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論戰

向訓走的第二天,郭榮就接到了符彥卿的加緊奏章,契丹楊袞部果然搶先一步出了古關。其後,契丹騎兵在河北大平原上猶如撒了歡兒一般,跑了個無影無蹤。郭榮也只能是放權向訓,讓他便宜行事。

楊袞部撤離潞州,那麼潞州就只剩下河東人馬了。到了這種時候,郭榮也不再客氣,準備調集大軍,爭取將劉崇全殲。可趙匡胤卻找到了郭榮:“楊袞進入了河北,劉崇實力大弱,陛下,可是想要北進潞州和劉崇決戰了嗎?”

軍帳裡只有郭榮和趙匡胤兩人,郭榮笑道:“老七,我確實有這個打算,現在敵人分開了,我只能先擊退一個,然後再逼走另一個。”

“可是陛下,如果我軍北上,劉崇頂不住壓力,守軍回去了,那。。。我們又該如何呢?”趙匡胤問道。

大周南有楚,北有契丹,可是處在夾縫中的劉崇部,也是不容小視的。至少河東的實力要遠遠超過蜀國。再加上河東可是龍興之地啊,短短三十年裡,多少帝王將相,從河東走出來,登上歷史的舞臺。郭榮當然一勞永逸的解決掉河東,可是,如果劉崇決意龜縮起來的話,周軍本領再強,也是沒有辦法的。所以,郭榮對何如進軍很猶豫,而趙匡胤的話,則猶如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心中不禁有了些想法,郭榮笑道:“老七,又沒有外人,你不要那麼拘束,說說看,你又有什麼計策了?”

趙匡胤輕輕一笑道:“三哥,小弟這幾天派出了許多斥候,仔細的觀察了劉崇的大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郭榮仔細的聆聽着,他知道要論衝鋒陷陣的話,自己拍馬也趕不上眼前的這個結義兄弟的。在郭榮的內心深處,他對自己當年能夠輕鬆的籠絡到這樣的人才,還是洋洋得意的,更可況,還是從一生的對手馬雲的眼皮子底下拉走的。

“第一,是劉崇的運糧隊,還是源源不斷的往長子一帶,劉崇的大營裡運送糧草;第二,劉崇明顯加強了對太行山的搜索,不過斥候還偷偷的越過太行山,跑到了邢州一帶;第三,劉崇軍不斷的訓練,軍士士氣頗高。第四,劉崇部不斷的派出小股軍隊在高平北部活動,與老九的部隊,還多次發生衝突。第五,劉崇對高平、晉城一帶的偵查活動一直都沒有停止,甚至在陵川、馬嶗山也有其斥候活動。”

郭榮一面看着地圖,一面疑惑的問道:“老七,你的意思說,劉崇他沒有北撤的意圖嗎?”

“三哥,咱們在劉崇軍中沒有高層的細作,劉崇對軍營管的也嚴格,消息都傳遞不出來,至於劉崇軍下一步的行動,咱們也只能靠河東軍表現來判斷。從現在這些情況上來,小弟不能不說,劉崇不僅沒有北撤的意圖,反而他還是想南下的!”趙匡胤斷言道。

“楊袞帶走了大概2萬人,劉崇河東的兵馬加上楊袞餘部,攻擊不過6萬人,咱們在金州可不止了十萬大軍,他還敢來?”郭榮疑惑的說道:“劉崇確實自大,可是,他也很狡詐,明顯的不利,他難道看不出來嗎?難道,他想趁我軍強行北進的時候,突然南下打我們一個搓手不急嗎?”

趙匡胤話鋒一轉,道:“三哥,你難道不覺得劉崇這次南下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嗎?”

