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密本制度

第158章 密本制度

去還是不去,對於黎利等人來說,絕對是個難以抉擇的問題。

如果去,那就意味着他們放棄了對清化府的掌控,日後只能聽命於大明的安排。

如果不去,看看這滿地的人頭,這些人就是他們的下場。

“怎麼,爾等身爲朝廷命官,進京朝覲考察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你們想違抗太祖皇帝的旨意?”

朱高煦看這些人沉默不語,當即一拍桌子怒道。

不給他爺爺面子,就是不給他朱高煦面子,那可不要怪他發飆了!

面對朱高煦這個渾身是血的殺神,黎利等人皆是膽寒,最終黎利只得站起來強笑道:“殿下息怒,下官等人非是不願進京,只是交趾距離京城遙遠,這一來一去實在不方便啊。”

“對對對,這路途太遙遠了,還望王爺和黃布政使體諒我等啊!”

其它人聞言也紛紛贊同道。

“哼,本王就是從京城趕來的,有什麼可遙遠的,本王能走,你們就不能走,難道你們比本王還要嬌貴嗎?”

朱高煦冷笑一聲質問道。

這下黎利等人也被懟的啞口無言,的確,人家王爺都能從京城趕來,他們又有什麼資格報怨路途遙遠?

“我不管伱們有什麼理由,十天之內,將本王需要的工匠和青壯準備好,十天後立刻啓程進京,若敢不從,以謀逆罪論處!”

朱高煦也不管黎利這些人是否同意,直接再次命令道。

面對蠻橫的朱高煦,黎利等人根本沒有講理的資格。

如果放在以前,他們還可以暗中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朝廷的命令。

但現在清化府的豪強被殺了大半,說起來也怪他們大意了,根本沒想到朱高煦會這麼果決,事先沒有任何徵兆就直接動手,讓他們再也沒有聯合的機會了。

現在只剩下他們這十幾個,根本興不起什麼風浪。

酒宴結束,黎利等人跨過滿地的人頭,心驚膽戰的離開了知府衙門。

“恭喜殿下!”

楊士奇讓人把人頭收走,這才向朱高煦道賀。

“哈哈,此事如此順利,也多虧了楊長史你的謀劃,這幫交趾人果然是一羣畏威而不懷德之悲,只有用這種雷霆手段,才能讓他們老實順從!”

朱高煦大笑道。

對於楊士奇這個長史,剛開始他還有些看不上,但因爲朱瞻壑的極力推薦,所以朱高煦才勉爲其難的收下他。

沒想到楊士奇還真是厲害,這段時間幫他將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還對交趾提出一整套的計劃,使得他能從交趾搜刮出更多的東西。

“這次也多謝殿下鼎力相助,才能消除清化府的隱患,殿下有什麼需要,下官一定盡力配合!”

就在這時,黃福忽然笑呵呵的插嘴道。

“黃布政使客氣了,接下來就你和楊長史一起,一方面幫我打造船隻,另一方面組織更多的工匠和青壯,日後好隨我下西洋!”

朱高煦竟然十分客氣的道。

黃福也知道朱高煦要去天竺的事,畢竟他要徵用交趾大量的人口,肯定需要黃福的配合,所以在剛抵達交趾時,就向對方出示了朱棣的密旨。

“下官遵命,定當全力配合楊長史!”

黃福也立刻保證道。

對於地方官來說,治下百姓的人口數量,直接關係到自己的政績。

但朱高煦卻是奉旨徵調交趾的人手,因此黃福根本不用擔心政績的問題,反而希望朱高煦多帶走一些交趾人,他好從廣東、廣西、雲南一帶遷移更多人口,這也是朱棣密旨上同意的。

“行,那你們自己商量着辦!”

