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司馬師的大屠殺B

李豐,字安國,爸爸李恢,曾經做過曹魏帝國的太僕(皇帝儀仗部長)。曹魏帝國剛剛建立之後,年僅十七八歲的李豐以平民百姓的身份,隨父從軍到了鄴城。在鄴城,李豐一副名士做派,小小年紀就開始品評人物,而當時的人們也都對李豐刮目相看,全鄴城都知道有個李豐。等到李豐跟着父親移駐許昌,名聲就更大了,李恢覺得李豐的這種名聲,太不實在,這樣下去,對年輕的兒子並沒有什麼好處,就讓李豐閉門謝客、專心讀書。當時的太子曹睿聽說了李豐的名聲,就把他聘爲自己的文學(文化顧問),等到曹睿即位,李豐也就正式步入了仕途。

有一次,曹睿和一個從東吳投降過來的人聊天,聊着聊着,曹睿就問,你們東吳那邊,認爲我們中原這裡誰是名士?那人就說,我聽說過一個叫李豐的,當時,李豐還只是個黃門郎(皇帝秘書侍從),論官職來說,絕對只是箇中層幹部,曹睿一聽東吳的人居然還知道有個李豐,就非常吃驚的說:“李豐的名聲,都傳到你們東吳去啦?”當時對李豐更是刮目相看。曹睿死後,李豐做了郭太后永寧宮的太僕(皇太后儀仗部長),後來一路高升,先後做到了侍中(皇帝高級顧問)、尚書僕射(國務院副總理)。

尚書(國務院)是曹魏帝國最有實權的部門,同時也是最繁忙的部門,李豐到了這裡以後,暴露出了當時名士共有的特點:眼高手低。自從他到了尚書以後,就開始連續的以有病爲由不上班,曹魏帝國的法律規定,官員請病假一百天就停發俸祿、自動解職,李豐不想丟官丟錢,就數着天數,快到一百天就來上班,上了幾天又請病假,然後就又病他個九十多天,如此反反覆覆,病的天數反而比上班天數多出幾十倍。但在當時,名士的威力是無限的,李豐即使這麼破壞規則,大多數不知情的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崇拜他。

由於李豐大名士的身份,他的兒子大兒子李韜得以有幸迎娶了前任皇帝曹睿的大女兒齊長公主,從名分上說,齊長公主就是皇帝曹芳的姐姐,這樣一來,李豐和曹魏皇室成了兒女親家,他們一家人,都開始飛黃騰達。李豐有兩個弟弟,一個叫李翼,一個叫李偉,由於也成了皇親國戚,他們很快都登上了高位,不過,像李豐一樣,這兩位李大人也是做人成功、做事完蛋,李偉就曾經因爲長期貪杯誤事,結果導致大西北兩個郡出現叛亂,但是,由於李豐又是名士,又是皇親國戚,沒人敢得罪他們,他們也沒有受到任何制裁。

無憂無慮的日子總是難以長久,就在李豐不斷享受與皇室聯姻帶來的好處時,司馬懿和曹爽明爭暗鬥也越來越激烈,曹魏帝國從中央到地方,都分成了兩派,李豐左右逢源,和兩大巨頭都是不近不遠,所以司馬懿政變之後,李豐沒有受到牽連,在司馬師執政之後,他更是被官升一級,做了中書令。按這一層說,李豐應該是司馬師的人,應該忠於司馬師。可是,司馬師是曹魏皇室的敵人,他執政以後,李豐這個皇親國戚也就微不足道了,李豐希望重現皇親國戚的威風,可是皇帝曹芳不掌權,這種希望就不能實現,所以,司馬師雖然給李豐升官加爵,李豐的內心還是同情和支持曹芳。

因爲李豐是中書令,他的工作任務,就是負責把皇帝的命令上傳下達,是專門伺候皇帝曹芳的,雖然司馬師已經大權在握,但是那執行命令的玉璽,還在曹芳的手裡,這位皇帝,還是得發揮一下橡皮圖章的作用的。李豐本來就支持曹芳,所以一來二去,兩個人談話的內容,就成了如何恢復皇權、怎樣幹掉司馬師。李豐和當朝國丈張緝的家離得很近,因爲都是皇親國戚,所以平時沒事就總是混在一起,關係非常要好,在曹芳立志要奪回皇權之後,李豐和張緝的關係就不僅僅是要好,而是同謀了。

由於李豐總是被皇帝曹芳單獨叫去談話,而且別人不能聽,談話內容完全保密。司馬師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一個皇帝,有什麼事怕讓別人知道呢,怕事就是怕人,如今全天下讓曹芳害怕的人,恐怕就只有自己了。

WWW¤тtkan¤c ○

曹芳一定是在和李豐商量怎麼對付自己。

司馬師覺得危險已經近在眼前了。

實話實說,像李豐和張緝這樣的人,說話的時候比誰都漂亮,做起事兒來卻是怎麼也做不成。要想幹掉司馬師,就憑他們這兩個譭譽參半的名士,那真是玩笑一般。但是,和司馬懿一樣,司馬師也是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人,既然他皇帝曹芳想要奪權,那就得把他的信徒們一網打盡,讓所有人都明白,誰纔是曹魏帝國的老大。

