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

與此同時,隨着各地鎮守的司馬、都督各自回返建業城內,在吳王府的大殿之內,舉行了一場小朝會。

“吾等拜見吳王。”堂中,一衆文武紛紛俯身下拜。

陸子崢一眼看去,揚州司馬徐庶、徐州都督張遼、青州都督臧霸、荊州司馬呂蒙、益州司馬蒯越、交州司馬吳憲、涼州刺史韋誕,水師大都督朱桓、漢中都督趙雲、長江水師都督周泰,淮河水師都督朱治,南陽都督徐晃,幾乎都是一方封疆大吏。

此刻他們全部匯聚在此處,劉奇第一件事情便是命戴良宣讀對他們的封賞,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將隨行從各州攜來的貢品呈上,足足堆滿了吳王府一個後院的貢品。

“諸位免禮平身罷。”劉奇雙手虛擡一下,一衆羣臣便紛紛起身。

戴良上前一步,高聲道:“坐。”

一衆羣臣紛紛落座兩側,左側內閣四名大臣,六部尚書爲首,右側則是以太史慈爲首的一衆武將。

“今日孤邀諸位前來,非要讓爾等之中一些人等候到爾等全部回返建業再舉行議事,只是爲一件大事。”

場中文武大臣互相看了一眼,卻都不做聲,靜靜地聽着劉奇的下文。

“這頭等大事便是五年不戰。”

“五年不戰?”聞言,一衆武將面色紛紛大變。

卻見徐晃擡腳出列,“主公,吾軍今歲橫掃益州、涼州、青州、南陽之地,劉備、孫權、馬騰、韓遂、袁譚、曹操皆非吾軍之地,如今正是進軍中原,橫掃天下,匡扶漢室的大好良機,爲何要放任北地諸侯休養生息?”

堂下,一名兵部主事出列答道:“公明將軍,汝可知,吾軍欲進軍關中、中原之地,須得至少數萬鐵騎,而訓練鐵騎,製造騎兵所用的制式甲冑和兵器便須兩三載,更何況吾軍並無過多善騎的士卒,尚需軍中諸位善統帥騎兵的將軍操練方可,這一來二去,怕是便要三四載方可一戰罷。”

徐晃冷冷地掃了他一眼,“荒謬,在堂內的都是吾江東上將,文遠將軍、子龍將軍、子義將軍,哪一位不是擅長統帥騎兵之猛將,他們操練騎兵,不過一年半載便可成軍,二三載之內,必可一戰,吾以爲最多三載,吾軍便可囤積糧草,整頓大軍,揮師北上,若是再晚,等曹操攻下幽州,孫權整合幷州、關中之力,劉備得豫州之後休養生息,吾軍再次北伐,三面受敵,必將深陷今歲多面受敵之危。”

“末將附議,自古征戰,多面作戰便是兵家大忌,主公,吾等軍中戰將皆以爲可戰,主公昔日亦是沙場勇將,應當知曉吾江東軍百戰百勝全賴吾等不畏死亡,用於先登之故。”臧霸抱拳出列喝道。

“主公,吾等請戰。”

“主公,莫要休整五載,吾軍兒郎,二三載便可再赴疆場。”

聞言後,便是朱治也踏步出列,“主公,吾淮河水師二三載之後便可得兩萬水師精銳,到時可掩護大軍北上,提前搶佔汝南各縣,吾軍長驅直入,幾面出兵,可順勢強取淮北之地,隨後進佔中原。”

劉奇苦笑一聲,他的目光轉向張昭,卻見張昭出列,“諸位將軍且稍安無燥,吾等並非阻攔諸位將軍沙場建功,諸位將軍能征善戰,天下皆知。可吾江東各州之地,青州飽受黃巾之亂,如今因新建水師、鐵騎之因,財政短缺,此前一月由國債劵得來的一萬萬錢已經撥往青州,屯田和組建騎兵、水師之事,當提上行程,更何況,還有沿海的造船坊和工匠坊需要開支,怕是這一萬萬錢亦不過杯水車薪,如今吾江東治下早已錢糧短缺,若非吳王將府內日常所用全部捐出,怕是早就入不敷出。”

