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四年三月.樂不凡

17.

慶嘉三年七月上旬,全國各地的鄉試考官名單終於新鮮出爐。

現下慶國施行行省制,全國各自劃分行省區,設立府衙,州縣以及部分直轄區域。

鄉試皆在各地省城舉辦,每處省城考試皆由天子欽命的正副兩名主考官主持。

各地凡屬本省生員、貢生、監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員未入流者)經科試合格,均準應試;但有過失而罷黜的官吏、街頭藝人、妓院之人、父母喪事未滿三年的,均不準應試。

阿羅私以爲,皇帝爲了提拔陳三境,此次鄉試考官名單中必然提上陳三境的大名,但結局卻大出她所料。

陳三境留任京中,並未有任何調派。

而此次鄉試中收穫頗豐的一頭,卻是禮部尚書——章興業,淑妃之父。

不過是個鄉試,禮部尚書自然不用親自前去監考,只是他手底下的人自然有福,座下也算收了不少門生。而這些門生也能暗地裡劃到他章尚書的門下。

其他參與主持鄉試的考官中,謝氏與施太師門下各佔了兩人,餘下的寥寥幾人,俱是翰林學士之流,基本不涉各黨各派。

這一疑惑一直縈繞在阿羅心頭,直到年末十一月時,慶嘉帝終於給了阿羅一個極漂亮的答案。

十一月下旬,慶嘉帝力排衆議,提禮部清吏司主事陳三境,出任來年春闈同考官。

雖然春闈一向是禮部操辦,每次共計十八個同考官,甚至更多,且另有主考官坐鎮大局。

可陳三境入朝資歷實在不比禮部其他朝臣,如此一來,難以服衆。

可若從職位品階以及探花修撰出身來說,由陳三境出任一房閱卷官(即同考官),閱近百餘份考卷,卻也算不得辱沒。

皇帝一力作保,禮部尚書章興業又在鄉試中嚐了甜頭,也樂得幫皇帝一把,便在議事時首先贊同皇帝之言,並將陳三境列爲禮部所薦官員的一員。

不知爲何,此事竟不同往日朝政,極快地傳遍後宮。

連宮女太監都知道陳三境大人來日必定飛黃騰達、青雲直上了。

阿羅卻在此事傳遍時,傷透了腦筋。

她要如何去提醒皇后娘娘“你家男人想弄死你全家”這個……悲慘又可笑的猜測?

毋庸置疑,陳三境扶搖直上,成爲政治新秀之時,便是謝家沒落之日。

她用腳趾都能猜想出日後“謝家處處遭受打壓,羣臣附庸不再”的景象。每每想到清玄那樣的巾幗,她心裡的不忍和心疼真真是要人命。

思前想後,阿羅偷偷畫了幅圖。

圖上先有一片死去兵將,再有一掛着破破爛爛謝字旗幟的旗杆歪七扭八地倒在疆場上,而圖上正中央豎了一杆紋龍錦旗,上書一極其鮮明的李字。

這“李”字與“謝”字不同,前者乃是用近代隸書,工整且好認;後者卻是用古書上記載的少數民族中的沿海黎族文字所書,若不費些心思,怕是難解其意。

而後,阿羅擔心清玄不能明白畫中之意,又在這萬千兵將橫死的戰場邊繪了一片江河,並在謝字旗旁添了一個死去的小人,身穿雄獅緋袍,手握破旗,滿地流紅。

阿羅不敢明擺着去給皇后報信,深宮之中,能信任之人不過一手之數,實在無人能受此託付,是故她萬事都極爲小心,只爲確保此事萬無一失,也不累及他人。

萬千死卒,暗喻兵權流失;謝字旗倒,暗喻謝家衰亡;李字旗立於其中,暗喻兇手出自皇家;戰場邊有江河,暗喻唯謝家馬首是瞻的臨海贛州;黎族起於贛州之地,只要清玄暗自摸索一番必能知曉倒旗上的字乃“謝”……

而破旗旁的小人,穿緋袍,胸前紋雄獅,正是當朝一品武將鎮國公謝樂山是也。

此圖,非謝家人難破之!其間獨清玄爲最易者。

清玄閒時慣愛看古兵書,上書文字頗多繁雜,難免不會不涉及到贛州黎族。

如今重中之重,便是如何讓清玄不爲任何人察覺地看到此圖。

阿羅慎重地將此圖收起來,心中的陰霾久久揮之不去。此圖自然是清玄越早看到越好,但她顧慮甚多,是以若非萬不得已,她絕不會讓清玄知曉繪製這張圖的人是她。

不是不信任,只是小心駛得萬年船,她不想冒險。

她從來不覺得李澤鎮是真心喜愛她,若她有半分行舉犯了李澤鎮的忌諱,後者必然對她除之而後快——比如,君臣之爭。

阿羅眉間緊蹙,手上僵硬地將那圖畫卷起來,猶豫半晌,她左手提筆而書:“觀後立焚,不得謄抄,只許心記。”

