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週年的“七一”講話中指出:“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這一基本原理。共產主義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必須看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過去,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比較膚淺、簡單。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現在,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這段精闢的概括,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共產黨執政規律在認識上的深化,爲廣大的共產黨員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指明瞭方向。

一、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決定了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

歷史上任何一次社會形態的更替,都要經歷一個長期、艱鉅的歷史過程。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封建王朝進行了長達一百三十多年的鬥爭;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用了八十六年才穩固了政權;到1871年的德國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這是以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以一種私有制代替另一種私有制,就經歷了二百三十多年的血與火的反覆較量,資本主義制度纔在西歐基本鞏固下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則是要在全世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爲全人類創造一個與資本主義根本對立的、自由、平等、和諧、幸福的嶄新世界,這是開闢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壯麗事業。由於私有制的經濟、政治、文化已經形成一種龐大的根深蒂固的社會存在,以私有制最完備的形式支配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所有人的思維方式、行爲方式發生深刻的影響,工人階級不但要去掉身上的枷鎖,同傳統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而且要擺脫精神上的桎梏,同傳統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這既是弱小的新生事物與強大的腐朽力量的較量,也是無產階級自己頭腦中的先進思想與傳統觀念的較量。所有這一切,決定了這一偉大社會革命的激烈程度、廣泛程度和深刻程度,是以往歷史上所有的革命都無法比擬的。新中國建立五十多年的曲折發展歷程,生動地說明了社會主義實踐的艱鉅性。我們正是在經歷了改革開放前20年中的幾次重大挫折後,重新探索出一條史無前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在倡導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一直鼓勵人們要解放思想,大膽地去試,允許犯錯誤,犯了錯誤要立即改,要善於從實踐中學習和總結經驗,把前人的失誤當成我們的寶貴財富,才能使社會主義走向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共產黨人只有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才能不斷地完成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才能實現黨的最終奮鬥目標。

二、全面實現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是實現最高理想的過程,在全世界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纔是共產黨人的最終奮鬥目標,也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根據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論述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要實現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在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創造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產品的極大豐富。實現從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首先必須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提供豐富的社會產品,滿足整個社會及其成員的需要,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則;才能最終消除生產資料的各種所有制形式,實現單一的共產主義所有制;實現馬克思所設想的整個社會是一個“聯合體”,並由這個“聯合體”來控制和調節全社會的生產的設想。所以,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乃是實現向共產主義階段過渡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

二是要極大地提高全體人民的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培育共產主義的一代新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論述共產主義美好前景時,在強調物質基礎的同時,非常強調人們的精神面貌對於建設這個新的社會制度的重大意義。爲了創造這一精神條件,需要在社會主義階段就開始認真清除從舊社會帶來的各種剝削階級的腐朽思想和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落後、愚昧的觀念,深入開展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精神文明的教育,克服“自發論”的錯誤思想,堅持長期、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思想教育,並同社會上的各種不良傾向進行必要的鬥爭,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覺悟,培育一代共產主義新人。這一切都必然要成爲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重要任務,只有完成了這個任務,才能不斷提高全體人民建設共產主義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實現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

三是要大力提高全體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造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建設人才。共產主義的

先進生產力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不僅需要具備高度的思想覺悟,而且必須具有高度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儘可能多的專業知識。列寧說:“只有瞭解人類創造的一切財富以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爲共產主義者。”在社會主義階段必須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並把它同發展社會生產力密切聯繫在一起,推動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

四是要消滅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並使反映這些差別的資產階級權利全部趨於消失。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同時,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基礎上,儘快提高全體勞動者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創造條件,擺脫舊式分工的束縛,使人們成爲自然、社會和自己的真正的主人,成爲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

五是要在全世界消滅一切剝削制度,促進國家的消亡。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沒有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社會,國家也被“自由人的聯合體”所取代。而要做到這一點,不但需要個別國家內部完全消滅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而且需要在世界範圍內全部消滅剝削制度,徹底消滅一切可能引起剝削和壓迫制度恢復的因素和條件,剷除它的思想影響和社會根源。因此,只有在全世界消滅了資本主義和其他一切反動勢力之後,才能爲國家的消亡和共產主義制度的實現創造條件。這些條件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絕不可能用其中的某一個條件來取代其他條件。只有全面實現了這些條件,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共產主義才能實現。而這些條件的全面實現,達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需要付出艱鉅的努力和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

