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誨淫誨盜】5000字大章

男聲:“大家晚上好,我是李我!”

女聲:“大家晚上好,我是珍珍!”

男聲笑道:“珍珍是我們電臺新的女主持,不僅長的夠靚,說話又好聽。”

女聲捂嘴笑道:“李哥就別笑話我了。”

男聲道:“好了,接下來將播出由我和珍珍以及電臺同事製作的《鬼吹燈--盜墓筆記》,歡迎大家收聽。”

隨着收音機裡的主持人開場結束以後,很快,又傳出了一陣十分詭異的音樂聲,這時一個十分爽朗的中年人聲音大笑道:“老先生,我看你坐在這已經一天了,怎麼?沒有一點生意上門?”

一個沉重的老人聲咳嗽道:“算命問卦全憑緣分,今日有緣,不如來算一卦?”

中年人道:“哈哈,老先生我可不相信這些東西。”

老人道:“算命譜卦,自古有之,怎麼能不相信呢?”

隨着兩人的交談,漸漸的從算命聊到了風水,又從風水聊到了前陣子山裡被天雷炸出來的一個宋代墓葬。

中年人道:“我可是親眼看到了墓葬,裡面好東西太多太多了,之前聽人說,半夜的時候,有一夥人偷摸着上山,盜走了不少寶貝。”

老人道:“那是倒斗的人。”

中年人疑惑道:“倒鬥是什麼?”

老人笑道:“倒鬥又稱盜墓!”

中年人眉頭皺起:“盜墓賊?盜他人之墓,是否有損陰德?”

老人道:“倫理常綱,盜墓自是有損陰德,但看的是盜墓之人是何品性,現在不是流行考古嗎?那些考古的人不也是挖人家祖墳?”

中年人道:“考古跟盜墓是兩回事,一個是爲了研究古代歷史,一個是爲了一己私利!”

老人道:“不不不,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盜墓賊多爲人鄙夷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總有那麼一些三教九流聚集在那些陰暗處的下九流謀生勾當的人,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中年人嗤笑道:“下九流的人能做些什麼大事。”

老人笑道:“民國時期就有這麼一幫下九流勾當的人,不走尋常路,當起了英雄好漢來!”

中年人不屑道:“英雄好漢?我怕是綠林大盜吧!”

老人道:“這你就錯了,民國時期,下九流的行當中有多少人投敵賣國,又有多少人當起了英雄好漢保家衛國?反觀你看那些讀書人,賣起國來,可謂是認爹認祖,讓人啼笑皆非!正應了那句古語: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中年人爭辯道:“我可不知有什麼下九流行當的人做起了英雄好漢,卻總是聽聞有一些盜賊欺凌百姓,掠奪人家財。”

老人道:“那是你孤陋寡聞,今日見你有緣,跟你說道說道。”

中年人不信的咧嘴笑道:“願聞其詳!”

老人的聲音似乎在追憶着什麼:“那是1911年,一名強人,立於江湖之中,召集十八省三十六行綠林好漢,響應國父孫先生的號召,匯聚一起紛紛揭竿而起,聯合推翻了封建迂腐的大清王朝,吹響了中華崛起之號角……”

隨着廣播的繼續,霍耀文聽的倒是津津有味,雖然這書是他寫的,但廣播劇也改編了不少內容,而且有些事情,文字是很難表達出感情的,語言纔是人溝通的橋樑。

《鬼吹燈》的廣播劇是提前錄製好的,所以無論是臺詞,還是配音,都是做到盡心盡力。

所以在說道霍英雄的事蹟時,就連霍耀文都聽的是心潮澎湃,心裡感嘆這個廣播人的功底實在是深厚啊,將書中所撰寫的那個大時代中的人物講述的是活靈活現。

等聽完廣播,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在李我和珍珍的告別下,第一集的廣播劇算是告一段落。

別人聽的如何不知道,但霍耀文自己卻是覺得無論是配音還是背景音樂,和在說道一些鬼魅魍魎時的恐怖氣氛,都拿捏的很到位。

《鬼吹燈》的廣播劇結束後,就是香港電臺的晚間情感節目,原本霍耀文準備關了收音機去睡覺的,但忽然聽到收音機裡響起了一個女聲。

“大家好,我是珍珍,又見面了,蕭蕭姐因爲懷孕所以暫時不能主持這檔節目,將有我來代播,希望大家能夠依舊支持我們這檔午夜情感節目。”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少年時所鍾愛的那個人……”

...

