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生不逢時

“即使我們全部戰死,德意志仍將存在!”

多麼慷慨激昂的一舉誓言,即便在二戰結束了數十年之後,這句話一說起來,還是令無數人爲之熱血沸騰,那些崇拜德意志軍魂的軍事愛好者,更是把這句話奉爲經典。

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在這句話的背後,究竟蘊含着多少的悲愴,作爲一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纔會祭出這樣一個近乎絕望的誓言?

德軍的確曾經有着最爲先導的戰略戰術思想,也的確曾經有着最爲精銳最爲強悍的軍隊,更曾經有着一大批高素質的一線指揮官,同鼎盛時期的德軍相比,蘇聯紅軍似乎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級數上的對手。而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軍的千里大潰敗,似乎就能夠完美的說明這一點。

正因爲如此,德軍迷們纔在大肆推崇德軍的同時,肆無忌憚的貶低着蘇聯紅軍的戰鬥力,似乎如果蘇聯紅軍不是依靠着陰謀詭計;不是依靠着國內酷寒的條件;不是依靠着遼闊的國家地緣、豐富的資源;不是依靠着慘無人道的人海戰術拼消耗,就根本無法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一般。

可是實際上呢,這場戰爭終究是以蘇聯紅軍的徹底勝利宣佈告終了,這其中沒有什麼所謂的陰謀詭計,在蘇德戰場上,敵我雙方完全就是你來我往的斬血廝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一點在持續了數年的戰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要說到天氣條件地影響,那似乎的確存在。畢竟蘇聯紅軍扭轉戰局的幾場大規模會戰,都是在嚴冬條件下發起的,並最終獲得了勝利。可這又能說明什麼?冬季說白了只佔據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時間,而蘇聯紅軍能夠在嚴冬季節,發起弱勢條件下的絕地反擊,爲什麼德軍不能夠抓住有利的天氣條件也來個反戈一擊呢?說到底,這並非是天氣決定着戰爭,仍舊是軍事決策主導了成敗。

而要說到地緣遼闊、資源豐富上,鼎盛時期的德意志並不弱於蘇聯,其時。德意志佔據了整個中西歐,原捷克的軍事工業、羅馬尼亞的石油等等。統統落到了他們地手裡。而在蘇德戰爭爆發後,他們更是佔據了蘇聯主要的糧食產區以及工業區。從而致使蘇聯舉國糧荒。當然,也有人說德軍雖然佔據着豐富地資源,但是後勤保障困難,從而給了蘇聯人可乘之機。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三軍無糧,不戰自潰。這用兵之術上最基本的教條。難道德軍地指揮官們都不明白?若說是因爲閃電戰術太厲害,以至於進攻部隊脫離了後勤運輸的保證能力範圍之外,那麼,這其中就有一個“貪功冒進”的低級錯誤。一線的作戰指揮官犯下這種低級的錯誤,那就是不可饒恕的罪過,而在這種指揮官指揮下的軍隊。即使戰鬥意志再堅強,作戰能力再勇猛,士兵素質再高。也是一支二流地軍隊,是一羣缺乏有效指揮的烏合之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句話雖然通俗,但卻是絕對的真理。

至於說什麼人海戰術,那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非議的。人海“戰術”,它既然被稱爲戰術,那麼就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而且這種戰術的成功運用,更需要指揮員擁有絕強地意志力,更需要士兵擁有慷慨赴死的勇氣。如果用它來詆譭蘇聯紅軍的戰鬥力,那似乎顯得太過牽強了,更何況那句經典地“即使我們全部戰死,德意志仍將存在”,它又何嘗不是人海戰術的另一種體現?而且是登峰造極的體現。

古德里安也好、曼施坦因也罷,那些德軍高層的精銳指揮官們,或許有着出衆的軍事才能,但是他們畢竟生不逢時,就像是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一般:“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更加可悲的是,他們還遠遠算不上是“得其主”。

且不管蘇德兩軍究竟在戰鬥力上孰強孰弱,一個無法變更的事實是,曾經看似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如今已經覆滅在即,他的老對手現在已經兵臨城下。第三帝國的榮耀,如今已經完全掌握在敵人的手裡,只要對手全面進攻,那麼旦夕之間,這個龐大的擴張帝國,就會灰飛煙滅。

就在這硝煙暫時沉寂的一天裡,柏林市民們倒是也並非沒有值得慶幸的事情,在上午偉大的元首發表完了他最後的一次演講之後,柏林市政廳開始爲市民們發放一次額外的定量食物:1磅燻肉,半磅大米,250磅的幹扁豆、豌豆,1個蔬菜罐頭,2磅糖,1盎司咖啡,1小袋咖啡代用品和一些肥肉。

