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兵圍封州(上)

“報!!!周團練,在城北三裡外的通星山上,發現有大股漢軍,他們操旗擊鼓,準備進攻梧州了!”一個軍官,急匆匆的跑進梧州都統的府邸,見着留守梧州的團練使周行逢,顧不上一路的慌張,趕緊稟報道。

“什麼!”周行逢吃了一驚,連忙站起來身來,右手不由自主的就握緊了腰間斜跨的寶劍,說道:“走,趕緊跟我去城樓上看看。”周行逢心裡默默的算了算時間,現在封川,楚漢兩軍相比正是廝殺方酣的時候。這漢軍怎麼會突然來偷襲梧州了呢?

他當下有些着急,三步並作兩步,很快就到了房門口處。不知爲何,周行逢急促的腳步突地放緩了許多,他回過身來,又仔細的打量了一眼報事的軍官,說道:“眼下四門緊閉。通星山雖然不大,可是綠樹蔥蔥,你在北城樓上可曾親眼看到漢軍的兵丁嗎?”

“這個。。。”那軍官遲疑了一下,方纔說道:“周團練,末將在北城樓上,親眼看到遠處通星山上有不少漢軍的旗幟迎風飄揚,而且戰鼓聲很大,想必漢軍正準備鼓舞士氣,發動衝鋒的吧。”

“呵呵。。。”周行逢緊皺的眉頭鬆弛了下來,臉上竟然泛起來一絲不屑的笑容,彷彿在嘲弄着什麼。他轉身緩步又走到了房中,一屁股坐在椅書上後,方纔冷笑道:“傳令下去,四門緊閉,命令軍士不得出戰,不得驚慌。往日是如何巡查防範的,今日就依舊巡查防範,另外,你給我抽調一營的兵力,封鎖主要街口,全城戒嚴,百姓各回其家,不得在街上行走,不得在鄰里串訪,但有不從者,軍法處置。另外,若有火災等事件發生,則軍士要立刻撲火,並將失火時在場的百姓,全部捉拿。不得有誤!”

“遵令!”那軍官垂首聽令道。這軍官並不立刻退出,反而猶猶豫豫的追問道:“周團練,這萬一。。。漢軍進攻,我們該如何是好啊。尤其是城外的軍營,裡面可是。。。”

周行逢哈哈大笑道:“莫要聽風就是雨。這封州城有多少兵馬呀。不過2萬人而已。這其中留守封州城,至少需要五千兵馬,而伏擊封川,最少也要有6000人,而潯江上面,他要是不出動**千水軍,真刀真槍的和我們拼殺一陣,有怎麼可能給我軍留下一個漢軍不敵的印象,進而引誘我大軍追擊呢?這麼算下來,梧州城外,能有多少人馬呀,最多有一千人就了不得了。就靠他一千人馬,還想進攻我們梧州,哈哈,真是癡人做夢啊。”

“那,那他們怎麼還敢來?”

周行逢冷哼一聲,說道:“這潘崇徹,果然詭計多端。想必,他知道我軍兵力是他的二倍,就算我水師中了他的埋伏,一時片刻,他也別想徹底擊潰我們。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在出動陸軍救援,那麼這場伏擊戰就功虧一簣了。所以,他才故意在通星山上埋伏下這支疑兵。就想在這關鍵時刻,拖住我們的陸軍。呵呵,可惜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恐怕萬萬也沒有想到,我們早就知道他會在封川設伏。我們的大軍早就出發了。只留下200來人守着城外偌大的軍營。他會用疑兵之計,我們一樣用着二百人來迷惑漢軍。”

“啊!原來如此啊。周團練,既然他們的兵少,爲什麼咱們不派人出去追擊他們呢?這樣咱們也能立些功勞,總比干站在城裡,等別人凱旋而歸,要強的多吧。畢竟咱們可是荊南出來的精兵,向來都是衝鋒在前的,怎麼這次反而留守呢。”那軍官有些不甘心的勸道。

周行逢微笑道:“你小書,許久沒打仗,心裡發癢了吧?依我看,咱們馬都統,胃口可不小,這仗嘛,有的咱們打得,不過,眼下不是追擊他們的時候,要在等一等。梧州是我們的根本,我們要做的就是穩住梧州的局勢。這地方畢竟離漢國很近,梧州百姓裡面,說不定就有些漢國的奸細,所以,一動不如一靜。等到前方傳來勝利的消息,通星山上的那些漢軍,還能跑了不成。”

剛纔,馬光猛傳令崔洪璉和漢軍死磕的時候,楚軍雖有敗象,可是尚能支撐。楚軍咬緊牙關,拼死作戰,漢軍就算勝利,也是一場慘勝。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潘崇徹來說,有些難以接受。畢竟楚軍多,而漢軍少,這麼算下來,楚漢的軍事力量的對比,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潘崇徹心裡有些無奈,又有些想打退吧鼓的意思了。

可就在這時,馬光猛犯了一個錯誤,他居然傳令後退了。攻守雙方,轉瞬之間,就換了主角。

潯江上,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如果主將咬緊牙關拼死不退,這些楚軍將士深陷死地,必然也是奮力廝殺。可是,他居然下令後退了,這對楚軍來說就有些不利。要說江上作戰,這大船自然是主力,可要論起逃跑來,這小船靈活機變,可是逃跑的行家。不大會兒功夫,這楚軍的小船就紛紛後退,逃得老遠。

