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第353章 捷報頻傳

第353章 捷報頻傳

聽到朱瞻壑那邊終於有消息了,而且還是捷報,朱棣一下子站了起來,激動的道:“捷報呢?在哪裡?快拿給我看!”

內侍急忙把捷報雙手呈上,朱棣一把搶了過來,打開後仔細的看了起來,旁邊的朱高熾也好奇的湊過來一起觀看。

這份捷報是朱瞻壑親手寫的,上報了張芾指揮水師,大敗倭國水師,並且一舉攻佔了平戶島,算是徹底的清除了倭國的海上力量,接下來就要進軍九州,與倭國陸上的主力決戰。

看完了這份捷報,朱棣也高興的一拍大腿,水師大勝,這也意味着大明掌握了主動權,日後是打是走,都在朱瞻壑他們的一念之意,畢竟倭國已經沒有水師能阻擋他們了。

“父皇,瞻壑他們既然能大敗倭國的水師,那麼接下來由英國公指揮的陸上決戰,應該也沒什麼懸念,這下東征之事總算是穩了!”

朱高熾這時也向朱棣恭喜道。

東征如果大勝而歸,也就意味着徹底的解決了倭寇的問題,這對大明沿海的百姓來說,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還不能太得意,畢竟戰場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不過以張輔的本事,攻佔九州的確還是很有把握的。”

朱棣先是擺了擺手,但說到最後,他自己也不由得露出幾分笑容,對於張輔他還是很放心的。

“父皇,瞻壑他們獲得如此大勝,攻佔九州也指日可待,要不要派人去犒賞三軍?”

朱高熾這時提議道。

“肯定要,我這就吩咐人去辦!”

朱棣當即拍板道,說完轉身就要離開這裡。

不過剛走幾步,朱棣忽然又停了下來,只見他扭頭猶豫了一下,終於對朱高熾說道:“今天你收拾一下,明天就離開宗人府吧,朝中還有不少事情需要你去處理!”

聽到父皇的話,朱高熾整個人也如同被雷電劈中一般,整個人都呆愣當場。

直到朱棣轉身離開時,朱高熾這才反應過來,當即激動的熱淚盈眶,鄭重的向朱棣的背影行禮道:“兒臣遵旨,謝父皇開恩!”

第二天一早,朱高熾就離開了宗人府,再次回到皇城之中,同時東征軍大捷的消息,也傳遍了朝堂。

對於朱高熾被釋放的消息,整個朝堂的大臣幾乎都是歡欣鼓舞,畢竟堂堂一國太子,總不能一直被關押着,當初朱高熾被關押,就有無數大臣上書求情,可全都被朱棣打了回去。

相比之下,東征軍這件事卻引發了朝堂上的爭議。

當初朱瞻壑說服朱棣,決意東征之時,朝堂上的許多大臣都不同意。

幸好這時內閣已經建立,這個披着內閣皮,實則相當於清朝的軍機處,對於這種軍國大事,內閣擁有極大的權力,甚至可以隔絕其它大臣,只由內閣和皇帝來決定。

因此最後在朱棣的堅持下,東征倭國的事也終於得到通過。

但就算是這樣,東征這件事還是被不少大臣在背後非議,特別是許多人打着朱元璋的旗號,說他當初將日本列爲不徵之國,現在大明擅自遠征,有違太祖皇帝的祖訓。

哪怕現在東征東大勝的消息傳回來,依然讓許多固執的大臣看不順眼,於是紛紛上書,請求朱棣撤回東征軍,畢竟日本是大明的屬國,無緣無故攻打屬國,有違大明的仁義之風。

對於這些頑固的大臣,朱棣的反應也十分直接,把這些人全都叫到武英殿,然後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其實這也不奇怪,如果軍隊在外面打了敗仗,皇帝要求撤軍也就罷了,可現在東征軍打了勝仗,而且一路勢如破竹,眼看就在拿下九州,身爲皇帝如果在這時候下旨撤軍,這和連下十二道金牌,讓岳飛撤軍的趙構有什麼區別?

