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第354章 大內氏(上)

第354章 大內氏(上)

周防國山口城,這裡是大內氏的發源地,也是整個大內氏領地中最爲繁華的城市。

說起大內氏,他們一直號稱自己是百濟王族,因此大內氏也曾經多次向朝鮮索要領土,想要在朝鮮也佔據一片土地,當然朝鮮並沒有答應。

當初大內義弘在世時,在與南朝的戰爭中,以自己的勇武立下赫赫的戰功,同時領周防、長門、豐前、石見、和泉、紀伊六國的守護,那時的大內氏在權勢上達到了頂峰,甚至威脅到足利幕府。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足利幕府對大內義弘也多方打壓,最後大內義弘起兵謀反,可惜兵敗戰死,導致大內氏的權勢一落千丈,封國也只剩下四個。

不過就算是如此,大內氏依然是倭國內實力最爲強大的大名之一,足利幕府對他們依然抱有很大的戒心。

大內義弘死後,由他的弟弟大內盛見接管家主之位,本來大內盛見並不是足利幕府選定的人,但大內盛見卻憑自己的能力,打敗了足利幕府支持的另一個弟弟,成功的統一了大內氏,逼得足利幕府承認了他的家主之位。

不過現在的大內盛見卻十分的苦惱,只見他盤坐在廳中,看着面前的一封書信陷入到沉思之中。

信是大明派來的使節送來的,信上的內容據說是懷良親王的兒子寬和親王所寫,他代表大明的軍隊,向大內氏發出招攬之意。

按照信上所說,只要大內氏願意投靠大明一方,那麼大明也願意支持他們,甚至幫他們奪回被幕府剝奪的兩國守護之位,讓他們擁有與足利幕府正面對抗的實力。

對於信上的內容,大內盛見並不懷疑,大明的確有這個實力。

要知道九州的戰況他都看在眼裡,明軍僅僅出動了幾萬人,就將整個九州的大名殺的大敗,現在已經奪取了九州大部分的區域,只剩下自己的豐前國,以及依附於他們的大友氏的一部分領土沒有被明軍打下來。

不過大內盛見深知,大明留下自己的領地不打,並不是怕了他們,而是想借此向他發出善意,這封招攬的書信就是證據。

“叔父,您不會真的想要投靠大明吧?”

正在這時,坐在大內盛見右手邊的一個年輕人卻忽然開口問道。

只見這個年輕人身材瘦長,屬於倭人中難得的高個子,他名叫大內持世,是大內義弘的兒子,也就是大內盛見的侄子。

“投靠大明也沒什麼不好,現在大明的軍隊已經攻佔了九州的大部分,要我看,咱們日本肯定要變天了,提前投靠大明,說不定還能得到一些好處!”

沒等大內盛見回答,坐在大內持世對面的另一個年輕人卻搶先回答道。

這個年輕人也同樣是個高個子,身材十分魁梧,長相兇惡,看起來像是寺廟裡的護法金剛一般。

兇惡的年輕人名叫大內持盛,他也是大內義弘的兒子,大內持世是他的哥哥,只是兄弟兩人一向不和,彼此間經常爭鬥。

“明人遠道而來,誰知道他們能在九州呆多久,萬一他們忽然撤走,到時所有投靠他們的人,恐怕都要遭受滅頂之災!”

大內持世瞪了弟弟一眼,當即反駁道。

“那可不一定,萬一明人佔據了九州,甚至接下來攻入本州,殺進鎌倉滅了幕府,到時咱們都要做大明的臣民了!”

大內持盛也毫不客氣的回敬道。

“都這種時候了,你們兩兄弟就不能少吵一句?”

大內盛見被吵的心煩,當即一拍桌子怒道。

看到叔父生氣,兩兄弟也終於不敢再開口,說來也有趣,大內盛見個子不高,屬於倭人中的常見身材,但兩個侄子都是少見的高個子,這也遺傳自他們的父親大內義弘,當初大內義弘就是戰場上少見的猛將,所以才能立下赫赫的戰功。

但就算兩個侄子長得再威猛,卻在大內盛見這個矮小叔父面前十分聽話,根本不敢有任何的放肆,畢竟他們都知道,當初要不是叔父在父親死後力挽狂瀾,恐怕大內氏就要徹底的完了。

“叔父,大明雖然打敗了九州的大名聯軍,但幕府卻一直沒有出手,大明勞師遠征,而幕府卻是本土作戰,可以徵調更多的兵力,我覺得咱們還是要慎重啊!”