“此外,涼州之地,土地貧瘠,水稻不能種植,大多隻能從蜀州、西域尋來耐旱之物種植,但涼州一二百萬之民仍舊缺衣少食,糧食大多全靠益州、荊州調撥。”

說着,張昭擡腳走到堂內,當着一衆武將從袖子裡取出一份奏摺,攤開之後朗聲念道:“今歲三月,由吾吾部自各州郡統計百姓糧食和各州郡府庫存糧情況,涼州之地,今後兩載還需各州提供三十萬石糧草。”

“青州之地,尚需此後二載每歲提供二十五萬石糧草,交州各地此後二載尚需每歲提供三十萬糧草。”

“此外,吾荊州、益州、徐州三州之地所耕種餘糧方可供給數州所用,揚州六郡之地餘糧方纔可入庫作爲軍需所用。”

“此外,吾江東已有近三十萬大軍,常備兵馬大多都是屯田兵卒,可戰時大多都已徵調,徵調之後,錢糧負擔太大,吾軍倘若幾面爲戰,只怕吾軍財政仍然撐不過太久。”

話音剛落,便見張遼雙眉微皺着出聲,“張尚書,交州爲朱桓將軍發現野生水稻之後,培育出不少水稻,如今大面積種植,二十餘萬蠻越之民負責耕種,開拓馳道,如今有海魚、有稻米,有慄米,已種植一二載,爲何還不夠交州一二百萬之民所需?”

張昭淡淡地看着張遼,“文遠將軍可知,如今交州已有近三百萬之民,吾軍此前一二載先後從交州山林之中遷移數十萬之民入交州各郡安置,開墾山林,田畝增多,但修建馳道的二三十萬蠻越精壯,每日要吃多少糧食,文遠將軍可知?”

“三十萬石糧草,還是交州之地商稅除外之說,若是細算之下,每歲調入交州糧草只怕不下於七十萬石。”

聞言,場中一衆武將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吾張子布所言不爲其他,只是告誡諸位將軍,主公如今之意,是不輕易與北地諸侯開戰,一旦開戰,必先以雷霆之勢攻下一家,曹操渡黃河北去,陳留僅留荀攸鎮守,棄天子於不顧,吾軍頭等大敵便是那劉備、孫權,爾等以爲,這兩家,吾軍該先滅何人?”

聞言,堂內又掀起了一陣爭論。

“孫權南陽以北有武關、函谷關,漢中西面有陳倉天險,吾軍想從左馮翎攻入長安,亦需與孫權鏖戰一場,可歷經武都之戰後,西涼鐵騎元氣大傷,想來他們也不會輕易出戰纔是。”

“然也。”

“如此倒不如攻打劉備,吾軍一路以呂蒙都督五萬荊州大軍匯同南陽徐晃都督之兵,兵發潁川,一路渡河北上,以淮南軍攻打淮北,再引一軍從青州南下濟北郡,一路大軍從彭城國殺向豫州腹地,四路匯合,足以滅劉。”

劉奇頓時哭笑不得,這羣將軍,又將這朝堂之上當成了議事的軍帳。

“諸位,五年不成開戰,是爲籌備吾軍軍糧,組建騎兵、水師,而當務之急,亦有兩件。”

隨着劉奇一開口,殿內再次陷入沉默。

“其一,便是打通西域商道。”說着,他掃視一眼堂下武將末座的一人,“張任出列。”

“末將在。”穿戴着甲冑的張任面上一臉嚴肅,他投靠劉奇,還是因爲那半道上被人劫持的老驛卒。

“孤拜汝爲西域都護使,自行組建羌人騎兵和漢人大軍出涼州,往西域而去,於舊址駐紮西域,配合涼州之兵,重新打通絲綢之路。”

“回稟主公,涼州羌人勢大,更何況北地還有不少胡人部落,若是吾出涼州西去,只怕會面臨不少胡人圍攻,涼州兵鎮守安定、武都、之地,分兵把守已是疲憊,那孫權命馬騰韓遂屯兵於涼州之地,若是抽調涼州之兵,只怕他們勢必來襲。”

劉奇輕笑一聲,目光一掃,落到殿內趙雲身上,“子龍,吾且問汝,倘若敵軍一路出陳倉,一路出左馮翎,分兵攻打安定、武都,汝該如何?”

