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

閩省泉州安平城。

一支規模宏大的船隊正在此地匯聚,鄭芝豹身披戰甲,近來領着水陸軍將領是頻頻出現在港口。顯而易見,鄭家這是又要有新的動作了。

張肯堂等閩省政壇上的一干大佬這段時日裡也頻繁出現在安平,更有不少的閩地士紳陸續前來拜訪,那水路也好,陸路也好,一度是車水馬龍,人頭絡繹不絕。

鄭芝龍率軍北上後做下了如此大事兒,叫整個閩省都極有光彩。更不要說,人鄭家至今還在守牛莊,入冬後還要守覺華島。如今這支船隊是鄭家向遼海運送的最後一批補給,閩省各界豈能無有表示?

當然了,對於很多士紳而言,鄭家守牛莊、守覺華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鄭芝龍把洪承疇給救了。

這對於閩地士紳而言,可是天大的喜事!

因爲啊,這洪承疇雖出身貧寒——當然洪氏家族並不貧寒,只是洪承疇家貧寒。但娶得老婆卻不貧寒,那是當地名門李氏之女,與康麻子時期的李光地同族。給兒女結下的親家更不貧寒。其獨子洪士銘至今方纔十二,還未成婚,卻已經與晉江官宦名門林氏女定下了親事。親家公乃前禮部尚書林欲楫。

長女嫁給了一樣是官宦名門的晉江陳氏子弟陳胤文,其父是前山東布政使陳亮採。

次女嫁給晉江蔡文學,還是一名門望族質地。親家公蔡鵬霄巡按宣大,這是絕對的清流。

最小的女兒,嫁給了曾爲升,乃前登萊巡撫曾化龍之子。

可以說是將泉州地界的名門望族一網打盡也。而有了這個基礎,洪承疇那在整個閩省士紳中都是一塊響亮的招牌。人家也真是有本事!

鄭芝龍人不在閩地,還感受不出,那鄭鴻逵是鄭家留守的頭腦人物,近三四個月來,那是明顯能感覺得到閩省官府與士大夫階層對於鄭家釋放出的善意的。

如果是放到兩年前,鄭鴻逵定能欣喜的手舞足蹈。可現在,他雖然還是高興,卻已經少了最重要的那點味道。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清丈田畝。

只此兩條就註定鄭家是要站在一切的世家大族的對立面的,所以,表面上高興高興也就是了。

真到了動刀子的時候,還能指望着那些士紳們能念着前頭的好兒,對鄭家口下留情嗎?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太幼稚。

鄭鴻逵在應酬着官面上的人物,陳鼎在接待着名門望族,士紳賢達,鄭芝豹在提領着軍事,三者還要分心於造船廠和槍炮兵甲的製造等,只有施大瑄一個在臨陣磨槍,繼續嚴格訓練着眼前的隊伍。

一支三千人的預備軍。

鄭芝龍離開閩地之後,鄭氏集團對於新陸軍的培育依舊沒有斷層,一批批北地移民來到大員,那不管是個頭還是力量,真的要碾壓這個時代的南方人。

雖然這些人會經受到‘水土不服’的考驗,但作爲一個穿越者,鄭芝龍對於‘水土不服’的問題又怎麼可能全無瞭解?

用後世的科學來解釋,所謂的水土不服,就是因爲飲食習慣和氣溫環境因素的差異而產生的病變。

後世人都知道,吃下的食物是通過胃液消化後,來到腸道,又要通過腸道菌羣的消化吸收。

腸道菌羣是一羣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它們大約有幾千種,有幾萬億個,這些細菌對我們的健康有廣泛而重要的作用,各種各樣的疾病都或多或少地與它們有關。

不同人的腸道菌羣特點是不一樣的,在你長期形成飲食習慣時,你的腸道菌羣結構也已經趨於平衡。簡單的講,就是你的腸道菌羣已經自動形成了與你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相匹配的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是與你長期形成的較爲穩定的飲食習慣相關聯的,它們在幫你進行食物的初加工。所以,當由北方面食結構決定的腸道菌羣,遇到一份南方的大米的時候,不適應的情況就一定會發生,只是程度的輕重罷了。