這些分發下來的食物,讓三百餘萬在飢餓中等待着未知命運的柏林市民,多少恢復了一點生氣,不管怎麼說,他們也能夠不用餓着肚子,去面對俄國人的屠刀了。所有人都知道,這對於他們來說,或許就是最後一次晚餐了。

漫長的一天在無數柏林市民心惶惶的彷徨中緩緩的流過,當沉寂的黑夜在默默的晨光中最終黯然消褪的時候,柏林城外喧囂了整整一個晝夜的蘇軍勸降廣播嘎然而止。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場戰役,即將拉開帷幕。

對於這最後一場戰役的到來,蘇軍前線總指揮部裡最興奮的一個人,並不是朱可夫,也不是梅列茨科夫,更不是羅科索夫斯基,而是剛剛獲得了一枚勳章,此時正處在高度亢奮中的吉爾尼洛娃同志。她所表現出來過人精力,連包括朱可夫在內的一干蘇軍前線指揮官們,都目瞪口呆、自嘆弗如。

就在十二號,也就是蘇軍停戰調度進攻部隊的這一整天。吉爾尼洛娃便興致勃勃的帶着警衛隨從,挨個地走訪了柏林城區外圍的六個主要蘇軍集結地,從拉登堡到施特勞斯貝格,再到澤普尼克,到貝爾瑙……只要是一線戰鬥部隊的預定集結地,這個精力充沛的女人都走到了。不僅如此,吉爾尼洛娃這樣的走訪還不僅僅是走個過程,她每到一地,都要召集所屬部隊的團級以上軍事委員們開會,會議時間不長。二十多分鐘左右,然後呢。她還要召集擔任第一批進攻任務的部隊官兵,發表一通簡短的動員演說。尤其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她所發表的那些演說,雖然每一個地方地內容都不相同,但的確都是精彩異常,聽了之後足以令人熱血沸騰。

一天之內,跑了六個地方,吉爾尼洛娃同志幾乎是圍着柏林城轉了一大圈,而當她心滿意足地返回到前總指揮部之後。又恰好趕上各國記者雲集於此,大廳最後決戰前的內幕消息。於是呢,她又興致勃勃地趕去了記者招待會的現場,這樣露臉的事,我們的吉爾尼洛娃同志怎麼能夠錯過呢?對於吉爾尼洛娃的身份,相信到目前爲止。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沒有幾個人不知道了,其實對於蘇聯國內的主要政府官員,國際最爲關注的無非是三個方面。其一,自然就是克里姆林宮之主、國家最高領導人,其二,就是作爲對外關係發言人性質地蘇聯外交部高層,其三,自然就是最神秘、權力最大的安全委員會。而吉爾尼洛娃作爲安全委員會的第一書記,顯然更是衆多記者們嚴重關注的目標,她親自出席柏林攻堅戰的記者招待會,這顯然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採訪機會。

雖然在外四處奔波了一整天,但是出席招待會地吉爾尼洛娃,仍舊是那麼風姿卓絕,今天的她沒有穿着她最喜歡的蘇軍制式將軍服,而是還着了安全委員會特別地淡藍色制服 ̄ ̄不爲別的,就因爲她擔心被自己的丈夫知道,她敢在任何人面前違制穿着將軍服,卻不敢在楚思南的面前放肆,不然又是一頓臭罵。不過在那身淡藍色制服的襯托下,原本就相貌出衆、嫵媚萬端的吉爾尼洛娃,更是顯的別具風采、英姿颯爽。

在記者招待會上,面對着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們的提問,吉爾尼洛娃絕對搶走了所有在場軍方將領的風頭,她應對自如,侃侃而談,而且不用對照任何的發言稿,充分顯示出了其遠過常人的才能。那樣子看上去,不知道還以爲她是真正的新聞發言人呢。在這一點上,在場的諸多將軍們都自嘆弗如。

不過到了招待會即將結束的時候,這位堪稱全球最大的特務頭子,還是出了紕漏。當一名時代週刊的記者問及,蘇聯紅軍有把握在多長時間呢,徹底攻克柏林的時候,處在高度興奮中的吉爾尼洛娃,竟然毫不猶豫的回答:十二個小時,十二個小時之內,英勇的蘇聯紅軍就能夠徹底肅清柏林城內的一切抵抗。

