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劉繇顧命

靠岸,當劉奇走下船側跳板,便有快馬奔馳到近前。

“少將軍,少將軍,府中傳報,吳侯病情反覆,已經……已經……”來人湊到劉奇跟前,努力壓低聲音,面上滿是悲痛。

劉奇雙目凝重,藏於袖袍下的十指緊捏。

他回眸看了一眼蔣欽,“公奕將軍。”

“末將在。”蔣欽踏前一步,他爲劉奇從微末之中提拔的大將,這個時候,自然明白該如何去做。

“立即率水師返航,鎮守鄱陽地界,與太守步子山書信往來,若是刺史府有變,不得擅自率軍回返,需鎮守豫章,保障豫章安穩。”

蔣欽雙目微紅,“末將得令。”

言罷,他立即帶着身後部將走上甲板。

“揚帆,啓航。”

數十艘車船迅速遠去。

劉奇帶着數百精騎,快速奔行在曠野之中,不多時,鎮守附近渡口的潘璋已經率軍和呂蒙等將趕來。

“吾等拜見主公。”衆將在馬上紛紛抱拳一禮,身後跟着的,都是各自麾下親衛。

“子明率軍,接管渡口江防,嚴加防範,不得有失,渡口乃吾江東門戶,亦不能擅自調動兵馬撤離。”

“喏。”呂蒙面色嚴肅,他雖然比較年幼,但也在日前接到了來自秣陵的密報,自然知曉如今刺史府的情況。

他麾下有着兩萬揚州兵,乃是邊防大將,乃是鎮守渡口之重。

“潘璋聽令。”

“末將在。”潘璋立即策馬上前一步。

“率所部兵馬,與吾回秣陵。”

“喏。”潘璋策馬來到劉奇身側,戰馬落後一步,緊跟其後。

“駕”馬蹄踩踏着大地,捲起滾滾塵煙,在天色放明之前,劉奇已經是回到了秣陵城外。

此刻,秣陵城內外早已是戒嚴。

“末將拜見主公。”早已是鎮守在城外的徐晃帶着所部兵馬早已是集結完畢,他身後軍容整齊,所部五千人,盡皆披甲持槍,黑色重甲和白袍在日光下,閃閃發光。

“公明辛苦。”劉奇朝他緩緩抱拳一禮。

“末將分內之事爾,主公還請入城,此間,交由末將駐守。”徐晃在戰馬上抱斧一拜,朗聲應道。

“善。”劉奇欣慰地看了他一眼,持着馬鞭朝前一揮。“進城。”

“少將軍。”城內駐守的,赫然便是笮融,而守在刺史府外的,則是陳橫。

當劉奇進入內堂,一衆文臣都在。

別駕孫邵,長史是儀,治中許靖,張昭、張紘、徐庶、周昕、袁忠,還有穿着銀甲,一臉疲憊的太史慈。

“吾父何在?”劉奇只是淡淡朝他們微微頷首示意,便走進內宅,看着守在院外的一羣內宅婦人,立即開口問道。

“夫君。”肚子已經懷胎九月,快要臨盆的步練師被侍女拉着,上前朝着劉奇見禮。

“夫人辛苦。”劉奇看着她略微通紅的雙眼,走到此刻已經滿臉緊張,面白沒有血色的劉氏面前,朝她恭謹一拜,“孩兒回來了。”

“奇兒,快些進去吧,汝父尚在等汝。”劉氏滿臉複雜地看着劉奇,心中有無數話想說,卻回頭深深地看了一眼裡屋,拍了拍他的肩膀。

“喏。”劉奇擡腳,走到裡屋前,自有下人打開屋門,迎面一股濃郁的藥膳味撲鼻而來,劉奇繞過門邊的屏風,一眼便看到了平臥在榻上的劉繇。

此刻,守候在一旁的,還有一名四十出頭的醫者。

看着劉繇恬靜的睡着,劉奇下意識放低聲音,朝着醫者拱手一輯,“仲景先生,吾父情況如何?”

張機朝着劉奇擡手一輯,滿臉無奈,“請恕老朽無能爲力,吳侯心力交瘁,久病在身,此刻,已是藥石難救。”

“就連先生醫術,也無法……”劉奇重重嘆了口氣,滿臉感傷。

“將軍以府中珍貴藥材,延胤誼之命,吾乃其舊友,無以爲報,只能前來江東,卻不想……哎,是老朽無能,無法救治吳侯,還請將軍降罪。”張機,也算是一個實在人,之前劉奇因劉繇病重,下令吳衛於荊襄之地遍尋他,便是最終在南陽葉縣諸葛玄病重隱居之所,尋到了此人。

若非劉奇願以府中數百年老山參相贈,延諸葛玄之命,怕是他還不願來此。

只是,現在,也有些晚了。

“此事,吾兒勿怪先生。”也就在此刻,劉繇出聲,那沉重的眼皮,緩緩睜開一條縫來。

“父親。”劉奇雙目微紅,看着此刻面白蒼老,比起張機還要年幼的他,此刻卻比身側的張機蒼老數倍。

“吾兒且上前來。”劉繇微微招手,劉奇便主動上前,在他榻前下跪,伸手捉住了他那蒼老枯鬆的大手。

劉繇臉上勉強擠出幾分笑容,回眸看向站在一側的張機,“先生,可否爲吾宣別駕孫邵、長史是儀、簿曹張昭、功曹張紘,軍師祭酒徐庶、平東將軍太史慈。”

