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收復藏南(1)

1962年的失利深深地挫傷了印度這個大國的自尊心,印度知道要想撫平創傷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中國復仇。儘管在80年代印度各黨派都同意繼續中印關係正常化的進程,確保了印度對華外交政策的連續性,但是,拉甘地個人對中印關係正常化卻並不感興趣,拒絕了鄧平提出的關於邊界問題的一攬子交易,並且在陸軍勢力的鼓動下重拾尼赫魯的“前進政策”。

經過多年來蘇聯的支援而實力大增的印度認爲,報復1962年失敗的時機已到,在1981年底印度成立非法的“阿魯納恰爾邦”,於是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東段舉行軍事演習並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蠶食中國領土。

1982年元旦,中國外交部首次對外宣佈中國將於1983年之前武力收復藏南地區,同時再次重申“麥克馬洪線”爲英國殖民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於近期展開軍事行動。

中國人的元旦宣言頓時引起印度國內的強烈不滿,印度國部長宣稱“一定要讓中國人受到教訓”。蘭州軍區戰前會議,林峰作爲行動負責人對在坐的將領說:“如今印度吞併中國的九萬兩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我國固有的領土。

此地處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幾百米,有印度洋暖風的滋潤,亞熱帶生態環境。土地極其肥沃。植物茂盛,礦產豐富,又有油,又有氣。雅魯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彎’,可利用的落差2000多米,將來如果橫切大拐彎建一條40公里長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最低爲4500萬千瓦以上,是三峽電站的3倍,投資卻比三峽低得多,又沒有移民、生態、戰爭災難一類的問題。

呵,呵,南亞地區的中低海拔和亞熱帶氣候完全適應我們華夏人的傳統生活、生產方式及身體條件,再向那邊移民一兩千萬內地貧困地區的人口,在那裡建立起一條漢文明的血肉長城,將西藏與印度傳統上的緊密關係完全割斷,把西藏包圍在漢文明圈內,從此一勞永逸地根除西立的可能。

中國能否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就全看諸位的表現了。”

接着作戰參謀介紹了印軍的實力,印度國防軍目前總共大約100萬人,同時印度已經緊急徵召了大約兩百萬後備部隊。印軍最爲強大的就是其陸軍部隊,其大概裝備了1000多輛坦克,2000多門火炮,各種飛機近1500多架。同時從蘇聯和英國購買許多先進武器裝備,其中較爲先進的是蘇聯生產的t64坦克、t72坦克大約300多輛,剩餘的就是t55、t54和印度自行生產的“阿瓊”坦克。

1982年2月,印度鷹派將領克里希納斯瓦米桑搭吉上將被任命爲陸軍參謀長,他一上任便擬訂出全面對華開戰的“棋盤”計劃,計劃被批准後,印度陸軍使用新裝備的米26重型直升機,將大量部隊運往邊境地區。隨後印軍多次越過實控線,蠶食中國領土。

特別是在中國公開宣佈收復藏南之後,印度的姿態變的越發咄咄人:議會兩院通過法案將非法侵佔的中國藏南領土——他們所謂的“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爲“邦”。面對北京對此時的抗議和警告,印度不僅不聽,反而下達了代號爲“獵隼行動”的命令試圖催化戰爭的爆發,印軍對中印實控線的破壞越來越頻繁。至此,印軍開始公開向中國軍隊叫板,以試探中國在邊界爭端上的反應。

面對印軍的蠶食行徑,中央政府、中央軍委做出了一系列決策,要求採取果斷措施制止印方的蠶食、擴張以及藉機徹底解決中印邊境問題,以捍衛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保持邊境的穩定。

中國邊防部隊自1980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反蠶食”鬥爭的準備工作,1982年2月,根據總參謀部的指示,解放軍利用剛剛換裝的“射日弓”武裝直升機完成了西藏阿里地區的試飛和軍事地理片拍攝任務,準備以軍事演習的方式展開軍事行動。

爲此解放軍專門召開了“龍騰”演習會議,系統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軍委、總部和成都軍區關於加強中印編輯控制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研究部署了堅守旺東、朗久點和在克節朗地區設點的實施方案。

在中印邊境東段局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解放軍還緊急擴編了格爾木場站,完成了海東青戰鬥機作戰小分隊和過往運輸機入出藏區的保障任務,同時組建技術偵察分隊赴西藏亞東地區執行任務。

蘭州軍區調第21集團軍主力緊急入藏部署在中印邊境的東段,同時第47集團軍在中國運輸機部隊的協助下,進入西段防區。

中國海軍部隊成立遠洋作戰編隊遠赴印度洋,這支編隊由兩艘核動力航母、3艘導彈巡洋艦、8艘驅逐艦、5艘核動力潛艇、3艘綜合補給艦以及5艘導彈護衛艦。

這是到目前爲止中國對外派出的最爲龐大的艦隊,遠洋編隊通過馬六甲海峽,即將進入印度洋。中國空軍一千多架先進戰機已經部署到前線機場,只等中央一聲令下。

中國方面厲兵秣馬、積極備戰,在印度方面,1982年2月,印度《每日時報》報道稱,印軍至少有5個戰鬥機中隊已部署在前沿地帶,數目不詳的米格23戰機也調動起來。

《印度斯坦時報》2月17日報道說,印度“政府可靠人士”證實,“印陸軍和空軍正沿中印邊界向東部調動”。桑搭吉甚至計劃一旦戰爭爆發,印軍就可以利用新式裝備“圍殲”以輕裝步兵發起進攻的中國軍隊,印軍將進入中國西藏縱深作戰,並且叫囂:我們將把戰線推進至雅魯藏布江一線。

