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聞戰則喜(2)

向宗回踱着步子,到了如今已經將幕府從蘭州轉移到熙州的經略安撫制置使司官署。

然後,他就被人請到了後宅的院子中。

此時,這個院子已經被人清空了。

一個巨大的,足有兩三丈長的沙盤,被人擺在了院子中。

熙河路的高級將帥們,正圍在沙盤前,手裡拿着一根根長棍,在那裡指點着什麼?

這些將帥的年輕一代子弟,則在旁邊充當着助手。

這些人手中都捧着一本本厚厚的冊子,翻閱着、查找着一些東西。

作爲熙河路的經略安撫制置使,趙卨穿着紫袍公服,被人羣簇擁在最中間。

“子發來了。”趙卨看到向宗回的身影,當即就微笑着帶着將帥們,迎了上來。

將帥們也對向宗回拱手行禮:“末將等見過向公事。”

看上去,他們和向宗回的關係處的很好。

甚至,可以說是頗有些如魚得水的味道。

這就很讓人吃驚了。

因爲,在大宋,外戚們在外面,常常會把關係搞得很糟糕,到處得罪人。

有時候,甚至會故意找茬,讓上上下下都不痛快。

偏生,朝廷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甚至有意放縱、包容。

哪怕是當年的高遵裕,在熙河爲將,也會隔三差五,挑別人刺,激怒幾個文臣武臣,讓他吃上幾本彈劾。

而向宗回、高公紀,自上任熙河以來。

與上下的關係,都搞的不錯,這就太不尋常了。

所以,御史臺那邊非常警惕。

從今年五月開始,就不斷有人彈劾熙河文武‘驕縱’、‘跋扈’。

這些傢伙不敢直接罵向宗回、高公紀,就逮着和他們走的近的人,那些給向宗回、高公紀說好話的人一頓罵。

不過,熙河這裡的文武大將們,早就死豬不怕開水燙了。

像是趙卨——他都快要致仕了,烏鴉們罵的再狠,也傷不到他一根毛。

相反,等他致仕,朝廷照樣會隆重表彰。

若能在致仕前,立下戰功。

甚至可以以資政殿學士,甚至帶着節鉞致仕。

所以,趙卨充滿了幹勁。

河州的種誼,本來還心裡面打鼓。

但今年六月,天子聖旨,將他的兩個侄子種建中、种師中送到河州,聖旨親除種建中兄弟以右班殿直的小使臣階,爲河州巡檢使。

種誼頓時秒懂。

於是,也不在乎了——對文臣來說,被烏鴉撕咬,是可怕的事情。

但對武臣而言,只要聖眷不失,烏鴉咬的越兇,就越說明前途遠大。

道理是簡單的——現在烏鴉咬的每一口,都可以是未來的罪名。

這叫什麼?

送把柄上門了!

所以,他反而和向宗回、高公紀走的更近了。

巴不得烏鴉們多罵幾句。

蕃官們就更跋扈了——人家和向宗回、高公紀往來,都是光明正大的。

烏鴉們也不敢咬他們。

因爲,代表天子,宣慰蕃官,這是外戚的本職工作。

蕃官的兵馬,也不可能威脅到汴京。

向宗回微笑着,與趙卨等人還禮,然後來到了那沙盤前,看着沙盤上,已經被標註的密密麻麻,佈滿山崗的棋子。

向宗回不懂軍事,更不懂地理。

但他看着沙盤,依然是眼中放光。

“趙相公……”向宗回問道:“已經做好準備了嗎?”

趙卨看着沙盤上,那些圍繞着大宋邊境,密密麻麻的棋子。

這位老將的眼中,露出兇光:“子發,老夫與熙河諸將,都已經下定決心了。”

“此番,定要讓西賊在蘭州城下崩掉幾顆牙!”

“至於鬼章?”

趙卨看向從溪哥城直到河州的膚公城之間的廣袤原野。

“來了,就不要再想走了!”

西賊、吐蕃,從今年開春開始,就一直在整軍備戰。

六月以後,他們在邊境上的動作就越來越大。

特別是西賊那邊,他們在橫山到處徵糧、徵丁。

天都山那邊,都快變成工地了。

趙卨又不是瞎子,怎麼可能不知道?

