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閒向書齋閱古今,生非草木豈無情!

佳人才子多奇遇,難比張生遇李鶯。

話說西洛有一才子,姓張名浩,字巨源。自兒曹時清秀異衆。既長,才-蜀錦,貌瑩寒冰,容止可觀,言詞簡當。承祖父之遺業,家藏鏹數萬,以財豪稱於鄉里。貴族中有慕其門第者,欲結婚姻,雖媒妁日至,浩正色拒之。人謂浩曰:

“君今冠矣。男子二十而冠,何不求家有令德女子配君?其理安在?”浩曰:“大凡百歲姻緣,必要十分美滿。某雖非才子,實慕佳人。不遇出世嬌姿,寧可終身鰥處。且俟功名到手之日,此願或可遂耳。”緣此,至弱冠之年,猶未納室。浩性喜厚自奉養。所居連檐重閣,洞戶相通,華麗雄壯,與王侯之家相等,浩猶以爲隘窄。又於所居之北,創置一園。中有:

風亭月榭,杏塢桃溪,雲樓上倚晴空,水閣下臨清。橫塘曲岸,露偃月虹橋;朱檻雕欄,疊生雲怪石。爛溫奇花豔蕊,深沉竹洞花房。飛異域佳禽,植上林珍果。

綠荷密鎖尋芳路,翠柳低籠鬥草場。

浩暇日,多與親朋宴息其間。西都風俗,每至春時,園圃無大小,皆修蒔花木,灑掃亭軒,縱遊人玩賞,以此遞相誇逞士庶爲常。浩閭巷有名儒廖山甫者,學行俱高,可爲師範,與浩情愛至密。浩喜園館新成,花木茂盛,一日,邀山甫閒步其中,行至宿香亭共坐。時當仲春,桃李正芳,牡丹花放,嫩白妖紅,環繞亭砌。浩謂山甫曰:“淑景明媚,非詩酒莫稱韶光。今日幸無俗事,先飲數杯,然後各賦一詩,詠目前景物。雖園圃消疏,不足以當君之盛作,若得一詩,可以永爲壯觀。”山甫曰:“願聽指揮。”浩喜,即呼小童,具飲器筆硯於前。

酒三行,方欲索題,忽遙見亭下花間,有流鶯驚飛而起,山甫曰:“鶯語堪聽,阿故驚飛?”浩曰:“此無他,料必有遊人偷折花耳。邀先生一往觀之。”遂下宿香亭,徑入花陰,躡足潛身,尋蹤而去。過太湖石畔,芍藥欄邊,見一垂鬟女子,年方十五,攜一小青衣,倚欄而立。但見:

新月智能眉,春桃拂臉,意態幽花未豔,肌膚嫩玉生光。蓮步一折,着弓弓扣繡鞋兒;螺髻雙垂,插短短紫金釵子。似向東君誇豔態,倚欄笑對牡丹叢。

浩一見之,神魂飄蕩,不能自持。又恐女子驚避,引山甫退立花陰下,端詳久之,真出世色也。告山甫曰:“塵世無此佳人,想必上方花月之妖!”山甫曰:“花月之妖,豈敢晝見?天下不乏美婦人,但無緣者自不遇耳。”浩曰:“浩閱人多矣,未常見此殊麗。使浩得配之,足快平生。兄有何計,使我早遂佳期?則成我之恩,與生我等矣。”山甫曰:“以君子門第才學,欲結婚姻,易如反掌,何須如此勞神?”浩曰:

“君言未當,若不遇其人,寧可終身不娶;今既遇之,即頃刻亦難捱也。媒妁通問,必須歲月,將無已在枯魚之肆乎!”山甫曰:“但患不諧,苟得諧,何患晚也?請詢其蹤跡,然後圖之。”

浩此時情不自禁,遂整巾正衣,向前而揖。女子斂袂答禮。浩啓女子曰:“貴族誰家?何因至此?”女子笑曰:“妾乃君家東鄰也。今日長幼赴親族家會,惟妾不行。聞君家牡丹盛開,故與青衣潛啓隙戶至此。”浩聞此語,乃知李氏之女鶯鶯也。與浩童稚時曾共扶欄之戲。再告女子曰:“敝園荒蕪,不足寓目,幸有小館,欲備餚酒,盡主人接鄰里之歡,如何?”