趙雲輕笑一聲,“一二載之內,末將只能策應涼州之兵,三載之後,末將或可憑漢中之兵與其交戰,倘若孫權並非舉二州之地兵馬而來,末將必能勝之。”

西涼鐵騎善戰,但趙雲並不認爲自己靠着白馬義從操練之法操練了三四年的騎兵還不能和他們一戰,他擁有更爲精良的甲冑兵器,還有馬鐙馬蹄鐵,還有在馬背上作戰更爲犀利的連弩。

“至於西涼軍,在整合這個歸降的郡縣之兵後,韋刺史,如今涼州之兵有多少?”

韋誕一臉忐忑地出列朝着劉奇一輯,“回稟吳王,此前龐統都督麾下之兵便有五萬之衆,如今整合各郡縣之兵當有六萬餘衆,其中剔除了不少屯田兵和老弱病殘,但吳王此前已命各羌族部落徵召五萬胡騎,那涼州可調動之兵便達十一萬之衆。”

“其中能抽調的也就是那五萬胡騎罷。”劉奇一手撫須,目光看向張任,“若再給汝五萬胡騎隨行護送商隊,若有危難之際給汝援助,張任,汝可敢嘗試收復西域,打通絲綢之路。”

“某將願往。”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張任心知這是一件不下於諸葛亮開拓南蠻的戰功,他自然滿心歡喜地接下來。

“此外便是海上絲綢之路,南海諸國,還有東海遼東以東,尚有三韓之國,大海以東,尚有邪馬臺國,都可商貿往來,作爲吾江東軍海上絲綢之路,此事朱桓、周泰、蔣欽、爾等水師都督須得好生護送沿海商船,平日裡操練士卒,便拿那些劫船的海盜下手。”

“喏。”

“兵甲一項,還有一事,便是吾軍的甲冑,原本老舊的甲冑,益州軍有藤甲、布甲、鐵甲、木甲,涼州軍更是多襖甲,今後吾軍統一配備鐵甲,至於棉花,從西域而來,如今已在涼州之地和江東各州適宜之地栽種,五年之內,必定讓常備的各營主力換上棉服,以禦寒冬。”

“財政一項,國債劵發行之後,可多組織商隊來往於兩河之間,通行於大海之上,絲綢之路打通之後,多派商隊,吾江東近兩千萬之民尚且缺衣少食,那何不將這些無用的玉石、鹽、茶葉、絲綢販賣往國門之外,換來金錢供養吾大漢子民?”

此言,原本在這些都督還未回返之前,吳王府的小朝堂之上還有不少年邁的儒士反對,畢竟重用商賈,會讓天下士族、百姓不滿。也有違大漢歷代制定的律法,只是,在毛玠從命之後,律法一項便失去了作用,在劉奇奪爵奪官十餘人之後,他們的田畝家宅空出來了,這吳王府內,也就無人反對了。

“牛耕、井車,打造水井之法,新式農具,新式稻種,但凡農用之物,需五載之內配備吾江東之下七州之地,此外,告訴諸位一件好事,吾揚州境內,除卻不能開墾的山林、湖泊、河流之外,所有耕地都已開墾完畢,如今揚州境內,幾乎每戶每家都已配備田畝。”

聞言,殿內文武羣臣紛紛朝着劉奇一輯,“恭喜主公。”

劉奇擺了擺手,“除此之外,水師改造戰船之事,亦要提上行程,吾軍水師,用於江河之中的戰船已難覓敵手,但行於大海之上的戰船,還需改進,不過此乃一二十載之功,或許歷代君臣亦難以彌補缺陷,但孤爲吾大漢日後繁榮昌盛,不得不爲之。”

