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建安元年

文丑中伏身亡,河北震動,天下震動,得到消息的諸侯莫不震驚,不到一年時間,袁紹的左膀右臂便被徹底剪除,有人還記得當年虎牢關之下,袁紹曾言,二者有一人在場,便能擋住呂布的銳氣!

雖然後來顏良莫名擺在呂布之手,但其之後的戰力還是得到證明,被袁紹成爲河北四庭柱,與文丑不相上下,與公孫瓚數年大戰,二人都立下汗馬功勞,打得公孫瓚節節敗退,龜縮右北平,最終被蠶食而死!

河北的局勢逐漸向高順方面傾斜,袁紹得到消息,大病不起,退回信都,冀州頓時陷入一片沉寂當中,隨着一場大雪降臨,暫時恢復了平靜!

次年‘春’,劉備迎納天子,正式在完成建立行宮,雖然十分簡陋,但天子總算有了落腳之地,文武大臣禮儀朝拜,改元建安,正月癸酉,郊祀上帝於宛城北,大赦天下。

荊州劉表也做出反應,將新野讓與劉備,作爲皇宮別院,以供六部及百官行政,同時供奉錢糧數萬,牛羊數百,並與劉備結盟,表面上聽從朝廷調令,但劉表卻始終未進入宛城面聖!

天子移駕,得到好處最多的自然便是劉備,皇叔身份被正式確立,皇家宗譜與劉備家譜相合,乃是皇室貴胄,漢室宗親,劉備被封爲大將軍,總督國中軍事,也可調令天下兵馬!

關羽、張飛救駕有功,分別升爲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劉備帳下其餘官員各有升遷,荊州牧劉表升爲徵南將軍,雖然官位有所提升,但位於劉備等人之下,劉表心中不喜,卻也無可奈何,如今皇帝在劉備手中,多大的官爵還不是劉備說了算,在劉表看來,掌握實權纔是最主要的!

劉備以天子名義,不僅大赦天下,同時也分封諸侯,藉此拉攏勢力,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張繡在上庸也得到朝廷認可,正式任命爲上庸太守,劉備此舉不過是安撫張繡之心,生怕張繡心生疑竇,先發制人!

河北的高順一舉一動已經影響大局,自然受到劉備關注,雖然高順以前言辭只見似乎對他有所成見,但劉備與高順素未謀面,以爲他本‘性’如此,當年高順統帥陷陣營,素白有威嚴的名號人人皆知,對高順的結納之心,劉備始終念念不忘!

雖是幷州牧,但高順已經完全掌控整個幽州,冀州的袁紹也似乎不敵,這讓天下諸侯爲之側目,天使找到高順,一道聖旨降下,高順被封爲晉陽侯、前將軍,並將幽州也劃給了高順,不僅高順名正言順,幽州百姓也稱讚皇恩浩‘蕩’,要是換個人掌管幽州,他們又不知道要過上什麼日子了!

諸侯各有封賞,可謂皆大歡喜,唯有袁紹,憂憤‘交’加,年前失去顏良文丑、丟失冀州地盤不說,自領的車騎將軍也被張飛佔走,而封給他的不過是後將軍,不僅在高順之下,甚至還在袁術之下,屋漏偏逢連夜雨,袁紹的病情不見好轉,反而日益加重,整日裡昏昏沉沉,吐血不止,袁譚及袁熙陪伴左右,帳下文武惶恐不安!

江東,孫策意氣奮發,在周瑜、魯肅等人的輔佐之下,掌控江南之地,效仿高順推行的屯田制,收納流民,安置百姓,又有江南‘肥’沃之地,仗着三江之固,休養生息,隨時關注着中原的動靜,當年洛陽一行,他見識了高順的軍威,一顆心始終不曾安分,想要在羣雄並起之時建功立業,以成大志!

蜀中也暫時恢復了平靜,再次用兵力消除了一些反對士族之後,劉璋逐漸掌控蜀中局勢,並提拔當地文武,如張任、嚴顏、吳懿、王甫、張鬆等名士,勵‘精’圖治,蜀中的百姓也逐漸安定下來,遠離戰火,便是最大的幸事!

張魯推行五斗米教,在漢中深得人心,可謂上下一心,人人稱頌,甚至有的百姓不知有皇帝,但知有天師,漢中之地,十分富饒,未逢戰‘亂’,百姓甚至夜不閉戶,與中原流離失所的情景截然相反啊,這裡儼然是一副世外桃源!