根據去年明報調查,香港收聽廣播的人數,大概在兩百三十萬人左右,全港差不多四百萬的人口,就有二分之一的人,經常收聽廣播,這一數字遠遠大過觀看電影和電視的人。

這其中無非有兩點,一是大家的娛樂方式很少,另外一方面,就是電影和電視都需要花費很高的代價,而收音機不同,一臺小的收音機,最便宜的只需要幾十塊錢,最貴的也不超過幾百塊。

但電影和電視就不同了,電影屬於消耗品,購買一張票就要3-5塊錢,而且只能看一場。電視機的價格就更高了,最便宜的二手也需要幾百塊,這期間不僅要付出買電視機的錢,還有電費,還有線路的費用。

哪裡比的了收音機划算,再加上收音機同樣可以聽歌曲,聽戲曲,聽評書,聽廣播,聽小說,聽賽馬,一筆錢享百樣事,孰多孰少,自然不用多言語。

所以隨着《鬼吹燈》廣播劇的熱播,在第三天,霍英雄踏入一座古墓的那一刻,路途中碰到的鬼怪殭屍,雖然配合音效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卻是讓不少收聽的聽衆們,直呼過癮。

廣播中所講述的各種鄉野傳聞,民間故事,彷彿都帶着大家重新回到曾經聽過的一些坊間傳聞。

香港商業電臺,一連播出七天,七天夜晚七點的收聽率可謂是爆棚。

雖然現在檢測收聽率的手段很簡陋,不似後世可以採用科技的手段檢測實況收聽人數,但科技不發達的時代,同樣有他們的檢測方法。

當下電臺獲取收聽人數的方法,大致方法分位三種,即走訪法、日記卡法和寄信法。

走訪法簡單明瞭,派遣電臺的外派人員,挨家挨戶的敲門詢問。

日記卡法,是以那些電臺提供一本64開的小冊子,一本小冊子可以記錄一名聽衆一週七天的個人收聽情況。

當然不是每個聽衆都有小冊子可以記錄自己七天收聽情況的,畢竟紙還要錢呢,收聽廣播的人那麼多,怎麼可能一人一份,還保證每七天一換?

至於寄信法是看每日每週每月收到的訪信有多少,來綜合判斷出收聽人數。

這些方法檢測出的收聽人數肯定是不準確的,但最少能有個最低收聽率。

從《鬼吹燈》開播的第一天起,何佐芝就讓下面的員工開始動起來,儘可能的走訪更多的聽衆,詢問一下對這部劇的感官如何。

七天下來,電臺最終得出的結論,那就是《鬼吹燈》大幅度的提高了香港電臺的收聽率,每天七點到八點半,這一個小時三十分的時間裡,根據臺裡的評估人員估算,最少有超過三十萬人收聽,這還是最低數的,畢竟收聽率這東西沒有後世科技的幫忙,很難實況檢測到。

這一好消息,自然令何佐芝高興壞了,他投資這部廣播劇,去掉給霍耀文的一萬塊外,光配樂、音效、和員工的加班費,這些都花了不少錢。

這下提高了電臺的收聽率,能夠獲取到的電臺廣告費就更多了。

廣播劇大獲成功,不光何佐芝高興,就連《東方日報》的李道光也高興的不行,電臺收聽率很難檢測到實況人數,但報紙就不同了,賣一份算一算,第一天廣播劇開始的時候倒是沒怎麼增加,但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報紙銷量蹭蹭的往上漲。

