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會談風波

會談風波

撒切爾夫人的“9·27”講話引起了軒然大波。9月30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嚴正指出: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貫立場是,不受所有不平等條約的約束,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收回香港整個地區。

香港總督苦笑着看着這份聲明,他敏銳地注意到,中國人已經把收回主權的說法改成了收回領土,這說明中國人的態度更加強硬了。

撒切爾夫人走了,卻把爛攤子留了下來。香港市民對撒切爾夫人的講話極度不滿,連續數天有人到港督府門前示威遊行,弄得尤德寢食難安。

此時,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已經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見過面了,雙方交換了關於繼續談判的基礎和程序方面的意見。中方的意見很明確,談判的基礎就是英國承認中國對香港的主權,需要談的就是如何穩定香港和移交的細節。而柯利達則按照撒切爾夫人的指示,堅持談判不應有先決條件,主權必須和其他內容一起討論。雙方的意願相距甚遠,正式談判的日期變得遙不可及。

這時,撒切爾夫人臨走前埋下的殺手鐗終於爆發了,讓本來就晦暗莫測的香港迴歸之路更加坎坷不平。

10月27日,香港股市突然出現大幅下跌的現象,恆生指數從1117點下降至820點,港幣匯率下滑到空前低點,香港外匯市場每100元兌換港幣694元,創下二戰以後最高紀錄。一時間,香港和倫敦的報紙紛紛在頭版頭條登出了觸目驚心的黑色大標題:“中國尚未收回香港,已現衰退跡象”、“1997年以後的香港還會繁榮嗎?”、“人心不穩的香港將變成地獄”……

面對英國政府蓄意玩弄的這種經濟手段,中國政府早有預見和作了相應的準備。鑑於英方的陰謀和一直拖延的談判日期,鄧小平明確發出聲音:不能任英國人無限期地拖下去。談判日期要設限,告訴英國人,以1984年9月爲最後期限,屆時如果仍未談成,中國將單方面宣佈收回香港的方案。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抓緊時間在立法方面進行完善。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中第31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在鄧小平等領導人的指導下,有關部門充分聽取香港各界人士關於治理香港的意見,由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主持起草了恢復行使香港主權問題的12條基本方針。這12條基本方針既是作爲中英談判的基礎,也是在必要時刻單獨公佈的有力武器。

這12條基本方針的主要內容爲: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2.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權。其國防、外交事務由中央管理;

3.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司法、立法和終審權,現行法律基本不變;

4.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香港居民組成,行政長官由當地選舉產生,由中央政府任命。原香港政府外籍公務人員可以留用,可聘請外籍人士擔任政府顧問或公職人員;

5.香港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依法保障居民的權利、自由和私有財產

6.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地區的地位;

7.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繼續開放外匯、黃金、證券、期貨等市場的自由政策;

8.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財政獨立,中央不向香港徵稅;

9.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保持或新建立同英國及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

10.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使用“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或國際組織保持或建立經濟、文化聯繫;

11.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負責社會治安;

12.中國將以“基本法”規定上述方針及對這些方針政策加以具體說明,50年不變。

隨着中國方面緊鑼密鼓地籌備,英國政府再也不能假若無事地拖延下去。1983年3月,撒切爾夫人給中國政府總理髮來信函,許諾說盡快向英國議會建議將整個香港主權歸還中國。看到英方終於在主權問題上有所鬆動,中國政府同意舉行正式會談。

英國政府費盡心機擬定了談判人選: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香港總督尤德、港英政府政治顧問麥若彬、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歐威廉、二等秘書畢瑞博、史湯姆。

表面上看來,柯利達是英方這次談判的全權代表。實際上,撒切爾夫人卻將談判的輸贏押在了香港總督尤德身上。

撒切爾夫人這一招在歷史上被稱爲“三腳凳”政策。顧名思義,除了中英政府之外,尤德將以香港總督的身份代表香港500萬市民參加談判。英國政府的用意是搶過“港人治港”的招牌。既然中國政府所提條件不僅要英國政府同意,還要經過香港民意的贊同。那麼誰能代表香港的發言權?當然就是港督尤德了。尤德就是除中英之外的第三隻腳。