女曰:“妾之此來,本欲見君。若欲開樽,決不敢領。願無及亂,略訴此情。”浩拱手鞠躬而言曰:“願聞所諭。”女曰:

“妾自幼年慕君清德,緣家有嚴親,禮法所拘,無因與君聚會。

今君猶未娶,妾亦垂髫,若不以醜陋見疏,爲通媒妁,使妾異日奉箕帚之末,立祭祀之列,奉侍翁姑,和睦親族,成兩姓之好,無七出之玷,此妾之素心也。不知君心還肯從否?”

浩聞此言,喜出望外,告女曰:“若得與麗人偕老,平生之樂事足矣!但未知緣分何如耳?”女曰:“兩心既堅,緣分自定。

君果見許,願求一物爲定,使妾藏之異時,表今日相見之情。”

浩倉卒中無物表意,遂取繫腰紫羅繡帶,謂女曰:“取此以待定議。”女亦取擁項香羅,謂浩曰:“請君作詩一篇,親筆題於羅上,庶幾他時可以取信。”浩心轉喜,呼童取筆硯,指欄中未開牡丹爲題,賦詩一絕於香羅之上。詩曰:

沉香亭畔露凝枝,斂豔含嬌未放時;

自是名花待名手,風流學士獨題詩。

女見詩大喜,取香羅在手,謂浩曰:“君詩句清妙,中有深意,真才子也。此事切宜緘口,勿使人知,無忘今日之言,必遂他時之樂。父母恐回,妾且歸去。”道罷,蓮步卻轉,與青衣緩緩而去。浩時酒興方濃,春心瀅蕩,不能自遏,自言:

“下坡不趕,次後難逢,爭忍棄人歸去?雜花影下,細草如茵,略效鴛鴦,死亦無恨!”遂奮步趕上,雙手抱持。女子顧戀恩情,不忍移步絕裾而去,正欲啓口致辭,含羞告免。忽自後有人言曰:“相見已非正禮,此事決然不可!若能用我一言,可以永諧百歲。”浩舍女回視,乃山甫也。女子已去。山甫曰:

“但凡讀書,蓋欲知禮別嫌。今君誦孔聖之書,何故習小人之態?若使女子去遲,父母先回,必詢究其所往,則女禍延及於君。豈可戀一時之樂,損終身之德?請君三思,恐成後悔!”

浩不得已,怏怏復回宿香亭上,與山甫盡醉散去。

自此之後,浩但當歌不語,對酒無歡,月下長吁,花前偷淚。俄而綠暗紅稀,春光將暮。浩一日獨步閒齋,反覆思念,一段離愁,方恨無人可訴。忽有老尼惠寂自外而來,乃浩家香火院之尼也。浩禮畢,問曰:“吾師何來?”寂曰:“專來傳達一信。”浩問:“何人致意於我?”寂移坐促席謂浩曰:

“君東鄰李家女子鶯鶯,再三中意。”浩大驚,告寂曰:“寧有是事?吾師勿言!”寂曰:“此事何必自隱?聽寂拜聞:李氏爲寂門徒二十餘年,其家長幼相信。今日因往李氏誦經,知其女鶯鶯染病,寂遂勸令勤服湯藥。鶯屏去侍妾,私告寂曰:

‘此病豈藥所能愈耶?’寂再三詢其仔細,鶯遂說及園中與君相見之事,又出羅巾上詩,向寂言,‘此即君所作也。’令我致意於君,幸勿相忘,以圖後會。蓋鶯與寂所言也,君何用隱諱耶?”浩曰:“事實有之,非敢自隱,但虛傳揚遐邇,取笑里閭。今日吾師既知,使浩如何而可?”寂曰:“早來既如此事,遂與鶯父母說及鶯親事,答雲:‘女兒尚幼,未能幹家。”