何況,大宋如今,還能通過大量親近大宋的眼線、內線,探知西賊的動靜。

沒辦法!

漫長的宋夏邊境,生活着成百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羌人、党項部族。

這些人,素來有奶就是娘,乃是典型的牆頭草,風吹兩邊倒。

如今,西賊爲了第六次蘭州會戰,大規模的強徵糧食、青壯。

不可避免的傷害到了這些部族的利益。

加上,熙河路這邊一改過去保守的政策。

對於來投者,不問出身,不問地位。

一概接受,一視同仁,全部安排去棉莊墾荒、種地。

至於這些人裡面有沒有西賊探子?細作?

熙河路的態度是不管!

爲什麼不管?

因爲熙河的棉莊,對新來的零散逃人,都會搞一個下馬威。

一開始的幾個月,會將棉莊最辛苦、體力耗費最大的工作給他們做。

譬如說修渠、墾荒、堆肥等等。

這些工作,一干就是一整天。

任你是鐵打的漢子,到了棉莊,面對這樣的沉重的體力勞動,三五天下來,就要累到氣喘吁吁。

而且棉莊都在曠野,僱工們都是住在附近的棚子裡。

一般的細作、探子,只要進了棉莊,就和進了監獄差不多。

而這些細作、探子,本都是西賊的貴族。

至少也是小軍官。

哪裡受得了這樣的生活?

不出十天半個月,就會想要逃跑。

但是,向宗回、高公紀很喜歡養狗。

他們從汴京帶來了大宋最有名的犬種——羅江犬。

就是那個仁廟時代,御史宋禧上書讓皇城養犬來作爲警戒的羅江犬。

這種犬種,是蜀地名犬。

雖然體型小,但嗅覺發達,速度敏捷。

經過特訓後,它們能準確追蹤氣味,咬住就不放。

又因爲體型小,所以食量也少。

於是,熙河上下紛紛派人去蜀地買犬。

如今,大小棉莊,都養着羅江犬,少的幾條,多的數十條。

這些機敏、忠誠的小狗,對一切動靜都很敏感。

只要有人敢跑,它們就會立刻狂吠,通知主人。

然後,帶着主人追蹤逃跑的僱工。

除了羅江犬,熙河本地,還有着一種和狼雜交後的犬種。

體格強壯,性情兇猛。

如今,大都被官府、軍隊飼養。

羅江犬和這種叫熙河犬的犬種,大小搭配。

在熙河路編織成大網。

只要進來的,想跑出去,就是千難萬難。

很有效的保護了各大棉莊的利益。

如今,熙河各地的棉莊的僱工逃亡的成功概率,直接下降了百分之九十。

而所有被抓回來的逃工,都會被官府重重懲處——因爲違反契約,所以,他們必須爲僱主無償勞動一年到三年,以彌補損失。

在此期間,僱主有權,給他們戴上枷鎖、鐐銬,以防止他們繼續逃跑。

在這樣的鐵拳下,熙河官府根本就不怕西賊探子、細作。

甚至巴不得,他們多來一點。於是,直接將邊疆敞開,根本不對逃人做分辨。

免費的勞動力,誰不喜歡?!

在這樣的情況下,現在的熙河有關方面,對西賊的動靜,雖做不到了如指掌,但卻也能大概猜出來。

而西賊卻對大宋這邊,不說一無所知,至少也是渾渾噩噩。

而早在上個月的時候,趙卨就已經得到了確切的情報,知道了西賊國相樑乙甫已經率領着西賊的絕對精銳主力鐵鷂子,到了天都山下的皋蘭行宮。

樑乙甫和鐵鷂子都來了。

西賊大舉進攻還會遠嗎?

至於目標?

想都不用想,必須是蘭州!

除了蘭州,現階段,熙河路沒有第二個能讓西賊如此大動干戈的地方。

“如今,西賊國相樑乙甫,在天都山一帶,集結了其卓羅和南、右廂朝順兩大監軍司的三萬精銳!”

卓羅和南,右廂朝順,皆是蘭州直面的兩個西夏監軍司。

其以唐代的涼州爲核心,是西賊的核心領土之一。

當年元昊立國,以其國爲十二監軍司。

當時,卓羅和南與右廂朝順,還是大後方。

是西賊最重要的經濟區和產糧區。

但現在,隨着熙寧開邊,大宋擁有熙河蘭會。

曾經的後方,變成了前線。

蘭州因此成爲西賊的眼中釘,肉中刺,欲拔之而快!