朱高煦大手一揮,有楊士奇這樣的得力助手,他也樂得做個甩手掌櫃。

酒宴結束,朱高煦盡興而歸,楊士奇和黃福則來到知府衙門後的書房,兩人一邊品茶一邊閒聊。

“士奇,當年一別,我本以爲你會在朝中平步青雲,卻沒想到你竟然要跟隨漢王去天竺。”

黃福這時忽然向楊士奇道,神情中也露出幾分惋惜之色。

當初黃福在京城時,與楊士奇也是舊識,他只比對方大四歲,彼此都佩服對方的才學,因此經常聚在一起喝酒,卻沒想到多年之後,竟然會在交趾再聚。

“世事難料,當初我進入內閣,本以爲日後內閣會大放異彩,卻沒想到陛下連內閣也廢除了,卻又成立了一個不是內閣的內閣。”

楊士奇也微微一笑,把話題扯到了朝廷新成立的內閣上。

“說起這個內閣,陛下還真是高明啊,一個無定員、無定所,卻又把握實權的內閣,簡直就是另一個錦衣衛,權力再大,也不過是帝王手中的工具,隨時都可能拋棄掉!”

黃福提到內閣時,表情也頗爲複雜,因爲內閣成立後,會極大的增強皇帝手中的權力,而大臣們恐怕再也無法制約帝王了。

“是啊,我在路上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大感震驚,不過身爲帝王,陛下想要加強手中的權力也無可厚非。”

楊士奇嘆了口氣道,做爲臣子,他也不希望看到帝王手中的權力過大。

“除了內閣,陛下最近又宣佈了一條政令,不知士奇你可知道?”

黃福忽然再次問道。

“什麼政令?”

楊士奇好奇的追問道。

“陛下特許,讓我們這些地方官可以直接上奏密本,而且密本上的內容只有陛下才可以觀看,現在我也在觀望,不知道該寫什麼好?”

黃福說到最後也皺起眉頭。

“密本?那不就是讓地方官互相監督舉報嗎?”

楊士奇聞言也大驚失色,目光犀利的他,一下子就看出這種密本制度,根本就是爲了分化監督官員之用,與錦衣衛有異曲同功之妙。

“說的就是啊,上遞密本是陛下特許的權力,至少每月一次,而且必須派親信直接送到京城,中間不能假手它人,在交趾境內,不光我有密本之權,孫信等一些知府,也同樣可以上奏密本。”

黃福說到最後,臉上也露出苦笑之色,他不願意做打小報告的小人,但卻擔心被別人在背後舉報,所以才找楊士奇商量。

(本章完)

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第39章 中計了506.第506章 新聞報(下)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第140章 天閹第5章 相士852.第852章 趕出地中海730.第730章 錦衣衛謝鋒(下)466.第466章 目光短淺的倭人747.第747章 蘇伊士港(上)864.第864章 帝國的延續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303.第303章 定海衛511.第511章 儒報(中)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動範圍309.第309章 從源頭上解決倭寇811.第811章 歸途913.第913章 漢人議員791.第791章 威尼斯商人第127章 收尾624.第624章 殺人滅口(下)第62章 初版三國972.第972章 身陷絕地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第22章 促織536.第536章 餘百戶的毒計(上)第31章 拍賣(新書求推薦收藏)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593.第593章 一枚藥丸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692.第692章 紡織業(上)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539.第539章 藏傳佛教946.第946章 朱瞻壑的警告570.第570章 朱棣駕崩(下)475.第475章 父與子(下)908.第908章 不是時候975.第975章 大漢的援軍第242章 京官(下)第176章 胡濙的懷疑第126章 輸給了自己的野心466.第466章 目光短淺的倭人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961.第961章 大軍出發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580.第580章 遷回南京731.第731章 錦衣衛的交鋒603.第603章 朱高煦歸來(上)330.第330章 小管事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第58章 拿去融了第233章 糧船北上第266章 皇帝也得交稅第92章 打草的棍子第242章 京官(下)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694.第694章 一個玩具第135章 內閣成立714.第714章 海倫的另一層含義828.第828章 引爆衝突658.第658章 夜校(上)357.第357章 真正的以夷治夷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832.第832章 還人情491.第491章 一戰震草原第73章 詔獄790.第790章 穆法斯的羨慕第126章 輸給了自己的野心317.第317章 朱高熾瘦了第94章 中年危機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438.第438章 移民(下)第235章 狗屁不通支運法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606.第606章 禁止回京435.第435章 白蓮教徒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680.第680章 多國使團(下)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報924.第924章 夜見張輔第151章 又忽悠一個654.第654章 算學教材495.第495章 瓦剌崛起(上)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359.第359章 風雲突變920.第920章 三重領土852.第852章 趕出地中海973.第973章 王振之死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962.第962章 前方就是土木堡616.第616章 談條件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