大內持世猶豫了一下,終於再次向大內盛見勸說道。

“幕府現在可抽不出兵力對付大明的軍隊,不要忘了,去年上杉氏憲舉兵反叛,一度佔領了鎌倉,逼得足利義持不得不逃到駿河躲避,雖然後來派今川範政、上杉房方等人出兵,但打到現在也沒有平息叛亂,所以短時間內,他們根本抽調不出兵力去九州。”

大內盛見卻搖了搖頭說道。

足利義持承襲將軍之位後,幕府內部就一直問題不斷,主要是足利義持爲了坐穩將軍之位,開始收回幕府一些實權人物手中的權力。

比如斯波氏、上杉氏等,甚至包括他們大內氏,這些人本來都是幕府手下的實權派,可足利義持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必定會與這些人發生衝突。

因此自從足利義持上位後,整個幕府就一直內亂不斷,再加上南朝舊貴族的不時反叛,導致足利義持面臨着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

現在又多了大明這個外來的威脅,幕府之所以坐視大明佔據了大半個九州,一是想借此消耗九州大名的實力,二來其實也是抽不出兵力,畢竟幕府的鎌倉老巢都被人攻陷了,他們哪還有餘力去管九州的事?

“還是叔父有見識,說起那個足利義持我就來氣,他爹足利義滿更不是個好東西,要不是他們父子的逼迫,我爹怎麼會倉促起兵,最後又被他們足利家的人出賣,這才導致兵敗戰死!”

大內持盛說到最後,眼睛也微微發紅,哪怕過了這麼多年,他對父親的戰死一事,也依然無法放下,時常想要找幕府報仇雪恨。

不過大內持盛雖然長得兇惡,但並不傻,以前他深知自家實力有限,無法與幕府對抗,但現在大明的到來,卻讓他看到了一絲曙光。

(本章完)

673.第673章 常威的兒子759.第759章 好大喜功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第271章 銀行第166章 長江上的截殺295.第295章 因噎廢食453.第453章 給別人做嫁衣?806.第806章 封賞723.第723章 王通的困境(下)857.第857章 合作的資格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報第135章 內閣成立第122章 抓捕紀綱(下)第170章 老子英雄兒混蛋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第106章 僕從軍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第80章 當面對質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第141章 討公道(上)第277章 朱高熾進宮922.第922章 擴張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550.第550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下)611.第611章 張氏兄弟第180章 巧合第276章 壽宴(下)599.第599章 驛站遇刺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916.第916章 救人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708.第708章 海倫(下)第232章 舊港之戰(下)825.第825章 面談?860.第860章 穿過運河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283.第283章 存錢(上)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889.第889章 大明使團(上)462.第462章 好事797.第797章 見面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893.第893章 胡濙的謀劃第169章 三方合作第192章 鄭和抵達交趾355.第355章 大內氏(下)293.第293章 香皂第94章 中年危機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679.第679章 多國使團(上)598.第598章 瞞不住718.第718章 家事(下)724.第724章 神秘金先生第10章 多好的孩子962.第962章 前方就是土木堡930.第930章 大明第一嘴炮762.第762章 來歷不明的倭人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第201章 陳年舊案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610.第610章 張太后出面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316.第316章 又是朱高燧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第261章 朱瞻基的疑惑292.第292章 銀行保險櫃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776.第776章 朱瞻圻帶的好頭第159章 進京告御狀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402.第402章 移民的問題897.第897章 斯庫臺里港之戰617.第617章 轉移人質491.第491章 一戰震草原373.第373章 同病相憐第92章 打草的棍子476.第476章 兩條路661.第661章 吃空餉第154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下)424.第424章 泄壓口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788.第788章 海倫公主歷險記393.第393章 林立志814.第814章 威尼斯總督(上)433.第433章 又見唐賽兒561.第561章 吳家寨(下)第83章 紀綱有問題(上)371.第371章 一休進宮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第280章 恢復自由(上)840.第840章 逃難(中)516.第516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上)450.第450章 安置新移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