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逼捐(1)

金總持騎着馬,半個時辰後,就到了宣德門下。

在這皇城的正門御街上,一張白麻紙,被人貼在了榜上。

已經有不少商賈、官員,圍在榜下。

金總持的到來,讓不少人爲之騷動。

“卻是來了個紫衣番僧?稀奇!”

“可不是嗎?旨意都張了三日,今日方纔見到紫衣僧人!”

“這些和尚平日總說什麼我佛慈悲,救苦救難,臨到頭了,真要有事,卻一個也不肯出來。”

“虛僞!噁心!”

“還是貴人、義商可靠,忠心國家,心繫天下!”

金總持聽着這些人的指指點點,臉色頓時一沉。

他走上前,擠開人羣,看向那榜上白麻紙的文字。

斗大的楷書,映入眼簾,讓他忍不住低聲唸了起來:“門下:朕承六聖鴻烈之休……逖觀歷代之治,無若本朝之隆……”

“仰賴慈聖,維持我家……”

“朕欲廣祖宗之遺德,建天地之永康……”

“用德教加於四海,推仁政廣於閭里……”

“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況朕年幼,建德未厚,天乃加旱於淮南……”

“其赦淮南軍州,今歲、明年租稅、雜稅、免役錢……”

“孔子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行必有我師……”

“士農工商,釋道僧尼,豈無義人?……”

“於戲!崇德報功,取天地無私之象。眚災肆赦,推雷雨作解之恩……更賴中外義士賢臣,踊躍相助,功成之日,朕必不吝賞功酬勞,與我臣民,共享魚水之歡,同太平之樂,佈告億兆,鹹使聞之!”

“元祐元年八月丁亥!”

金總持念着這些文字,只覺頭皮發麻,渾身顫慄。

他雖然入宋才十年,但曾在西夏駐留數年,本身就已有了一定儒學水平,才進入的大宋。

入宋後被延請到汴京,拜爲西天三藏法師,主持譯經傳法事。

在這個過程中他一直在努力和士大夫們接觸、交流,瞭解這些人的想法,跟上他們的思路。

所以,金總持一下子就看懂了,這封詔書的內容。

這是皇帝號召汴京百姓,踊躍捐錢捐物,幫助淮南災民抗擊旱災,恢復生產的詔書。

金總持想起了蔡京對他說過的話。

眼睛在榜上白麻紙那斗大的‘釋道僧尼’四個字上停留。

“這是……”

金總持再笨也明白了:“逼我佛門出錢啊!”

不出錢,對佛門的打壓、限制就不會停。

不出錢,糟糕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

金總持嘆息一聲。

他耳畔,周圍商賈、官吏的議論聲,聲聲入耳。

“大相國寺質庫之中,浮財何止百萬貫?”

“每月萬姓交易大會,所得何止萬貫?卻一毛不拔!”

“反是那開業不足一年的飛錢鋪商賈黃良,前日聞知聖旨後,便毅然捐交子一萬貫,以助淮南!天子聞知大喜,賜其匾額,御筆親書:義商之家!”

“就連外戚之家,也多有捐助國用。”

“滎陽郡王,義助五萬貫,官家親謝之。”

“高氏、向氏,皆出錢萬貫,兩位太夫人,更是各捐今年脂粉錢,以解淮南之厄!”

“宰執元老們,也都紛紛解囊……”

金總持聽着,只覺耳膜發矇,頭皮發麻。

若這些人說的是真的。

商賈、外戚、勳臣、文臣,都在踊躍捐錢捐物,響應天子號召。 而總是以慈悲爲懷,救苦救難自居的佛門,卻紋絲不動。

這要被人知道了,得是多大的罪過?

佛門以後還如何宣揚慈悲?

最要命的是——萬一道觀裡的牛鼻子們,搶在寺廟之前,大舉捐助財物。

這就……

金總持正心急如焚,思考着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遠方的宮門一角,一塊牌匾下,忽地傳來喧譁聲。

卻見一個胡人打扮的商賈,從裡面挺胸而出,他一邊走,還一邊高呼:“判十字以定四方,景教義商突沙,義捐五千貫,以濟淮南災民!”