觀其意在二三年後,方始議親。更看君緣分如何?”言罷,起身謂浩曰:“小庵事冗,不及款話,如日後欲寄音信,但請垂諭!”遂相別去。

自此香閨密意,書幌幽懷,皆託寂私傳。光陰迅速,倏忽之間,已經一載。節過清明,桃李飄零,牡丹半折。浩倚欄凝視,睹物思人,情緒轉添。久之,自思去歲此時,相逢花畔,今歲花又重開,玉人難見。沉吟半晌,不若折花數枝,託惠寂寄鶯鶯同賞。遂召寂至,告曰:“今折得花數枝,煩吾師持往李氏,但云吾師所獻。若見鶯鶯,作浩起居:去歲花開時,相見於西欄畔,今花又開,人猶間阻。相憶之心,言不可盡。願似葉如花,年年長得相見。”寂曰:“此事易爲,君可少待。”遂持花去。逾過復來,浩迎問:“如何?”寂於袖中取彩箋小柬,告浩曰:“鶯鶯寄君,切勿外啓。”寂乃辭去。浩啓封視之,曰:

妾鶯鶯拜啓:相別經年,無日不懷思憶。前令侞母以親事白於父母,堅意不可。事須後圖,不可倉卒。願君無忘妾,妾必不負君!姻若不成,誓不他適。其他心事,詢寂可知。昨夜宴花前,衆皆歡笑,獨妾悲傷。偶成小詞,略訴心事,君讀之,可以見妾之意。讀畢毀之,切勿外泄!詞曰:

紅疏綠密時喧,還是困人天。相思極處,凝睛月下,灑淚花前。誓約已知俱有願,奈目前兩處懸懸!鸞鳳未偶,清宵最苦,月甚先圓?

浩覽畢,斂眉長嘆,曰:“好事多磨,信非虛也!”展放案上,反覆把玩,不忍釋手。感刻寸心,淚下如雨。又恐家人見疑,詢其所因,遂伏案掩面,偷聲潛泣。良久,舉首起視,見日影下窗,瞑色已至。浩思適來書中言“心事詢寂可知”,今抱愁獨坐,不若詢訪惠寂,究其仔細,庶幾少解情懷。

遂徐步出門,路過李氏之家。時夜色已闌,門戶皆閉,浩至此,想象鶯鶯,心懷愛慕,步不能移,指李氏之門口:“非插翅步雲,安能入此?”方徘徊未進,忽見旁有隙戶並開,左右寂無一人。浩大喜曰:“天賜此便,成我佳期!遠託惠寂,不如潛入其中,探問鶯鶯消息。”浩爲情愛所重,不顧禮法,躡足而入。既到中堂,匿身迴廊之下。左右顧盼,見:

閒庭悄悄,深院沉沉。靜中聞風響玎-,暗裡見流螢聚散。更籌漸急,窗中風弄殘燈;夜色已闌,階下月移花影。香閨想在屏山後,遠似巫陽千萬重。

щшш✿ T Tκan✿ CΟ

浩至此,茫然不知所往。獨立久之,心中頓省。自思設若敗露,爲之奈何?不惟身受苦楚,抑且玷辱祖宗,此事當款曲圖之。不期隙戶已閉,返轉回廓,方欲尋路復歸;忽聞室中有低低而唱者。浩思深院淨夜,何人獨歌?遂隱住側身,靜聽所唱之詞,乃《行香子》詞:

雨後風微,綠暗紅稀,燕巢成蝶繞殘枝。楊花點點,永日遲遲。動離懷,牽別恨,鷓鴣啼。辜負佳期,虛度芳時,爲甚褪盡羅衣?宿香亭下,紅芍欄西。當時情,今日恨,有誰知!

但覺如雛鶯囀柳陰中,綵鳳鳴碧梧枝上。想是清夜無人,調韻轉美。浩審詞察意,若非鶯鶯,誰知宿香亭之約?但得一見其面,死亦無悔。方欲以指擊窗,詢問仔細,忽有人叱浩曰:“良士非媒不聘,女子無故不婚。今女按板於窗中,小子逾牆到廳下,皆非善行,玷辱人輪。執指有司,永作瀅奔之戒。”浩大驚退步,失腳墮於砌下,久之方醒。開目視之,乃伏案晝寢於書窗之下,時日將哺矣。浩曰:“異哉夢也!何顯然如是?莫非有相見之期,故先垂吉兆告我?”