從最初的日銷八千多份,到這七天時間裡,日銷九千,一萬,一萬二,一萬三的快速增長着。

這種肉眼可見的增長速度,李道光簡直是興奮的不行,他萬萬沒想到一家纔開辦了兩個月的報紙,就能夠日銷萬份。

而且伴隨着《鬼吹燈》廣播劇在全港繼續熱播,帶動的報紙銷量將會再一次提高。

這頗有點當年金鏞開辦明報,撰寫武俠小說來提高報紙的銷量一樣。

《東方日報》的報紙銷量大增,對於像早已成名已久有自己忠實讀者的《大公報》《文學世界》《明報》等報紙來說,其實受到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因爲這幾份報紙的定位不同,面對的讀者羣自然也是不同的,看《文學世界》的,大多數年輕人,有以喜愛言情的女性爲多。

《明報》則是一些知識分子,在報紙上觀看最新的國際新聞,或者一些名人專欄。

所以《東方日報》銷量大增,影響不到這幾家大報,但對於一些中小報紙來說,就是存在關係競爭了。

現在的報紙,除了新聞以外,就是以小說散文或者小道馬經,狗經爲主。(賭馬和賭狗,賽馬和賽狗。)

《東方日報》現在還沒有後世那樣確定自己的報刊報章,所以主要還是以小說,馬經,狗經爲主。

這樣一來,《東方日報》的報紙銷量大增,就牽動了同樣以小說、馬經、狗經爲謀生的中小報紙的蛋糕。

所以當《東方日報》報紙大漲,其它報紙銷量下跌以後,就有人心生不滿,開始琢磨起應對辦法來。

最爲不滿的,還是那些專門報道馬經和狗經報紙了。

其中馬經和狗經銷量下滑最嚴重的,當屬《天皇馬報》《馬路》《虎眼》這三門報紙。

《天皇馬經》和《馬路》顧名思義,是報道馬經爲主,而《虎眼》報紙則是以報道澳門賽狗爲主。

《馬路》和《虎眼》是有苦難說,本來香港報道馬經和狗經的報紙就很多了,這兩家都是專門報道這些內容的,所以才能存活至今。

但現在又多了一家《東方日報》來參與一腳,導致現在報紙銷量下滑,這賺的錢自然就少了很多,自是讓這幾家報紙氣憤和不滿。

正所謂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天皇馬經》的同胞兄弟《天皇日報》,在《鬼吹燈》廣播劇播出第八天,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痛批鬼吹燈的文章。

天皇日報:

《前有民國大盜孫殿英行盜墓苟且之事,後有作者浮生撰寫挖人祖墳缺陰少德之舉!》

“人們常說要多積陰德,行善好施,這樣才能功德圓滿。但最近我有個朋友跟我說在看一本書,我問他是什麼書,他說是叫《鬼吹燈--盜墓筆記》。

我一聽盜墓這兩字,就頓時心生不滿,自古就有倫理常綱這些做爲人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居然還會有人寫盜墓的小說。

我看了一下這本書,書中的內容可謂是可笑至極,竟然將盜墓賊比喻爲爲國爲民的大英雄,這簡直是讓人啼笑皆非。真正的大英雄,是如金鏞先生所撰寫的《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爲非什麼盜墓之王。

我反駁此書,我那朋友還說,盜墓不就是那麼回事,跟現在的考古沒區別啊。

這令我不敢苟同。

雖然看上去,考古跟盜墓一樣,都是將陵墓挖開,從裡面取走東西。

如果這樣認爲那就大錯特錯了。

盜墓是損陰德的事,而考古卻是一件積德的事。

世人皆知,中華文明五千年。

但是在晚清時期,有很多外國學者不承認中國有商朝這樣的朝代,甚至周朝也並沒有史書記載的那麼長。

甚至還有人認爲中華文明並不是古文明之一,而是中亞文明的分支。

這樣的言論不僅在國際社會蔓延,就連國內都有不少學者對自己的文明產生了懷疑。

只因爲中華文明拿不出實質性的證據,先有的東西都只是史書上記載的,當不得真,而且當時我們還沒有證據反駁,這是最令人無奈的地方。

當天不負苦心人,在1899年,商朝甲骨文首次被髮掘,證明了我們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據胡厚宣先生這麼多年來的統計,當時一共出土了超過十萬片的甲骨文,尊定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基礎。