鄭芝龍的解決辦法就是不改變飲食,新陸軍的餐飲,不止有南面的大米飯,還有北方的白麪饅頭和粗糧餅子。這就是有了對抗‘水土不服’的基礎了。

並且,人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強弱因人而異。溫度、溼度等對人體影響很大,可以導致外感、咳嗽、皮炎、關節疼痛、失眠、血壓升高等症狀。

可是說真的,這些難民流民能夠活到被鄭氏收攏接受,那身體適應能力弱的人,早就已經見閻王了。

那一船船被運到大員的難民,身體強弱不去說,至少適應能力是真的不差。加上大員基地的一系列衛生要求,比如冷水不能喝,要多喝茶。飯前飯後洗手,大小便和污水都有專門的地方……

這種情況下要還有人身體嚴重不適,甚至是死了去,那也只能算他倒黴了。

施大瑄作爲鄭氏集團在大員的主腦,但早期時候他並沒甚真正權利的,大員早已經是鄭家的禁臠了,大大小小十多個城池,成百上千的村落,這都是鄭家的佃戶。施大瑄,乃至前任的洪旭,這都是一個安保隊長而已。

可隨着大批北地難民的來到,隨着新陸軍的組建,施大瑄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他成了新軍總管。

雖然這“總管”很有些大管家的意思,而不是真正的統帥權。但權利也不小,至少能取決於誰先進入新兵營,成爲一個正式的新陸軍。

難民的素質很不錯,之前說過的,這些難民歷盡千辛萬苦的活到現在,忍飢挨餓的熬了這麼久,婦幼老弱基本都沒有熬過去,所以剩下的這些難民,生命力和身體素質都是比較強悍的。

女的是健婦,男的就是壯丁。

在南下之前,又經過了一些天的修養,氣色也都很快的恢復了過來。那完全就是帶兵之人的天堂,閉着眼睛挑人,都選不出幾個走眼的。

鄭芝龍人還在的時候,施大瑄真就是一個純粹的大總管,但現在鄭芝龍去北面了,鄭鴻逵、鄭芝豹等人的精力又多在安平,對於大員不說是完全放鬆,但也絕沒鄭芝龍在的時候盯得那麼緊。

於是,施大瑄就有了更多的機會來深入新軍。倒不是說他有了‘新想法’,而是施大瑄本來‘固定’的前景猛地變開闊了。

誰都知道新陸軍對鄭氏集團的重要性,但想要更深層次的去接觸、瞭解新陸軍,卻不是誰都能擁有的機會。

現在,施大瑄擁有了這一機會。

以至於,半年時間後,鄭芝龍傳來命令要調一撥新軍去覺華島時,那鄭氏集團的一干大佬看來看去,竟只能讓施大瑄來統兵了。

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三百零二章 魯南對決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員,好演技第四百七十六章 給兒孫留個念想,給自家留個體面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四十七章 你爲何不早來,你爲何不早來?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二十八章 俘虜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三百一十四章 陽謀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個屁第四百九十九章 錢不值錢啊第三百二十三章 瘋了,他們都瘋了第二十八章 俘虜番外1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三章 嶽韓當先鋒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四百零一章 仁義之王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九十五章 揚眉劍出鞘開篇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見……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死的中國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蘭人很不開心(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無人性(求訂閱)第九十九章 完了,全完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繳欠稅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駕護航擎天柱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笨蛋千千萬萬,許爾安爲什麼這麼突出?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們(她們)到底是誰?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兒輩第五百八十章 西遼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四百八十章 該嶺南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十二章 龍洋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三章 熱刀子插進豬油裡,輕鬆的很!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兒子死得值啊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一百零九章 說客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兒子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順皇帝要見血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馬甲能保住嗎?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嘍,走嘍,真的走嘍……(求訂閱,9/10)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們(她們)到底是誰?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二兒子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