她這一個回答不要緊,在場的蘇軍一線指揮官們,包括朱可夫在內,大夥的冷汗都下來了,人人都心說,這第一夫人怎麼在性子上跟斯大林同志那麼相似啊?十二個小時攻克柏林,這不是說着玩呢嗎?柏林城內如今至少還有二三十萬德軍在負隅頑抗,那密佈市區內的每一棟建築,每一個地窖,每一條街道,都是他們狙擊紅軍的防線。在這種情況下,蘇軍要想徹底拿下柏林,就必須一個街區一個街區的進攻,一棟建築一棟建築的去清剿,無論從那方面說,這都是一個費攻費力的活,而城市巷戰之所以殘酷,也就在於此了。

按照柏林前線總指揮部參謀部的核算,如果要想最後克取柏林,蘇軍大概需要花費兩天的時間,而且還要付出相當大的傷亡代價,同時呢,這個估算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戰場形勢多變,沒到戰役最後結束,誰都不敢說下一秒會發生些什麼。而今呢,吉爾尼洛娃同志倒是挺爽快,一張嘴就十二個小時,而且這個承諾還是對着全世界的記者們說出來的。這意味着什麼?這就意味着你蘇聯紅軍必須在十二個小時內攻佔柏林,否則地話,那就等着被全世界看笑話吧。

吉爾尼洛娃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快就通過報紙傳到了莫斯科,傳到了克里姆林宮,並被楚思南所獲知。楚思南那個長氣啊,他心說自己的這位妻子不是鬧吧?十二個小時完全佔領柏林,她以爲這是組團去柏林SHOPPING啊?別說是十二個小時完全佔領柏林啦,如果這場戰鬥能夠在二十四小時內完全結束,那麼他楚思南就要樂得心花朵朵開了。

“這個女人要瘋了,如果不給她提個醒,估計她就要親自去活捉希特勒了!”在最高統帥部的臨時會議上,楚思南將桌子拍的震天響。毫不留情的當衆將吉爾尼洛娃狠批了一通。在場的衆人看着他發脾氣,卻是誰也不發一言。

的確。這次吉爾尼洛娃是捅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簍子,這件事要擱在別人身上。即便是最輕的處罰,恐怕也是隻有免職一途了,但是這個女人不同,且不說她同楚思南這位領袖之間地關係如何,也不論他們之間是如何的恩愛,單說吉爾尼洛娃自己。作爲安全委員會地第一書記,自從上任以來。她就把這個規模龐大、實力熏天的機構打理地如同鐵桶一般,簡直是潑水難進。誰要處分她,就要先考慮一下這麼做之後所引來的反彈,同時,還要考慮一下會牽涉到多少人的利益。正因爲如此,如今即便是楚思南親自下手去對付這個女人。恐怕都要花費上一番功夫了,更何況人家是兩口子,牀頭打了牀尾和的。別看楚思南現在怒火沖天,等過上一兩天,說不定他自己都得想辦法給老婆開脫。

這世界上的事就是這麼簡單,人啊,喜歡雪中送炭估計不多,但是錦上添花的事,估計不是弱智的人,都會搶着去做上那麼一件兩件地。如今楚思南大權獨掌,吉爾尼洛娃作爲他的妻子,那地位也是不可動搖的,很顯然,只要楚思南的地位牢不可動,那麼她吉爾尼洛娃的地位就不會受到什麼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就這個問題要求處分吉爾尼洛娃,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既然如此,那還不如……

就這樣,吉爾尼洛娃這麼一個心狠手辣地特務頭子,驟然間擁有了人所難及的好人緣,最高統帥部的所有將領、參謀,都發言爲她開脫。一瞬間,在這些人地嘴裡,吉爾尼洛娃所犯下的錯誤,反到顯得的確情有可原了,而且大家的處理意見也驚人的一致,那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其實楚思南也並非是真的有多麼大的火氣,他只是感覺吉爾尼洛娃出了這樣的紕漏,如果自己沒有一點表示的話,那於情於理,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所以呢,這做做樣子的工作還是非常必要的。不過說起來呢,楚思南也感覺吉爾尼洛娃有些太胡鬧了,她想去前線蹭點軍功,爲自己爭取一些資本,這些還無可厚非,楚思南自己也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由着她。可是有一條底線,楚思南絕不容許自己的女人去觸碰,那就是不懂軍事還要去幹涉軍務,這是絕對要不得的。就像這一次的事情,吉爾尼洛娃在衆多記者的面前誇下海口,如果楚思南不出面給她一個警告的話,她到時候真的不顧一切,要求前線的指揮官們朝這方面去努力,那可真說不好會惹出什麼亂子來。

一方面是爲了防患於未然,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警告一下吉爾尼洛娃,打擊一下她那亢奮的情緒,楚思南最終絕對,還是要對她做出一定程度上處罰。

