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滅門慘案
“嗯?老樑你也覺得眼熟?”林曉東詫異地問。
“這畫的不就是93年那個案子嗎?”老樑脫口而出。
聽老樑說到93年,嶽健峰恍然大悟,大聲說:“哦!我就說我看到過這個吊頂,是在警校的時候,有次上課老師分析懸案的時候講過,1993年發生在南浦市的沈氏滅門案,現場有幾張照片裡拍到的吊頂和這個是一樣的,包括這個牆面的顏色。”
“老樑你怎麼一眼就認出來了,厲害啊?”林曉東看着滿頭白髮的老樑,佩服地說。
老樑卻謙虛地擺了擺手:“哪是厲害啊,是那會兒這案子和我們臨州有點關係,我參與了協查。”
“快說來聽聽!“林曉東一把拉過老樑,把他按在座位上,着急地盯着他說道。
老樑看着林曉東這副激動的樣子,一臉的疑惑:“這是南浦的案子,你這麼關心幹什麼?”
“我還不知道這案子和現在有什麼關係呢!這不等着你給我講講嗎?”林曉東笑嘻嘻地衝着老樑說。
“講講也沒什麼,93年我還在刑偵大隊的時候,接到南浦市的協查函件,說是在南浦發生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一戶姓沈的富商,全家在別墅被殺,事發的時候,戶主人沈國明在臨州,南浦警方要我們協助通知沈國明回去。這個人賺了很多錢,但是一夜之間,家裡的人都死了。我記得,當時通知他的時候,他整個人都癱倒了,忽然不能開口說話了。醫生說他是打擊太大得了失語症。
我雖然沒有直接看到案發現場,但是看了現場的照片,沈國明的父母、妻子、一雙兒女,一家五口,無一倖免,全部死於屠刀之下。
家裡的現金和貴重的東西被洗劫一空。
是一起性質非常惡劣的入室搶竊案。
這個粉色的房間,是沈國明女兒的,我印象很深,那孩子才十歲,就倒在這個玻璃櫥櫃下面,牆上濺滿了孩子的血。
幹我們這行的,血腥的場面也見過不少了,但那個畫面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裡。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兇手至今沒有找到。
真的是讓人不能釋懷啊。”
“那個沈國明,後來怎麼樣了?”林曉東問。
老樑搖了搖頭:“那個年代通訊也不發達,我只負責幫南浦警方找到他,他跟着回了南浦之後也就沒聯繫了。
似乎是聽說過他後來還是來臨州了,就是不知道具體過得怎麼樣。”
“93年……”林曉東撓了撓頭,“那個人才二十多歲,再怎麼看,也不像那一年會出現在現場的人啊,她怎麼會知道當年案發現場的細節?”
“林隊,這有什麼奇怪的,你看我也看到過這個案子的照片,不一定是在現場看到的。”嶽健峰說着,“而且,據說,現在網上,會有一些網友熱衷於討論懸案,有一些照片流出的,也可能是這個人根據照片和案情描述,根據想象畫出來的。畫家嘛,你懂的。”嶽健峰說道。
他的話倒是給了林曉東思路,衝着嶽健峰說道:“借個你的電腦,搜搜看?”
嶽健峰聽了立刻搜索了起來,果然,關於沈氏滅門案的分析,到今天還有許多。
“這些網友還挺有想象力的,宗教儀式、外星人、穿越……說什麼的都有?”嶽健峰看着這些消息,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等等,有個人幾乎每條消息下面都會留言。”林曉東看到了一個讓他敏感的名字。
“嗯?哪個?”嶽健峰顯然沒有發現。
“沈稱心。”林曉東說着指着網頁上出現的這個名字,“你看看之前我們看的帖子,不管是什麼平臺,都有人用這個ID在沈氏滅門案的內容下面留言。”
“還真是。”嶽健峰來回翻着,果然這個叫“沈稱心”的人幾乎找了所有和沈氏滅門案有關的帖子,在下面留言,“不過這都是什麼呀?迎、迎、臨、臨、臨……林隊,你看這個人每個地方都只寫一個字,這是幾個意思?”
林曉東皺緊了眉頭:“之前畫廊裡,有人用宋之問《遊稱心寺》裡的兩句詩打隱喻,現在這個給自己取名叫沈稱心的,不可能是巧合,肯定又是什麼文字遊戲,健峰,你再翻翻看,有沒有其他的字?”
“有,這裡寫了個‘光’字,就是來回這些字反覆着。”
“迎、臨、光……”林曉東喃喃着。
“嗯?還有個‘歡’字?”嶽健峰繼續說道。
“迎、臨、光、歡……歡迎光臨?”林曉東說完後自己腦袋“嗡”地一下。
“啥意思?”嶽健峰一頭霧水。
“這人是說給我聽的……”林曉東盯着電腦屏幕,彷彿聽到這無聲的網頁在發出訕笑,只有他自己感受到這四個字的詭異,就好像他走進那家畫廊之後,有一位不存在的店員在向他行禮示好,“她在等着我們來搜索沈氏滅門的信息。故意留了這個網名讓我注意到。這麼費盡心機,到底是要我做什麼呢?”
“難道是因爲你幫着葉蘼蘼他們把陳實的案子給破了,現在有人想讓你去把沈氏滅門的懸案也給破了?林隊,你可成了業內傳奇了……”嶽健峰半開玩笑地說道。
“這肯定是瞎扯,我一個臨州的辭職警察,管得了南浦的事?我覺得不是。”林曉東否認着。
“那給你這幅畫的人想幹什麼?”嶽健峰費解地問。
“她好像要給我看另外一個世界,我不曾想過的一個世界……就好像……”林曉東一時間不知道應該以什麼樣的語言去形容,繪畫有一種力量,是他從前沒有體會到,現在忽然有所感觸,這些畫,就好像撕開了時空的一個裂口,讓他得以窺見本已錯過或不曾得見的場景,只不過,這一位畫家,用一種歲月靜好的畫風,向他呈現的卻是一個充斥着暴力、死亡的世界。
“嗯……”嶽健峰還在繼續看着那些網上的分析,倒是津津有味,“這一條說得還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