然而,這個小伎倆被中國政府一眼看破。鄧小平公開表態:“我不承認什麼三腳凳,我只承認兩腳,中國政府和英國政府。我們歡迎談判,但只能以英國代表團的成員的名義,別的身份一概不承認。”

港督尤德是個中國通,有着非同一般的經歷。他出生於1924年,18歲就考入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研究院學習中文。從此,他的一生就和神秘的東方緊緊相連。

21歲時,尤德作爲皇家海軍的一員第一次來到香港。他學的是中文,現在終於來到這個日思夜想的土地,他比軍艦上的任何人都要激動。

1949年4月20日,當英國紫石英號軍艦不顧勸阻,被解放軍炮火擊傷時,尤德毛遂自薦,大膽穿過百萬雄師集結的南京,主動要求尋找解放軍指揮官接洽。雖然他最後無功而返,但英國政府特意頒發了一枚大英帝國勳章給他,以表彰他的冒險精神和無畏氣概。

尤德48歲時擔任英國駐華大使。他還是像學生時代那樣隨性,騎着自行車逛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堪稱大使級的“衚衕串子”。

1982年,尤德成爲香港第26任總督。他是合格的中國通,撒切爾夫人對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像“紫石英號事件”時一樣,在香港問題上取得成就。

1983年7月1日,中國外交部就中英會談發佈了新聞公報。公報宣佈中英雙方於1983年7月12日起,在北京開始第二輪會談。

從1983年7月12日至19

84年9月,中英雙方的談判歷經14個月,共舉行22輪會談。在英方公佈的談判成員中,只有尤德自始至終參加了全部的談判過程。

談判桌上的進展緩慢,香港卻再起波瀾,給雙方的談判蒙上了陰影。

1983年9月23日,第二階段第四輪會談剛剛結束,香港市面忽然出現拋售港元的風潮。短短兩天內,恆生指數從1100多點跌至700點,較之上次更爲嚴重。金價暴漲,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香港的普通居民擔心港元大貶值會影響到物價,紛紛上街搶購糧食、食油,甚至餅乾、衛生紙都被搶購一空。正常的貿易出現了混亂,有的行業已宣告封門,商店貨物不敢出售,整個香港市場陷入空前的混亂中。這就是香港有名的“黑色星期六”風潮。

英國政府趁機掀起了一場比金融風暴更猛烈的輿論風暴。以撒切爾夫人爲代表的英國政壇要員紛紛發表諸如“中國政府收回香港主權,金融中心地位就會消失”等等說法。撒切爾夫人甚至對美國記者說:“如果不是香港地位特殊和有個新界租約,如果香港只是英國普通的殖民地,那它早就獨立了,就是另一個新加坡了!”

港英政府控制下的輿論也開始遙相呼應,什麼“香港要完了”、“香港從此不再香”、“金融形勢越來越糟”等等說法甚囂塵上。

英國政府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摧毀香港市民迴歸主權的信心和決心,使香港市民不再相信中國政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從而使那些迴歸政策擱淺。

尤德總督是清醒的。幾十年的經歷使他懂得,中國人對祖國的歸屬感不是幾句話就能動搖的,他們的迴歸決心絕不是幾場輿論風暴就能摧毀的。

況且,這樣做簡直是摧毀了香港,那樣的話,即使阻止了迴歸計劃,英國也只是得到了一個爛攤子,於事無補。尤德和駐華大使柯利達覺得撒切爾夫人簡直是瘋了,他們一同飛回了英國,準備當面向首相陳說利害。

柯利達向撒切爾夫人報告了中國爲會談所做的準備。他說:“如果英國一味地我行我素,恐怕會徹底激怒中國。尤其是鄧小平,他會把我們扔到一邊,獨自收回香港,那時我們更加被動。”

尤德接着說:“香港簡直是在面臨災難,我們親手製造的災難。災難來臨時,並不會因爲我們是英國人就倖免於難,很可能我們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國人的俗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英國勢必受到世界的恥笑。”

撒切爾夫人的笑容僵在了臉上。她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某種偏執。在尤德和柯利達的規勸下,撒切爾夫人決定採取一些妥協,繼續談判。

尤德迅速返回香港,採取非常手段制止了混亂的局面。他甚至一改政府不干預港元匯率的政策,宣佈接管恆隆銀行,將美元兌換港元的利率強制固定。他接見大批市民,反覆陳說利害,終於將香港的局勢穩定下來。

1984年9月5日,中英談判歷經坎坷,雙方代表終於又坐到了談判桌前。此時正值金秋九月,中方談判首席代表周南看着英方新任首席代表伊文思說:“秋天了,到了收割莊稼的時候了。”

伊文思熱烈地迴應說:“是啊,英國的九月也是收穫的季節了!”

