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岳陽樓(下)

那人笑道:“其實當今天下還有一人是有這個潛力的。”

馬雲神色間似是一喜,連忙問道:“敢問先生,這人是誰呀?”

那人哈哈大笑,而後又手指岳陽城說道:“此人不在別處,就在這。。。大楚。”

馬雲看了看紫英等人,心中頗爲高興。倒是趙普一臉陰沉,死死的盯着這人。

那人一頓,又說道:“這人就是大楚的二王爺馬光亮!”

馬雲的笑容霎時間就完全僵化了,一臉尷尬神色是再也掩飾不住。趙普冷笑道:“先生這話,言過其實了吧。劉知遠帳下多得是軍中悍將,李冀(南唐南昌王)這人也算有點賢明,二王爺耽於詩畫,又怎能與他們相比!”

那人將這扇輕輕一搖,又“唰”的一下合上,不以爲然啊的說道:“與剛纔那兩人相比,馬光亮至少有四個優勢,又怎能不算是成爲英雄的潛力呢!”

馬雲臉上頗有疑惑之色,追問道:“敢問先生,是那四點優勢呀?”

那人笑道:“第一,馬光亮雖然不是大楚世子,但他是嫡長子,又深得楚王歡心,天下人皆知,這個世子之位早晚跑不了的。這就馬光亮的優勢,他站着名分大義。而剛纔那些人都缺少這個名分。”

馬雲緩緩說道:“這個不見得吧。武穆王留下遺命,要‘兄終弟及’,這個王位以後應該是郎州節度使來接替吧。”

那人嘴角一撇,說道:“公子的見識也過去淺薄了吧。當時馬殷留那樣的遺命,是因爲諸子年幼,恐大權旁落。現今馬光亮年已二十,楚王當權已經二十來年了,他又怎肯傳弟而不傳子呢。”

馬雲神色一窒,那人繼續說道:“這第二個優勢嘛,就是馬光亮文采飛揚,“昨夜小樓春雨,今朝枯樹新芽”這樣的詩句,更是傳唱天下,日後他當楚王,至少在楚地應該是衆望所歸,這就是民心。”

“這第三嘛,馬光亮師從廖光圖、李皋、徐重雅等人,這幾人才華橫溢,乃天策十八學士之首,在楚國影響力巨大,有了他們的幫助,馬光亮治理楚國也是遊刃有餘。他有足夠多的謀臣爲他效命。”

“這第四嘛,最近聽說,楚國右將軍張少敵獲罪被免職,張少敵是楚國宿將,一直掌管楚國精銳禁軍,現在他的職位雖由王贇接替,但許可瓊爲其副手,這許可瓊乃是馬光亮妻兄,和馬光亮關係匪淺,由此可見,馬光亮已然奪得了楚國的軍權。這也爲他進一步謀取世子之位,鋪平了道路。這樣看來,馬光亮不是很有優勢嘛。”

看馬雲他們都沉默不語,那人繼續說道:“不過,依在下看馬光亮雖然有這麼多的優勢,但他還是有致命的弱點的。”

馬雲差異的看了那人一眼,問道:“有何弱點?”

那人看了看窗外碧波盪漾的洞庭水,說道:“楚國地處中央,嶺南的漢國,西邊的蜀國,主驕將傲,軍備荒廢,只要看準時機,都是可以一舉成擒。唯有北邊的中原王朝,兵多將廣,不過幸好有南平幫着楚國當着了這個危險,南平與楚國實是脣亡齒寒。可惜,楚國中總有些人看不清楚形勢,一心想着滅亡南平,一旦南平覆滅,那麼大楚就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防範中原,再也沒有餘力東征西討了。”

這話剛落,旁邊的趙普冷笑着說道:“好張厲害的巧嘴,好個李唐的細作。閣下借縱論英雄之名,煽風點火,蠱惑人心,可是欺我大楚無人嗎!錢清快將此人拿下。”

馬雲很快回過味來,這人說別人都是直呼其名,唯有說道李唐人物的時候,異常的恭敬,想必和李唐有莫大的關係了。

樓梯口的錢清,上前一步,正準備拿人。那人一笑,說道:“慢。”

然後對這馬雲深施一禮,說道:“五王爺,難道就如此無容人之量嘛。既然如此,在下也不勞捉拿,自己就從這岳陽樓上跳下算了。”

趙普臉色一黑,顯然是想到什麼,正準備說話。馬雲笑道:“先生真是大才,不過以先生之才,想必不能容於李唐‘五鬼’,不如就在嶽州做事如何?”