三、解決社會主義實踐面臨的歷史的、現實的挑戰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曾經設想社會主義將在西歐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勝利,可是20世紀,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小農經濟佔優勢的落後國家取得了勝利。這些國家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是由這些國家在帝國主義時代條件下,國內社會矛盾的發展所導致的戰爭與革命這種特殊歷史背景造成的,是這些國家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工人階級、廣大人民羣衆英勇奮鬥的結果,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勝利。它開闢了一條落後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使科學社會主義產生了一次質的飛躍,由理論變成現實。但是,革命發展順序上的這一突破,給20世紀社會主義的發展帶來歷史的難題,即經濟政治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鞏固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如何建設和繼續發展社會主義帶來了難題:

難題之一: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文化基礎很差,起點很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任務極其艱鉅,要在經濟上趕上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成的事情。

難題之二:國際客觀環境嚴峻。成長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將長期處在強大的資本主義的包圍之中,始終面臨着被資本主義國家扼殺、遏制、演變的威脅。社會主義國家要儘快發展壯大自己,就要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打交道,實行開放政策,吸取它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積極的、有益的成果,同時又要高度警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干涉、滲透和顛覆,特別是和平演變,與它們進行機智、堅決的鬥爭。

難題之三:缺乏足夠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未來社會的設想是針對發達國家講的,與現實中的社會主義有較大的差距。今天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要與時俱進,需要根據社會主義的實踐進行修正、補充、豐富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落後國家如何搞社會主義既無充分的理論準備又無實踐經驗可以參考,只有在幹中學,在實踐中總結經驗,這難免會出現偏差和失誤,難免會走彎路,遭受挫折。

難題之四:社會主義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過程中,理應吸收借鑑資本主義發展經濟的先進經驗和科學技術,但出於意識形態的差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總是企圖通過封鎖等手段,把社會主義長期置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大道之外,給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設置重重障礙,這就使社會主義在發展過程中遭受了許多挫折,吃了許多苦頭。

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正是生產力這個強大武器,使資本主義徹底戰勝了封建主義。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不僅爲社會主義準備了物質基礎,而且還鍛造了推翻資本主義的物質力量——現代工人階級。資本主義週期性危機和風起雲涌的工人運動,特別是十月革命的勝利以及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已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發生許多新的變化,這種新變化突出地表現爲:國家利用新的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第三產業,不僅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

且使勞動力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勞動者隊伍出現知識化、白領化、多層次的新趨勢;國家加強對經濟的直接干預和普遍調節,緩和了經濟危機;實行“社會福利政策”,吸收工人“參股”與參與管理,使國內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治地位也有所提高;同時通過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階級矛盾也隨之向全球範圍轉移,國內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緩解。當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保持較長時期相對穩定的發展,說明它還有一定的生命力。

20世紀的最後二十年,世界發生巨大的變化,曾被馬克思、恩格斯宣告“必然滅亡”的資本主義在科技革命的強力推動下呈現出繁榮景象,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由於蘇聯、東歐“政治大地震”轉而跌入低谷。面對這一歷史倒轉,西方資產階級歡呼勝利,社會主義國家則產生了迷惘、彷徨甚至悲觀情緒。因此,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這個重大歷史現象進行富有說服力的理論論證,對於我們正確地認識形勢,堅定對共產主義的崇高信念顯得尤其必要。

馬克思主義認爲,“兩個必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發展的最終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此同時他們也清醒地提出了“兩個決不會”:“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當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發展的實際情況恰恰是,生產關係既沒有完全適應也沒有完全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是處於相互對抗但尚未崩潰的地步。中國共產黨必須堅信“兩個必然”,做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永遠不迷失前進方向;同時,我們也決不能忘記“兩個決不會”,做一個清醒的共產主義者,踏踏實實地做好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情。