就在張魯安心傳教,暗中蓄養兵力,準備偷襲蜀中之時,韓遂卻派人送來一封書信,要聯合張魯共討馬騰,馬騰雖是韓遂屬下,但不遵號令,韓遂之命在武威一帶形同虛設,這讓韓遂已經無法繼續隱忍了,一旦韓遂得到涼州,便助張魯討伐蜀中,以報當年之仇,西涼騎兵聞名天下,不由得張魯不動心!

遠在東面的徐州,此刻卻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曹‘操’能征善戰,手下良將謀士衆多,已經‘逼’近下邳,徐州岌岌可危,陶謙年弱體邁,又不懂帶兵,到了此刻更是慌了手腳,要不是陳圭、陳登父子等人出謀劃策,恐怕徐州早就被曹‘操’拿下了!

本‘欲’想等袁紹取了青州,便向袁紹求援,甚至陶謙已經做好將徐州拱手讓與袁紹的打算,袁紹四世三公,名垂四海,可謂實至名歸,但沒想到眼巴巴等了半年,不僅青州未曾拿下,冀州反而被高順奪取三郡,袁紹自顧不暇,自然無法分兵相助!

陶謙自視甚高,又是朝廷老臣,雖然管亥已經得到朝廷認可,但天下人皆知此乃李儒之策,非皇帝本意,陶謙誓死也不會向管亥求援,而管亥正準備調集兵力,準備重奪北海,將袁譚趕回黃河以北,無暇他顧!

左右觀望,僅有淮南的袁術一人,而袁術屢敗於曹‘操’之手,也有些畏懼曹‘操’之兵,不敢輕易招惹,否則早就派兵攻打豫州了,此時曹軍大多兵力都在徐州,豫州相對空虛,但袁術卻毫無動靜,顯然遲疑不決!

眼看初‘春’將過,曹軍即將捲土重來,陳圭等人商議一番,卻還是無計可施,徐州雖然富庶,但幾年戰‘亂’,早已消耗一空,又無帶兵之人,縱使陳氏父子計謀百出,也是無米之炊,難以施展!

無奈之下,陶謙只得聽從幾人之計,派出陳登親自前往淮南,說服袁術出兵相助,徐州安危寄託在陳登一人身上,陳登帶領數百扈從上路,他雖然年輕,卻十分自信,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他定會說動袁術,因爲袁術懼怕曹‘操’,這正是最好的切入點!

第11章 都是高人第397章 雪中送炭第691章 開元建朝第573章 驕兵之計第84章 商祖聖廟第74章 柴油米貴第714章 曲阿之變第95章 雲中建設第522章 虎頭蛇尾第36章 太丘書院第149章 一席之地第644章 兵至劍閣第506章 博望玩火第305章 親征平賊第673章 郭嘉之名第190章 虧本生意第643章 兩面求援第350章 涼州之亂第73章 坐地分贓第714章 曲阿之變第512章 賈詡之謀第439章 打鐵手藝第644章 兵至劍閣第93章 塞外之城第72章 幷州很忙第101章 各取所需第153章 一時之利第440章 漏網之魚第699章 第一水軍第629章 伏兵虎跳崖第633章 東吳決策第586章 苦思對策第519章 得此失彼第490章 如此使者第681章 連成一線第251章 風雲變幻第472章 孤城勇士第561章 爲君而去第530章 幸運之主第617章 再圖益州第350章 涼州之亂第425章 婦人之仁第1章 入戲太深第477章 出兵西涼第632章 江夏水軍第14章 以拳會友第458章 公平一戰第363章 坊間傳聞第313章 圍點打援第587章 幡然醒悟第214章 離間之計第494章 劫後餘生第536章 我有令牌第17章 風起雲涌第131 章 呂梁狐豺第135章 兩封書信第478章 兵分兩路第645章 破敵之法第103章 邊境貿易第136章 萬事俱備第52章 一方諸侯第124章 六和苑第524章 一一拜訪第308章 低級錯誤第584章 當年之約第547章 扳回一局第430章 冤冤相報第118章 廣告招商第36章 太丘書院第121章 廣告效應第640章 南蠻入侵第427章 世界地圖第30章 勇往直前第270章 河北名將第635章 洛陽收徒第293章 殺賊立威第364章 悲喜交加第698章 打不還手第383章 折衷之策第296章 計斬顏良第643章 兩面求援第353章 早有準備第361章 苦思無策第714章 曲阿之變第612章 第三把火第719章 大勢已去第704章 致命一擊第648章 謀算荊州第603章 噩夢之地第556章 半路截擊第470章 烏巢煮酒第195章 選拔良才第139章 事與願違第365章 入主天水第382章 胸懷天下第314章 城外奇兵第247章 追悔莫及第180章 北地槍王第675章 身不由己第498章 提前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