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

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

保慈宮裡,高太后正閉着眼睛假寐。

“娘娘……”粱惟簡的聲音,從帷幕外傳來:“勾當皇城司公事張士良奉命來奏!”

高太后睜開眼睛,輕聲道:“叫他來老身面前說話!”

“遵旨!”

須臾之後,一個四十歲上下,身形低矮壯實,看似敦厚的內臣,便到了太后寢殿的帷幕外。

見了坐於帷幕內的太后身影,他躬身一禮,拜道:“勾當皇城司公事臣士良,恭問娘娘鳳體萬福無恙!”

“老身無恙!”高太后坐在帷幕裡,看着帷幕外張士良的粗矮的身影,問道:“說吧!探事司探查到了些什麼?”

張士良低着頭,長身而拜,將一封文書,呈在手上:“啓奏娘娘,探事司近來探查之汴京諸事,臣皆以錄於文字,乞請娘娘聖覽!”

大宋祖制,後宮不得干政。

但,皇城司隸屬內廷,受帝后指揮行事,不受祖制限制。

所以,皇城司就成爲了大內后妃爲數不多,可以對外朝施加影響的渠道。

尤其是太后們,素來會在皇城司中安插自己的親信內臣,以掌握朝野風向。

張士良,就是高太后安插在皇城司中的耳目。

本意,只是叫他盯着外戚們,不要叫外戚在外面胡作非爲,以免惹出禍事來,丟了宮中的體面——主要是高太后的體面!

但現在,在這個朝野人心飄搖之際。

張士良就成爲了高太后的眼睛和耳朵。

皇城司隸屬的探事司所轄邏卒,變成高太后手裡最有力量的棋子。

粱惟簡從張士良手裡接過文書,然後恭恭敬敬的從帷幕一側,來到高太后面前,呈遞到太后手中。

高太后接過那文書,打開一看,眉頭頓時皺起來。

粱惟簡在旁邊,拿着眼角瞥了一眼,立刻就低下頭去。

因爲,在那紙上的文字,實在是太過了一些。

“……聞,中丞黃履一日與左右曰:我有一恨:在臺諫不能遷二王以出外!如今天子有疾,而二王在禁中,假使一日禁中忽降片紙,吾輩悔之晚矣!”

這是何等大逆不道,目無王法的狂悖之語啊?

但,說這個話的人,是御史中丞黃履!

此人乃是天子心腹中的心腹!

此外,黃履有個女婿叫呂惠卿……

黃履說這種話,他想做什麼?他和誰商量過?又是誰在他背後唆使他講這些話?

是呂惠卿,還是江寧的那個人?還是乾脆來自……

粱惟簡根本不敢往下想了。

高太后卻並沒有像粱惟簡想象的那般生氣。

臺諫的烏鴉們,嚷嚷着要將二王,趕出大內居住這個事情,從熙寧二年開始嚷嚷到今天了。

高太后對此,早就脫敏了。

老實說,要不是現在皇帝病重,黃履哪怕當着她的面,說這樣的話,高太后也會一笑置之。

何必與臺諫官較真?

他們就是做這個事情的。

何況,黃履身爲御史中丞,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若不說那樣的話,反倒是會被認爲‘心懷兩端’。

彈劾他的奏疏,會把銀臺司的官署都淹掉的。

高太后繼續向下看,探事司報告的,都是這汴京城裡,事涉侍制大臣、外戚和皇家的民間議論。

於是,高太后很快就看到了一條邏卒的報告:昨來,京師瓦子之中,有小報傳言,內探曰:大內人言,延安郡王純孝,自官家服藥,便只吃素,爲父抄寫佛經,日送福寧殿,以爲祈福。

高太后的臉色頓時一黯,心裡面有些不舒服。

她冷着眼睛,看向帷幕外的張士良,問道:“大內消息,爲何傳到了市井瓦子,爲凡夫俗子談論?這內探,又是個甚?”

張士良立刻趴下來,瑟瑟發抖的俯首而拜:“臣死罪!死罪!”

粱惟簡見了,連忙湊到高太后近前,小聲解釋:“娘娘,所謂內探,便是那小報對於禁中消息提供者的一個代稱……”

“除了內探,小報還有‘省探’、‘衙探’,分別打探都省與官衙消息……”

高太后聞言,怒不可遏。

大內消息,市井裡的人都可以打探得到?

那這大內,在世人面前,還有何秘密可言?

那小報甚至還有所謂省探、衙探!

意思不止禁中,都堂和官衙的消息,也都會被人拿到瓦子裡傳播、談論、評價?!

皇帝怎麼就不管管?

她看向粱惟簡,責問道:“爾等既知,爲何不整治此輩?”

粱惟簡低下頭去,委屈的道:“娘娘,當年仁廟時尚且奈何不得,況臣等?”