那人臨窗笑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下由怎麼能臨危變節呢!若我是臨危變節之人,在王爺那裡恐怕也不能盡用吧?”

馬雲見他總是在“臨危”這兩個字前加重語氣,心中自是明白他的想法,這個人從頭到尾,都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弱小的讀書人,而馬雲那就是強權的大楚王爺。如果馬雲拿人,這人就會跳樓,這樣“不能容人”這個高帽子就自然而然的扣在了馬雲的頭上。趙普也早就想通了這個關節,見這人如此無賴,真有點投鼠忌器的顧慮。

馬雲嘆息了一聲,說道:“既然先生如此執意,在下自然不能勉強。”說着衝錢清擺了擺手,示意讓開樓梯口。”

那人拱手笑道:“不愧是楚中賢王,肚量大,見識高,腦筋轉的快,在下佩服佩服。”說着大搖大擺的下樓而去。看着錢清還欲動手的樣子,馬雲擺擺手,讓他退下了。

馬雲一時意興闌珊,眼往窗外朦朧的君山,半晌緩緩說道:“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趙普見馬雲情緒低落,猜到他心中的想法,說道:“王爺,既然此人見識不凡,不過身爲李唐細作,那麼他說的話就不必當真。王爺現在覺得他的話有道理,其實是一種先入爲主的看法。以在下看,此人的言論狗屁不通,完全不用放在心上。”

馬雲回到看了一眼趙普,他確實被剛纔那個人的話給打動了,一時真的有點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來了。

趙普說道:“先拿他說的第二條優勢來看,王爺您細想,古之明君有幾人是詩畫傳世的,遠的就說漢高祖劉邦,文景二帝,近的就看唐太宗李世民,這些人又有幾個有什麼詩文傳世呀。所以說一個人文采好,就是明君,這個結論就下的太武斷了。”

馬雲立刻想到兩個詩畫皇帝:南唐李煜、北宋徽宗,覺得還真是那麼一回事,心下忽的就安心了許多。其實這話趙普說的也是片面之詞,畢竟也有是詩文好的,比如說三國的曹氏父子等。但馬雲畢竟不甘心平庸的過一輩子,所以趙普的這幾句忠言就異常的順耳了。

趙普繼續說道:“這第三條,天策十八學士裡面,除了拓跋大人和石大人多是談詩論詞的能手,經常的貽誤國事,靠這些人不亡國就是燒高香了,還指望他們實現天下大治,豈不是可笑之極。”

“這第四條嘛,許可瓊資歷淺薄,上面還有王贇壓着,只靠其父留下的威名,哼哼,靠這個東西就想要治好被張少敵管了十年的軍隊,這怎麼可能呢。我敢斷定至少三年之內,許可瓊是指揮不動這些軍隊的。”

“至於說第一條,就更是荒謬了。楚王要真想立世子,現在就完全可以立的,憑着楚王的威望,國內無人敢反對。可偏偏他就是不立,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楚王即想傳子,又不願違背武穆王的遺言,他一直猶豫不定。。現在這個階段大家的機會都是均等的。”

馬雲面帶微笑,連連點頭。

趙普頓了一下,猶豫了一陣後,低聲說道:“唯一可慮的就是,這人居然猜到了我們對南平的企圖。”

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125章 半夜敲門第65章 搏命第7章 暖煙閣第8章 把柄第165章 條件第43章 繼續出使第210章 聊天第5章 誰去出征?第52章 蕭縣大捷第192章 真議和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98章 罪狀第63章 堅守第14章 經濟計劃第55章 強弩之末?第67章 徒呼奈何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55章 強弩之末?第105章 幽會第16章 架起油鍋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145章第4章 斷其一臂第99章 戰高平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104章 會戰(3)第120章 我看行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82章 包圍第7章 援救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167章 中間人第33章 入蜀(2)第73章 戰爭賠款第23章 召回第76章 詐筆銀子第76章 詐筆銀子第45章 神棍第17章 調軍第89章 鬥嘴第63章 天生麗質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38章 夜襲(下)第108章 心動(中)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35章 詩賊(2)第126章 兩派第71章 單挑第47章 南下邕州第28章 打劫第102章 會戰(1)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43章 激戰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72章 斬立決第74章 兵進泉州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88章 宴無好宴第78章 豫章行(一)第43章 激戰第11章 新妃(2)第210章 聊天第50章 陰差陽錯第12章 驅除契丹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33章 入蜀(2)第87章 援兵3第23章 召回第19章 血戰(二)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6章 投石問路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9章 長沙朝議第18章 光猛南下第10章 新妃(1)第108章 心動(中)第69章 往事第19章 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