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聞戰則喜(1)

兩天後,王大斧帶着郭貴,還有在這狄道附近的一百多名保丁,踏上了前往南關堡的路。

所有人都騎着馬或者騾子,揹着弓,挎着劍。

就連郭貴都騎着一匹黑色的棕馬——顯然是他相好的那個寡婦送的。

雖然算不上太好,但騎乘起來,還是沒問題的。

或許當不了戰馬,可跟上大軍行動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在狄道的路口上,王大斧看到了郭貴的那個相好的。

那婦人身材並不高,皮膚也比較黑,樣貌呢也算不得俊,只能說不醜。

那婦人見了郭貴,就將一個包裹,送到了郭貴手裡。

還叮囑了郭貴一番。

最後,是流着淚,送別的郭貴。

這讓王大斧瞧着,想起了自己在汴京的家人。

記得他當初跟着向宗吉離京的時候,他的妻子和老母親,也將一個包裹,塞到了他懷中。

裡面是風乾的肉脯,還有醃製好的醬菜。

微微籲出一口氣,王大斧策馬停了一會,等着郭貴跟了上來,就瞅了一眼他那個包裹。

那是一個用着打了很多補丁的粗麻布包起來的包裹。

裡面裝着些長條狀的東西。

不用想了,肯定是那婦人風乾的各種肉脯。

王大斧沉默了一會,對郭貴道:“莫要辜負了那婦人!”

郭貴哎了一聲,答道:“俺曉得的。”

心中卻是想起了去年,他和王大槍在河北的工地上,輸光了工錢,兩人一起躺在那堤壩下,訴說着自己的理想。

當時,郭貴記得,王大槍曾經信誓旦旦的說:“等俺將來掏得黃金,發家之後,定要娶一個縣主,光宗耀祖,叫俺娘臉上也有光。”

於是,他也藉着酒勁,跟着道:“大槍兄弟好志向,俺若發財了,也定要娶個縣主!”

如今,他的縣主夢,怕是做不成嘍!

但,摸着懷裡的包裹,想着那個婦人的樣子。

郭貴忽地笑了。

“俺雖娶不成縣主!”

“但俺兒子,定能給俺娶一個縣主!”

只要他將來生個兒子,然後兒子再娶一個縣主,那他這輩子也就不算白活了!

……

王大斧騎着馬,帶着隊伍沿着古老的狄道,順着古渭河的河道,向南關堡而去。

一路上,見到的只有延綿不絕的棉田。

秋風吹來,一個又一個棉球,隨風搖曳。

看的王大斧的心中,也有些火熱。

很快,王大斧的隊伍,就從他開墾的土地前走過。

王大斧忍不住停了一下,他騎在馬上,遠眺着屬於他的棉田。

他去年和今年,加起來在這狄道旁,開墾出了四百多畝的荒地。

但,只種了一百畝不到的木棉,其他地都拿來種豆子、青稞還有牧草了。

遠遠的望着,王大斧看到了,他那一百畝棉田的景象。

雖然已經看過了無數次,但每次看到自己的土地,他的胸膛中,總是升起一股火熱!

尤其是在現在的這個時節。

棉田裡的木棉,都已經凋零、枯萎。

白色的棉球,在熙河路陽光的暴曬下,慢慢的開始爆開來。

遠遠望着,一百畝的棉田裡,數不清的白色棉鈴,在隨着狄道吹來的風而搖曳。

“這些都是俺的地啊!”王大斧輕聲感慨着。

他伸手摸了摸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

粗麻布下那一片片被壓實的棉絮,摸着就很舒服。

肯定能賣大錢!

若是織成布的話在汴京城中,也肯定會受到歡迎。

所以,王大斧知道的,向都監在年初給他的許諾,非但沒有誇大。

反而是保守了!

一百畝棉田至少一百貫?

不!

起碼兩百貫!

而他現在有四百畝地,今年冬天,還能再開墾出一兩百畝,這就是五六百畝地了,等明年將這些地全部種上木棉。

一千貫怎麼着都有了!

扣掉開銷用度,扣掉工錢,他起碼能賺六百貫!

這六百貫,足夠讓家中老小,在京城過上不錯的生活了。

說不定還能供出一個讀書人呢!

這樣想着,王大斧就充滿了幹勁!