慶嘉四年二月前後,各地鄉試所出舉人老爺俱都趕到京都赴考。京城大大小小的客棧住滿了學子,偌大的京城籠罩着一層書生卷氣,其間不乏幾分緊張意味兒。

二月中旬,會試結果出爐。

慶嘉四年二月,山西省吳安府晉州吳哥縣考生樂不凡摘得魁首,一時風頭無倆。

綠枝在宮外看了狀元跨馬遊街的熱鬧,繪聲繪色將那等場面書寫信中,託人送去給玉漆宮的阿羅。

阿羅和明德拆開一看,後文中老大一段都是描寫那樂不凡如何高冠白麪,如何風流倜儻,如何意氣風發。

阿羅心裡一陣難受,她當年卻不曾看見十七戴花遊行的俊俏,以後也不會有機會。

樂不凡的影響力遠不止於此。

十七拿下元年探花時正值弱冠之年,且其中少不得有皇帝的推波助瀾。

樂不凡則不同。據傳他今年將滿十七歲!這是何等奇聞!

大慶史書上記載的最年輕的進士也十九歲有餘,而這樂不凡卻一十又七便中了會元!更叫人嘖嘖稱奇的是其身還背了個山西省吳安府解元的名號!

此子如斯境地,他日必非池中物,狀元不過探囊之物罷了!

三月初,阿羅如往日一般給進宮的大人們煮茶,偷眼覷十七時,才發現他與往日的不一般。

只見陳大人一身烏紗靛袍,身邊圍了一圈撫須而笑的大人。其中幾個大人的官服上紋的是五品白鶴,赫然比陳三境的官階微末高上一品半品,竟也作出此等作態?

阿羅疑惑:此爲何如?

阿羅支使宮裡的竹桃去侍衛公公處打聽,原是那樂不凡的考卷乃是出自陳三境這一房百卷,算是陳三境門生,是以讓後者十分得臉。

說來也怪,竹桃這個丫頭資歷並不深,消息卻很靈通。阿羅心裡存疑,跟着竹桃去東宮探聽,才曉得這妮子與東宮的公公侍衛們的關係確然很不錯。

她便隱隱生了提拔的心思。

皇帝李澤鎮狼子野心,治國條理清晰又狠辣,而且很是忍得,若是竹桃成了明德心腹,想來也是一大助力。

阿羅把心中所想告訴明德,明德很是糾結,不知道該信自小寵愛自己的哥哥還是自九歲起便陪伴自己長大的阿羅姐。

但她同樣贊同提拔竹桃,這丫頭做事確實很細心,比綠枝分毫不差。

可突如其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三月十五的殿試上,一甲三名竟無樂不凡之名!不可謂不戲劇!

緊隨其後傳出的,是禮部主事官陳三境爲了樂不凡的答卷而在御書房中大肆頂撞皇上。

阿羅初聽這事兒,恨不得一頭暈過去纔好。

這個十七,真是笨!是真笨!

樂不凡風頭過盛,且出自會試同考官陳三境門下,一個應對不好,兩人都被人齊齊盯着,可太容易遭殃了。

皇帝着人按捺下樂不凡的答卷自然有自己的考量,一是讓陳三境低調些,穩步升官,直到大權在握,朝局穩定,到那時再提拔樂不凡也不晚。

可陳三境這一鬧,還叫人傳出來,真真是壞了大事!小不忍則亂大謀,這麼淺顯的道理都不懂,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阿羅不願在玉漆宮乾着急,於是借了明德的名頭去要了採買令牌出宮。她知道她心底更隱秘自私的想法,她還想見見她的十七,僅此而已。

槐花樹下一別,兩人只是每月煮茶日偶爾能匆匆見上一面,連話也說不上就要分別,大多時候都是阿羅在觀望十七錦袍加身的背影。

她拿着陳三境去年五月給的白紋綠底的玉佩,戴着海棠步搖去了陳府。小廝見了信物,開門迎她進去。

這還是她第一次進入陳三境成爲京官的府邸。

進門是片荒蕪的院子,牆角有顆光禿禿的死樹,看樣子才死沒多久。

院子邊角有兩條互通的長廊,小廝領着阿羅自長廊進入旁側的紙糊窗書房,書房右手邊擺了件黃梨木屏風,屏風後寥寥掛了幾件官服,裡間看不清楚。

左手邊是一張六尺書桌,書桌旁開了扇亮窗,往外一看便是院裡那顆死樹,不免添幾分蕭條。

書桌後襬了張鏤空花紋木椅,木椅上做了個素衣勁裝的俊郎——是她的十七。

小廝識趣地退下。

阿羅把白底綠紋玉佩放在他書桌上,輕聲道,“皇上是爲你好,你不該同他爭這檔子事兒。”