他一邊喊着,還一邊將一個個怪誕的十字一樣的木架,送給圍觀的人,熱情的和他們說着:“明泰法王保佑您!”

金總持頓時就臉一黑。

景教!

這些該死的小偷、騙子!

爲什麼這麼說?

因爲從唐代開始,這些舶來的胡人,就全面抄襲佛教的東土化進程。

將他們的神明,包裝成了類似佛教法王、明王一樣的存在。

口中喊着:明王愛世人,法王愛世人,到處挖佛門牆角!

最可恨的是,這些傢伙還很有錢。

有很多來大宋經商的景教商賈,願意給他們捐助。

如今,這是抓住機會,就又開始了啊!

危機感,從金總持心底浮現。

在這宣德門他是一秒鐘也呆不下去了。

連忙帶着僧人,向着傳法院而去。

他要召集整個汴京的寺廟主持、僧首。

這是佛門生死存亡的大事!

必須嚴肅對待!

……

“景教僧人?”

趙煦看着石得一,眯起眼睛來:“他們居然一次就捐了價值五千貫的金銀與香料。”

“大手筆啊!”

“告訴開封府,以後汴京城的景教寺廟,若申請購地擴大,可以酌情應允。”

對聽話的人,趙煦從來是捨得給好處的。

“諾!”

“金總持去了傳法院?”

“回稟大家,正是如此!”

“讓人盯着些,有情況立刻彙報。”趙煦吩咐道。

至於怎麼盯?

當然是派臥底進去玩無間道啦!

汴京諸寺,從來不缺皇室臥底。

因爲,這些寺廟有不少,就是給皇帝或者公主建的。

譬如說,崇真資聖院,就是專門給真廟胞妹,法號報慈正覺大師的吳國大長公主所建。

幹明寺是給太宗皇帝祈福而建,其至今供奉太宗御容畫像。

慈孝寺,是供奉真廟御容之地,也是爲章獻明肅祈福而建的寺廟。

護國禪院,是爲仁廟而建。

這些寺廟平素就不接待香客,只是唸經、祈福。

他們的經費、供養,都是由入內內侍省承擔,並直接受祠部管理。

自然,這些寺廟的主持、僧首都是皇家的人。

不是出家的宗室,就是出家的老女官。

石得一過去一問,大和尚們的一切討論,自然就都會出現在趙煦案前。

“諾!”

第20章 拉扯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423.第401章 大興土木吧!太皇太后!第501章 出幸文府(2)457.第434章 踏營(1)第50章 兩位王叔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第3章 兩宮325.第309章 趙煦:要斷章取義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204.第194章 遼使:讓我試試南朝小皇帝的成119.第114章 司馬牛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260.第246章 秉常:朕要生兒子443.第420章 司馬光的最後執念285.第271章 仁多保忠:求賜姓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第623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3)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158.第149章 天生聖君 (6500月票加更)438.第415章 戰前的雙方468.第444章 決戰(2)295.第280章 蔡京第44章 兩宮聽政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469.第445章 戰後(1)434.第411章 國書與報告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93.第91章 烈火烹油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142.最後一天,求月票!491.第465章 要顧全大局啊494.第468章 寬厚仁聖第496章 文彥博:我確實是老了!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第20章 拉扯第1章 花有重開日,人回少年時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181.第172章 人事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這麼說的嗎?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439.第416章 進擊的高遵惠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第498章 熙河(1)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75.第74章 堂薄第567章 虎狼之師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176.第167章 第一次插手人事466.第442章 決戰之前451.第428章 廷推(2)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489.第463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198.第188章 賞要快第38章 太子(1)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431.第408章 感動的羣臣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第560章 封賞(1)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336.第319章 開戰!開戰!(4)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381.第361章 曹佾:想要命就趕緊還錢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第574章 外交(2)487.第461章 聖天子啊!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160.第151章 傾軋第72章 外戚(1)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第537章 暴利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142.最後一天,求月票!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第625章 趙煦:爾等竟敢孩視於朕?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第8章 故園投足總陽春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485.第459章 司馬光:只要陛下是知老夫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