……

一大早,向宗回就被人喚醒了。

“何事?”他睜開眼睛,看向在他榻前的女子。

卻是他在蘭州納的小妾楊氏,此乃熙河路數一數二的頂級大豪羌,同時也以大宋天子‘最忠誠鷹犬’自居的包順派人從秦州買回來,服侍他枕蓆的美人。

而包順舊名俞龍珂,如今官拜皇城使、榮州刺史兼青唐、岷、洮等州蕃部都巡檢使。

這位羌部的大首領,是大宋迄今爲止,招降的份量最大的羌部首領——熙寧二年率部十二萬,牲畜百萬以歸大宋。

所以,即使是出於千金買馬骨,大宋對於包順家族也是極盡優遇。

先帝在時,便應當時還叫俞龍珂的包順之請,降下旨意,將其全族賜姓包。

於是,包孝肅公在作古七年後,天上掉下十二萬個親戚。

經過這將近二十年的繁衍生息。

包氏羌部,如今已有二十幾萬口,成爲熙河路當之無愧的第一豪族。

而且,他們還很會做人。

向宗回、高公紀一到,包家人立刻送上了美人,侍奉枕蓆。

尤其是送給向宗回的這個小娘子,完全戳在向宗回的審美上,不止身姿婀娜,面容姣好,還會吟詩作賦,說起話來更是嬌滴滴的,讓人聽着便生出憐惜,於是,得享專房之寵。

這不,不到半年,就已經懷上了。

包順很會做人,見到此景,便收其爲義女,還派人敲鑼打鼓的送了一筆嫁妝過來,將楊氏的出身洗白了。

楊氏悄然坐到了向宗回身邊,低聲道:“官人,奴家義父今日要來拜見官人,官人忘了嗎?”

向宗回一拍額頭:“瞧我這記性,幾誤了拜見泰山的正事。”

包順既然這麼懂做人,向宗回自然也曉得給面子。

私底下,見面就叫一聲泰山大人,禮數上更是做的分毫不差。

於是這一來二去的,向宗回現在和包順,幾乎就差拜把子了。

……

半個時辰後,向宗回在自己的官邸後宅,見到了包順。

包順不是一個人來的。 而是帶着七八個熙河路的豪羌首領一起來的。

見了向宗回,這些人就躬身一禮,用着帶有濃厚西北口音的正韻道:“下官等,見過公事!”

在這熙河路待久了,向宗回別說是帶了口音的正韻了。

他現在連吐蕃話、党項話都能聽懂不少。

於是便一個健步上前,對着包順拜道:“泰山折煞小婿了!”

然後對着其他人道:“諸公請起,請起。”

包順見着,笑意盈盈的捋了捋鬍鬚。

其他羌部首領,則都對他投去羨慕的眼神。

沒辦法!

在如今的熙河路,雖然理論上,權力最大的是經略安撫制置使趙卨。

但在這些羌人眼裡,地位最崇高的,還是這熙河蘭會路邊防財用司的兩位國親。

一個是當朝太皇太后的親侄子,一個是當朝皇太后的親弟弟。

都是漢家阿舅的親戚!

何況,兩位國親,還握着大家的錢袋子。

無論是賣馬與朝廷,還是即將要收穫的棉花,都得經過這兩位國親的手。

向宗迴帶着包順等人,進了內宅後院的廂房。

命人奉來茶水、點心。

然後,他就問道:“諸公今日來此,未知何事?”

向宗回這話一出口。

包順等人就互相看了看,然後一個黑瘦的中年羌部首領就道:“不瞞公事,下官等此番冒昧登門,乃是想求公事給個恩典。”

“嗯?”向宗回眯起眼睛,看向那人。

他認得此人,乃是馬藏家的首領。

今年三月,率部兩千,從那青唐高原歸義而來,還是向宗回親自帶人迎回來的。

迎回來,就安置在河州居住,然後上稟朝廷,經當今天子批准,樞密院奏復,中書舍人草制,於五月敕爲馬藏族本族都軍主。

向宗回甚至還記得,敕書的內容呢:生長邊疆,服習風化,裔俗推爾拳勇,帥路稱爾材質……俾率土豪,祗膺章寵,益報忠良!

爲什麼記得這麼清楚?

因爲他就是靠着迎馬藏族入熙河的功勞,加上太皇太后聖節推恩,改四方館使、明州防禦使。

這就是橫行官了!

而他今年,才三十五歲!

三十五歲的實權橫行官!

除了他向宗回還有隔壁的高公紀,國朝還有誰?

因此,向宗回難免對馬藏部頗有好感。

那馬藏族的首領起身拜道:“下官等聽聞,經略相公,已發了軍貼,欲於蘭州、會州、河州等地防秋?”

向宗回點點頭,道:“確有此事!”

那馬藏族的首領當即道:“我等歸義之民,雖久在化外,但一顆報國之心,卻是無比熾熱!”

“如今,經略相公發軍貼,卻未發到下官家中……”

“難道是因爲下官對朝廷,對天子的忠心還不夠嗎?”

他爲來熙河路這裡種木棉,可是把青宜結鬼章得罪死了。

結果,現在大宋這邊要防秋,居然不叫上他?

他心裡面能平衡嗎?

不能!

高原上,還有二三十萬受苦受難的羌人、吐蕃人,在等着他去解救呢!

只是想起那些過去經常搶牧場、牲畜、農奴的‘同族’,至今還生活在青宜結鬼章這個被佛唾棄,爲菩薩不喜的佛敵手下,過着水深火熱的生活。

他就徹夜難眠,輾轉反側。

於是在佛前發誓,必救他們於水火。

讓他們來大宋共沐天子仁政!