陳三境在太子跟前做侍衛時曾領教過阿羅的謀算和政見,此時聽她如此講,心中已經信了大半兒,面上卻不顯。

他清嗓沉聲,放下手裡的狼毫,敲了敲桌面,“越發沒規矩。見了本官卻甚少見你行禮。”

阿羅心中一凜,福身彎腰行禮,“阿羅見過大人。”

陳三境氣定神閒地拿起筆,看也不看一眼,“可還有別的事?”

阿羅咬了咬下脣,囁嚅道,“關於公主……”

陳三境覷她一眼,立刻打斷她,“先前都是鄙人癡心妄想,你叫公主不必憂心。”

阿羅捕捉到陳三境眼裡一閃而過的傷懷。

她之所以能看到,皆是因爲她太熟悉那種眼神,每當十七對她的感情全然無迴應時,她便會顯露出那樣的眼神。

可她又生出隱秘的高興來。如果十七放棄明德,是不是證明她還有機會?

30.八年.回京8.慶嘉元年.新皇登基3.元月.書房廊下8.慶嘉元年.新皇登基23.九月.御書房請婚13.五月.賜兔毫盞6.三月.萬翠山行(下)3.元月.書房廊下8.慶嘉元年.新皇登基27.十月末.殷軍來襲30.八年.回京30.八年.回京29.十二月末.不才12.慶嘉三年五月.煮茶22.七年九月.輾轉難眠的陳侍郎11.慶嘉三年三月.祭祀禮8.慶嘉元年.新皇登基32.成親後(一)2.元啓四十一年重逢19.五年五月.剖白心意7.新年.元啓四十二年24.九月.通緝令19.五年五月.剖白心意11.慶嘉三年三月.祭祀禮24.九月.通緝令23.九月.御書房請婚16.三年六月.契機8.慶嘉元年.新皇登基23.九月.御書房請婚9.元年八月.大婚25.九月.尚書唱戲10.慶嘉二年末.綠枝出宮11.慶嘉三年三月.祭祀禮21.慶嘉七年.不平凡的一年(下)6.三月.萬翠山行(下)29.十二月末.不才7.新年.元啓四十二年16.三年六月.契機1.元啓三十九年再遇32.成親後(一)6.三月.萬翠山行(下)24.九月.通緝令31.八年五月.品酒宴3.元月.書房廊下19.五年五月.剖白心意32.成親後(一)6.三月.萬翠山行(下)13.五月.賜兔毫盞18.四年年底.司醞司9.元年八月.大婚3.元月.書房廊下15.五月.帝后紛爭5.三月.萬翠山行(上)31.八年五月.品酒宴26.九月.午夜暗殺8.慶嘉元年.新皇登基5.三月.萬翠山行(上)27.十月末.殷軍來襲21.慶嘉七年.不平凡的一年(下)17.四年三月.樂不凡7.新年.元啓四十二年15.五月.帝后紛爭24.九月.通緝令17.四年三月.樂不凡22.七年九月.輾轉難眠的陳侍郎23.九月.御書房請婚23.九月.御書房請婚7.新年.元啓四十二年19.五年五月.剖白心意12.慶嘉三年五月.煮茶13.五月.賜兔毫盞10.慶嘉二年末.綠枝出宮17.四年三月.樂不凡12.慶嘉三年五月.煮茶16.三年六月.契機32.成親後(一)12.慶嘉三年五月.煮茶30.八年.回京10.慶嘉二年末.綠枝出宮15.五月.帝后紛爭23.九月.御書房請婚7.新年.元啓四十二年29.十二月末.不才17.四年三月.樂不凡27.十月末.殷軍來襲25.九月.尚書唱戲12.慶嘉三年五月.煮茶17.四年三月.樂不凡21.慶嘉七年.不平凡的一年(下)20.慶嘉七年.不平凡的一年(上)1.元啓三十九年再遇26.九月.午夜暗殺29.十二月末.不才29.十二月末.不才13.五月.賜兔毫盞27.十月末.殷軍來襲30.八年.回京30.八年.回京20.慶嘉七年.不平凡的一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