“喏。”張機領命,邁步出門。

“吾兒,爲父大限已至,汝不必哭泣。”

“父生吾養吾,打下這江東基業,百廢待興,孩兒弱冠之年,如何肩負重任,還請父親好生休養,江東大局,尚需父親執掌。”劉奇寬慰道。

劉繇伸出另一隻手,輕撫着他的手掌,“吾兒勿優,汝東征西戰,先後平定陳瑀、嚴虎、王朗、孫策,先有江東六項,後收荊襄、淮南名士,如今又敗山越,收山越之民十萬,擁兵近十萬之衆,江東四郡,已是大定。”

說着,房門打開,幾道身影已經先後步入堂下。

“吾等拜見吳侯。”六人同時俯身下拜見禮,他們臉上都有幾分激動,這個時候,能本宣到此地,無疑是託付今後江東之事。

他們,在這一刻,竟是被劉繇視爲江東肱骨。

“爾等六人,且躬身聽命。”劉繇掙扎着坐起身來,劉奇立即伸手爲他身後添了一個靠枕,將他攙扶到較爲舒適的位置上。

“今山越已定,吳郡、會稽、豫章餘孽,皆不足爲慮,然北地烽煙已起,逆賊袁術,篡漢自立,當爲吾等江東心腹大敵。”劉繇瀕臨之際,也不會忘記,自己受命揚州刺史,渡江北來之時,爲袁術據兵阻道之事。

往後數載,他又爲袁術強兵所欺,雙方交戰舊矣,今日,他袁公路篡漢自立,亦算是背棄了大漢。

劉繇此刻,唯一的遺憾,便是不能看到劉奇舉江東十萬之士,渡江北進,攻破壽春,擒拿袁術逆賊。

第一百二十六章 襲取歷陽第三十五章 小霸王渡江第四百九十章 自此行醫不入北魏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操:扶我起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曹使入廣陵第五百五十七章 陳羣之降,陳珪之死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璋出降第一百四十三章 錦衣衆,先登(二更求首訂)第一百三十六章 吾要這壽春有何用?第兩百二十章 呂蒙雪夜襲長沙第兩百四十八章 千帆過江,片舟不存第五百零二章 侯選與楊秋的抉擇第六十七章 徐福三問第四百五十三章 文丑末路第一百二十章 曹操來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今日,吾效班定遠矣第四百三十九章 龐統:我爲魚肉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四百零九章 周泰戰文丑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操:扶我起來第三百七十七章 周瑜和郭嘉的默契第三百五十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四十二章 甘寧奮短兵(一更求首訂!)第三十六章 宛陵之圍第一百零二章 蔡琰獻計第二十六章 鄱陽第一百三十一章 督戰第二十六章 鄱陽第三百一十二章 兩虎相爭第兩百九十八章 兵圍蒯府第一百四十五章 甘寧之辱(四更求首訂)第四百三十五章 牛角響,羌人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傷俘營,子龍與張機第三百二十四章 諸葛治喪第二十八章 朱皓之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丁奉初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劉玄德兵至第兩百二十四章 魏延的晉升之法第五百五十六章 突襲吳王衛隊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毦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張飛VS太史慈第三百六十三章 若人生只爲初見第四百五十四章 諸葛武侯第五百三十六章 三氣曹操第四百零四章 時機已到,北伐青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袁歡語泣珠第五百三十二章 懾萬衆者,陸伯言第四百一十三章 老卒勸蠻第五百四十八章 葬禮第四百九十一章 孫劉會晤第三百一十九章 曹操兵敗第五百一十三章 陳到拒劉第三百零六章 屏風題名第四百一十七章 奇襲白水關第一百八十章 吾呂布仍是天下第一第五百六十章 憋死的陳登第四十二章 太史慈戰孫策第三百六十三章 若人生只爲初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破,追擊第三百八十八章 連環陷馬坑第兩百七十一章 一塊襠布第五百三十一章 曹操裂土分遼東第四百四十二章 火牆阻隔騎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史之圍第一百零四章 呂氏胭脂馬第五百零三章 臣龐德,前來救駕第九十七章 劉繇顧命第三百四十八章 地不夠第四十八章 周瑜連環計第四十一章 陣前鬥將第四百八十五章 漢胡混編騎兵第兩百四十一章 遭遇水戰第四百五十章 西涼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馬超來降,匈奴寇邊第三百三十五章 白毦兵的死鬥第四百一十章 青州的百里狼煙第兩百一十七章 士族爲牢第四百六十五章 丁奉初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兩百四十八章 千帆過江,片舟不存第五百二十八章 明曹暗劉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三百九十六章 凡土地接壤,皆爲漢土第兩百四十五章 火燒赤壁第一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戰——喬氏長女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仲景之怒第四百九十六章 孤城長安第四百一十二章 哀牢侯第五百零九章 三國立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風津,木牛流馬第一百七十章 妙才與文烈第四百七十四章 福侯第三百三十七章 督師一軍第兩百四十八章 千帆過江,片舟不存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七十八章 軍用沙盤第兩百三十二章 劉奇勸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