“以賊之制,一旦發動,三萬精銳,足可裹脅三十萬丁壯,擊我蘭州!”趙卨輕聲說道。

這是沒有疑問的。

党項人的制度就是如此。

以少數兩三萬精銳爲核心,裹脅數十萬的丁壯甚至老幼婦孺,對着大宋開始一波流。

講究的就是一個一力降十會。

而且,他們根本不在乎丁壯甚至婦孺的損失。

所以,過去歷次宋夏戰爭,大宋方面總是容易被西賊龐大的軍隊所震撼。

繼而不敢輕舉妄動,又或者因爲擊潰、擊敗幾支西賊的弱軍,得意洋洋,於是輕敵冒進。

然後就被人切斷後路,包圍在狹小的地域,分割圍殲。

從三川口,到好水川,莫不如此。

但大宋很快就吸取了經驗教訓。

從范文正公、韓忠獻公開始,就在邊境開始築壘。

一個個堡壘,開始拔地而起。

西賊在這些堡壘前,經常被撞的頭破血流。

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廟時代的廣順城之戰,以及去年結束的定西城之戰及五次蘭州會戰。

有了這麼多成功經驗,趙卨自然不會抄錯答案。 他對向宗回道:“老夫意在蘭州依託堅城要塞,固守蘭州及其外圍數十堡,與西賊相抗。”

“使其不得寸進!”

“待其糧盡,再以精騎掩殺,潰其主力,不求殲滅,只求擊散!”

“屆時……”他舔了舔嘴脣:“西賊所裹脅的數十萬無辜丁壯婦孺,便皆可解救。”

“至於鬼章……”趙卨道:“老夫意將之放進來……”

“然後擇機包圍,將之主力圍殲!”

自從被種誼趕出溪哥城後,青宜結鬼章,就帶着他的部族,一直在高原上打轉。

甚至還吃掉過一支深入高原太遠的宋軍輕騎。

這是青宜結鬼章,或者說青唐吐蕃的作戰特點。

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

你想要,那就給你!

但你若一旦深入太遠,補給線拉的太長。

那就不好意思了。

直接切你後路,斷你糧道。

然後逼着你的大軍,在高原上餓肚子,吃沙子。

最終,兵力再多,也只能含恨而退。

可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殺出來。

無論是大宋,還是党項人,都吃過吐蕃人的這個虧。

而且是大虧!

尤其是党項人,在這方面都已經有些PTSD了。

趙卨這樣的老將,是很善於總結經驗的。

所以,他堅決拒絕了深入高原的作戰計劃。

只是讓河州和溪哥城,加大對青宜結鬼章麾下各部的拉攏、招誘。

如今看來,效果顯著!

可靠情報顯示,青宜結鬼章,正在打着遷徙的名義,帶着他的主力,從高原上下來。

只要他下來了,進入到大宋控制的區域。

他再想走?

可就由不得他了!

這不止是趙卨的個人意見,也是熙河諸將,多日來的商議的結果。

向宗回聽着趙卨的話,點點頭:“經略相公的計議甚好,未知吾能做些什麼?”

趙卨和熙河諸將一聽,所有人的眼中,都放出光來。

“老夫,只想請公事,再確認一次《元祐軍賞令》,是否適用於熙河諸州?”

向宗回認真的點頭:“請相公以及諸位明公放心!”

“朝廷旨意已下!”

“當今官家,金口玉言,一字不改。”

“軍賞令中諸般賞格,絕不會短將士們半文!”

這賞錢,即使朝廷不給,向宗回也會帶着其他棉莊莊主包底兌現的。

不是他們覺悟有多高。

更不是他們有多麼愛大宋。

而是,他們都知道,這一戰關乎到他們能不能安安穩穩的在熙河這裡種棉花,發大財。

同時也關乎着,他們的棉莊莊園裡,能不能有源源不斷,取之不竭的廉價僱工。

要知道,開荒可是個耗費極大的事情。

沒有足夠的人手,就根本開墾不了多少荒地。

如今熙河路各州,還有七成以上的土地,默默的在原地,任由野草生長,任由山風吹拂。

這些地裡面,起碼有四成,都是平地。

很多荒地甚至就在黃河邊上!