漢軍水師中,一艘三層七八米高的樓船上,一個將軍紫色束髮長冠,身穿鋥亮的鎖書甲,腳踏漆黑的翻雲戰靴,左手斜握着腰間的戰艦,右手指着前方的船隻,對自己的親兵說道:“傳令大軍,追擊楚軍。打掃戰場的事情,交給樓船來做,舢板船順着南半江,直插楚軍中腹。”。這人四十多歲年紀,身高不過160左右,胖乎乎的圓臉上面,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顯得異常的富態,尤其是那光禿禿的下巴在一羣丘八軍士之中甚是醒目。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嶺南漢國一萬太監中的佼佼者(那個時候嶺南好像總過也就二三百萬人,就有一萬人是太監,汗),封州指揮使,漢軍名將——潘崇徹。十多年前,馬殷自己領着七八萬兵馬,還不是被漢軍,連踢帶頂的趕回了長沙,今天,本帥還要將你們這些所謂的楚軍精銳,從哪裡來,趕回哪裡去。

漢軍追擊的主力部隊,也是靈活多變的小船,這樣,不多時,尚且來不及撤退的楚軍大船,漸漸就陷入了漢軍的陣中,只能奮力的向湊在一起,互相支撐。

馬光猛親自操刀,一邊在戰船上督戰,一邊在觀察漢軍的行動。他見漢軍的慢慢的追了上來進入到了封川水道的中段,方纔扭頭吩咐親軍衛士,放狼煙,提醒兩岸的楚軍,向漢軍施放勁弩。

一會兒,潯江上狼煙升騰而其,船隻着火,這煙氣一吹而散,搞得上上下下灰茫茫一片。而狼煙不同,無風之時,它筆直的升到到半空,有風的時候,它雖然有些歪斜,卻也能升騰的老高,並不會風吹散。

狼煙一起,北岸的徐威、錢清,南岸的何景真、陳大安等人,連忙指揮軍士,高舉楚軍大旗,戰鼓擂的是咚咚直響。衆軍士有些舉着盾牌,有些手持長弓,組成反正,快速的從米林中跑出,在岸邊以及林中集結,弓箭如蝗,直直的射向潯江中的漢軍。

一時間,漢軍有些懵懂了起來。潘崇徹自然知道南岸何景真登陸之事,不過他以爲何景真是窮促之下,迫不得已,棄船登岸,這種殘兵敗將,如果能衝出重圍,他們恐怕都要燒高香感謝上蒼的眷戀,然後桃之夭夭,又怎麼敢去而復返呢?至於北岸,他就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這兩岸的伏兵,什麼時候竟然已經被楚軍給殺了個一乾二淨,這些廢物,就算敗了,也要傳點消息出來啊。

十里封川水道,要說硬是沒有一個漢軍的軍士發現陸地上的情況,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了。只是,第一,楚漢兩軍岸上的戰鬥,躲在密林之中,潯江岸邊就是密林,並沒有多大的空白之處;第二,這漢軍用火船攻擊,可是燒了不少楚軍的船隻,這大船着火,必有煙氣產生,而此時刮的卻正好是南風,南半江上,可見度很好,北半江上,就有點夠嗆了。第三,這場戰爭不是以往兩軍對壘,面型的戰爭,而是敵我交匯的戰爭,前面一個船是漢軍的,後面一個船說不定就是楚軍的,左邊的一個船又是漢軍的,這種情況下,稍不留心,就妄自送了性命,誰會不要命的到處亂瞄亂看呢?第四,就算看到了,那也只有一種人能看到,就是北半江僞裝的水軍,而這羣人,一直都是楚軍水師攻擊的重點目標,這些人,就算看到了岸上的異變,在楚軍的強力打壓下,也沒有餘力去告知潘崇徹,至於後來,楚軍退敗,這些人忙着追擊,忙着立功,誰會想起半個時辰前,岸上的發生的事情呢?

此時,馬光猛精神抖擻,一面傳令楚軍繼續進攻,一面親自擂鼓助陣。楚軍士氣大增,漢軍使其低迷,而且兩岸十里地上,都是楚軍的弓箭手,漢軍疲於應付,兵力就不能集中,而楚軍則在陸地部隊的配合下,越戰越猛。形勢竟然又起了變化。

潘崇徹一看兩岸出來的都是楚軍,就知道今天討不過好了。他連忙下令,漢軍南退。可他沒有料到,這潯江之上,居然又起了變化。想退,突然變得不容易了。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強烈推薦:

第9章 典軍使第17章 調軍第75章 廣東內務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44章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14章 經濟計劃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69章 一鍋燴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127章 買賣第126章 盡用楚人?(2)第49章 巧取雄州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3章 殺機現第96章 心理陰影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10章 新妃(1)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38章 夜襲(下)第16章 應對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36章 打不打第177章 涿州失守第6章 各有所謀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26章 盡用楚人?(2)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76章 出城第18章 殺**個頭第22章 嶽州流言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4章 敲詐勒索(2)第19章 援軍第74章 算計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31章 定策(上)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9章 典軍使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100章 我纔是駙馬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72章 狂暴衝擊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81章 豫章行(四)第94章 箭在弦上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117章 造反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18章 殺**個頭第22章 嶽州流言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206章 鳳翔第36章 兵圍荊門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86章 林仁肇第5章 觀兵第73章 半渡而擊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54章 留一手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31第97章 向東!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9章 長沙朝議第79章 截擊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18章 血戰(一)第17章 送客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3章 敲詐勒索(1)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96章 心理陰影第74章 在天願爲比翼鳥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39章 決策(2)第180章 活捉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81章 巨型炮仗第126章 兩派第76章 吳越變亂第48章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73章 半渡而擊第73章 戰爭賠款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