“隔絕中外,其罪非小啊!”

但在心裡面,粱惟簡也好,張士良也罷,都心知肚明。

這內探們到底是些什麼人?

而且內探外泄禁中事,幾乎全部是奉命泄密!

只不過,有些時候是奉了大家之命,而大多數時候則是奉了這大內諸位大貂鐺的意思泄密。

特別是,熙寧之後,王安石變法,朝野上下沸沸揚揚,天下之中紛紛擾擾。

大內內臣們,也受到了嚴重衝擊。

尤其是市易法、市易務的推行,讓好多人丟掉從前一本萬利的買賣。

所以,大批內臣,開始主動的向外泄露消息。

如此,哪怕阻止不了,也可以噁心一下都堂和宮中,給他們添點麻煩。

不過,這些事情,太后不需要知道就是了。

一切都推給祖宗制度,一切都推給嘉佑之政。

如此一來,高太后就不會再追究了。

果然,高太后在聽粱惟簡提起‘仁廟尚且奈何不得’、‘隔絕中外,其罪非小’這兩個關鍵詞之後,怒氣就消散了大半。

高太后最喜歡的就是仁廟嘉佑之治。

天下無事,聖主在朝,名臣在位。

所有人都可以安享太平。

而不是像現在這般,爲了幾吊銅錢,從京師到地方雞飛狗跳,祖宗的制度,被破壞殆盡,上上下下,怨聲載道。

尤其是西北用兵,延綿不絕,耗費巨大,卻只得了些番人的貧瘠之地。

這讓高太后最爲不滿!

“既是祖宗之制,老身不便干預,只是這禁中的事情,爾等往後都要盯着,不可再叫人隨意外泄了!”

“是……”粱惟簡立刻點頭。

帷幕外的張士良也連忙俯首:“臣謹奉娘娘聖旨!”

高太后瞧着手裡文字,又看着帷幕外的張士良。

不免問了一句:“張士良,瓦子裡,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

張士良拿着眼睛,看了看帷幕裡的高太后的身影,答道:“臣乃卑鄙之軀,豈敢言此事?”

他不要命了,纔敢議論這個事情!

高太后點點頭:“老身知道了!”

便對張士良吩咐:“爾去皇城司裡,囑咐探事司諸人,務必留心坊間議論,旦有所動,奏來殿前!”

“遵旨!”

待到張士良走後,高太后拿着手裡的文書,靠着軟塌,問着粱惟簡:“粱惟簡,六哥果然每天都在吃素、抄錄佛經嗎?”

粱惟簡在這個事情,自然不敢隱瞞,他低着頭答道:“據臣所知,慶寧宮中人,皆言如此!”

“娘娘若是疑慮,可招管勾慶寧宮馮景來問……”

高太后搖搖頭:“這倒不必了!”

去問馮景,不就等於公開宣佈,她這個太母懷疑慶寧宮裡的皇子嗎?

如此,無論答案是怎樣,對高太后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

注:皇城司下屬探事司,真宗始設,最初編制親事官邏卒四十人,掌‘於京師偵查流言蜚語及圖謀不軌者’,神宗朝和哲宗朝,探事司都經歷了大規模擴張,編制一度達到五百人。

注2:勾當皇城司公事,既主管皇城司的官員,常以武臣、內臣出任,《宋會要。職官》記載:元豐六年,上批:勾當皇城司公事官數多,止留十員。

(本章完)

418.第396章 戰前(2)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第483章 耶律延禧:孤必報今日之仇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268.第254章 張茂則之死(2)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第492章 朕愛叔叔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第499章 熙河(2)166.第157章 地震和瑣事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398.第378章 忠君報國的土司們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12章 劉惟簡第510章 聖質深邃第505章 招供第14章 通風報信170.第161章 劉昌祚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458.第435章 踏營(2)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第589章 絕殺第480章 朕愛大臣!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118.第113章 外戚的手段 (【我是分析師】萌第502章 朕根本不喜歡錢!別拿錢考驗朕!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290.第275章 胸無城府272.第258章 流血的興慶府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廣西265.第251章 蘭州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461.卡文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337.第320章 開戰!開戰!(5)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588章 逼捐(5)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277.第263章 也得去別人家裡攪一攪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450.第427章 廷推(1)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147.第139章 集結第582章 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79.第78章 司馬光入覲(1)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169.第160章 錢荒第599章 西北狼煙(4)第25章 真香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第24章 請君入甕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341.第324章 封妻廕子274.第260章 司馬光和汴京新報228.卡文中,晚點更新第477章 文彥博要被文及甫蠢哭了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第564章 太母車與聖母梭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479.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264.第250章 章惇發現了曾布的秘密158.第149章 天生聖君 (6500月票加更)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203.第193章 兀卒187.第178章 苗授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