就這樣,中印雙方劍拔弩張,一些西方外交官甚至預言第二次中印邊境戰爭不久即將爆發。英國學者內維爾馬克斯韋爾撰寫的《中印邊界爭端反思》一書稱,當時印軍打算使用一個師的兵力來“清除”桑多洛河谷地帶的中國軍隊,但有兩次均在最後一分鐘撤消了攻擊令。

印度方面是怎麼也沒想到中國會下決心徹底的打垮印度,他們還以爲中國還像上一次那樣,這樣的話即使印度戰敗了也不會損失什麼。可是,這一次中國已經下定決心徹底的顛覆印度政府,中國對印度國內的市場早就垂涎三尺。

1982年2月28日夜,中國空軍對印度核設施展開空襲計劃。此時印度的核計劃於1974年核爆試驗成功,在八十年代初,有很多跡象表明印度政界和軍方開始考慮核武器的戰略用途。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不擴散項目的主管喬治伯科維奇稱,1980年在英甘地當政時,她就希望印度保留核武器選擇。1981年英甘地總理對巴基斯坦發展核武器的能力表示關注。

她認爲,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能力迫使印度更加認真地考慮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印度在八十年代從英國引進“美洲虎”戰轟機後初步具備了空中戰略打擊能力。中國必須一擊必中徹底摧毀印度的核力量。

2月28日夜11時23分,中國空軍23架海東青第四代戰鬥機秘密通過中印邊境,前往印度隱藏在山谷中核基地。

11時30分,負責襲擊的編隊開始最後一次檢查武器系統,由於中國戰鬥機具很好的隱身性能,因此印度防空部隊根本就不知道此時正有一羣中國飛機進入了印度領空。

“準備發射小型核彈”當進入了攻擊位置後,中國空軍指揮員下達了攻擊準備命令,“。。5、4、。。1發射!”“嗤”只見一道紅光向着遠處印度核基地飛去,隨後中國戰機遠離爆炸區域,幾分鐘後,“轟”一聲巨響傳來,一朵盛大的蘑菇雲在夜色中綻放,印度戰略部隊任何反應都沒來得及做,就葬身在覈爆炸之中。

“叮鈴鈴”一陣緊急的電話聲將熟睡中的印度總理拉甘地驚醒,“總理,不好啦,我國的核設施被人襲擊了,幾十年的心血全白費了,可惡的中國人”電話那頭傳來一陣急促的喊聲。

拉甘地聽到對方的話之後頓時就驚呆了,他怎麼也沒想到中國竟有如此膽識,敢冒着爆發核戰的危險對印度核設施發動襲擊。如今看來印度的核力量已經全部完蛋了,耗費了印度國家幾十年國力建立起的家底徹底的葬送在中國人手裡。“反擊,反擊,我們一定要報復”拉甘地咬牙切齒的說着。

拉甘地不清楚的是,就在中國成功偷襲了印度的核力量之後,中國空軍出動了一千多架第四代戰鬥機,兩百多架轟炸機準備進行戰術轟炸。這是中國空軍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執行任務,進攻印度之前中國就已經決定充分發揮中國的空中優勢,林峰也希望通過中國大規模的空襲削弱印度的戰爭潛力。

而且這次中印戰爭中將成爲中國空軍的訓練場,通過這次戰爭希望大幅提高中國空軍的實戰經驗,各種各樣的先進武器都將在對印度的作戰中投入使用,以檢驗中國軍隊應付大規模戰爭的能力。

第247章 一統全球戰略(3)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194章 中國危機之俄羅斯倒戈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145章 SARS陰謀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二十七 穩定發展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124章 亞洲金融風暴(3)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194章 中國危機之俄羅斯倒戈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84章 清算“印尼”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37章 中英會談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48章 登月計劃第48章 登月計劃第98章 國際新局勢第154章 中國火星第247章 一統全球戰略(3)第169章 非洲風雲之血腥廝殺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34章 軍事演習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63章 進軍波斯灣(1)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48章 遠征亞丁灣(1)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81章 “拯救”趙雅芝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164章 揭幕戰(1)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267章 “核大戰?”第137章 “三國”爭霸太空第50章 臺灣迴歸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164章 揭幕戰(1)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43章 伊拉克戰爭(3)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28章 中東戰爭第211章 西亞攻略(2)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77章 “國際警察”(3)第122章 亞洲金融風暴(1)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276章 民族同化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33章 巡視南海第224章 決戰上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