從1842年香港被割佔開始,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漫長等待,金色的秋天終於到來了。

(本章完)

第三章 過渡階段_我們心裡很踏實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一章 香江回眸_歷史遺恨第一章 香江回眸_大衆符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錢偉長:追憶香港區旗、區徽設計過程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神州不眠夜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駐港戰士李永華等人:駐軍香港的日子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柯華:我所目睹的香港迴歸談判片段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翟暖暉:香港迴歸夜見聞第三章 過渡階段_紫荊花誕生的故事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主權是不能討論的”第三章 過渡階段_百年未有,港人自選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霍英東:飲水思源——寫在香港迴歸之際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一國兩制”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中英聯合聲明》第三章 過渡階段_百年未有,港人自選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人心所歸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霍英東:飲水思源——寫在香港迴歸之際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特區政府成立暨就職儀式第三章 過渡階段_一波三折的《香港基本法》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三章 過渡階段_一波三折的《香港基本法》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柯華:我所目睹的香港迴歸談判片段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中英聯合聲明》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特區政府成立暨就職儀式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鐵娘子”來華第三章 過渡階段_百年未有,港人自選第六章 櫛風沐雨 紫荊更豔_“九七港元保衛戰”第三章 過渡階段_末代總督的慘敗第一章 香江回眸_殖民地政治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駐軍接管防務第三章 過渡階段_一波三折的《香港基本法》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塵埃落定第三章 過渡階段_一波三折的《香港基本法》第三章 過渡階段_百年未有,港人自選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麥理浩的秘密試探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霍英東:飲水思源——寫在香港迴歸之際第三章 過渡階段_我們心裡很踏實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駐港戰士李永華等人:駐軍香港的日子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塵埃落定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神州不眠夜第三章 過渡階段_香港駐軍的故事第三章 過渡階段_香港駐軍的故事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中英政權交接之時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中英聯合聲明》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三章 過渡階段_我們心裡很踏實第一章 香江回眸_大衆符號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主權是不能討論的”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特區政府成立暨就職儀式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駐港戰士李永華等人:駐軍香港的日子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霍英東:飲水思源——寫在香港迴歸之際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血濃於水”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翟暖暉:香港迴歸夜見聞第一章 香江回眸_騰飛的經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柯華:我所目睹的香港迴歸談判片段第六章 櫛風沐雨 紫荊更豔_紫荊花開十五載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鐵娘子”來華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主權是不能討論的”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一章 香江回眸_大衆符號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血濃於水”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塵埃落定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中央代表團赴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錢偉長:追憶香港區旗、區徽設計過程第三章 過渡階段_末代總督的慘敗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中英政權交接之時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中英政權交接之時第三章 過渡階段_我們心裡很踏實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人心所歸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鐵娘子”來華第一章 香江回眸_大衆符號第三章 過渡階段_末代總督的慘敗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莊世平: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感懷第三章 過渡階段_紫荊花誕生的故事第三章 過渡階段_香港駐軍的故事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中英聯合聲明》第三章 過渡階段_我們心裡很踏實第一章 香江回眸_騰飛的經濟第一章 香江回眸_騰飛的經濟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神州不眠夜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錢偉長:追憶香港區旗、區徽設計過程第六章 櫛風沐雨 紫荊更豔_紫荊花開十五載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麥理浩的秘密試探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翟暖暉:香港迴歸夜見聞第三章 過渡階段_香港駐軍的故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翟暖暉:香港迴歸夜見聞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迴歸前夕的狂歡第三章 過渡階段_紫荊花誕生的故事第二章 漫長迴歸路_會談風波第四章 迴歸日的榮耀_中英政權交接之時第一章 香江回眸_騰飛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