資本主義在與社會主義的合作與競爭中,一刻也沒有停止消滅社會主義制度的企圖。當今西方敵對勢力主要利用人權、民主、自由、民族、宗教等問題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和平演變戰略。當今世界,雖然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經成爲時代的主流,但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威脅着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世界仍不安寧。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悲劇,就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上演的。國際資本主義和平演變的政治戰略之所以能在一些地方得手,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條件來講,從總體實力來說,是敵強我弱的緣故;從主觀條件來說,是不能正確地估量自己,不能制定和堅持正確的綱領。共產黨人只有準確地瞭解世界,正確地估量自己,才能制定出正確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才能在競爭中逐步改變不利地位,有力地發展自己,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總之,敵強我弱的國際態勢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社會主義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方敵對勢力在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方面的鬥爭將是長期的、複雜的。縱觀世界,社會主義國家面臨難得的有利形勢和機遇,也面對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鄧小平強調指出,拿國際水平的尺度來衡量一下,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即使趕上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從20世紀末算起也還需要五十年左右的時間。我們要認清形勢,趨利避害,銳意創新,開拓進取,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發展壯大自己,把社會主義建設搞好,以此來證明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從根本上剷除對社會主義搞“和平演變”的土壤。因此我們黨今天的第一要務,就是要胸懷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腳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實際,排除各方面的干擾,始終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努力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低綱領,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達到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廣大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目的,就要始終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同時必須依靠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對外開放政策,學習、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一切好的東西;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按照客觀經濟規律運用科技發展生產力;處理好發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廣大人民羣衆的承受能力之間的關係,促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健康穩步發展。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這是我們的共同願望。今天只有解決好經濟和發展問題,我們才能爲完成黨的最低綱領、逐步向最高綱領邁進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在國際上,要全面認識和正確處理好同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同發達國家既矛盾鬥爭又借鑑合作的關係,要善於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在競爭中不斷髮展壯大自己。但是,不管我國社會主義在建設和改革中取得多麼大的成就,都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同時清醒地看到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帶來的嚴峻挑戰,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清醒地意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防止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急於求成,放鬆爲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的努力,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造成損失。

(本章完)

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三節 在堅持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一節 共產黨員必須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理念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三節 在堅持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一節 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科學內涵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一節 民主革命時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四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最新理論成果_第二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一節 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科學內涵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三節 在堅持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二節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現實意義第五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要求_第二節 社會轉型時期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二節 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二節 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二節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現實意義第三節 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靈魂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三節 共產黨員的價值觀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一節 共產主義運動的現狀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一節 共產主義運動的現狀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二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第一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最崇高的理想_第一節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二節 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第三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第一節 理想信念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根本保證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一節 民主革命時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二節 堅持“兩個務必”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第二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二節 堅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本質的體現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一節 黨的綱領就是黨的一面旗幟第二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一節 民主革命時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一節 共產主義運動的現狀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二節 堅持“兩個務必”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三節 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追求的一個無限美好的社會第二節 堅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本質的體現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三節 在堅持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一節 黨的綱領就是黨的一面旗幟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一節 共產主義運動的現狀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二節 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黨員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二節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現實意義第二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一節 理想信念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根本保證第二節 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黨員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第一節 共產黨員必須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理念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一節 堅持理想信念是由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二節 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第一節 共產主義運動的現狀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一節 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科學內涵第一節 堅持理想信念是由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第三節 正確把握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係第二節 黨的基本路線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集中表現第七章 理想信念與黨的先進性_第二節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現實意義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一節 共產黨員的世界觀第二節 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黨員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第一節 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一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最崇高的理想_第一節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三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第五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要求_第二節 社會轉型時期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三節 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追求的一個無限美好的社會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三節 共產黨員的價值觀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員理想信念提出的新要求第一節 堅持理想信念是由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第三節 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靈魂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二節 共產黨員的人生觀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一節 民主革命時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八章 理想信念與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_第一節 黨的綱領就是黨的一面旗幟第十章 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_第一節 共產黨員的世界觀第二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二節 黨的基本路線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集中表現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_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三節 堅定理想信念與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第二節 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