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妮兒

相聲貫口裡面的韻律韻腳都是有規矩的,比如百需要念成bo(第四聲),白要念成bo(第二聲),還有報菜名裡面一道菜江米釀鴨子,釀要念成rang(第四聲)。

說也奇怪,剛前面還一臉苦色的何向東,真正入了活兒之後倒是眉飛色舞,半點不露怯,手舞足蹈配合肢體語言來描繪戰鬥場景:“只皆因長阪坡前,一場鏖戰,趙雲單人獨馬,闖進曹營,砍倒大纛兩杆,奪槊三條。馬落陷坑,堪堪廢命。曹孟德山頭之上見一穿白(bo第二聲)小將、白盔、白甲、白旗靠、坐騎白龍馬手使亮銀槍,實乃一員勇將。心想,我若收服此將,何愁大事不成!心中就有愛將之意,暗中有徐庶保護趙雲,徐庶進得曹營一語未發,今日一見趙將軍馬落陷坑,堪堪廢命,口尊:“丞相,莫非有愛將之意?”

何向東一回頭,瞪眼凝眉繃臉抿嘴,使出曹操的相兒來:“曹操言道:‘正是。”

再回身拱手屈身,做出徐庶形態,道:“徐庶言道:‘何不收留此將?’”

何向東再扮曹操,伸手下令:“曹操急忙傳令:‘令出山搖動,三軍聽分明,我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倘有一兵一將傷損趙將軍之性命,八十三萬人馬五十一員戰將,與他一人抵命。’衆將聞聽不敢前進,只有後退。那趙雲一仗懷揣幼主,二仗常勝將軍之特勇,殺了個七進七出,這才闖出重圍。”

“曹操一見,這樣勇將焉能放走,在後面緊緊追趕,追至當陽橋前,張飛趕到,高叫:‘四弟,不必驚慌,某家在此,料也無妨!’放過趙雲的人馬,曹操趕到不見趙雲,只見一黑臉大漢立於橋上,曹操忙問夏侯惇:‘這黑臉大漢,他是何人?’夏侯言道:“他乃是張飛,一……莽撞人。”

“曹操聞聽,大吃一驚,想當初關公在白馬坡斬顏良之時,曾對某家言道,他有一結拜三弟,姓張名飛字翼德,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反掌觀紋一般,今日一見,果然英勇。‘撤去某家青羅傘蓋,觀一觀那莽撞人武藝如何。”

“青羅傘蓋撤下。”說到這裡,何向東偷了一口氣,神情一凝,接下來一段便是整個貫口最快的階段,而且是越來越快,對他也是一個挑戰,但見何向東嘴脣皮上下翻飛,語速極快,咬字卻極爲清晰。

“只見張飛豹頭環眼,面如韌鐵,黑中透亮,亮中透黑,頜下扎裡扎煞一副黑鋼髯,猶如鋼針,恰似鐵線,頭戴鑌鐵盔,二龍鬥寶,朱纓飄灑,上嵌八寶,雲羅傘蓋花冠於長,身披鎖字大葉連環甲,內襯皁羅袍,足蹬虎頭戰靴,胯下馬,萬里煙雲獸,手使丈八蛇矛。站在橋頭之上,咬牙切齒,捶胸憤恨,大罵:‘曹****且聽真,今有你家張三爺在此,爾等或攻,或戰,或進,或退,或爭,或鬥,不攻,不戰,不進,不退,不爭,不鬥,爾乃匹夫之輩。’大喊一聲,曹兵退後;大喊二聲,順水橫流;大喊三聲,把當陽橋喝斷。”

這一番貫口使下來,何向東額頭上已經佈滿了細密的汗珠了,可見是賣了力氣了。何向東一手負在身後,另一隻手並出二指指點而出,來了一個極漂亮的收尾:“後人有詩讚之曰:‘長阪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

“好。”師父方文岐比出大拇指,誇讚了一聲,也不得不誇讚,對於一個九歲的孩子來說能把八扇屏的莽撞人說到這個地步已經實屬難得了。

何向東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得意地笑道:“怎麼着,爺們兒這活兒使得不錯吧。”

方文岐點頭贊同道:“得虧你有一個好師父啊。”

何向東一臉嫌棄,他平時練功可沒少下功夫,就拿趙雲騎白龍馬手執銀槍來說,但這一個動作,何向東就練了不下萬次。

胯下騎着一個長板凳,手上還要拿着長棍,演出騎馬打仗的樣子。千萬不要以爲這是什麼好玩的事情,弄上一兩分鐘可能還覺得有點意思,但是一整天,一整個月呢,腿都得磨破了,還有師父拎着棍子在旁邊站着,動作不標準就是一棍子下去,藝人學藝都是非常辛苦的。

像以前有些相聲藝人爲了演好這些人物和打鬥,都是向武師拜師學藝,是真正學把式的,足可以見藝人作藝的講究。相聲裡面也有文活和武活之分,文怕文章會,武怕大保鏢,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不過,何向東現在心思卻不在作藝上面,頭時不時往後大門的方向看。

方文岐心中好笑,也知道何向東要幹嘛,當下就直接說道:“行了,別看了,想找你的童養媳就找去吧,記得早點回來。”