方心緒擾擾未定,惠寂復來。浩訊其意。寂曰:“適來只奉小柬而去,有一事偶忘告君。鶯鶯傳語,他家所居房後,乃君家之東牆也,高無數尺。其家初夏二十日,親族中有婚姻事,是夕舉家皆往,鶯託病不行。令君至期,於牆下相待,欲逾牆與君相見,君切記之。”惠寂且去,浩欣喜之心,言不能盡。

屈指數日,已至所約之期。浩遂張帷幄,具飲饌,器用玩好之物,皆列於宿香亭中。日既晚,悉逐僮僕出外,惟留一小鬟。反閉園門,倚梯近牆,屏立以待。未久,夕陽消柳,瞑色暗花間,斗柄指南,夜傳初鼓。浩曰:“惠寂之言豈非謔我乎?”語猶未絕,粉面新妝,半出短牆之上。浩舉目仰視,乃鶯鶯也。急升梯扶臂而下,攜手偕行,至宿香亭上。明燭並坐,細視鶯鶯,欣喜轉盛,告鶯曰:“不謂麗人,果肯來此!”

鶯曰:“妾之此身,異時欲作閨門之事,今日寧肯誑語!”浩曰:“肯飲少酒,共慶今宵佳會可乎?”鶯曰:“難禁酒力,恐來朝獲罪於父母。”浩曰:“酒既不飲,略歇如何?”鶯笑倚浩懷,嬌羞不語。浩遂與解帶脫衣,入鴛幃共寢。但見:

寶炬搖紅,麝煙吐翠。金縷繡屏深掩,紺紗斗帳低垂。並連鴛枕,如雙雙比目同波;共展香衾,似對對春蠶作繭。向人尤-春情事,一搦纖腰怯未禁。

須臾,香汗流酥,相偎微喘,雖楚王夢神女,劉、阮入桃源,相得之歡,皆不能比。少頃。鶯告浩曰:“夜色已闌,妾且歸去。”浩亦不敢相留,遂各整衣而起。浩告鶯曰:“後會未期,切宜保愛!”鶯曰:“去歲偶然相遇,猶作新詩相贈,今夕得侍枕蓆,何故無一言見惠?豈非猥賤之軀,不足當君佳句?”浩笑謝鶯曰:“豈有此理!”謹賦一絕:

華胥佳夢徒聞說,解佩江皋浪得聲。

一夕東軒多少事,韓生虛負竊香名。

鶯得詩,謂浩曰:“妾之此身,今已爲君所有,幸終始成之!”

遂攜手下亭,轉柳穿花,至牆下,浩扶策鶯升梯而去。

自此之後,雖音耗時通,而會遇無便。經數日,忽惠寂來告曰:“鶯鶯致意,其父守官河朔,來日挈家登程,願君莫忘舊好。候回日,當議秦、晉之禮。”惠寂辭去。浩神悲意慘,度日如年,抱恨懷愁,俄經二載。

一日,浩季父召浩語曰:“吾聞不孝,以無嗣爲大。今汝將及當立之年,猶未納室,雖未至絕嗣,而內政亦不可缺。此中有孫氏者,累世仕宦,家業富盛,其女年已及笄,幼奉家訓,習知婦道,我欲與汝主婚,結親孫氏。今若失之,後無令族。”浩素畏季父賦性剛暴,不敢抗拒,又不敢明言李氏之事,遂通媒妁,與孫氏議姻。

擇日將成,而鶯鶯之父任滿方歸。浩不能忘舊情,乃遣惠寂密告鶯曰:“浩非負心,實被季父所逼,復與孫氏結親,負心違願,痛徹心髓!”鶯謂寂曰:“我知其叔父所爲,我必能自成其事!”寂曰:“善爲之。”遂去。

鶯啓父母曰:“兒有過惡,玷辱家門,願先啓一言,然後請死。”父母驚駭,詢問:“我兒何自苦如此?”鶯曰:“妾自幼歲慕西鄰張浩才名,曾以此身,私許偕老。曾令侞母白父母,欲與浩議姻,當日尊嚴不蒙。今聞浩與孫氏結婚。棄妝此身,將歸何地?然女行已失,不可復嫁他人,此願若違,含笑自絕。”父母驚謂鶯曰:“我止有一女,所恨未能選擇佳婿。

若早知,可以商議。今浩既已結婚,爲之奈何?”鶯曰:“父母許以兒歸浩,則妾自能措置。”父曰:“但願親成,一切不問。”鶯曰:“果如是,容妾訴於官府。”遂取紙作狀,更服舊妝,徑至河南府訟庭之下。