但是最令人痛心地方,就是在於甲骨文有不少流失到了他國。

這其中,自是因有戰亂的緣故,但更多的還是那些可惡的盜墓賊,他們盜走那些甲骨文販賣給一些商人,從而獲取暴利,渾然忘了這是證明中華五千年曆史文明的國寶。

古人常說誨淫誨盜,我想莫過如此,但不曾想今日居然有人提寫出《盜墓》這種文章,撰寫出來也就罷了,卻是還有報紙刊登這類的書籍,真是有辱斯文,不成體統。

民國時期有個軍閥大盜叫孫殿英,他挖開了清墓,嘴上說着爲國爲民,卻是滿肚子的壞心思。

今日同樣有個作者浮生,撰寫挖人祖墳的小說,同樣提出爲國爲民的口號,不僅令人產生疑惑,爲國爲民就是挖人祖墳?!”

這篇討文,在經過《天皇日報》的報道以後,很快就在報紙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濤,同樣受到利益牽扯的其它報章,也是紛紛落井下石。

一時間,《東方日報》和那個不知名的作者浮生,受到了無數的譴責。

霍耀文看到這張報紙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他接到何佐芝打來的電話,才得知自己居然被人懟了!

找來這家《天皇日報》報紙一看,頭版內容就是批判自己《鬼吹燈》的文章,撰稿人是一個筆名叫孤舒子墨的人。

看完全篇內容,霍耀文眉頭皺起,他雖然有心反駁,但這人說的是有理有據,令他頭疼不已。

PS:求推薦票,求收藏,求一切……

370【陰謀論永不過時】296【英王的讚賞】105【皎如玉樹臨風前】求月票541【我們也拍一部】147【座談會】372【只可交好,不可交惡】159【破碎虛空】第三更582【懊悔的邵六叔】262【天涯遊子君莫問】403【風聲鶴唳】071【出版社】5000字小章276【鶴立雞羣】145【科學,技術,人】097【旅行日誌】爲Q木頭盟主3/10475【1976邁向新里程】066【演講會】383【推廣截拳道】166【一時流年似夢】262【天涯遊子君莫問】598【價值連城的九龍貨櫃碼頭】161【遠東交易所】563【達成合作,食鐵獸】419【我也愛你】453【殭屍片的最佳人選】340【山雨欲來風滿樓】282【最合適的人選】209【嘰裡咕嚕】236【沙龍】586【看來要大出血了!】624【春天的故事】142【音樂之都WYN】588【德與才】224【威斯特子爵】440【債臺高築的和記洋行】224【威斯特子爵】049【廣播劇開播】603【大采購和回鄉】322【恢弘大作即將上線】114【陷入兩難】求月票405【我真不知道啊】248【全港三十萬少女的夢】408【威斯特莊園】070【回港】5000字小章019【住校】267【三劍樓足證平生,亦狂亦俠真名士】081【接機】4000字544【黑澤明的電影時代】260【武俠小說的末路】127【純愛女作家】058【半山別墅】312【獅子山下】500【星新一拜訪】326【首次折戩沉沙?】646【未名湖畔】046【英國來的教授】182【半紅不紫的武俠作者】557【青山不改,白雲猶在】175【禍兮福所倚】546【電影節開幕】531【殭屍片跟風成潮】647【又聞四大才子】482【亞洲文學交流會】181【杜老志夜總會】605【祭拜和送禮】484【布克獎】307【引薦和冷淡態度】006【東方報業】028【來自電臺的邀請】553【島國破百億】194【一江春水向東流】393【世界上最富有的人!】353【小李飛刀大戰豪龍銀槍】042【一樓一鳳】078【上海街九龍大押】4500字371【港姐來了】485【大型青春勵志節目】501【一日囚與楚門的世界】227【偶遇迷妹?】042【一樓一鳳】367【轟隆一聲巨響】561【是不是北島?】524【在世界的盡頭相遇】336【當就當第一】516【明月何曾是兩鄉】229【九州:問鼎之戰】193【名望頂天】176【我是他女朋友】489【氣質斐然陳玉憐】168【物歸原主】477【花園小區】418【婚禮倒計時】470【偶像計劃】115【五年寫文,三本撲街】求月票049【廣播劇開播】379【兔女郎】039【民國大盜】205【九州雜誌】217【春秋劇社】570【一輩子的機會】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