“好嘞。”何向東應承了一聲,便興沖沖往門外跑去。

“這小子。”方文岐咧嘴一笑,揹着手,嘴裡哼着小曲兒,一步一晃往屋裡走去。

何向東出了門便撒了歡狂奔起來,一雙小短腿倒是飛快。

84年的天津郊縣交通根本不像後世那麼擁堵,那個年代汽車可是個罕見的物事,所以小孩兒在路上撒歡也不用擔心什麼,留神點自行車就行。

何向東和他師父住在縣城東,靠近農村了,算是當時的郊區吧,地上是黃泥鋪成的路,還在上面用長方形的青石板拼起來。這種老路晴天倒是還好,一遇到下雨天那可就遭罪了,出門一趟能順二斤泥回來。

一溜小跑之後,何向東來到一個老式的農家小院,也沒進去,非常熟悉地往邊上一躥,跳上一個石墩,墊着腳往裡頭看。

裡頭一個扎着羊角辮的小姑娘面前擺着一個扁圓形的木框皮面鼓,支在幾根竹棍組成的竹架子上,小姑娘一手拿着木質的勻板,一手拿着竹製的鼓籤。

嘴裡唱道:“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猶存妃子陵,題壁有詩皆抱恨,入祠無客不傷情。萬里西巡君請去,何勞雨夜嘆聞鈴。楊貴妃梨花樹下香魂散,陳元禮帶領着軍卒保駕行。嘆君王萬種淒涼千般寂寞,一心似醉兩淚如傾……”

唱的是京韻名家駱玉笙的代表作《劍閣聞鈴》,唱京韻大鼓的那個小姑娘叫田佳妮,是何向東新交的小夥伴,因爲比何向東大兩歲,所以也一直被方文岐戲稱是何向東的童養媳。

在小姑娘對面還站着一位老頭,跟方文岐那副邋遢的樣子完全不同,這老頭穿着講究,長衫馬褂,足蹬布鞋,頭髮根根往後倒梳,一絲不亂,鼻樑上還架着一副眼鏡,很有老派知識分子的樣子。

老頭叫柏強,是田佳妮的師父。

第九百六十七章 答應我一件事情第七百七十九章 一句話搞定第六百零六章 賣估衣(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見真招吧第二百零五章 太沒道理了吧第五百四十七章 迎戰於你第二百二十四章 文捧第一百五十三章 我都會第五百八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四百零五章 給我們指導指導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西廂第四百二十四章 竹板書的傳人第七十一章 晚上來了多少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拍攝現場第七百九十章 若無不公第八百零九章 勇敢和退縮第二百三十六章 謝謝你,很抱歉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竅第四十二章 開場小唱第一百三十一章 窮穴埋沒大英雄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讓播的第四百八十六章 所謂堅持第四百三十二章 從哪個石頭縫裡面蹦出來的狠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實話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想說單口相聲第二百七十三章 狂妄第八百九十二章 嘚瑟第五百五十五章 產業不要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女魔頭怎麼不搗亂呢第一百二十八章 相聲園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福壽全第一千二十六章 這纔是致命殺招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他媽又不是猴第二百一十九章 顧柏墨第三百九十四章 何向西的傳說第三十二章 張玉樹的驚人實力第六百三十七章 蔡生意第八百三十章 影響第八百二十九章 站在高處看全局的人第五百零八章 財迷再現江湖第八百九十七章 少年憂愁第一百四十二章 時釀第九百八十八章 一代名伶第五百四十七章 迎戰於你第六百三十六章 藝福班苟啓福第二百二十二章 想看見的那個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高秉生的語言藝術第二百三十章 打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去天津第八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面第二十九章 說一說我師父的事兒第八十七章 學聾啞3第八百二十七章 對賭第四百二十二章 糾結的何向東第五百二十四章 女魔頭怎麼不搗亂呢第五十九章 文王卦第三百七十二章 見真招吧第四章 童年趣伴第六百九十八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四百三十七章 熟人第一千一十八章 大時代下的我們第七百三十五章 春晚進行時第七百三十三章 馮爺第二百六十六章 比一場第六百五十七章 十次返場第七百零一章 陶方白和白定堂第六百二十一章 天價票第二百八十七章 這麼邪門啊第一百一十三章 現狀第二百五十二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厲害第九百二十一章 世上再無全本大實話第四百四十章 新的賣五器第五百八十三章 專場火爆第九百八十二章 開售第五百四十三章 從不NG的猛人第七百一十七章 書場?第一千三十二章 這孫子叫什麼呀?(大結局)第八百五十八章 罰站第六百九十七章 洪曉鶴第四百二十五章 曲協會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扶持一把第五百四十一章 兩個新人第九百五十六章 值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無恥之極第三百七十四章 沒人相信第一千一十四章 未播先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都走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並不興奮的奪冠第二百二十四章 文捧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彭聽相聲第四十四章 我只是不想讓傳統相聲失傳罷了第四百零七章 終見師父第三百三十六章 最後一個羣口第九百三十三章 天亮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定要成功第九百三十三章 天亮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沒人相信第一千二十一章 大坑第八百九十一章 最難繞口令第三十九章 有種直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