就在第二天,也就是柏林攻城戰役發起的那一天,楚思南以最高統帥部統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名義,下達了對吉爾尼洛娃同志的處分命令。而處分的具體內容,就是暫時撤銷吉爾尼洛娃同志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書記的職務,令其反省,臨時充任預備隊方面軍軍事委員的職務,以期戴罪立功。至於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書記的職務,則暫時由克留奇科夫同志兼任。

對於這一項處罰,身在前線的吉爾尼洛娃倒是沒有說什麼,她也知道自己的信口開河闖了禍,如今有這樣一個名不副實的處分,也算是自己的丈夫網開一面了。

可吉爾尼洛娃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坦然,並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坦然下去,而一直在安全委員會中擔任二把手的克留奇科夫,就恰恰是那最不能坦然的一個人。在得知了楚思南讓他暫時代替吉爾尼洛娃出任安全委員會第一書記職務的時候,這個一向做事小心謹慎的年輕人,立刻就做出了一個決定 ̄ ̄休假。就在克里姆林宮的任命下達之前,他便帶着自己新任的秘書兼情婦,大張旗鼓的離開了莫斯科,一溜煙跑到烏拉爾州的維爾德洛夫斯克狩獵去了。

直到柏林戰役結束,而吉爾尼洛娃也已經官復原職的時候,他才屁顛屁顛的返回莫斯科,重新開始他的工作。

第28章 重返莫斯科第11章 欲加之罪不患無辭第7章 第一場狼羣攻勢(1)第1章 蘇米研究所第14章 蘇家王朝第29章 北線大決戰(8)第11章 一切都是迷局第14章 潛在的巨大威脅第16章 對妻子的防守反擊(下)第5章 阿穆爾共青城第27章 圍殲第8章 與豪傑共舞第19章 遠景戰略協調(下)第2章 莫斯科的初春第7章 全面的反攻第16章 小人第3章 當年老帥竟尤在第10章 沼澤裡的女兵連(上)第10章 總攻(1)第14章 AK-44??第13章 葬禮上的陰謀第7章 戰爭的豪賭第15章 一本日記中的軍魂第28章 北線大決戰(7)第7章 戰爭的豪賭第7章 東方的珍珠港(1)第21章 再遇第14章 首輪空中的較量(1)第1章 斯大林的秘密部隊第14章 AK-44??第22章 四封密信第22章 緋聞第21章 對妻子的首戰失利第24章 蘇共十九大第25章 KGB人的處事方法第4章 新的戰前會議第19章 身不由己第39章 沃爾霍夫坦克會戰(3)第4章 芭蕾女皇烏蘭諾娃第22章 勝利者第14章 潛在的巨大威脅第15章 首輪空中的較量(2)第21章 再遇第28章 重返莫斯科第25章 再臨霍爾崔(下)第11章 一切都是迷局第20章 軍事會議的決定第17章 遠景戰略協調(上)第17章 一枚國際和平勳章?第13章 酒會第11章 一切都是迷局第19章 人才的集中營第3章 當年老帥竟尤在第12章 白俄羅斯戰役(2)第38章 抱負第14章 殺人如麻的年代第1章 蘇米研究所第19章 身不由己第12章 一切都在醞釀第13章 葬禮上的陰謀第7章 東方的珍珠港(1)第24章 斯大林格勒戰役終結第4章 引流疏導的戰役第7章 戰爭的豪賭第8章 鬥志昂揚的海峽第23章 一個精明的猶太第14章 首輪空中的較量(1)第15章 滅口大行動第10章 一個迷信的誕生第4章 芭蕾女皇烏蘭諾娃第5章 列寧格勒攻防策劃第7章 渡海戰役的序幕第22章 北線大決戰(1)第22章 北線大決戰(1)第18章 最善對牛彈琴者第17章 遠景戰略協調(上)第12章 硝煙中那道風景第27章 北線大決戰(6)第12章 黎明前風暴來襲(下)第25章 KGB人的處事方法第24章 如此不堪一擊第1章 保盧斯的建議第18章 布洛達寧工廠第6章 飛彈與核武第22章 四封密信第16章 勒布元帥的困境(1)第30章 新的戰爭陰雲第17章 三個月的限期第1章 戰爭與和平第4章 對日作戰倒計時第25章 澤洛高地第20章 軍事會議的決定第18章 最善對牛彈琴者第8章 軍團分佈會議第6章 戰爭的脈動第11章 白俄羅斯戰役(1)第16章 一個潑皮出現了第14章 一份重要的情報第4章 血灑諾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