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謙讓

裴家的正房一共有兩座,其中一座高大且明亮的四間是裴玉和葉氏帶着他們的龍鳳胎兒女所住。

四間正房中間是廳堂,左側第一間是裴玉和葉氏的臥房,第二間是裴逸靜的臥房,然而中間隔着廳堂之後,就是裴家老四裴逸清的臥房和書房。

另一座三間的正房是裴家老三裴逸澗和宋氏所居。再接下來就是裴家老大裴逸安和肖氏以及三個孩子所居的東廂房了,這房子雖然是廂房,但是足有三間。不但牆面厚實,牆柱挺拔,而且還算寬敞,裴大裴逸安夫妻二人一間,兩個女兒一間,一個兒子一間,住得倒是極舒服的。

仔細看來,就唯獨這裴家的獨臂老二裴逸之的房子不好,不但低矮,而且年久失修,怎麼看都像一副經不住風吹雨打的樣子。裴逸之曾經和裴玉還有葉氏提過一次要翻修這房子的事。但是葉氏卻說那房子的正樑已經歪了,若是翻修就要什麼都換,雖說土胚可以自己做,木頭也可以自己上山去砍,但是請兩個木工總是要錢的,那做地基和壘牆的師傅也是要錢的,而且若是村裡的人知道咱家翻修房子,總要有那麼一些人過來幫忙,雖說不要錢,這麼多人的飯錢又從哪裡出。而且眼下家裡什麼都不要緊,最最要緊的就是逸清讀書這個頭等大事,只有逸清出息了,這一大家子纔算是能熬出個頭。

總之葉氏就是以各種理由搪塞着而拒絕修房,裴逸之夫妻儘管聽着她說的話不是十分入耳,但礙於她是裴家的掌權人,又是裴逸之的繼母,自是不好再去爭辯什麼,所以這事也就壓了下來。

好在這搖搖欲墜的西廂房還是很堅強的,又經過一個夏天雨水的沖刷,居然仍堅持着立在那裡,而沒有倒塌下去,所以裴逸之夫妻還是很感到慶幸的。待入了秋,雨水就漸漸少了,到時用穀草好好的和一些泥巴,然後用泥巴將屋子的外牆再厚厚的抹上一層,想必這個冬天還是可以熬過去的。

裴子慧走進這小小的,有些破敗的廳堂內,剛剛吃力地支好桌子,正在認真地擺着碗筷時,大伯母肖氏從屋外走了進來,人還未到聲音卻飄得老遠,“喲!這不是子慧嗎?看樣子你這身子是好了,可以出來走動了。”她瞥了裴子慧一眼,很是嗤之以鼻的樣子,後又斜着眼睛,陰陽怪氣地說道:“還當自己是城裡的閨中小姐呢,竟這般嬌貴,只不過是摔了一跤,卻足足在炕上躺了三個月。”說着她又用鼻子冷冷地哼了一聲,才道:“不過這也倒是個偷懶的好理由,我要是從山上摔下來,那我就躺上個半年也不起炕。”

這話卻被一腳門裡一腳門外的裴子唐聽到了,他呵呵一笑,半是促狹,半是認真地說道:“大伯母,要不今兒我帶您上山轉轉,您就找個陡峭的地方,閉着眼睛往下一滾,準能躺上半年。”

裴子唐剛說完,卻又被剛剛進來的裴子墨和楚牧聽到,他倆想笑,卻又不敢笑。

那種忍也忍不住的表情極是滑稽。

“你這小子,是不是皮子緊了,還敢和你大伯母耍貧呢?”說着肖氏眼睛一豎,伸手就對着裴子唐的腦袋抽了一巴掌。

事出突然,裴子唐躲閃不及,生生捱了一巴掌卻也不敢說什麼,只得吃痛地咧着嘴揉了揉腦袋。

這時裴子慧已經認真細緻地擺好了碗筷,這才擡頭看了肖氏一眼,微微一笑道:“大伯母早!”說罷她又衝着幾個男孩莞爾一笑,甜甜說道:“幾位哥哥快坐好了,馬上開飯了。”

