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顯大名於天下,收厚譽於己身

ps:求收藏,求推薦,求包養……

然而真正操刀子殺掉那些社鼠的並不是鄭芝鵬,而是鄭森。

從關外歸來的鄭森,身上似乎多出了一股往日裡所沒有的果勇之氣!殺氣騰騰的。更別說他手頭還多出了百十個遼東老兵!

這些人縱然大部分都是傷兵,傷未痊癒,但卻是清一色的都是輕傷。重傷的就都留在津門了,那裡有從京城趕去的鄭芝莞麼。

鄭森在傷兵中的名頭是很不錯的,在津門關外跑了兩趟,那也不是沒有效果的。

如是,有施琅帶隊,有張樂書、張奎帶路,一夜之間便就清掃了七處營寨。只腦袋就砍了三百多!還有上千人被打入了苦役營。

這是芝罘島上的一特殊機構。簡單的說來,這苦役營人如其名,就是幹苦力的。

無論是平整土地,還是公廁裡的掏糞,亦或是日後再建造營壘、房屋,先上的就都是他們。

日後就是出了芝罘島,那也是被送去大員,在硫磺廠撿硫磺或是去水泥廠搗石頭的份兒。當然,他們還有可能被送去安南挖煤,或去瓊州挖鐵礦。

橫豎鄭芝龍手下有太多的地方可‘安置’他們了。

鄭森的大名早在八月裡就已經爲登萊各地官吏士紳所熟知了。不知道多少人暗笑“鄭芝龍”這麼個海盜頭子竟生出了一個好兒子,對朝廷大大的忠良。

就是有那良心還沒泯滅的,纔會對鄭森說一句“急公好義,士林之表”!

但是,當鄭森回到芝罘島後的作爲傳出來之後,整個登萊都倏然一驚。性格如此狠厲,心腸這般鐵,真的是自幼讀聖賢書的秀才公麼?

果然是鄭芝龍的種兒,骨子裡就非善類。

這消息傳回安平之後,鄭芝龍根本不當回事。

正史上鄭森的性格更苛刻,手下人但凡有犯錯的,必會有罰。比如那楊朝棟,鄭成功的老部下,累功至五軍戎政,這是鄭家軍中絕對的高級將領。

鄭成功欲攻臺時,手下人反對者甚多,而楊朝棟力排衆議,極度贊成。如是,鄭成功攻佔大員後特任命其爲大員承天府首任府尹。但很快就因他剋扣軍糧,連同家屬一塊,而被鄭成功盡數誅殺。

如此苛刻的性格與他老爹降清是有着化解不開的糾葛的。但鄭森本身也肯定有着這方面的傾向。眼下只是他丟開身上的儒衫後露出的真性情罷了。

何況這些人不該死嗎?

錯不是擔憂曾櫻他們誤會了,鄭芝龍現在都想派出一支兵馬進駐芝罘。

而不是隻派去大批的運糧船,轉運糧秣和軍需於登萊。

不過鄭森的另外一封親筆信就顯得有些可笑了,勸鄭芝龍大義爲重,率軍北上。

額,這個實在與鄭芝龍的立志有些不相襯啊。

而且恰是這個時候,京城內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爭論,蔣德璟的主張得到了崇禎帝的認可。那松山城內的洪承疇等一撥人馬,是他所無法捨棄的啊!

所以,崇禎帝下旨徵召鄭芝龍年後率軍北上。鄭芝龍還沒有收到旨意,但他已經得到了消息。

“這個好說,只要捨得銀錢,定能讓皇帝改了主意。”鄭芝豹不以爲然道。

“五弟說的在理。大兄只要下的本錢,周延儒等鼠輩總能讓皇帝改了主意。便是不去再廢那冤枉錢,大兄只管明面上稱病,朝廷又能奈我何?”

鄭鴻逵從沒想過天下距離鄭家竟然是那麼的近!

鬆錦一敗,明廷九邊精銳爲之一潰,滿清若要再叩入中原,出入邊牆,只會更如無人之境一般。

加之內裡還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縱橫,這大明江山儼然就要崩塌。或許十年,或許更短的時間。李自成都已經拿下洛陽了,還會對黃河以北視而不見嗎?

而他們鄭家兵多將廣,錢多糧豐,只要按捺住性格,費上幾年時間在大員練出一支步軍新銳,待到天下色變時候,趁勢而起,席捲江南,南面稱孤,還不是手到擒來?繼而進取中原也非難事啊。

孝思堂內,安平城中的鄭家集團一干骨幹悉數在座。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如鄭芝豹、鄭鴻逵一般想,只有施富和陳鼎兩人面露遲疑。

“施富兄弟、陳先生可有話說?二位儘可講來。”鄭芝龍敏銳察覺到了在座人羣中二人神態的不同。

施富、陳鼎對視一眼,前者先一抱拳:“大哥容稟,小弟只是覺得……,若真如四將軍、五將軍所言的那般行事,大哥名頭,恐是……還欠些火候。”

“大哥自降明以來,雖爲明廷立下了汗馬功勞,累建奇功,俘其醜類,爲海上十數年所未有。然些許海寇西夷,於天下人眼中的份量遠不如蒙韃建虜重。大哥再聲名威震東南,卻也盡是海上而不再陸地。

如真要發難,恐連江南都不會拱手而降……”

陳鼎一手捋着下巴的那溜兒山羊鬍,說道:“大帥可知德不配位四字?”

“我軍看似威臨東南,實則浸潤之地卻僅限於泉州、彰化、興化三地。如若起兵,就是那福州且不能傳檄而定,更勿圇是江南了。

大帥雖握有重兵,然於天下無大名無大益,外省之人視之,不過一兵頭罷了。較之驕橫跋扈,擁兵自重的左良玉尚大有不如,談何形影景從,衆望所歸?”那左良玉可還有東林黨人爲其吹捧呢。然後者可不會多說鄭芝龍的半句好話。

得知鄭芝龍的宏圖大志後,陳鼎獻上的第一計就是溝通東林黨人。如果能拿下東林黨,則日後取江南兵不血刃也。但鄭芝龍對東林黨不屑一顧。

“清談誤國,實幹興邦”八個大字,也能從側面突出他的思想。雖然鄭芝龍對東林黨的厭惡絕不只是因爲他們的清談誤國。

這陳鼎就是陳永華的爹,而陳永華則就是那平生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的陳近南,陳總舵主。

同安人,早就在鄭芝龍手下爲幕僚。昔日只是諸多尋常幕僚門客之一,可陳華穿越後他的地位可不就直線上升了,現如今出現在孝思堂中也不叫人意外。

“先生的意思是……”

“屬下敢請大帥遵朝廷調令,來年提一支勁旅,北上殺韃。如此方可顯大名於天下,收厚譽於己身。讓天下之人盡知大帥威名。”

第三百九十一章 無可奈何第二百三十五章 進城啦,抄大戶啊……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二十二章 八閩健兒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對塞北下手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五百四十九章 水藍星牌蛋糕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開篇第二十八章 俘虜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四百六十二章 壓箱底的寶貝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疇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笨蛋千千萬萬,許爾安爲什麼這麼突出?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十五走親戚,第三更來不及了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筆第十章 好法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毒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十一章 去遼東打醬油嗎?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五章 尋找退路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譁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發橫財的機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師傅都不管用,徒弟很能耐麼(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槍取富貴第四百九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三十五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疇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悅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三十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五百八十五章 齊國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