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

百多人的大雄空殿上,鴉雀無聲,出乎所有羣臣意料之外的是,諸葛亮和劉明見面之後,雙方都沒有說話。只是那麼平靜的互相看着。

這種靜靜的觀看,直讓的那些滿懷期待的辨臣,各個都心急不得。

境界淺的,無不暗自尋思:這算是怎麼回事?乾瞪眼能起到什麼效果?

而那些半吊子的,則無不臆測:高!實在是高!難道這就是無聲勝有聲的舌辯最高境界?

而那些高明之士,則從諸葛亮那越來越明亮的眼睛,越來越旺盛鬥志,似乎意會到了什麼。

而只有郭嘉,賈詡等人,才無不從心裡佩服劉明的高超:主公真是高啊。利用兩天功夫,用數十人的勸說,既讓那諸葛亮被動的全面瞭解了幽州情況,又激發了諸葛亮的鬥志。如今諸葛亮既然有了好勝之心,必然不再是那麼死水一潭。這勸說起來,也就容易了許多。主公果然不愧是足智多謀之人。

而郭嘉他們所想的,那諸葛亮更是明白無比。那諸葛亮雖然軍事戰術層次稍微差點,可那諸葛亮的政治敏感度,那絕對的一流,幾十人的輪流勸說,當然明擺着就是劉明惦着收降他諸葛亮。諸葛亮哪有不明白的?

只是諸葛亮明白歸明白,可諸葛亮卻也認爲是他得一個機會。

當然了,這絕對不是諸葛亮有意藉此時機,順水推舟,就那麼投降了劉明,落個富貴。那諸葛亮有大志,更有大品,忠臣不仕二主,那已經在諸葛亮腦子裡生根了。諸葛亮被俘這麼些日子。一心求死的行動,那就足以證明諸葛亮的忠君思想有多麼嚴重。這要是一般人,有過一次尋死的行爲,被人攔下來,那可就沒有再次尋死的勇氣了。

諸葛亮看重的機會,卻是與劉明今天的辯論。那諸葛亮在之前幾十人的勸說當中,大展才能,把那些人說地啞口無言。不管那些人最後是怎麼想的。諸葛亮的那些言論,都會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要諸葛亮在今天再把劉明以及劉明手下的那些頂級謀士說倒。那他諸葛亮的思想就是正確的。必然會有人繼承他諸葛亮的思想。爲百姓出頭,只要劉明百年之後,這天下最終還會回到既定的軌道上。

故此,諸葛亮看着劉明。那鬥志是越來越昂揚。諸葛亮暗暗冷笑:劉明啊。劉明。難道你以爲派幾十人勸說與我,就能改變我地觀點,激發我的鬥志,讓我有活下去的念頭?太小看我諸葛亮了。今天我定要揭穿你的僞善,使天下人明白你地真面目。定要說得你我話可辨,只能殺了我。全我忠義。

當然了,雖然諸葛亮是這麼想的,可這裡卻也難免有些好勝的成分在內。那諸葛亮自比管樂,對自身的評價和期待,那都是相當高的。而且,諸葛亮也確實有一定的採花,如此以來,諸葛亮此次被俘,那對諸葛亮地打擊可是太大了。而與劉明論辯。卻有可能讓諸葛亮證明雖然在戰術和戰略上都輸了,但,輸人不輸路。他諸葛亮只是輸在非逢其時,可他諸葛亮本身的眼光和謀略,那卻是不輸給任何人的。

故此,諸葛亮的鬥志纔會越來越旺,一心想等着劉明開口,好抓住劉明言辭的漏洞。徹底駁倒劉明。就連劉明的不語,也被諸葛亮認爲是劉明在故作姿態,與他諸葛亮比涵養呢。所以,諸葛亮也是不說話。反正是劉明把他諸葛亮叫上殿來得,那劉明不可能一句不說,就又把他諸葛亮送回去。若是如此,也是顯得他劉明無能。照樣成全他諸葛亮。

只可惜。諸葛亮的這番想法,以及郭嘉、賈詡等人的猜測,對於劉明來說,那卻完全不挨邊。劉明從頭至尾,從來沒想過別些手段。

劉明不想殺諸葛亮,只是因爲劉明原先是個迷,而戲曲中諸葛亮地角色,那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還都是正面角色,這就難免會影響劉明。這就像劉明剛剛得知諸葛亮出世那會兒,會感到很大的威脅一樣。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不是那麼好消除的。即使劉明來到這個時代這麼長時間了,早就知道那些戲曲角色,乃至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中的水分都是大大。可劉明還是難免會想到,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早在羅貫中之前,那諸葛亮就最少傳名好幾百年了,巴蜀一帶,立武侯祠地,不計其數。那諸葛亮豈能沒有一點惠民之處?