每每想到這裡,向宗回都是心如刀割。

他還能在這熙河路待多久?

一年?還是兩年?

不會超過三年的!

他必須儘快的開墾出足夠的土地,並將這些土地,變成他向宗回的產業。

所以,向宗回比誰都希望官軍大勝。

他也比誰都捨得出錢!

何況,向宗回其實並不需要真的自己掏腰包。

朝廷通過永興軍和陝西路、成都路,轉運來熙河的明年經費,早在八月初就已經在陸續押運送抵了。

到今年十月,就可以全部到位。

那可是足足四百萬貫的軍費!

而且,小官家也兌現了他的承諾,命陝西轉運司,送來了價值一百萬貫的鹽鈔,作爲收購熙河棉花的前期費用。

旨意已經說得明白,餘款會在棉花入京後,以交子的形式,送來熙河。

手裡有錢,向宗回自然敢承諾,也敢保證!

聽到向宗回的再次保證,在場的熙河諸將,都是興奮無比。

尤其是蕃將們,都在舔着舌頭,在心中發誓,這次不把趙官家的羊毛薅禿,就對不住自己,更對不住自己的妻兒!

沒辦法!

過去,大宋對熙河這邊的賞賜,經常不準確,不及時。

就連他們這些蕃將的賞賜,也常常會拖欠。

好在當今官家即位後,就在他們入京面聖後,命樞密院和戶部,當場一次性結清了歷年積欠的賞賜。

甚至還給他們一分的利息作爲補償!

這使得他們非常振奮。

同時也對大宋朝廷,恢復了信心。

如今,他們也都跟着向宗回、高公紀,種了些木棉。

雖然不多。

也就幾十畝,百來畝的樣子。

可隨着棉花的棉鈴開始爆裂,進入收穫期。

他們就都知道,這東西肯定能賺錢。

朝廷沒騙他們!

於是,對朝廷的信心再次上升!

既然朝廷守信賞賜管夠。

那還等什麼?

西賊?

又不是沒打過西賊!

去年的定西城和五次蘭州會戰,哪次沒有把西賊打的哭爹喊娘?

即使這次加上了吐蕃人。

對熙河諸將來說,問題也不大。

甚至,很多人都已經在幻想着擊敗西賊、吐蕃人,拿着俘虜們,開墾土地,種上更多木棉,賺更多銅錢的美好未來。

這可是起碼幾十萬的勞動力啊!

得開墾多少荒地?種出多少棉花?

於是,大傢伙現在只盼着西賊、吐蕃人趕快來!

最好衝着他們的防區來!

……

趙卨帶着向宗回,進了自己的書房。

“辛苦公事了。”趙卨將向宗回請着坐下來。

“不敢!”向宗回連忙拱手。

“朝廷那邊,還要勞煩公事和高管勾多多幫忙。”趙卨說道:“尤其是兩宮慈聖,還請兩位國親,多多美言,不要讓慈聖勿聽了小人讒言。”

向宗回當即拍着胸脯保證:“相公放心,有我向宗回和高君正在,無論是御史臺的烏鴉,還是那太學裡的跳樑小醜,都休想進讒言於慈聖之前。”

至於官家?

趙卨也好,向宗回也罷,都默契的沒有提。

因爲他們心知肚明,現在熙河路的很多事情,其實就是在那位小官家,一道又一道旨意的微操下,變成的這個樣子。

當然了——官家不會承認。

因爲所有旨意,都是內降的——也就是沒有走通見司、都堂,然後再由馬遞送來,直接通過探事司的人,送到他們手裡的。

且所有旨意,都有火漆密封,而且旨意最後都有‘丙去’的囑咐。

“對了,高管勾呢?”趙卨好奇的問道。

向宗回笑起來:“君正如今去了秦州,正在拜訪趙思忠昆仲,請這兩位昆仲來熙州,以安撫吐蕃百姓。”

趙思忠、趙醇忠、趙繼忠三兄弟,就是如今僅存的唃廝囉血脈了。

作爲佛子、贊普的後人,他們三兄弟雖然已經遠離青唐諸部十幾年。

可依然在吐蕃各部,特別是底層牧民心中有着崇高的聲望。

請他們來安撫、宣慰吐蕃部衆,是最好的選擇。

“除此之外,君正還將與普濟懷恩大師一起恭請佛牙舍利,賜福熙河諸州,宣慰百姓……”

趙卨一聽,眼睛就亮起來,連忙問道:“普濟懷恩大師,何時能到熙州、蘭州?”