這一天,司馬師把李豐叫來,然後直接就問他,你和皇帝平時說些什麼。李豐當然說,也沒有什麼,我這工作不就是天天呆在皇帝身邊,能有什麼。

短暫的沉默之後,一向沉穩儒雅的司馬師突然抽出寶劍,拿起劍把兒就照李豐的身上狠命的戳去,一下接着一下,一直就這樣把李豐活活打死,然後讓人把屍體直接送到廷尉(司法部)。握着還帶着鮮血的寶劍,司馬師咬牙切齒的發出了命令:“把李豐的兒子和他的同黨夏侯玄、張緝,給我盡數抓起來!”

接下來就是大規模的逮捕和審問。

當李豐血肉模糊的屍體被送到廷尉的時候,掌管廷尉的鐘毓被嚇了一跳。作爲一個幾代祖上都混跡官場的高幹子弟,鍾毓非常清楚,這是司馬師在檢驗他是否忠誠,然而,他不敢獨自攬下這麼大一個麻煩,只好推脫說:“李豐的死不是我這個法官依法裁判的,得有皇帝的詔命,我才能接受。”於是,鍾毓把李豐的慘狀寫成報告,讓人給皇帝曹芳送去。

當知道司馬師公開打死李豐的消息以後,曹芳的心都碎了,李豐是他的親信,這種親信,這麼忠誠的人,恐怕以後都難以培養了,司馬師的作法,其實就是在向他這個皇帝宣戰。曹芳頓時氣得暴跳如雷,多少年來對歷代權臣的忍耐,在此刻一起爆發,他叫來人,想要去質問司馬師,然而,郭太后恐懼的攔住了他,讓他趕緊回來不要生事,因爲她知道,現在的曹魏帝國,已經沒有什麼皇帝和太后了,絕大多數人只認得一個人,那就是司馬師。

由於皇帝都不敢說話,夏侯玄等人自然沒有經過絲毫抵抗就被逮捕,然後,司馬師立刻命令鍾毓(玉)負責審問夏侯玄。不久,鍾毓就把伺候皇帝曹芳的永寧署令(太后宮總管)樂敦、黃門監(皇宮副總管)蘇鑠和冗從僕射(皇宮辦公室主任)劉賢一起逮捕,並公告天下說,這三個人自己招認,李豐和他們計劃,在曹芳冊封貴妃的那天,利用皇帝和所有大臣都參加的機會,逼迫皇帝殺掉司馬師,然後擁戴夏侯玄當大將軍、張緝當車騎將軍,掌握朝廷大權。

所有讓司馬師感到危險的人,都在這份要人命的口供裡。

接下來,就輪到理論上的謀反頭目——夏侯玄了。

夏侯玄當然是被冤枉的。如果他有和司馬家族翻臉的血性,當初曹爽被殺的時候,他早就該反了他孃的,那個時候總管關東都不敢反,何況現在手上一個兵都沒有呢?然而,司馬師說他造反,他自然就得造反,分辯的機會是沒有的。

鍾毓提審了夏侯玄,問他謀反的事情,夏侯玄只是用眼睛默默的盯着他,然後慢悠悠的說:“你一個部長級的高官,卻甘願當司馬師的手下來審問我。我沒有什麼可說的,如果你一定要口供,你替我寫吧!”鍾毓不是傻子,也沒有喪盡天良,他知道夏侯玄和李豐這檔子事根本沒有關係,他只是司馬師手下的犧牲品而已,然而,在這個時候,事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向曹魏帝國真正的老大司馬師交差。鍾毓只好自編自寫,連夜替夏侯玄寫了一份完全承認謀反事實的口供,以最快速度拿給夏侯玄看,而夏侯玄只是看了看,一句話也沒有說。

此時無聲勝有聲。

看到夏侯玄這個樣子的鐘毓,反而痛哭起來,而他是爲什麼而哭呢?爲他的卑鄙?或者是他的良心?或者是他對夏侯玄的命運的一聲嘆息?

李豐的弟弟李翼,當時正是兗州刺史(黃河下游南岸地區),當得到李豐失敗的消息後,就琢磨下一步該怎麼辦。李翼的妻子,正是曹操的大謀士荀彧的孫女,荀女士繼承了荀彧的智慧,她問李翼:“你大哥死了,你也一定活不成,趁現在逮捕你的人沒到,趕緊逃到東吳去吧,你手下有誰可以信得過,趕緊保護咱們一起走!”