故而,劉明纔會在諸葛亮沒有威脅的情況下,不想殺諸葛亮那麼一個好人。

而至於劉明讓手下人勸說諸葛亮投降,那更是劉明的一點虛榮心在作怪,諸葛亮號稱古今第一智謀之士,若能讓其在手下做事,那是一件多麼讓人賞心悅目的事啊。尤其是一個普通的現代人,竟能跟古今第一智者對對話茬,那是一個多麼讓人興奮的事啊。

而且,諸葛亮也一點沒辜負劉明,雖然諸葛亮在戰術上輸給了黃月英,可這辯論上,還真沒人是他的對手,這讓劉明也很滿意。若是諸葛亮在那些人地勸說下投降了,那諸葛亮在劉明的評價中,那卻要大大的降低了。

於是,這纔有了今天的召見。只是,劉明在見了諸葛亮之前,也有所準備,很是想了一些針對當今高人的說辭,並已郭嘉和賈詡爲假想敵,暗中推演了一番。可一看到如今瘦骨嶙峋的諸葛亮後,與劉明那腦海中仙風道骨,瀟灑高人形象,反差實在是太大了,一時間讓劉明有些卡殼,愣是不知道該怎麼跟諸葛亮開頭好了。這纔會有了半天的沉默。

不過,老是這麼沉默也不是辦法。周圍羣臣的那些期待目光,劉明也是明白的很。

“諸葛先生吃飯了麼?咱們邊吃邊談如何?”

劉明手下的羣臣一陣巨汗。主公說話果然還是這麼有震撼力啊。半天不說話,開口就問人家吃了麼,人家諸葛亮是往咱們這吃飯來的麼?您該倒是該勸降的勸降,該殺頭的殺頭啊。說這些無關緊要地幹什麼。不過,郭嘉、賈詡等人早就適應了劉明的風格,此時卻不禁暗暗點頭:主公果然夠高。一句問話,悄然拉近兩者的關係,無論那諸葛亮怎麼作答,一句平常的問候語,總是挑不出什麼大錯的。而主公的關心之情,那諸葛亮總是要承得。

但是!諸葛亮果非常人,這讓一般人在如此場景下不好作答的一句話,對於諸葛亮來說,不過是稍有難度。出乎一點意料罷了。諸葛亮很是從容的說道:“道不同,不相爲謀。汝身爲文臣,受靈帝厚恩,又有託故之情。今登大寶。實乃是篡奪漢位。此乃小人之舉。山人雖非聖賢,卻也不敢芶同。豈不聞,君子餓死不食嗟來之食,渴死不飲盜泉之水乎!”

稱衡、陳琳等人當時就是一陣慚愧。妄自己等人向以巧舌逞強,比起這諸葛亮來,這還真是有點差距。這諸葛亮才真正是罵人的祖宗啊。那話都往嫩肉上扎。

而那些幽州地大儒。當時就是面紅不止。不管劉明在怎麼說。劉明原先就是漢臣,那是靈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如今愣是從人家靈帝兒子手中把皇位繼承過來,不是篡位,又是什麼?若是真正忠義,豈有不一心輔佐劉協的?那還會有劉協禪讓之舉?

這些大儒被諸葛亮說中了要害。有點過不去自身的道德觀。

而一些文化低地武將,那對劉明是忠心無比的,而且他們也都是從一開始就效命於劉明的,對那個什麼靈帝。那是沒有一點感覺的。對於諸葛亮的言論,那真是受不了了。要不是礙於大雄寶殿的威嚴。早就上去打殺諸葛亮了。一個個也全都氣得面色發赤。

諸葛亮一看,極爲滿意。思想地果實已經種下,就等開花結果了。在諸葛亮的觀念裡,自己如今揭穿了劉明的真面目,那劉明必然做賊心虛,勃然大怒,直接殺了他諸葛亮滅口。這樣。諸葛亮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也算是諸葛亮在另一種較量中,勝過了劉明。

但是!出乎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這劉明根本就沒有動氣。

對於劉明來說:雖然都是當皇帝,可出發點卻是不同。靈帝他們一家子當皇帝,那是爲了他們劉氏家族的私慾,並以此來奴役天下人人民。這是封建制度不可避免的弊端。而劉明如今是爲了振興中華。那是爲千秋萬代地後世而努力。劉明從來沒有想奴役所有天下百姓。只是想盡可能給炎黃子民帶來發展。