“啪”,劉奇一隻手拍在案,目光看向堂外,“且將沙盤擡上來。”

“喏。”

不多時,擡着一個巨大沙盤的數十名軍士便先後入列,隨後,陸續走進來上百名軍士,他們先後將幾個沙盤拼接在一起,在堂內,赫然出現了一個幾丈方圓的巨型沙盤。

“諸位,這便是吾大漢疆域周邊的王朝,有夷人,有胡騎,亦有邪馬臺國這般島國,亦有極遠西域大陸之上強大的帝國。”

“孤在此五載之內,只需水師和鐵騎行經圖上與吾大漢疆域接壤的國土,爾等可能做到?”

一衆武將紛紛出列,“吾等遵命。”

“待匡扶漢室,天下一統之後,整頓河山,這些蠻夷宵小,都將如昔日之匈奴,將臣服於吾大漢鐵蹄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劉氏戰旗所制之處,孤要讓萬朝俯首。”

劉奇的聲音迴盪在大殿之內,以戰養戰非他所願,休養生息,尋覓戰機方纔是他取勝之道。

第三百七十一章 西涼之錦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六十四章 儒與名士第三百二十四章 諸葛治喪第五百一十三章 陳到拒劉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不佑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降者,王累第兩百九十四章 劉表託後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下再無曹孟德第三十一章 焚船,堵門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四百四十三章 火海里的龐統和周瑜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三十九章 進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試行一月第兩百六十六章 考場如官場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第一百三十一章 督戰第兩百三十八章 劉琦被俘第兩百八十二章 劉曄說玄德第三百五十四章 趙韙起兵第十章 捷報連傳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嘉的棄子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兩百四十七章 沉船,陣前折將第五百六十章 憋死的陳登第三十章 破賊第四百五十六章 曹丕眼中的美人兒第五百三十七章 雨天不射第四百六十章 一個時辰告竭第三百九十七章 進退張弛第八十七章 連破七寨第兩百三十二章 劉奇勸黃忠第四百五十五章 發行國債第一百七十章 妙才與文烈第五百五十九章 戰場只有勝負第一百七十六章 萬馬衝陣,三丈槍林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將文丑第五百四十一章 于禁降吳第一百一十三章 涼薄袁氏第九十四章 車船入江第四百八十一章 管寧說蹋頓第兩百六十九章 擢驃騎將軍第一百零一章 接見第四百三十七章 甕中之鱉:周瑜第四百八十五章 漢胡混編騎兵第三百五十章 作壁上觀第七十章 太僕韓融第一百九十七章 他真的是天下第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第四百零八章 望風而降第三百零六章 屏風題名第五百四十六章 難道我張郃是來收屍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第二十八章 朱皓之死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四百四十章 誰在算計誰?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孫仲謀第七十五章 敬禮,迎親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遜:十面埋伏第一百五十八章 烏雲踏雪知誰來!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璋出降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杯毒酒王朝沒第三百五十五章 戰平第兩百六十章 交州之食第五十二章 江東六項(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甕中之鱉:周瑜第三百零四章 心灰意冷第五百六十二章 司馬懿三請三降第一百二十七章 周瑜揮淚舍朱治第七十九章 龐德公與黃承彥第九十二章 鑄錢五千萬第三百七十一章 西涼之錦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第五百四十八章 葬禮第四百一十章 青州的百里狼煙第三百七十六章 臥病中的周瑜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面包圍成都第兩百七十三章 攻淮還是伐劉第一百三十八章 劉玄德兵至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四百九十二章 玄德不舉乎?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三百六十六章 馬良大哥叫什麼?第五百四十四章 馬忠:我是撿漏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徐庶的奇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四百二十一章 受君之恩第三百四十八章 地不夠第一百五十二章 納降,袁氏雙姝第一百零五章 尋陽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毦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長江航標和網箱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四百二十一章 受君之恩第四十四章 錢唐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