和他那位大哥李豐一樣,李翼平日裡仗着自己是名士,狂傲不羈,把誰都不放在眼裡,人們不反對他已經算難能可貴,到了這種滅門大禍的節骨眼兒,誰肯替他賣命呢?李翼這裡一遲疑,荀女士已經看出來真相,她痛苦的說:“你在一個大州做官,居然連一個親信都沒有,就是跑了也得被抓啊!”李翼說:“我要是跑了被抓住,全家都得被殺,我要是不跑,估計你和孩子們還能活命,算啦,我就在這兒等死吧!”結果,果然像李翼預測的那樣,司馬師沒有濫殺無辜,李翼雖然被抓,但是荀女士和兩個兒子都活了下來,後來,李翼的一個兒子李斌,還進入了西晉王朝的政治核心,權傾一時,不過,這都是將近五十年以後的事兒了。

2月22日,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夏侯玄、張緝、李豐的兒子李韜、樂敦、蘇爍、劉賢以及他們的家人,全部被押往洛陽東街刑場,盡數殺掉。據現場的人說,夏侯玄臉色不改、行動如常。

曹芳繼位之後,夏侯玄和曹爽的高參何晏、鄧颺,都是口齒伶俐、能言善辯,也都是開口高深、閉口虛無,成爲了國家級的巨星,高官貴族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對他們崇拜的五體投地,爭着和他們來往,只有傅嘏(古),對他們敬而遠之。有人很奇怪,問傅嘏爲什麼要這麼做。傅嘏就說:“夏侯玄志向很大,可是沒有真本事,只會製造虛名。何晏嘴上說的挺高尚,真正做事卻特別下作,光喜歡和別人練嘴皮子,其實根本沒有主見,他就是人們說的那種一張利嘴假大空、耽誤國家大事的人。鄧颺做事,有始無終沒原則,又愛名又愛利,容不得半點兒批評,聽不進一點兒反對意見,誰比他強他就嫉妒誰。話太多一定惹是生非,嫉妒心太強一定不能真心待人。我觀察這三位今日明星,一定會弄的家破人亡,躲着他們都來不及,怎麼還會去招惹他們呢?”傅嘏還和李豐關係十分不好,對他的一個朋友說過:“李豐對人虛情假意,全靠小聰明,而且還特別喜歡權力鬥爭,如果讓他負責國家大事,一定會招惹殺身大禍。”結果,何晏、夏侯玄、李豐全都慘死,傅嘏的話不幸全部應驗。

司馬懿政變的時候,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計劃外逃到蜀漢帝國之前,曾經讓夏侯玄跟着一起走,可是夏侯玄卻選擇了留在魏國。司馬懿去世的時候,當時的中領軍(中央禁衛軍司令)許允認爲曹魏皇室的威脅已經解除,可是夏侯玄卻說:“老兄,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司馬懿是前輩長者,他起碼還能念在舊日的情分上善待我們一下,如今他的兒子當權,恐怕再不會容得了我們啦。”

夏侯玄、李豐、張緝事件,實際上是曹爽事件的續集,洛陽城第二次的大屠殺,實際上是司馬師爲了鞏固他爹司馬懿的政變成果,對曹魏皇室在洛陽城裡殘餘勢力的進一步剿滅。和自己的爸爸司馬懿一樣,司馬師只是打擊了反對司馬家族的大臣,對皇帝本人卻沒有任何傷害,但是從此以後,曹魏皇室更加勢孤力單,司馬家族徹底露出了搶班奪權的真面目,而擺在曹魏帝國大臣們面前就只剩下兩條路:忠於司馬師,或者死。

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A2、司馬師的大屠殺A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1 、舊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A3、王濬!前進!B1、曹髦之死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偉大的羊祜1 、天命和正統5、西北守護神B3、自掘墳墓C2 、最後的平民一品A4、孫皓投降A3、千年西北血淚史A4、去留之爭D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C3 、西晉官職大展出C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1、千年鮮卑人A4、含恨而死B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4、夫妻雙進鬼門關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5、流放A2、司馬師的大屠殺B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1 、天命和正統6 、奢侈陰險的老牌兒重臣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A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5、西北守護神C5、賈南風的政變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6、 失敗的道德改革1 低能兒?幸運兒?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6、楊家黨的興起B3、自掘墳墓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B3、王濬!前進!A4、偉大的羊祜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1、曹髦之死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C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4、孫皓投降A2 、最後的平民一品C5、賈南風的政變B3、千年西北血淚史B2 、最後的平民一品D5、西北守護神C3、千年西北血淚史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3、王濬!前進!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2、司馬師的大屠殺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3、永遠的遺憾A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1、曹髦之死1 、天命和正統3、偉大的全才B2 、以德服人B7、賈家黨的反擊A1、嵇康之死C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3、賈充的謝幕A6、接過爸爸的旗幟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3、千年西北血淚史C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2、艱難幸運高官路A2 、最後的平民一品B2、艱難幸運高官路A5、流放B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3、鍾會鄧艾之亂A4、去留之爭E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3、千年西北血淚史C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C5、清談誤國1、嵇康之死A2、司馬師的大屠殺A3、賈充的謝幕A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C4、去留之爭D5、西北守護神A6、計劃外的輔政大臣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1、嵇康之死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