幾天之後,又一道捷報送到京城,朱瞻壑再次上報,張輔指揮大軍在九州大敗倭軍的主力,並且攻佔了大片的領土。

經此一役,九州再也沒有能夠與他們正面對抗的力量,攻佔整個九州也只是時間問題,因此朱瞻壑在報捷的同時,還請求朱棣選派一些官員,好正式接管九州島。

接到這份捷報後,朱棣也興奮的將捷報張貼出去,讓所有人都知道東征軍的功績。

緊接着朱棣下旨,讓成國公朱勇率隊,加上一些調往九州的官吏,派往九州犒賞三軍,這也代表了朱棣對東征的態度,直到此時,朝中才沒有人敢再對東征一事發表異議。

也就在朱勇他們離開北京城的同時,遠在平戶島的朱瞻壑,也同樣離開了平戶城,第一次登上了九州島的土地。

之前爲了朱瞻壑的安全考慮,張輔讓他留在平戶島坐鎮,畢竟這裡遠離戰場,又屬於明軍的大後方,肯定比戰場上安全的多。

不過現在張輔他們在九州攻城掠地,一路橫掃各路大名,菊池氏的投靠,更讓許多貴族紛紛轉投大明。

在這種情況下,九州各地也逐漸的安定下來,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被打下來的地盤,缺少官員去治理,所以現在只能暫時由那些投靠的倭國貴族代管。

但這只是臨時的,絕不是長久之計,否則日後讓這些倭國貴族掌握了地方大權,說不定會反過來要趕明人離開九州了。

現在整個九州,也只剩下被大內氏佔據的豐前國,以及大友氏盤踞的豐後國的一小部分領土,還沒有被大明攻佔。

對於大內氏,張輔其實是刻意沒有攻打,因爲自從當年大內義弘起兵反叛幕府,結果失敗戰死之後,大內氏就一直受到幕府的打壓,甚至失去了兩個封國。

所以朱瞻壑和張輔都認爲,大內氏是個可以爭取的對象,如果他們願意投靠大明,那麼日後大明與足利幕府之間,就有了大內氏這個緩衝區。

而且自從大明進攻九州以來,大內氏也一直沒有派兵參與抵禦明軍的行動。

所以朱瞻壑在前段時間,已經派人前往大內氏與他們接觸,只是暫時還沒有得到迴應。

(本章完)

408.第408章 驛站568.第568章 榆木川(下)606.第606章 禁止回京第14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326.第326章 張輔的最後一次出征949.第949章 一意孤行第229章 舊港求援438.第438章 移民(下)404.第404章 遭遇風暴435.第435章 白蓮教徒359.第359章 風雲突變353.第353章 捷報頻傳796.第796章 晴晴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874.第874章 黑海海峽之戰(上)979.第979章 回京978.第978章 另立新君481.第481章 遺漏的事(下)920.第920章 三重領土第267章 又見宋禮第126章 輸給了自己的野心第4章 高僧與舍利第121章 抓捕紀綱(上)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743.第743章 皇家小學374.第374章 科舉第68章 借個“太子”玩玩第94章 中年危機612.第612章 朱瞻基逃了518.第518章 永樂日報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889.第889章 大明使團(上)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455.第455章 劉勉的處境第119章 朱棣的決斷(上)832.第832章 還人情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822.第822章 奇蹟之船第211章 下落不明955.第955章 楊善的質問600.第600章 大哥你懷疑錯人了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第97章 把名額全都給我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616.第616章 談條件936.第936章 救人(上)第145章 什麼事這麼好笑?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301.第301章 保命底牌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第37章 全軍覆沒的五虎上將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590.第590章 得罪所有人586.第586章 求情616.第616章 談條件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第273章 把花香蒸出來699.第699章 又是柳升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782.第782章 草原移民344.第344章 壹岐海戰(下)第37章 全軍覆沒的五虎上將295.第295章 因噎廢食405.第405章 山東災情785.第785章 奇人院(下)337.第337章 背後的人第57章 連鎖反應965.第965章 進攻開始282.第282章 第一筆銀行貸款第158章 密本制度第35章 斬爹寶刀449.第449章 安置新移民(上)309.第309章 從源頭上解決倭寇748.第748章 蘇伊士港(下)569.第569章 朱棣駕崩(上)909.第909章 兒子(上)449.第449章 安置新移民(上)471.第471章 一個教訓(上)361.第361章 姚廣孝病重741.第741章 阿丹港易主(下)301.第301章 保命底牌517.第517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下)577.第577章 又見朱高熾(下)754.第754章 告狀的方法283.第283章 存錢(上)418.第418章 交易前夕第247章 雷電622.第622章 美洲是個圈套?第281章 恢復自由(下)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第11章 陰溝裡翻了船712.第712章 女人的爭論677.第677章 兀魯伯遊記(上)413.第413章 好喝的粥704.第704章 蒸汽機船860.第860章 穿過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