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3

馬車出了皇城,向着汴京城最繁華的御街行去。

那裡是汴京城最爲繁榮的地方,大大小小上千家店鋪堆積在這條城市最中心的街道上,其中就少不了齊王府的店面。

海外藩國與中原互通有無,這是藩王們年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提其他幾藩國,只說齊國,那從山裡地珍貴木材(傢俱)到海中的珊瑚、珍珠、硨磲,還有南洋最是有名的香料買賣,齊王在御街的三家商行每年都能爲趙瑗母子掙下大筆的錢財。

因爲他們收貨的價格與賣出的價格,中間有着太大的差距了。

當然了,對於整個齊國而言,這三家商行的年利潤還是微不足道的。後者每年都要從中原購入大量的商品物質,更需要投入海量資金用於中原移民的引入,齊國的真正收入來源纔不是這三家商行呢。

這些商行乃是齊王府所有,那是齊王的私產,一如大宋的內務府產業。

齊國真正的收入來源是一船船源源不斷的運輸北面的糧食,是南方羣島(棉蘭老島)捕捉的奴隸,是齊國大手一揮‘賣給’內務府的銅山。

呂宋羣島的銅礦資源之豐富是不需要多說的,而這東西又是中原所急需的。

也所以,這六年時間裡,汴京城的齊王府從來未爲錢財生過擔憂。

趙瑗過了六年有娘沒爹的日子,甚至他三年前才搬出皇宮,‘獨立門戶’。整個人一門心思都花在怎麼跟宮學的同窗打交道,怎麼加深自己在大宋高層子弟中的影響力,從來就沒有把眼神真正的向着那三家店鋪瞄上一眼。

可今天齊王卻伴着王太后一同前往了御街。

這行爲有點小反常,但內內外外的人卻誰也不會覺得那點‘反常’就真有乾貨可挖,皇帝都要大婚了,誰還能拿齊王來搞事情?

那是搞齊王嗎?那是在搞自己的腦袋。

眼睛還是利索的盯着那對母子吧,畢竟是親王和太妃外出,這要是看護不好出點事,執掌京畿錦衣衛的酈瓊,先就第一個死。

下了馬車,前面就是一處四層樓高的大茶樓,剛出來自然是不去喝茶的。

趙瑗攙着潘氏往另外的地方走。

御街真熱鬧的很,賣什麼的都有,也什麼樣的貴人都有。

如趙瑗母子這般一看就貴氣十足的主兒,這裡並不少見。母子倆乘坐的馬車也沒打着齊王的旗號,哪怕趙瑗相貌英挺,帶着帷帽的潘氏也一身的貴氣,但在御街這兒,卻是如魚入水了一般。

外人看來,這貌似是哪家的姐弟?

潘氏的氣色比之邢太后可好不少,不怎顯老。

而趙瑗人高馬大的,十七歲了,面貌也不算幼稚,實在是不好看成母子。

“那邊是家白番經營的珠寶鋪子,裡頭有一些外夷來的珠寶首飾,比之大宋,另有一番味道。看看去?”潘氏說道。

今天母子倆來御街,唯一的目的就是好好的走一走看一看,因爲今後這般的時間就不多了。

而順帶着買些男女間贈送的小物件,也好給韓氏她們寬心。

“那就去看看。”趙瑗對這個沒太大興趣,但他知道‘禮多人不怪’的道理。太后給皇帝挑選了四個,剩下的四個顯然就是要賜給他的。

‘大局已定’,沒什麼可掙扎的,趙瑗心中雖有些小不滿——有點撿人不要的東西的感覺,可這不滿都是對着皇宮裡的那對母子去的。

絕對沒有半點埋怨韓氏她們的意思。

相反,他還要全力的去與韓氏等大好關係。

那四女背後的家族,固然比之前頭的又不如,但也不是默默無名之輩啊。只要關係打好了,齊國總能沾些好處的。

就比如韓氏的諸多旁支子弟,一個個都識文斷字的,放到中原是沒甚大發展,可到了齊國就能成爲基層官員。

那一家鋪子面上看着不大,掌櫃的是個混血,一見來人就忙上前招呼,那雙眼睛只一看就知道這絕對是真貴人。

買不買東西的不要緊,千萬不能怠慢了。

汴京城裡的宗室雖外遷了不少,但依舊貴人多如狗……

“這個挺好看的?母親您看?”趙瑗拿起一串珍珠祖母綠紅寶石項鍊,綠色的祖母綠趁着白色的珍珠,中間點綴着一顆顆紅寶石。比一些景教風格的珠寶首飾更順他的眼睛。

拜占庭人繼承了西亞的鏤金技術,在奢飾品上形成了一種華麗非常的風格,但因爲信仰因素太濃郁了,純粹的拜占庭風格的珠寶首飾在大宋根本就沒銷路。

也就是一些白番腦子靈活,用拜占庭的工匠來適應中國的品味,果然在強手如林的汴京奢飾品市場中殺開了一條血路。

這種感覺很像是正史上明清時代的外銷瓷。

——一種中國瓷商逐步適應了國外市場的需求和喜好後,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彩繪瓷。

“是你要送人,自己拿主意。”

潘氏人在一旁坐了下,整個人貴氣四溢的同時,還有一種孤傷之感在漂浮。

皇帝要大婚了,趙瑗也快要大婚了,之後她就要跟着兒子離開生活了半輩子的汴京城了。

潘氏很捨不得。

她不是捨不得這裡的奢華福麗,而是舍不了這裡的人與事,舍不了自己當初被人捧在手心裡過度的那個十年……

她這一去,就只有老死的時候,才能棺槨迴歸皇陵。

一想這個,潘氏渾身都沒力氣。

可她又知道自己不能不離開,因爲她不是她一個,她還有孩子。

齊國王只有到了齊國纔是真正的君王,一個人在汴京,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的海外藩王,與那些選擇留在大宋的宗室又有什麼不同呢?

天知道那過去的六年時間裡,潘氏是多麼擔心自己兒子有個‘好歹’!

所以,看着兒子去君臨一方,去坐擁自己的‘江山’,這也是潘氏的一大心願。

也正是因爲她心裡什麼都清楚明瞭,所以潘氏人才會那麼的不好。因爲她很清楚自己的選擇是什麼,那再多的過去也不如如今的現在。

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三百六十章 大戰來臨第十章 好法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順有天命,開局就王炸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三十一章 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麼?第四百六十二章 壓箱底的寶貝第六十二章 率獸食人(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第二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求訂閱)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四百三十四章 國債三千萬貫第八十一章 硬骨頭第一百零七章 剷除隱患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着過年啊?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三百七十四章 朕必須把秘方拿到手——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構的期盼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個個都比朕有錢!(求訂閱,5/10)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主要靠韃靼人(求訂閱)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願他是個忠臣(求訂閱,6/10)第四百九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馬炎啊?第五百八十五章 齊國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七十章 韃子殺來了(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舉多得的‘裡應外合’第四百七十章 虛頭巴腦的表面功夫第三百零二章 魯南對決第四百九十九章 錢不值錢啊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經完了(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三十四章 國債三千萬貫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四百九十六章 奴隸?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禎第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羣衆想看戲(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戰艦第四百六十一章 衆軍隨俺來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個屁第二百五十一章 復仇的吶喊聲(求訂閱)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十一章 去遼東打醬油嗎?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個屁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羣衆想看戲(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九章 韃子購炮(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五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四百七十章 虛頭巴腦的表面功夫番外3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五百八十五章 齊國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羅錦繡放心了第七十章 韃子殺來了(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