郭榮猶疑的看了眼趙匡胤,喃喃說道:“不合理?”劉崇這個人這段時間的表現,和當年他在太原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不太一樣。不過,畢竟將近十年了,人都是會變得。

“小弟的意思是說,劉崇南下作戰的計劃,前後有矛盾。作爲一個統兵大帥,只要稍微有點常識,應該都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郭榮負手而立,沉聲道:“劉崇最開始夥同契丹人氣勢洶洶,想要攻克潞州,在潞州遇到挫折之後,他不僅沒有放棄,反而越戰越勇,甚至想棄潞州而直撲澤州,看樣子,他想趁我剛剛登基天下爲安的時候,趁火打劫。”

“哼哼。。。自唐末一來,禮樂崩壞,綱紀無存,亂臣賊子層出不窮,朕之所以要御駕親征,不是怕劉崇,是怕有些人也以爲朕基礎薄弱,鼠首兩端,從而誤了國家大事。所以,朕強行命令,瞭解河北諸路大軍,齊聚晉城,朕要親自監軍,讓那些懷有二心的人,在沒有觀望的餘地,只能在朕和劉崇面前選擇!”郭榮大氣的說道。

“可是,朕到了晉城,軍隊也來。劉崇居然臨陣退縮了。他竟然呆在長子一帶,再也不向澤州南下了,他難道不知道拖延對河東是最不利的嗎?”郭榮不解的說道。

“陛下,臣也是這麼想的。”見郭榮一口一個“朕”,趙匡胤也不敢再自稱什麼“小弟”了:“陛下,說句大不敬的話,河東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弱,再加上有契丹精銳,就算咱們有10萬軍隊,只要劉崇決意南下,一場大戰誰勝誰負,還真的不好說啊。可他偏偏就停了下來,然而,派出契丹人繞路去攻擊河北,這。。。這麼做,對劉崇有什麼好處呢?”

郭榮冷笑道:“他當然覺得這樣就可以牽扯到我軍,分散我軍的注意力。讓他好渾水摸魚啊!”

“陛下,恰恰相反,臣倒覺得,在臨戰之前分兵,對劉崇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白白錯失了機會不說,還把自己徹底陷入被動。進,前面有十萬周軍,退,則大傷士氣。您想象來看,我軍現在確實分兵了,可是,五天前是十萬對八萬,現在是八萬對六萬,咱們的軍事優勢不僅沒有減小,反而還增加了一些。”趙匡胤說道。

“那劉崇爲什麼會同意?”郭榮反問道。趙匡胤這番話說的很有道理啊,如果想退兵的話,退到潞州北面的鄉縣(今山西長治市武鄉縣),背靠太原府,可進可退,比現在夾在長子有利的多啊。

“因爲他上當了!”趙匡胤緩緩說道。

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22章 借兵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29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43章 繼續出使第78章 蒙汗藥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73章 斷頭臺第6章 各有所謀第56章 賬本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9章 血戰(二)第153章 趙季札第135章 潑髒水2第134章 潑髒水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12章 岳陽樓(下)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18章 血戰(一)第107章 明詔第3章 突擊檢查第68章 結義第19章 軍務政務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108章 對策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67章 聯姻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62章 包圍圈第88章 宴無好宴第120章 歸程(下)第57章 霹靂火彈第145章第105章 後宮第103章 會戰(2)第49章 血戰黃土鎮第28章 黎陽大戰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28章 黎陽大戰第68章 結義第120章 歸程(下)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55章 新的變化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48章第34章 入蜀(3)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4章 造假幣第45章 空去空來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69章 進攻潼關第82章 豫章行(五)第42章 趁火打劫第43章 繼續出使第95章 軍事互動第38章 夜襲(上)第32章 定策(中)第9章 典軍使第34章 入蜀(3)第27章 物價暴跌第8章 把柄第45章 空去空來第106章 樊若水第52章 蕭縣大捷第46章 奇功第17章 伏擊(三)第2章 整風運動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27章 物價暴跌第21章 捕風房第88章 親征河東第81章 巨型炮仗第19章 西遷(1)第64章 交州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20章 歸程(上)第117章 救人(下)第47章 五代諸葛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17章 救人第167章 中間人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63章 天生麗質第62章 包圍圈第58章 如墜霧中第15章 巧奪向城第68章 釋放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120章 歸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