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堅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本質的體現

一、共產黨員的本質

黨章中第二條對黨員下的定義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爲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這個定義,對共產黨員最本質的特徵做了高度準確的概括,構成了共產黨員條件中最核心的部分。

(一)共產黨員要牢固樹立共產主義信念

信念是人們的世界觀在奮鬥目標方面的集中反映,是人們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它常常成爲人們一生中執著追求的既定目標和一種巨大的持久的精神激勵力量。人們的信念可以有各種各樣,對於共產黨員來說,就一定要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共產主義信念,就是對共產主義思想、理論和社會制度具有深刻的理解,堅信共產主義事業的正確性和必然性,對共產主義理想進行執著的追求,自覺地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共產主義信念一旦形成,它就沉積爲人的思想意識的內核,成爲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一個共產黨員只有樹立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才能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煥發出高度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腳踏實地艱苦奮鬥,朝着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目標前進。纔能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捍衛自己的信仰和事業,爲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不怕艱難險阻,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堅貞不渝地爲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才能把個人的一生同整個共產主義事業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懂得人生的意義,樹立起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和情操,自覺地防止剝削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更好地爲黨和人民創造性地工作。相反,共產黨員如果沒有樹立堅定的信念,在一定的條件和氣候下,就會喪失革命意志,失去正確的政治方向,經不起考驗,站不穩立場。

(二)共產黨員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共產黨員的一個基本條件,是黨的先進性的本質體現。它表明我們黨不論搞物質文明建設還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爲了代表和滿足我國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始終要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不斷開拓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執政黨黨員面臨的一個嚴肅課題。共產黨人在社會理想上繼承了人類進步理想的精華,在個人立志上同樣汲取了人類思想的優秀成果,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行動的旗幟。共產黨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爲了人民,除此再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的私利。

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

對共產黨員來說,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比生命還重要。有了它,人們就能在任何複雜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之所以衝鋒陷陣、赴湯蹈火而在所不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許許多多共產黨員之所以能夠爲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到底就是因爲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在激勵着他們。他們的事蹟充分說明,只爲自己活着的人是渺小的,只爲家人活着的人是庸碌的。一切共產黨人都應當志存高遠,即使在生死關頭也要懂得進退取捨。古人說:“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不辭也。”這裡甚於生死的,就是人的理想與信仰。

有人說,現在搞市場經濟,人們一心想的是如何發財致富,還談什麼理想和信仰。的確,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已經把理想和信仰看成陌生而遙遠的名詞,一事當前,他們只考慮自己小家庭的圓滿,只追求個人吃好、穿好、住好、玩好,甚至公開宣揚“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至於國家興衰、民族命運和社會責任,在他們看來,統統與己無關,可以拋之腦後。應當承認,發展市場經濟,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確實有一定的衝擊,對共產黨員的黨性也是嚴峻的考驗,但這與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並不矛盾

。市場經濟強調競爭、誠信和顧客至上,這正需要共產黨員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帶入市場活動;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共產黨員在參與經濟的過程中反對偷稅漏稅,抵制假冒僞劣,帶頭遵紀守法,正是黨性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是開放的經濟,自然需要共產黨員眼界開闊,關心全局,模範地執行黨的開放政策。

也有人說,共產黨員信仰共產主義,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事,哪裡還用得着再提出共產黨員要具有共產主義的理想。從一般道理上講,這話是對的。因爲我們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在於黨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爲自己的最高綱領,不信仰共產主義自然就沒有資格當黨員。但實際情況是,一個人在黨旗下宣了誓,從組織上入了黨,並不等於從此就解決好了政治信仰問題。有的黨員雖然宣誓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但從申請入黨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打着自己的“小算盤”,抱着不正當的入黨動機:或者爲光耀門庭而入黨,或者爲尋求政治靠山而入黨,或者爲找個好工作而入黨,或者爲更多地撈取個人“實惠”而入黨,或者爲謀得一官半職而入黨……還有的黨員,開始堅信共產主義,懷着崇高的理想入黨,入黨後長時期表現也很好,但在嚴峻複雜的考驗面前,思想逐步發生變化,政治信仰逐步發生動搖,甚至完全喪失了黨員的先進性,陷入犯罪的泥潭。在現實生活的衝擊面前,解決理想信念問題,是一生一世的事,並非一勞永逸。因此,不斷夯實理想信念的基石,對於每個共產黨員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使黨齡很長、職務很高的黨員,如果放鬆理想信念的修養,也可能喪失做共產黨員的資格。