這幾位哥哥倒是很聽話,都應着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肖氏愣了愣,看着她轉身出屋的背影有那麼一瞬間的發呆,好一會兒才轉身喃喃道:“這孩子怎麼和以前不一樣了?”不過旋即她也不再多想,也大步邁出門口,大着嗓門就喊道:“當家的,帶着幾個孩子過來吃早飯了。”

肖氏是那種看起來極標準的農家婦人,小麥色的皮膚,硬朗的身板,就連骨骼也比一般女人壯碩寬大。做起農活來倒是又快又好,簡直可以匹敵一個男勞動力,所以像裴逸之這樣獨臂勞作的人,她是一直很鄙視的。

待廚房的段氏將一鍋混合粗麪饃起鍋時,各房內的人似乎都是聞着味從自個兒房內走了出來,齊齊坐在廳堂內等着開飯。

裴子慧站在鍋旁,看着段氏將熱氣騰騰的饃起鍋裝進大盆中,不由在心中琢磨:這十八九口人吃飯,粥已經淡得如清水一般了,這饃又只有小蘋果一般大小,恐怕不夠吃呢!自己在養傷時,整天躺着不活動,一頓還能吃上兩個,那幾個哥哥恐怕至少要五六個才能吃飽,還有那幾個成年人,就更是少不得五個了。

但是她迅速的目測一下,這一鍋饃雖然個頭較小,但絕對不夠每人分上五個的,所以……

想了一會兒,見段氏已經將饃全部裝進了盆裡,才小聲道:“娘,這饃夠一家人吃嗎?”

段氏拿着葫蘆瓢的手僵了一下,復又笑道:“家裡糧食不多,奶奶每頓只給這麼多糧食蒸饃,慧兒若是吃不飽,就將娘那一份也吃了,娘喜歡吃粥。”

心裡明瞭,裴子慧不再說話。隨在段氏的身後回到廳中,坐下來準備吃飯。

這飯雖然是段氏做的,但是分飯的工作卻是大伯母肖氏來完成的。

母親說裴家分飯的事一向是大伯母在做,因爲她是老大。

其實也沒什麼好分的,就是一鍋粗麪饃加一大盆清水粥。但是到了肖氏的手裡就不一樣了,這饃還分大小多少,這粥也分個是幹是稀。

裴家吃飯一共分成了三桌。裴玉和葉氏帶着雙胞胎裴逸清和裴逸靜,以及裴家老三裴逸澗和宋氏坐在最裡側的炕桌。外面的兩個木板桌則是裴家老大家和老二家坐的。

所以自然也就是老大家一桌,老二家一桌。

肖氏從粥盆裡撈出那四個鹹鴨蛋,指着一旁的裴子慧道:“去!把這幾個蛋給你爺爺奶奶送去。”

裴子慧“嗯”了一聲,捧着鴨蛋走進了裡屋。

裡屋的四叔和小姑已經圍在了桌旁等着開飯,裴玉也脫鞋上了炕,裴家老三裴逸澗正伸着脖子看她手裡端的是什麼東西,宋氏則站在一旁,等着公婆入桌。而那葉氏卻還坐在炕沿上“吧嗒,吧嗒”地抽着菸袋。

葉氏見裴子慧進屋送鴨蛋,瞟了她一眼沒說話,那三嬸宋氏倒是一手把鴨蛋接了過去,柔聲說了句:“給我吧。”

鴨蛋遞過去的同時,裴子慧有意無意地瞟了桌上一眼,原來他們的桌上不止有四個鹹鴨蛋,原來還有一盤臘肉炒大蔥,那肉顯然是剛炒出來的,在桌上擺着還冒着熱氣呢!不過段氏在廚房可沒有炒這菜,顯然是葉氏或者是宋氏在屋內的小竈上炒的。

待她轉身出來時,大伯母已經將屋外的吃食分完了。

屋裡的炕桌連鹹鴨蛋和臘肉都有,裴子慧以爲這屋外的餐食應該可以隨便吃了。哪知並不是她想的那樣,且不說大伯母早已把本就不多的米粒撈了個乾淨,所以輪到他們這桌時,那碗中的米粒用手指頭都數得過來,再說那饃,不但這一桌上的都是些小的,而且每人只有兩個。