但,官府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點兵的時候,居然不帶他!

真是豈有此理!

其他包順帶來的羌部首領,也都紛紛點頭,道:“是啊!是啊!”

“吾等自歸義以來,以發誓爲大宋忠臣,爲天子鷹犬。”

“經略相公,怎麼能因爲我們還沒有戶籍、版冊,就不點我們的兵?”

即使不算其他。

單單是保丁上番,每天兩升米和一十六個銅錢的收入,對他們這些剛剛從高原或者橫山那邊‘歸義’的苦哈哈們來說,是一筆鉅款。

像他們這樣的部族,族中青壯多則千餘,少則數百。

怎麼能說不要就不要?

何況,出去‘解救受苦受難’的同族,還關乎到明年,大家能不能開墾出足夠的土地,種上足夠多的木棉!

所以必須告狀!狠狠的告狀!也必須維權!狠狠的維權!

向宗回見着頓時笑了起來,道:“趙相公發軍貼,大點熙河蘭會路保甲。”

“公等雖是歸義的忠臣,可終究還未落戶……”

“朝廷自有法度在……”

向宗回慢條斯理的打着太極拳。

在坐的羌部首領們,頓時都急了起來。

“公事!公事!”他們全部起身,跪到了向宗回面前,淚流滿面的說道:“下官等滿腹報國之心,還請公事成全。”

向宗回瞧着,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便嘆道:“公等報國之心,我知矣。”

“只是,這軍貼發兵,卻是經略司的權柄。”

衆人紛紛俯首,只磕頭求道:“還請公事慈悲!”

包順在這個時候,慢悠悠的起身,對向宗回道:“還請公事看在老夫薄面上,予這諸位大宋忠臣一個機會。”

向宗回猶豫了一下,道:“包公的面子,我自然要給。”

“這樣罷!”

“且待我去經略司,與趙相公商議一番,再來與諸公答覆。”

衆首領這才拜道:“謝公事!”

但卻不肯起身,只道:“若朝廷不允,下官等就跪死在這裡!”

他們也是沒辦法!

若是撈不到出兵的名義,他們在族中的威信就會大損!

那可是每天兩升米麪,外加十六個銅錢的天價工資。

上了戰場,若能有斬首、俘虜,得到的賞賜更是很多族中青壯這輩子都想象不到的鉅款。

若失了這個機會,回到族中,族人的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他們。

他們自己也不會原諒自己!

這些首領都已經看了包家的木棉地。

甚至,摸過了包家人用棉絮壓實後做的衣服。

這可比羊皮做的襖子還保暖。

最重要的是,羊皮要殺羊纔有。

可木棉只要種下去就能收穫!

而且,這東西很值錢!

哪怕是這些剛剛走下高原、走出山谷的羌部首領們也知道。

這玩意,只要織成布,絕對不愁賣!

這就都是錢啊!

所以,現在他們比誰都更希望參與到熙河路的防秋大業中!

第484章 臥龍鳳雛 (爲了道歉而加更)469.第445章 戰後(1)466.第442章 決戰之前156.第147章 趙煦:烏鴉們,起來幹活了!420.第398章 汴京風雲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260.第246章 秉常:朕要生兒子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第518章 朕就是想給太母 母后修個園子,朕有第484章 臥龍鳳雛 (爲了道歉而加更)第553章 文彥博教子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第61章 上架感言421.第399章 趙煦:韓絳怎生了這麼笨的孫子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65.第441章 求和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109.第105章 潤物細無聲457.第434章 踏營(1)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馬光434.第411章 國書與報告438.第415章 戰前的雙方172.第163章 沈括:餅有點大!第542章 格物風潮(2)第47章 司馬光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181.第172章 人事第532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1)128.第123章 朕給舊黨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459.第436章 無師自通的耶律琚262.第248章 新役法(1)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第610章 司馬光之死(1)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1章 花有重開日,人回少年時212.第202章 加一分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441.第418章 惡龍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488章 機會第595章 戰前(2)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第20章 拉扯161.第152章 撤退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356.可以訂閱了!459.第436章 無師自通的耶律琚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608章 戰局(2)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552章 悽慘的吳家第509章 朕受傷了,需要哄才能起來第46章 文德殿(2)第569章 壽宴(1)404.第383章 春秋決獄第608章 戰局(2)465.第441章 求和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470.第446章 戰後(2)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486章 蔡京:我就只值三千貫嗎?458.第435章 踏營(2)第588章 逼捐(5)360.第341章 穩重的天子 (1000月票加更)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第528章 拿捏第586章 逼捐(3)第477章 文彥博要被文及甫蠢哭了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42章 卡bug第499章 熙河(2)第585章 逼捐(2)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360.第341章 穩重的天子 (1000月票加更)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第42章 卡bug第24章 請君入甕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第529章 蠶鹽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357.第338章 愛上廚藝的王安石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459.第436章 無師自通的耶律琚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彥博居然看上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