無論劉明的這番作爲,會不會影響到千秋萬代,最少劉明努力過了。這就足夠劉明問心無愧了。

故此,劉明當上皇帝,不過是一種附帶品。雖然劉明也在維持這種既得利益,可那卻是一種人之常情。任何人通過努力獲得的東西,也是不會隨意拋棄的。尤其是在如今這種老百姓大部分還處在愚昧狀態,就連當今的那些英才,也全是滿腦袋得封建思想,才這個時候給他們民主,那也是不負責任的想法。

思想的發展和演進,還是讓他按着既定的程序進行地好。沒有適合的土壤,長不出碩壯的果實。即使聖人教化萬民,那也是聖人撤種,讓後人結果。

劉明不是聖人,更沒有拔苗助長的嗜好。所以,劉明這個皇上,那實在是當得心安理得。諸葛亮的這種小小的諷刺,如何會讓心中無愧的劉明在意?

故而,劉明很是大度地一笑道:“諸葛先生很是幽默啊。就連減肥,都能想出如此理由。實在是讓人佩服。”

轟隆一下。好似一個無形的重磅原子彈在劉明的大雄寶殿上爆炸。所有的人,全被劉明的這種事不關己的態度所震撼。

哎呀!我的皇上啊。那諸葛亮可不是在說別人,那可是在說您啊。

不過,很顯然,諸葛亮營造出來的這種氣氛,當時被劉明的一句話,化爲烏有。尤其是諸葛亮如今那枯瘦的身材,被劉明一說,好像原先是大胖子似的,難免令人在驚愕過後,又有些好笑。

而那諸葛亮更是被劉明這種無厘頭的說話方式,弄得不知該怎麼說劉明好。那劉明連篡位這種事都不當一回事,還有什麼是劉明所在意的?

諸葛亮閃念之下,昂顏說道:“皇帝者,德比三皇,功比五帝。並以之爲皇帝。今爾以下謀上,以臣竊君位。雖有功於民,德行有虧。如何服得了天下?爾之後,才能高深者,或功勞大者,均有仿效之對象。爾必將引發後世亂世。爾之子孫,也必不長存。千秋萬載之下,爾之污名,也必將長留青史。故,爾如今即使是巧言色令。不以忠義爲懷。也難逃蒼天公正。山人素忠義,道不同不相爲謀。今被你所俘,只求速死!”

諸葛亮的話,再次引起劉明手下部分高明人士的關注。天子的威嚴,不在於天子的實力有多大。而在於天子的皇權象徵,乃是受命於天。若是把這一點打破了。羣向效仿。那天下果然是要打亂的。諸葛亮的警言,難免讓這些高才有些杞人憂天。就連郭嘉、賈詡等人,也難免要思索應對之道。千秋萬世的穩定,沒有思想上的穩定,那可是不行的。

畢竟劉明有才能,焉知後世沒有人照樣有才能?劉明有功於民,又焉知後世沒有人照樣有大功於民,若是都如此起家,那天下豈不是大亂?長久之下,那就是百姓的苦難啊。

只不過,劉明照樣沒有動氣。世上沒有萬世的帝王,這是每一個上過中學歷史的,都會知道的一個常識。劉明又怎麼不知道?劉明已經儘量演化後代能比較和平的自然演化了,又豈會在意諸葛亮的警言。

只是劉明對諸葛亮老是如此的危言聳聽有些不滿。轉念之下,說了一句話,當時讓所有的人,再次震驚。

第343回 神秘第553回 賭約第50回 重整旗鼓第415回 恩威第6回 土包子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143回 誤會第305回 吭不死你不姓李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109回 麻煩第409回 智慧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328回 禰衡到第443回 曹操去死吧第25回 回扣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250回 機會第61回 玄德弟第624回 張昭和呂蒙第47回 危局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235回 千萬不能死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第455回 聖戰第320回 忠心的表現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47回 危局第596回 佔領合肥第58回 名揚天下第42回 誰是誰非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458回 卑鄙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6回 土包子第200回 五路大軍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277回 衰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212回 戰爭促進社會進步第102回 蹭藥第126回 天下勢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19回 聚英樓衆豪傑歸心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124回 十大酷刑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156回 軍校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551回 揮淚斬劉磐第196 擎天柱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71回 妙收郭嘉(下)第370回 曹操與劉明的人才鬥爭第6回 土包子第279回 交警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169回 玩物喪志第166回 天神力第487回 包圍戰第477回 驚變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82回 名繮利鎖第632回 神嘴劉明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350回 大手筆第147回 談笑間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536回 漢寧驚變第213回 無奈呀第17回 張飛買酒第549回 魯肅兵敗第536回 漢寧驚變第533回 肯薩第440回 永遠笑着的曹操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416回 火種第117回 野望第408回 花海第388回 參謀部的反應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180回 涵養高第384回 連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