三、共產黨員要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由被壓迫、被圍剿的地下黨,轉變爲掌握國家政權的執政黨。這個根本性變化,使我們黨和全體黨員的思想面臨着一系列新的考驗。

(一)執政地位使黨員理想信念面臨許多新的考驗

一是執政地位使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面臨着能否繼續保持謙虛謹慎,密切聯繫羣衆的考驗。和平建設的環境,階級鬥爭不再是主要矛盾,外在壓力變小了。在這樣的條件下,黨面臨的嚴峻考驗是:執政黨的黨員和幹部,能不能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繼續同羣衆同甘共苦,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建國前夕和建國後,毛澤東多次提醒全黨,在執政以後,要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注意脫離羣衆的危險。1956年,鄧小平在黨的八大修改黨章的報告中也指出,由於我們黨已經是在全國執政的黨,脫離實際和脫離羣衆的危險,對於黨的組織和黨員來說,不是比過去減少而是比過去增加了。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衆,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羣衆。人民羣衆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直接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事實已證明了這一預見。儘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在密切聯繫羣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了過去黨羣關係的某些不正常狀況,但這些年來,確有一些黨員幹部,思想上對黨的羣衆路線認識淡薄了,同羣衆的關係也疏遠了,官僚主義氣息嚴重了。

二是執政地位使黨員和領導幹部面臨着能否正確使用權力的考驗。黨執政後,許多共產黨員進入了各級領導崗位,握有一定的權力。這種情況使黨員面臨能否正確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力爲人民服務,防止官僚主義和以權謀私。爲了有效地防止幹部濫用職權,保持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公僕”本色,我們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黨內大多數同志經受住了權力的考驗,保持了黨的優良傳統。但是,毋庸諱言,也確實有相當一批黨員黨性不強,經不住權力的考驗,在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殘餘思想侵蝕下,信奉剝削階級腐朽的權力觀,什麼“有權就有一切”、“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等等。他們憑藉執政黨黨員的稱號,利用執政黨的地位和人民賦予的職權,竭盡全力爲自己撈好處,利用權力謀私利,敗壞了黨的形象,引起了羣衆的強烈不滿。

三是執政地位使黨員面臨着能否保持旺盛革命進取精神的考驗。由革命戰爭轉爲和平建設,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儘管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比起破壞一箇舊世界要艱鉅複雜得多,但和平建設的環境容易使一些黨員產生高枕無憂,貪圖安逸享樂,精神懈怠,意志衰退,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這些情緒和狀況不利於黨的建設事業的發展,最終

不利於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

(二)黨員面臨着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考驗

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共產黨員面臨許多考驗。其一,共產黨員面臨改革創新精神的考驗。改革開放以來,不少黨員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大膽探索,銳意改革,知難而上,推動了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但也有一些黨員和幹部缺乏改革精神和創新意識,思想僵化,因循守舊,抱殘守缺,習慣於老框框、老套套。也有的求穩怕亂,左顧右盼,猶猶豫豫,不敢探索。還有的不僅自己不創新,反而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事物、新經驗反應冷淡,甚至橫加指責。其二,共產黨員面臨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的考驗。在改革開放問題上,存在着兩種截然對立的主張:一種是黨中央一貫主張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開放,即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改革開放;另一種是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立場,要求中國“全盤西化”的人所主張的,同四項基本原則根本對立的改革開放,這種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要實行資本主義。因此,能否劃清兩種改革開放觀的界限,是對每個共產黨員的考驗,也是反映黨員先進性強弱的一個標誌。其三,共產黨員面臨利益重新調整的考驗。從某種意義上講,改革是對社會政治、經濟利益的重新調整。我們所實行的改革,都不可避免地要觸及到每個黨員幹部的利益。有的人會在競爭中獲利,然而也有人會在其中“降格”,喪失原來的職位和利益。面對改革中的種種利益關係的調整,是從個人的利益得失出發來評價改革,對改革持懷疑、觀望和消極抵制態度,還是從黨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來評價改革,堅決擁護、積極投身改革,這無疑是對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嚴峻考驗。其四,共產黨員面臨市場經濟負效應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趨利性、自主性、等價性、開放性等,使有的黨員的價值觀取向錯位、功利主義思想擡頭。我們搞改革開放是爲了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發展自己,但我們在對外開放的同時,面臨着如何防止不健康的思想意識、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侵蝕的考驗。