兩個對於裴子慧來說纔算勉強夠吃。可是對於那三個半大小子,還有一直做體力活的父親根本不夠,別說是兩個,就是四個估計也只吃個半飽。而段氏忙乎了一早晨,早就應該餓了,何況她腹中還懷着一個,不但那鴨蛋和臘肉之類的東西不給她吃,反而幾個粗麪饃都不能可着肚子吃個飽。

而裴大和肖氏那一桌,每人絕對不止兩個饃。別說裴大的那幾個孩子已經吃得直打飽隔,就連那裴大和肖氏也是吃完後,站起來腆着肚皮直拍打。

老大裴逸安和老二裴逸之同樣不是葉氏親生的,雖然沒有如屋裡那幾個有什麼特殊待遇,但卻也出現這般不平衡的現象。

裴子慧坐在那裡越想越氣,一個饃還沒吃進肚子,已經被氣飽了。

而那邊,段氏只吃了一個饃,喝了一碗水一樣的清粥就放下了筷子。裴子慧見狀,急忙又給段氏拿了一個饃,小聲道:“娘,您再吃一個,就算您不餓,您肚子裡的弟弟也餓,我吃不下,一個就夠了。”

“你吃,娘不餓。”段氏將饃又推了回來。

“娘吃,我已經飽了。”裴子慧固執地將粗麪饃放到段氏的碗裡,要她一定吃下。

“孩子讓你吃,你就吃吧。”裴逸之也在一邊小聲的勸道。

段氏這才兩眼含淚,拿起粗麪饃用力地咬了一口。

裴子慧看着段氏如此,竟也雙眼有些潮溼。心中暗自思忖着:在過去她躺在牀上養傷的那三個月,或段氏夫妻,或幾個哥哥,無論他們誰給自己端飯過去的時候,雖然都是些粗茶淡飯,但是那量都是足足的,足得幾乎她都吃不下,而每次都要剩下一點。

現在想來,心下已然明瞭。

估計那足足的飯量都是他們將自己那一份省下來而留給她吃的。

想到這些心裡真是又酸又甜,百味雜陳。

第284節 連中三元第76節 回家第242節 相見恨晚第196節 暖秀閣第228節 荒園第79節 認親第160節 對策第116節 路遇不平第140節 險中相救第75節 發炎第79節 認親第262節 花園相聚第185節 真相第217節 通房第294節 表明心跡第8節 養狗第238節 過年第39節 搬家第30節 早產第268節 生子第33節 夜話第231節 走失第267節 要生啦!第231節 走失第202節 誰說我要碰你了第54節 露水第89節 找抽第129節 路歸路橋歸橋第279節 長街擺宴第109節 小小發明家第142節 如約而來第282節 死性不改第87節 挑唆第239節 再次進宮第139節 路遇傷者第80節 五龍第98節 變化第250節 抓姦第180節 永結同心第144節 凌家第91節 準備第157節 自己的媳婦自己疼第295節 真相大白第237節 有孕第223節 客盈門第166節 休妾第279節 長街擺宴第252節 心裡話第240節 公主的煩惱第122節 有客上門第291節 抄家第237節 有孕第269節 歸來第40節 瞎婆第198節 備禮第175節 裁他的腿第193節 婚事第177節 綁票第267節 要生啦!第241節 高處不勝寒第247節 表哥表妹第199節 開枝散葉第77節 重逢第274節 我幫你洗第154節 又見受傷第141節 是個懂醫的第164節 時光飛逝第294節 表明心跡第97節 風波第43節 轉折第205節 要人第127節 有多無恥第228節 荒園第197節 顧府第109節 小小發明家第110節 這是表白嗎第274節 我幫你洗第215節 規矩第182節 想第1節 親人第8節 養狗第208節 融化在懷裡第24節 成親第201節 我說行就行第235節 天還沒黑第43節 轉折第282節 死性不改第180節 永結同心第279節 長街擺宴第145節 人生苦短第277節 三喜臨門第147節 一舉兩得?第22章 將計第202節 誰說我要碰你了第258節 是誰造的孽第32節 子洋第211節 就是不行第211節 就是不行第241節 高處不勝寒第262節 花園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