龍圖閣待制陳公方據案治事,見一女子執狀向前。公停筆問曰:“何事?”鶯鶯斂身跪告曰:“妾誠誑妄,上瀆高明,有狀上呈。”公令左右取狀展視雲:

告狀妾李氏:切聞語云:“女非媒不嫁。”此雖至論,亦有未然。何也?昔文君心喜司馬,賈午志慕韓壽,此二女皆自私奔之名,而不受無媒之謗。蓋所歸得人,青史標其令德,注在篇章,使後人繼其所爲,免委身於傭俗。妾於前歲慕西鄰張浩才名,已私許之偕老。言約已定,誓不變更。今張浩忽背前約,使妾呼天叩地,無所告投!切聞律設大法,禮順人情。若非判府龍圖明斷,孤寡終身何恃!爲此冒恥瀆尊,幸望臺慈,特賜予決。謹狀。

陳公讀畢,謂鶯鶯曰:“汝言私約已定,有何爲據?”鶯取懷中香羅並花箋上二詩,皆浩筆也。陳公命追浩至公庭,責浩與李氏既已約婚,安可再婚孫氏?浩倉卒但以叔父所逼爲辭,實非本心。再訊鶯曰:“爾意如何?”鶯曰:“張浩才名,實爲佳婿,使妾得之,當克勤婦道。實龍圖主盟之大德。”陳公曰:“天生才子佳人,不當使之孤零,我今曲與汝等成之。”

遂於狀尾判雲:

花下相逢,已有終身之約;中道而止,竟乖偕老之心。在人情既出至誠,論律文亦有所禁。宜從先約,可斷後婚。

判畢謂浩曰:“吾今判合與李氏爲婚。”二人大喜,拜謝相公恩德,遂成夫婦,偕老百年。後生二子,俱擢高科。話名“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當年崔氏賴張生,今日張生仗李鶯。

同是風流千古話,西廂不及宿香亭——

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第三十三卷 誇妙術丹客提金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五十二卷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第二十六卷 赫監生魂喪非空庵第二十六卷 赫監生魂喪非空庵第一卷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第三十三卷 誇妙術丹客提金第七十一卷 十三郎五歲朝天第三十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五十八卷 蘇小妹三難新郎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第四卷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第七十卷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第三十九卷 蔡小姐忍辱報仇第六十二卷 貪淫樂鬚眉變弱女第四十六卷 姚滴珠避羞惹羞第三十九卷 蔡小姐忍辱報仇第十九卷 無情婦貪歡罹白刃第六十五卷 女秀才移花接木第三十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十八卷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第三十六卷 滕大尹鬼斷傢俬第十卷 輕佻女私奔落風塵第十一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第六十卷 梅香認合玉蟾蜍第十一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第七十卷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二十四卷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第十五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第八卷 清安寺開棺續前緣第六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第二十八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第五十五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第七十三卷 劉東山誇技順城門第三十四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第七十一卷 十三郎五歲朝天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第七十卷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第二十一卷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第四十二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第三十四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第三十八卷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七十六卷 賈娉娉再生締前盟第六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第五十八卷 蘇小妹三難新郎第五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第十五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六十卷 梅香認合玉蟾蜍第七十五卷 朵那女散財殉節第七十卷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第六十一卷 唐解元玩世出奇第十卷 輕佻女私奔落風塵第三十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四十一卷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第二十四卷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第三十八卷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七十二卷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三十九卷 蔡小姐忍辱報仇第七十五卷 朵那女散財殉節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二十二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第三十二卷 欺貧女怒觸雷霆第十五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第七十六卷 賈娉娉再生締前盟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第六十六卷 窮不了連掇巍科第十九卷 無情婦貪歡罹白刃第二十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十八卷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第十九卷 無情婦貪歡罹白刃第二十一卷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第五十一卷 衆名姬春風吊柳七第四十五卷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第二十六卷 赫監生魂喪非空庵第十四卷 郭挺之榜前認子第五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第三十八卷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第三十四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第六十七卷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第二十九卷 吹鳳簫女誘東牆第三十七卷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第七十一卷 十三郎五歲朝天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