在這熙河路,如今聲望最高的和尚,莫過於那位被天子封爲普濟懷恩的智緣和尚。

而最有名的,莫過於供奉於抹邦山資聖禪院上的佛牙舍利。

若在戰前,能迎請智緣和佛牙舍利來到熙州、蘭州,那麼對於士氣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是對於那些崇佛崇到可以不惜性命的蕃官、蕃兵。

這可不僅僅是打雞血這麼簡單!

“大師和佛牙舍利,應在下月初,便可抵達熙州。”向宗回答道。

“善!”趙卨撫掌。

對於戰爭的勝利他有多了幾分把握。

當然,趙卨心裡面明白,這肯定又是汴京官家內降的指揮。

又是去請唃廝囉的孫子,又是去請智緣和尚和佛牙舍利助陣。

趙卨一聞就知道,這是那位官家的風格。

“對了,相公,方纔包順帶着今年歸義來的諸部軍主來求我了。”向宗回想起了他來找趙卨的原因,就道:“還請經略相公給個薄面,也發個軍貼與諸部軍主。”

趙卨微笑着點頭,道:“既是公事求情,老夫自然得給公事一個面子。”

“不過,諸部軍主,卻不能按熟部來點兵。”

“得三丁或者四丁,才許抽一丁爲保丁。”

“而且,只能爲後勤、輜重,不得上前線廝殺。”

卡一卡這些新歸義的部族,PUA一番,測試一番。

這是大宋文官們慣用的手法。

有些人甚至會故意貶低、羞辱那些部族首領。

當然,這也容易翻船。

所以,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了。

特別是熙河這裡,情況很特殊,這邊蕃族人數,壓倒性的超過了漢人。

所以,要注意方法方式,不能太過。

“多謝相公!”向宗回起身謝道。

他和趙卨已經很熟了。

所以兩人經常能互相配合着默契演戲。

就像方纔在院子裡,當着熙河諸將的面,趙卨故意說的那些話。

他就非常配合。

如今,這個事情也是一般。

兩個人,一個是唱紅臉,一個是唱白臉,互相拿捏着尺度。

說到底,都是爲了國家!

想到這裡,向宗回就想起了自己辭京前,小官家對他喊的那一句:舅父。

心中,頓時就暖洋洋的。

第646章 朕纔不需要大臣的把柄!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627章 文彥博:當今天子,謀定而後動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253.第240章 新約(2)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545章 硃砂痣不敵白月光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第632章 器以藏禮,禮以出信第17章 母子(1)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538章 吐蕃使者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馬光第60章 朕的錢!!!185.第176章 動物園之說283.第269章 第一茬第71章 要做事就先餵飽人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265.第251章 蘭州257.更新要晚一點457.第434章 踏營(1)第510章 聖質深邃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198.第188章 賞要快第565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262.第248章 新役法(1)第8章 故園投足總陽春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第62章 條貫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164.第155章 呂公著:司馬光到底在擔心什麼374.第354章 弟弟們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435.第412章 登州魚風靡汴京第12章 劉惟簡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456.第433章 山上沒有水第63章 司馬光入京166.第157章 地震和瑣事第556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173.第164章 報功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第516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609章 吐蕃人的生存智慧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第611章 司馬光之死(2)第620章 戰局(2)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636章 章惇在廣西401.第381章 武裝移民第613章 議諡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477.第452章 血手人屠章子厚85.第84章 想一魚N吃的趙煦141.第135章 範純仁:又是一個拗相公第625章 趙煦:爾等竟敢孩視於朕?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開戰(1)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374.第354章 弟弟們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第625章 趙煦:爾等竟敢孩視於朕?109.第105章 潤物細無聲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第541章 格物風潮(1)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第617章 御前會議(2)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330.九月總結。第645章 宋夏交子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第9章 蔡確的野望第524章 命運的糾纏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313.第298章 呂公著的提醒368.第348章 交子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