頭風第6章 意外的變故第6章 意外的變故第8章 軍團分佈會議第17章 戰役反攻的到來第5章 國會山的演講第34章 江山待有隱龍出第11章 蘇聯的楚氏時代第19章 叢林裡的狙擊手(2)第9章 斯大林格勒危機第23章 北線大決戰(2)第26章 吉爾尼洛娃的勳章第17章 一枚國際和平勳章?第11章 轉移中的小鎮第5章 一個特務頭子第5章 贏取戰役自主決策權第7章 列寧格勒政權派第8章 感受巴頓第12章 歷史的大改變第14章 潛在的巨大威脅第9章 第一場狼羣攻勢(3)第47章 風起第40章 土地承包責任制第42章 鐵克瓦第3章 巡視途中小插曲第19章 克里姆林宮會議第14章 AK-44??第23章 一個精明的猶太第9章 造反須密謀第11章 總攻(2)第10章 總攻(1)第10章 體制下的危機第7章 “攤派”丈夫的尷尬第34章 外交第5章 一個特務頭子第2章 蘇維埃的占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