(三)共產黨員要增強執政意識,自覺加強黨性鍛鍊

其一,黨員要增強執政意識修養。每個共產黨員都要牢記自己是執政黨的一員,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關係到黨的形象,關係着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和領導作用的發揮。每個共產黨員都應懂得,黨的執政意識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共產黨執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爲人民服務,爲人民謀利益,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做主。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以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員幹部在任何時候,都要牢記胡錦濤同志所強調的“權爲民所用、利爲民所謀、情爲民所繫”的要求,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此,共產黨員要自覺加強黨性鍛鍊,一是要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和增強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持和實踐黨的性質和宗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拒腐蝕,永不沾,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經受住發展市場經濟的考驗。二是共產黨員要正確區分市場經濟原則與黨性原則,決不能拿原則做交易。市場經濟原則和黨性原則是兩個不同範疇和領域的問題。前者屬於社會經濟範疇,本身不僅有階級性、政治性。它包括等價交換、公平競爭、追求效益等原則。這些原則遵循的是商品價值量進行等價交換的價值規律。其價值判斷原則強調的是自我利用,它適用於調節商品生產經營者在經濟活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問題。而後者則屬於社會政治範疇,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政治性。它包括堅持黨的理想、宗旨,指導思想,組織原則等,這些內容遵循的是無產階級政黨爲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加強自身建設和發展的規律。強調的是犧牲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它適用於調節黨的整體利益與部分利益、黨的利益與黨員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是黨內政治生活的準則。這種區別決定了二者不可混淆、不能替代。共產黨員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充分利用、吸收市場經濟原則積極的一面,限制並縮小其消極的一面,自覺地堅持和維護黨性原則,按黨性原則來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言行。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帶頭髮展經濟、帶領羣衆致富,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獻計出力,爲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爲根本,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本章完)

第五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要求_第二節 社會轉型時期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一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最崇高的理想_第一節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一節 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科學內涵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二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三節 在堅持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第三節 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靈魂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二節 堅持“兩個務必”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一節 民主革命時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二節 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第一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最崇高的理想_第一節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二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二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一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最崇高的理想_第一節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一節 共產黨員的世界觀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二節 堅持“兩個務必”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三節 新時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過程及經驗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一節 黨的綱領就是黨的一面旗幟第二節 黨的基本路線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集中表現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三節 共產黨員的價值觀第一節 堅持理想信念是由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一節 黨的綱領就是黨的一面旗幟第二節 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黨員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第一節 共產黨員必須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理念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三節 在堅持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第一節 堅持理想信念是由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第三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第四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最新理論成果_第二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二節 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黨員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一節 共產黨員的世界觀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三節 共產黨員的價值觀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二節 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黨員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二節 堅持“兩個務必”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第二節 堅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本質的體現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第三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二節 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第二節 黨的基本路線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集中表現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一節 民主革命時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三節 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靈魂第三節 新時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過程及經驗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一節 黨的綱領就是黨的一面旗幟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三節 在堅持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一節 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科學內涵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一節 共產黨員的世界觀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二節 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第一節 堅持理想信念是由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一節 共產黨員的世界觀第三節 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追求的一個無限美好的社會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三節 共產黨員的價值觀第三節 新時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過程及經驗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二節 黨的基本路線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集中表現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二節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現實意義第一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最崇高的理想_第一節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一節 民主革命時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二節 堅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本質的體現第二節 黨的基本路線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集中表現第一節 堅持理想信念是由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第二節 黨的基本路線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集中表現第三節 新時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過程及經驗第二節 堅持“兩個務必”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一節 共產黨員的世界觀第一節 堅持理想信念是由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第五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要求_第二節 社會轉型時期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三節 新時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過程及經驗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三節 在堅持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